交认筹金是需要协议的,在缴纳认筹金的时候,需要仔细查看协议,不少开发商会在合同中将认筹金写成定金,或者是约定因个人原因不在购房,认筹金不退等。我们最好和开发商签订一份明确优惠幅度、认筹金可退的协议,并且注明认筹金的退款时间。对于认筹协议有异议的部分,可以和开发商协商一致之后,通过补充条款的模式附加在合同上。
1、陷阱一:搞“认筹”的楼盘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没有取得《预售许可证》,很多楼盘是在建设过程中就开始了认筹的,那个时候房子预售许可证估计还没有办下来呢。
2、陷阱二:取得“认筹”资格时,消费者都将被要求交纳一笔数额不菲的“认筹诚意金”。一般为数千、数万至几十万不等。尽管开发商均承诺,“认筹诚意金”可无条件无息退还。但有专家则认为,这实际是一种无偿占用消费者资金的“融资方式”。专家警告说:“对于这些‘认筹诚意金’,政府及其他机构并无任何监管措施。一旦项目出现问题,开发商卷款而逃,受损失的就是消费者本人了。”
3、陷阱三:为何会有“乐此不疲”的排队现象呢?有知情者道出了其中的奥妙:一些开发商、代理商、“炒房者”就是要营造这种极端热闹的氛围,制造出楼盘“供不应求”的假象,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看到越是排队的人多,越觉得房子难买;越觉得房子难买,就越愿意排队。而那些尽管排了队,也交了“认筹诚意金”但后并未抽中选房权的消费者就越愿意出钱从“炒家”手中买到选房权、甚至再出更高的价格从“炒家”那里买房。
4、陷阱四:故意控制房号。不少开发商及代理商在“认筹”时,往往故意控制房屋销售的数量。专家警告说,“这往往都是开发商或中介在当中做的手脚。”
5、陷阱五:所谓的“认筹”一般都有折扣。一般的楼盘都会以折扣2至3个百分点等优惠方式吸引消费者前来“认筹”。不过,这种“优惠”其实完全是虚幻的。因为,在“认筹”阶段,开发商一般不会公布销售价格,如果“认筹”的人数超过预期,开发商将立即提价。如此一来,之前的所谓优惠无疑是“空中楼阁”。
按说新盘在取得预售资格前,开发商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认筹活动。可为了规避政策限制,有些开发商钻起了空子,借助网络平台组织团购,由第三方代收认筹金。业内人士分析,通过这种方式,开发商可以人为制造房源紧张的假象,借此抬高房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市场处明确表示,如果发现此类违规行为将严厉查处。
认筹没签买卖合同的认筹金能退。此种情况下,认筹行为不具备法律效应,购房者在认筹过程当中所交的认筹金或诚意金是可以退还的。
如果在认购和签订正式买卖合同时,购房者则需要仔细确定,防止有损害自己合法利益的行为条款出现。如开发商在认筹协议上约定,购房者将来由于个人原因不再购房,那么认筹金就不会退还;或是否认同直接将认筹金转为定金的行为,如果双方有协议约定为“定金”,则可按照合同所约定执行,那也就不能退认筹金了。
相关拓展:“认筹”是个舶来品,灵感来自香港房地产市场的一种炒作方式。“认筹”就是购房者表现出买房的诚意,这个诚意需要通过缴纳“认筹金”来体现。在缴纳“认筹金”后,购房者可以获得房屋的优先购买权,并在房价上享受一定程度的优惠。等到楼盘正式开盘销售时,“认筹”的购房者再以“优先选择”的顺序选房,选中房屋后与开发商签订正式的房屋买卖合同。如果购房者没有选中理想的房屋,开发商将把“认筹金”如数退还给购房者。
开发商为了能够让自己的楼盘能够更畅销,在还没建完便开始搞认筹的活动,让购房者交认筹金,承若给予大优惠。那么买房交认筹金注意事项,以及怎样识破买房认筹的陷阱,各位是否了解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买房交认筹金注意事项
开发商搞认筹的楼盘都是属于没有“预售许可证”的2、预购房者在获得了认筹资格后,需交付大额的认筹金,被开发商无偿占用3、大多数的开发商控制房屋的数量,增加认筹人数4、购房者交认筹金,完全是因为开发商承若的优惠,但这优惠往往是虚假的。
二、怎样识破买房认筹的陷阱
1、查看预售证:根据政府颁发的条款,所有的商品房在没有获得预售许可证之前,是不能够以任何形式对外出售。而开发商以认筹的方式,提前回笼资金,本质上就是属于违法的行为,因此购房者需要提前对楼房的资质进行了解。
2、签订协议内容:在买房认筹之前,需要在售楼处与工作人员签订好一份协议,协议的内容必须要包括排号、优惠幅度,而且要将认筹金是否可退以及多久能退的条款写在上面。
3、签补充条款:在签订“认购协议”的时候,若是发现协议中有异议的,不要马上签字,需和开发商协商,待协商达到一致之后,将协商好的内容在协议中标注出来,最后才可在协议上签字盖章。如果开发商不同意协商,那么就不要签字。
关于买房交认筹金注意事项,以及怎样识破买房认筹的陷阱,就先介绍到这里了,各位是否了解了呢?开发商为了达到销量以及提前回笼资金,会搞认筹活动,给予一定的优惠,购房者在交认筹金之前,一定要谨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