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楼人有欺诈行为可以退房。民法典规定了合同无效的五种情形: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购房者能够举证售楼人的欺诈行为的,可以要求退房。
1、写入开发商的口头承诺
很多购房者都是因为开发商的口头承诺才打算买房的,比如买房前开发商承诺赠送的面积或承诺的配套等等。但是口头承诺是无凭无据的,假如开发商不兑现承诺,购房者是很难维权的。
因此,购房者要事先在购房合同中写入开发商的口头承诺,以此为凭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一旦开发商将来言而无信,可以拿着购房合同来为自己争取利益。
2、明确违约责任
在房产交易的过程中,由于购房合同大多都由开发商提供的,所以购房者往往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就算以后开发商违约了,购房合同中也会弱化其责任,因此购房者在签约的时候一定要在购房合同中明确开发商的违约责任,这样开发商才不敢肆意妄为。
3、约定退房标准
房子虽然属于商品,但是其性质非常特殊,所以是没有“7天无理由退货”这样的说法。但非常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开发商存在严重的问题,比如延期交房,房屋质量差等,那么购房者就有权要求退房。
因此,为了防止以上问题的发生,建议各位购房者千万一定要在购房合同中约定好退房标准。不然,当延期交房或房屋质量等问题发生时,只能干着急了。
4、明确房屋价格
有些购房者在签订完合同之后,正准备交首付,开发商却在这时说涨价了,如果购房者不按照开发商的新价格付款,那么就无法继续进行交易。鉴于此种情况,建议各位购房者一定要在购房合同中明确房屋价格,以免开发商肆意涨价。
5、要注意有关房屋质量的条款
购房者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把详细的质量要求写在合同里。比如:卧室、厨房、卫生间的装修标准、等级;建材配备清单、等级;屋内设备清单;水、电、气、管线通畅;门、窗、家具瑕疵;房屋抗震等级等等上下内外的质量要求都应涉及到。同时,购房合同中也能规定房屋的保质期、附属设备保质期等。
6、明确物业管理事项
合同中要确定前期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双方约定的物业管理范围和收费标准。
7、明确费用由谁出
在交房的时候,开发商可能会列出的相当多的费用交纳清单。其中有部分清单是合理的,但还有一部分是不合理的收费,记住除了契税、公共维修基金、印花税、物业费之外,其余配套类费用均属于不合理收费。
售楼人有欺诈行为可以退房,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的行为。
法律分析
开发商欺诈拒绝退房该怎么办:1、如果卖方欺诈但又拒绝退房的,购房者可以先与开发商沟通协商。在目前房价上扬的情况下,如果退房仅是退还原先的购房款,反而往往会使购房者遭受损失。因此,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来说,退房可能不是很明智的选择。购房者可以通过与开发商协商,要求开发商通过其他方式,比如支付违约金等方式,弥补违约行为造成的损害。2、如果协商不成,购房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同时主张卖方承担欺诈或者赔偿责任,同时支付自身因退房受到的损失如误工费、车费等。商品房退房的具体程序:如果购房者想要退房,买卖双方通过协议、判决或者仲裁解除合同、撤销合同或者宣布合同无效并退房的,(一)购房者发出退房通知。购房者提出退房要求的,可以通过挂号信、传真或者电话的形式向开发商提出(二)办好各种手续。开发商应当退还购房者已经支付的全部房款,并且负责办理购房者与贷款银行解除或者终止合同的全部手续(三)开发商退还房款。开发商应当在购房者发出退房通知后将全部购房款返还给购房者,并且办理完毕向公积金管理机构或者贷款银行的还款手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法律分析:售楼人有欺诈行为可以退房。民事欺诈行为是指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过程中,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做出错误的表示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