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签约认购 > 正文

存量房买卖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周敏

存量房买卖合同有法律效力,前提是双方签字或盖章,签订完存量房买卖合同之后,最好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理网签手续,把交易的风险降到最低。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


存量房买卖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存量房买卖合同是什么?

1、存量房买卖合同就是买卖存量房的合同。存量房是指已被购买或自建并取得所有权证书的房屋,也指存量房一般是指未居住过的二手房,即通常所讲的“库存待售”的房产。

2、为明确存量房屋买卖交易中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中介行为,增强交易的透明度,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工商管理局在《北京市商品房预售合同》、《北京市商品房现房买卖合同》、《商品房认购书》推行使用后,经过深入调研,拟定了《北京市存量房屋买卖合同》的征求意见稿。

3、网上签约的合同信息和权属登记信息系统及地税部门纳税信息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买卖双方可持《存量房买卖合同信息表(纳税)》及相关材料到地税部门交纳税费,不再提供纸质的合同文本;

4、房屋权属登记受理时权属登记部门可直接调用网上签约信息和转移登记的申请信息,存量房转移登记和抵押登记的办理,自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完成。

成都增量房和存量房的区别是什么?

1、其存量房是指已被购买或自建并取得产权证书的房屋,相对于增量房而言。增量房是指房地产开发商新建造的商品房。

2、存量房一般是指未居住过的二手房,即通常所讲的“库存待售”的房产、增量房俗称一手房,指房地产开发商新建造的商品房。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能增加现有房屋数量的房产。

3、从微观经济角度来看,房地产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租售的房地产商品量。在生产者的供给中既包括了新生产的房地产商品,即增量房;也包括过去生产的存货,即存量房。一级房地产市场,又称增量房地产市场。

4、增量房俗称一手房指房地产开发商新建造的商品房,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能增加现有房屋数量的房产,增量房产的原值与评估值非常接近,有利于征收房产税。存量房是指已被购买或自建并取得产权证书的房屋。

存量房买卖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主观:

对于存量房的居间合同,即中介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一十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三条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委托人应当按照约定支付报酬。对中介人的报酬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根据中介人的劳务合理确定。因中介人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而促成合同成立的,由该合同的当事人平均负担中介人的报酬。中介人促成合同成立的,中介活动的费用,由中介人负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六十一条中介合同是中介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

双方己签的存量房买卖合同法律效力

双方己签的存量房买卖合同,双方签字或盖章后,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存量房,也称二手房,是指已经交付使用且已申领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在公平、自愿、诚实信用原则下,只要是交易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的,合同即有法律效力。如果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居间协议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则是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订立房地产买卖居间协议的各方当事人均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房地产买卖居间协议是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合同无效的事由;房地产买卖居间协议已依法成立或约定的生效条件已成就。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个有效合同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只要双方签订的买卖合同符合上述条件,该买卖合同就是有效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存量房买卖合同就是买卖存量房的合同。存量房是指已被购买或自建并取得所有权证书的房屋,也指存量房一般是指未居住过的二手房,即通常所讲的“库存待售”的房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