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多层住宅的公摊面积约在10%~13%,18层以下的板式住宅公摊约在13%~15%,点式的楼盘公摊大多在15%~17%,而30层以上的住宅因为电梯数量的增多,公摊通常都在25%左右。
公摊区的面积包括:仓库、机动车库、非机动车库、车道,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单独具备使用功能的独立使用空间,售房单位自营、自用的房屋,警卫室、物业用房等。
一般来讲分摊面积是整栋楼的公用面积,当然房屋楼体的墙壁也在里面,带电梯的房子公摊相对大点。
分摊系数=需要分摊的公用面积之和/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总建筑面积之和一各套内建筑面积之和)/各户套内建筑面积之和。
高层楼房的分摊面积要大于多层的分摊面积。高层的分摊系数在0.18-0.26之间。多层的分摊系数在0.11-0.16之间。
每个楼盘都有自己的使用功能和相关配套情况没有限定的范围,因此房屋的公摊面积一定要以实地测量为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物业管理处并不是单独设立的,也不是位于一楼,而是设在了某一个楼层了,就比如6楼,有着“六六大顺”的寓意。如果你与物业管理处位于同一个楼层,那么你还想物业管理处承担该楼层的公摊面积吗?恐怕届时只能由你与其他住户共同承担公摊面积了。所以,大家在买房时,最好避开物业管理处所在的那个楼层,如果真的想买这个楼层,那一定要约定好公摊面积。
现在,楼房越建越高,为了满足高层住户的日常生活需求,开发商往往会在楼盘的中间楼层建立设备层,就比如放置供水、供电等设备,这也就意味着设备层会占用许多楼层面积,住户也会较少。如果你买了设备层的房子,那么你的公摊面积怎么可能不高呢?此外,由于设备需要昼夜不停地运转,往往会造成噪音污染、震动影响,很可能让业主无法睡好觉。所以,小编非常不建议大家购买设备层的房子,还有设备层上下一层的房子也别买。
所谓“梯户比”是指电梯数和每层楼住户数的比例。简单的说,如果一层楼有2个电梯,4户家庭,那么它的梯户比为2:4。
大多数购房者都认为梯户比越大越好,因为梯户比越大,就意味着电梯越多,这样上下楼更方便。其实不然,要知道电梯也是算作公摊面积的,如果梯户比过大,那么电梯数量必然会较多,这样一来,电梯所带来的公摊面积就会更高。所以,大家在买房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高梯户比的房子。
有些楼盘从外形来看凹凸有致,极具设计感,让人感觉很好看,不少购房者就是被楼盘的美丽外观所吸引的,才会决定买这个楼盘的房子。但是,有些楼盘往往华而不实,虽然看着好看,但并不实用,只会增加你的购房成本而已。
有些购房者会认为公寓不是寸土寸金吗?怎么会有高公摊面积呢?其实不然,一般来说,公寓大多是用于投资的,其主要卖点就是易出租。为了便于出租,公寓的配套设施往往极为完善,甚至比普通商品房还完善,这样一来,虽然功能完善了,但相应地,公摊面积也大大增加了。
合理的公摊面积国家标准具体如下:
1、为在7层以下的住宅的公摊率是7%—12%。
2、在7层—11层的住宅的公摊率是10%—16%。
3、12层—33层的住宅公摊率为14%—24%。
4、别墅类型的住房的公摊率是1%—8%。
共有建筑面积还包括套与公共建筑之间的分隔墙,以及外墙(包括山墙)以水平投影面积一半的建筑面积。独立使用的地下室、车棚、车库、为多幢服务的警卫室,管理用房,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都不计入共有建筑面积。
公用分摊建筑面积是指每套(单元)商品房依法应当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公用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的产权归整栋楼购房人共有,购房人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其享有权利,承担责任。
分摊原则如下:
1、商品房公用面积的分摊以幢为单位。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为本幢内的公用建筑面积,与本幢不相连的公用建筑面积不得分摊到本幢房屋内。
2、为整幢商品房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由该幢楼各套商品房分摊;为局部范围服务的公用建筑面积,由受益的各套商品房分摊。
3、公用建筑面积分摊后,不划分各套商品房摊得建筑面积的具体部位,但任何人不得侵占或改变原设计的使用功能。
公摊面积的正常范围如下:
1、多层住宅公摊率为7%-12%之间合理。这里说的多层住宅一般是6层左右的,楼内的公摊面积包括了楼梯、发电室、及其它物管用房。
2、7-11层住宅公摊率为10%-20%之间合理。这类楼房是属于小高层,如果没有设计电梯,那么公摊系数一般是在10~15%左右;如果说有设计电梯,那么公摊系数会更高一些,在15~20%左右。
3、12-33层住宅公摊率14%-24%之间合理。由于这类建筑的楼层是比较高的,所造成的楼梯、电梯、及其它公摊面积都会增加,因而公摊系数会变高。
4、别墅类的公摊率为1%-8%之间合理。别墅的类型较多,因此公摊率也有较大差异,例如独立别墅几乎没有公摊面积,而联排别墅会有公摊面积。但无论哪一种别墅类型,其公摊率都应该在1%~8%之间。
公摊面积的影响
1、影响购房成本
如果公摊面积过高,那么势必会导致购房者的购房成本增大,如果购房者在买房的时候需要分摊的共同面积比较低,那么购房者的购房成本肯定就会要少一些,这样得房率就越高。一般来说,公共设施、走廊、过道越多,公摊就越大,因此塔楼公摊多于板楼,这也是很多人倾向6层板楼的缘故。所以,在购房者买房的时候,去购买公摊面积比较低的房屋是比较经济和实用的。
2、影响居住舒适度
如果大家购买的房屋公摊面积比较低,那么肯定是会影响居住舒适度的。在大家买房的时候不是说公摊越低越好,因为很多低公摊都是以牺牲小区居住品质为交换条件的:公共设施(如电梯数量)规模会大幅缩减,公共楼梯、过道、门廊等一般比较狭窄阴暗,如果大家长期居住在这样的小区里面,那么肯定是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品质的,所以在大家买房的时候也不要太过追求低公摊率。
3、影响升值空间
由于现在的购房者买房子都是要看公摊面积这一点的,房子的面积大小是和房屋的总价有着很大的关系的,所以很多购房者在买房的时候都希望公摊面积可以小一些,但是公摊面积却并非越小越好,举例说明一下,就比如电梯间,如果电梯间公摊面积太小,那么多人出入时,就会显得比较拥挤,居住体验性极差。所以,在买房时,不要刻意追求低公摊,只要公摊面积合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