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在小区内部。小区内部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小区内的业主,如果选择在一个大型小区的中心位置,便利店的人气还是可以得到保障的。
2、选在小区入口。便利店若要开在小区门口,则一定要选下班路上的入口,上班路上的入口和下班路上的出口。
3、选在车站站旁。公交车、汽车、长途客运车站人的上下乘客多,很多人都喜欢在上下车的时候买点小零食。
4、选在主干道上。很多主干道上由于缺乏便利店,人们购买东西都找不到地方,假如开上一家便利店,就可以算是“独家”经营了,生意自然不错。
5、选在学校附近。开在学校附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人流量多大,消费力也强,选在学校附近的便利店主要卖写饮料、零食、学习用品、小礼物之类的物品。
1、客户的购买能力。首先了解客户是否能够全款购房,如果客户是贷款购房,客户资质是否有问题必须落实,以免签定购房合同之后贷款不能按时到位从而造成买房纠纷。
2、付款方式。购买商业用房付款方式通常有全款购房、贷款购房、分期付款购房三种形式,尽量要选择全款购房客户,其次是贷款购房,其中贷款购买商铺,目前最高可以贷5成,年限最高为10年;最后是分期付款,尽可能减小卖房所承担的风险。
3、首付款与尾款间隔时间,时间不宜过长。因为商业用房大部分款项较大,所以变动也较大,所蕴藏的风险也相应较大,因此要尽量缩短首付款和尾款的间隔时间。
4、支付订金后的违约责任及违约罚则。支付订金之后的违约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支付订金后签定的订金收付合同中必须要明确违约责任和违约罚则。
在选址过程中,消费群体的定位尤为重要,根据客户定位的特点,确定开店的基本原则。便利店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以青年和中年层的顾客为主,基本上学生和上班族居多,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开在学校门口、商务楼里面或附近的便利店生意都很好,可的将消费群放在18-48岁之间的中青年年龄段,以中高档消费群体为主力。
选择商务区、娱乐休闲场所、医院、学校、公交车站、地铁等地方可的基本选择在商务区、娱乐休闲场所、医院、学校、公交车站、地铁等地方布点,因为它们可以为店铺带来大量流动客流,能集聚人气。
开便利店注意事项:
1、商品是便利店的主体,而商品的销售则是便利店经营的目的。对于商品的选择,经营者们也要多留心,才能保证销量。
2、不要一味扩张商品种类:便利店不像超市,不该一味追求商品种类的齐全,而要进一些更贴近顾客日常生活,能解顾客燃眉之急的商品,真正让顾客享受到便利。
3、不要贪图便宜进劣质货:进货价低确实可以节省采购费,但与之对应的,是商品品质没有保证,甚至是假冒伪劣的三无产品。这样做不仅没钱挣,反而会消耗顾客的信任,丢掉便利店的口碑。
便利店选择方法可有如下几点:
1、看城市经济
宏观地去看便利店选址,我们要在城市经济水平这个大环境下分析,了解当地居民的消费水平,或看当地便利店行业的饱和程度。若是便利店过多的集中在一个区域,那么就算这是一条繁华的街道,也不应再在这里与众多便利店竞争了。
2、看商圈规模
便利店所处的商圈规模的不同,其可辐射到的消费者数量也不同。一般城市商圈的规模可分为核心商圈,次级商圈和边缘商圈,每种商圈所拥有的客流量和市场份额逐渐递减,如果你打算开一个大型便利店,那么就需要选择核心商圈去选址,才能拥有更多挖掘顾客的机会。
3、看生活环境
国外便利店的兴起有许多必然因素,例如国外的大型卖场离市区较远,便利店则更有距离优势。那么国内便利店在选址时,也要看地址周围消费人群的习惯,他们对便利店的便利服务究竟有没有需要,周边有没有相同业态的超市和菜市场成为竞争,这些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4、看交通条件
对于实体门店来说,交通的便利对生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便利店开在一个偏远的地区,不仅周边居民的数量少,路过的人也不多,收入和业绩又如何获得增长空间呢?这样的地方,非常不利于便利店长远发展。
5、看门店位置
以上4个原则都是对选址的宏观考察,那么最后的看门店位置就是对选址的具体考察。例如便利店门店所处的街道是主干道还是巷子里,是十字路的交叉口还是周围有学校、购物中心或景点等其他业态帮助吸引人气。这些都会影响经营,经营者应该重点考察。
6、看其他门店经营状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利店开店也不能只闷着头自己开,想考察地段好不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多了解一下周边同类门店的经营状况,是盈利的多还是亏损的多,顺便再通过走访观察,分析一下其他门店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跟地段有关,这个位置也就不用考虑了。
优秀便利店需要具备的特征:
1、距离的便利性
便利店与超市相比,在距离上更靠近消费者,一般情况下,步行5~10分钟便可到达。
2、购物的便利性
便利店商品突出的是即时性消费,小容量,急需性等特性。便利店的卖场面积小(50~200平方米),商品种类少,而且商品陈列简单明了,货架比超市的要低,使顾客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所需的商品。实行进出口同一的服务台收款方式,避免了超市结账排队的现象。
3、时间的便利性
一般便利店的营业时间为16~24小时,全年无休,所以有的学者称便利店为消费者提供“Any Time”式的购物服务。
