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买房准备 > 正文

买房子找中介便宜还是找售楼部便宜

周敏

肯定是售楼部卖的价格更低一些。因为很多中介公司跟售楼部都是有合作关系的,中介公司从售楼部那边拿到房源以后再卖给客户,那中介公司会从中间获取一部分的中介费用,还会获取售楼的提成,而如果购房者是直接从售楼部那边买到的房子,中间的中介费用也不用去缴纳,甚至还有可能在活动期间,开发商会给予不小的折扣。


买房子找中介便宜还是找售楼部便宜

去售楼部买房注意事项

1、不要以地价判断地段。

判断买房的地段应该是结合自身需求买的,如果你是自己买房住,考虑的是交通条件和生活设施配备,对自己工作和生活方便就行了。

2、远离噱头而不实用的商务区。

很多城市越来越发达,社会资源越来越好,不一定商务区的房子就是好的。商务区包括金融商务区,与买房关系不大,相反开发商却把这些当做看似很好的因素计入了房价,所以买房要远离一些噱头而不实用的功能区更好一点。

3、不要相信广告语与口头承诺签合同。

现在很多广告宣传的内容与实际买入交付时的标准会有很大误差。所以,不要相信销售人员的口头承诺,合同的附件每一项心里都有底,不然很容易被售楼小姐坑的。

4、不要贪便宜。

有些五十年产权用地建设的小型多功能公寓,看起来很便宜,但这类公寓因为买的人多了,单价也比住宅单价高。还有些早期出让地块上现在开发的楼,这类楼盘如果归属于一个较大较有实力的开发商,其背景具备囤地可能,则可以大胆买入,但有些小开发商的项目,是因为多次辗转才获得现在上市销售机会,便宜的背后是诸多的资金转入转出,不买也罢。

5、最好不要盲目排队买房。

很多人排队选房,开发商看到商机把房价越抬越高。如果人们对地段、配套、销售中的一些做法、对开发商释放的便宜房,有深刻认识,就不会被坑被骗了。

6、谨慎认识赠送的附加值。

为了消除消费者对公摊过大的顾虑,开发商可能免公摊销售,为了消除人们对电梯维护费的顾虑,开发商可能为了促销免除几年的电梯维护费用,为了消除人们对物业过高收费的顾虑,也可能赠送几年的物业管理费,这些都是短期行为的刺激销售政策,没有什么重大意义。

比如买屋送装修,买房送家具,送电器等,事实上销售前计价稍微提升一点,就足以将这些支出打进房价,因此买房不要追求面子工程,即追求额外优惠,或者将这些赠送附加部分进行剥离,单纯就房价与相关房型进行性价比的对比。

买新房售楼处和中介哪个便宜

买新房的话,售楼处会更便宜。

买热销楼盘,建议直接找售楼中心,价格相对会更便宜。热销楼盘房子好卖,售楼中心的主导地位更强,一般都是中介找着售楼部合作。售楼部和中介合作,售楼部要给中介分销费用,费用从几千到几万不等,羊毛出在羊身上,中介费用售楼部通常都要加在房价里面,找中介去买热销楼盘房价自然很难谈下来。

如果是直接去售楼中心去买,可以有更多的议价空间。去之前可以了解一下该楼盘中介费用是多少,在谈价的时候,至少可以让售楼部把中介费用少掉。在买方市场的行情下,只要诚心买,价格通常都能谈得下来。

滞销盘房子

买滞销盘,建议找中介去买,价格相对更便宜。滞销盘房子不好卖,中介占主导地位,中介有谈判的筹码。对于中介来说。他们要的是有销量,赚佣金。这种情况,中介会最大限度去压低房价,让房企降价促销,中介再以价格优惠去吸引客户看房,从而实现销售。有的大中介机构,更加强势,会让开发公司拿出一批低价房源包销,专场房源等。

这些房源价格往往远低于正常销售价,中介凭客源优势,快速帮房企卖掉,以实现回款。假如有这种房源,找中介买价格就更便宜,可以捡漏。找中介尽可能找大中介,品牌中介,相对可靠一些。总之,到底是找中介买还是去售楼部买,可以事先做一下功课,了解意向楼盘情况,还有中介收费实力信誉,再决定找中介还是直接去售楼部。

买房直接去售楼处买划算,还是找中介划算?

理论上说中介带着去可能会更便宜一些,一些中介可以拿到团购价,即他所在的门店带看的客人能享受到一定的优惠,这种是会便宜一点的。但不是所有中介都会有优惠,建议让其他人先到售楼处问问然后再均衡对比。

为了防止不法中介故意抬高房价来谋求利益,有必要充分了解卖家的委托价,最好在中介的组织下直接与卖家进行协商。除了房价之外,还要明确交易税费的承担。另外,有些房屋有附属设施的,也应该明确价款。而对中介佣金应该明确委托价格、服务内容、佣金数额,并有必要对交易失败后佣金的退还做出约定。

买房注意事项

买房的第一步不是去售楼部选房,而是先看你有没有买房的资格。随着房产行业的发展和迭代,很多城市买房都受到一定的政策调控。因此,买房也增加了不少条件,比如户口、社保、套数等等。

在确定好合适的房屋之后,就需要和开发商签订购房合同。虽然每个开发商提供的购房合同有所不同,但大部分内容是相同的。购房合同内容包括合同约定的双方当事人、商品房基本状况、价款及支付方式、商品房交付使用方式及条件、公共配套设施设备条款、面积差异的处理、产权登记的约定、违约责任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