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买房准备 > 正文

房贷月供本金多还是利息多

周敏

本金和利息的数字不是一定的,还需要结合还款方式和还款时间来判断。等额本金还款初期的每月利息数字会超过本金,但随着还款期数的推移利息的数字会逐渐减少。等额本息的初期月供利息占比很多,但后续本金的比例会增加利息的占比会减少。如果需要具体数据的话在房贷办好以后会有还款计划表,通过还款计划表可以清楚的看本金和利息的比例。


房贷月供本金多还是利息多

买房注意事项

1、对开发商的发售权利进行审查。

一定要审查开发商是否具有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有了预售证许可证,则通常开发商也具有了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等。这是买房能否办房产证的关键。

2、注意使用标准的房屋买卖合同。

一定要采用房地产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标准房屋买卖合同文本,并按照文本中所列条款逐条逐项填写,一定要谨慎对待。

3、注意合同中的权利义务是否对等。

一定要注意合同条款中双方所填写的内容中权利与义务是否对等。有一些开发商的合同文本事先已填写好甚至补充条款也由自己填好,这种填写好的合同文本大多存在着约定的权利义务不平等的情况。一旦发生此种情况,买房人一定要提出自己的意见,决不能草率行事。

4、面积确认及面积差异处理。

如果选择按套内建筑面积为依据进行面积确认及面积差异处理时,应当在“面积差异处理”条款中明确面积发生误差时的处理方式。只有在合同中对面积差异有了详尽的约定后,才能避免上当。

5、要使用规范的付款方式。

在合同中对付款的数额、期限、方式及违约责任等作出约定。有的开发商不是先签订合同,而是先让购房者交纳一定数额的定金,只给购房者一个收条,一旦发生纠纷往往造成购房者在追究其责任方面的举证困难。

6、一定要检查交房日期是否确定。

资金不足而延期交房是常有的事,开发商在预售合同上往往大做文章,如只注明竣工日期,而不注明交付使用日期;运用“水电气安装后、质量验收合格后、小区配套完成后”等一些模糊语言。对此,购房者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将交房日期明白无误地规定为“某年某月某日”,并注明开发商不能按时交房所需承担的责任。

7、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最好请律师或行家审查合同文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在签约时需要注意,对于开发商提出的自己认为不合理的条款,需要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进行协商,合同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如果双方无法形成合意的话,合同就无法成立。而且就您关心的问题,也要在合同中体现。在合意的过程当中,任何一方都无权强制对方,任何一方都有不签订合同的权利。如果您认为您的利益在合同当中无法保障,而开发商又不同意修改或补充的话,购房者有权重新选择开发商及楼盘。

房贷本金每月越还越多利息越还越少

主要是看还款方式选择的是什么类型的,从等额和等额本金这两种还款方式在月供和最终还款的利息来比较,等额还款法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是提前把每个月月供金额都固定好了,方便记忆。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是把贷款本金按贷款期限内等额划分,每个月归还的贷款本金部分是一样。

因为每个月归还利息是根据贷款本金计算的,等额本金还款法对于客户开始的还款能力要求高一些,最开始的还款压力会大一些,但月供是按月递减的,相对而言还款到后期压力会越来越小。同时在利率等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贷款最终归还的利息部分,等额还款法相对等额本金还款法支付的利息会高一些。

扩展资料:

房贷办理注意事项:

1、申请房贷要量力而行:有些人觉得贷款额度越大越好,因为获得房贷后是要还的,而且还要支付利息,如果贷款期限越长、贷款额度越大,那么支付的贷款利息就越多,从而增加还款压力。

2、选对还款方式:目前常见的房贷还款方式有两种,即等额本息还款和等额本金还款。后者比前者更省钱,但是前期还款压力较大,借款人可以根据收入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3、提前准备好贷款资料:身份证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结婚证复印件或者单身证明、学历证复印件、收入证明和银行流水、购房合同复印件及首付发票、社保相关证明等。还有一点很重要,银行贷款或者信用卡还款没有不良信用记录,有的话一定要申请清除或者开好相关证明。

4、按时足额还款:获贷后,借款人一定要按照贷款合同上的规定,按时足额还款,以免留下不良信用记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贷款本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房贷

请问按揭买房贷款是等额本息划算还是等额本金划算啊?

中国银行个人商业贷款等额本息与等额本金的区别:

在贷款期内,等额本金还款法,是指每月归还的贷款本金相同,贷款利息逐月递减,前期还款压力大,相同条件总体利息少;等额本息还款法,是指每月以相同的额度(含贷款本金和利息)归还贷款,每月固定一个还款金额,相同条件总体利息多。因涉及还款前后压力、利息总额及适用群体不同,情况较为复杂,详细情况可咨询中行贷款经办行,用以选择更适合您的还款方式。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

诚邀您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或中银跨境GO APP办理相关业务。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