4、服务的便利性
很多便利店将其塑造成社区服务中心,努力为顾客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例如速递、存取款、发传真、复印、代收公用事业费、代售邮票、代订车票和飞机票、代冲胶卷等等,对购物便利的追求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这就决定了便利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便利店
便利店选址忌讳ABC 便利店的经营成功与否,和选址关系密切。选址正确,店铺可以存活;经营正确,店铺可以红火。选址是质变,而经营是量变,先有选址的成功才能有经营的成功。若店铺选址先天不足,其它部门再强也无力回天。而选址的理论方法也是各有各的一套,没有通用规则。因此,在本文中重点介绍便利店选址三大忌讳,一般来说,避开这些忌讳,然后按照企业对选址的一些基本标准来操作,店铺的销售就基本可以保证,不至于开出与预测相差悬殊的失败店。 一、店铺的立地条件 所谓立地条件主要是从显眼度、迎客度,聚合度、可视性等方面来说的。立地条件与商圈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不同概念,立地是先于商圈的。所谓“立地条件太差”也很难有固定的标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每个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店铺。但总有一些指标是可以通用的,笔者认为重点指标有以下几点: 1、面宽不得小于4米——面宽小于4米的店铺很难让顾客注意到,显眼度有明显缺陷。一般来说面宽大于6米以上店铺为佳。 2、门前台阶不得高过1.5米——便利店是迎合顾客,而不是吸引顾客。这样的店铺迎客度有明显问题。 3、地下店铺或二层店铺——这属于选址最基本的问题,设在地下室或楼上的便利店主要缺点是:顾客进出不方便;店铺位置不醒目而难以招徕顾客,从而违背了便利店主要提供方便的原则。 1、店铺动线——店铺附近有很多顾客,但顾客是否需要经过目标店呢?顾客是必须路过店前;还是需要为了购买特意来到门店呢?这就是聚合度的问题。 2、店铺的其它缺陷,例如面积小于30平米,西晒,风口,从主路上看不到等等问题,都是影响店铺销售的原因。 总体来说,店铺的立位问题属于细节问题。这些细节问题表面上看无足轻重,但当某一点达到一个极限时,就成为店铺开设与否的关键指标,尤其是针对便利店这种微型业态来说。例如在一个较好商圈里,某一店铺面宽只有3米,即使面积超过30平米,原则上该店铺也应舍弃。店铺的显眼度、迎客度、聚合度、可视性等方面指标其实和风水学是相通的。风水学预测店铺的依据,无非亦是朝向,房型,死角,山水,风向,日照,死穴等,其实大多数都是店铺的立位条件的验证。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两者在分析店铺优劣时,是一致的。 二、店铺商圈人口 商圈人口:在店铺商圈范围内活动人口的数量,活动人口包括居住人口,办公人口,学习人口等。同样一个问题,多少商圈人口我们认为过少呢?具体标准如下: 1、社区消费为主或高档社区店户数小于1000户之店铺则认为商圈人口不足,商圈人口不足,导致客票数不足,从而导致店铺经营容易失败。3000—4000个社区商圈人口支撑一个店的经验理论是基本适用于国内便利店的。 2、办公客流为主的店铺(商务店)需要的客流支撑同样在3000人以上,按照大厦的面积、容积率、访客比例基本可以推算出商圈内人口的数量。 3、商业街店(客流店)的人口基数至少要超过6000人。商业街大多数是共享客流派生客流,客单价较低,且入店率也会比一般店铺低很多,因此对人数要求高。但一般繁华区,闹市区都会超过这个基本标准。 说明一点,店铺商圈人口过少的店铺一定不能开,但并一定意味着超过这个标准的店铺就可以开设。这些忌讳只用来否定店址,并非能够正面评价出优良店铺。 三、店铺客流 如果说商圈是一个宏观概念的话,那么客流就是一个对应的微观概念,它和商圈是相互印证的。店铺客流包括门前实际客流和经过商圈人口推测出来的理论客流,是重要的微观指标。具体内容如下: 1.门前实测客流数不足之店铺不开;门前实测客流虽多但无停留理由之店铺不开;理论客流远小于实际客流之店铺不开。总体来说,第一要确定客流数量足够;第二就是要确定客流的有效性。 2.客流的有效性衍生出来另一个问题:就是客流的“质量”问题。客流质量取决于顾客的年龄阶层、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众多因素,需要详细分析,无法简单的说什么样的客流就不能开店。因此,在开店忌讳中无法给出明确指标,只能概念性的界定。 3.无明显结点之店铺不开——结点:不同于规划学中的节点概念(节点属于立地条件),是指人群易于集结的地点,例如办公楼,学校,医院,社区等。没有明显结点,就是我们在预测分析目标店的销售时,无法找出明显的销售贡献结点,开店时我们不能清晰明确的知道,我们的主流顾客是谁,这种店铺很难成功。因此,对客流的来源观察亦非常重要。 4.300米内无任何竞争对手之店铺不开——问题肯定有,具体情况不同,相信经过简单分析就可以得出不能开店的结论。但需要注意,有一些新兴区域,配套还未建立的办公、居住区域,不能简单下结论。 可以看出,以上开店三大忌讳基本涵盖了商圈、交通、吸引力等选址的基本要素,可以简单判断出店铺好坏,但不能量化具体的店铺优劣。除以上几点技术忌讳外,更忌讳的是专业人员和决策者凭感觉简单下结论。很多时候,企业的决策者对选址并不精通,却是最后拍板者,而这就要求相关专业人员作好前提工作,在可行性分析中对店铺指标的细节一一名列,主次分明,不可避重就轻,掩盖缺陷,方能达到辅助决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