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只要签订购房协议的双方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且协议不违法法律法规和不损害公共利益,以及不存在一些无效的情形,那么该购房协议就是有效的。
1、买卖之前一种协议:
作为开发商在不具备签订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条件之前的一种协议,认购书具备担保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签订的担保效力。
如果认购协议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同时符合协议书约定的生效条件时,该协议书即发生法律效力,开发商和购买人均应按照协议书约定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2、购房合同更加详细:
如果认购书中,对于房屋的房号、面积、价格以及双方权利义务等内容做了较为明确的约定,那么认购书可以被看作为一份预先约定的房屋买卖合同。
正式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只是对于认购书内容做出了更为具体的约定,而如果认购书中没有约定上述内容,则其只是一份购房意向书,不具备合同性质,也就没有合同的约束力。
也就是说,如果是具备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条件的认购书,其内容应符合《商品房买卖合同》的相关约定。
如办理产权登记有关事宜;解决争议的方法;违约责任;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等。
购房者在签订认购书时,应仔细斟酌其中的各项条款,并重点关注关于定金的条款、签订正式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时间及认购书协议的生效、失效时间等内容。
应注意其中有无超出法律、法规范畴的“霸王条款”,避免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1、购房协议的法律效力:
大家签订购房协议的时候要注意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达成的协议有效,应当遵守。家庭成员之间对财产约定等达成的协议,是对自己权利的处分,具有法律效力,但涉及人身关系等强制性规定的除外。签订的购房协议一定要进行公证,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监督合同内容的履行。
2、购房协议书公证:
有不少的人在签订了购房协议之后都会反悔,这样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当时签订的协议对于签订双方有没有绝对的拘束力,双方是不是可以任意撕毁。但是公证可以化解这一问题。一旦对方不履行,当事人便可凭借公证书到法院或者仲裁委起诉,而事情的结果往往是朝着有利于己的方向行动。
日常生活中,由于大多数人都是初次买房的,所以对于购房协议都是不够了解的。比如,很多人都不知道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其实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许多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摸索答案吧!
一、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可以肯定的是购房协议是有效的,但是还没有产生法律效力。根据《合同法》的第32条,第44条的规定:当事人使用了合同形式订立了合同的,从双方盖章的时候合同就成立了。这个时候如果行政法、法律规定要办理登记、批准等手续的,应该按照这个规定来办事。
二、购房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1.房地产分离出卖
因为房屋属于建筑在土地上的,是土地的附着物,具有不可分离的特征,所以,房子在转让的时候,该范围内使用的土地也必须转让。如果卖方把土地和房子分开来卖给你,或者出让房子的时候只给了你房屋所有权,而不是土地使用权,那么买房就可以提出这种属于无效合同。
2.产权未登记过户
我们都知道,房屋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所有权的转移都要双方亲自去房管部门登记才行,否则的话你们的买卖就是无法生效的,所以也就无法产生房屋所有权转移的法律效果了。即使你的买的房屋已经支付了所有的余额,也是不能生效的。因为如果房子没有正式办理过户手续的话,即使卖方的房价款已经全部支付了,并且已经使用了该房屋,只要当事人提出合同无效的话依然是成立的。
编辑总结:上文给大家介绍了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以及购房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给到大家一些小小的帮助。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购房协议的相关内容,就可以继续锁定我们的网站哦!
购房协议 有法律效力 ,但是有法律效力的前提是 购房合同内容 不违反法律的规定,双方都签了字或盖章、按手印;且购买的房产没有发生产权主体问题、价格欺诈,显失公平等合同无效的情形,就是有效的购房合同。根据2021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