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铁铵与氢氧化钠反应???
硫酸铁铵与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oh-+fe2+=fe(oh)2↓;
当氢氧化钠足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fe2++3oh-=nh3.h2o+fe(oh)2↓。
硫酸铁铵与少量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OH-+Fe2+=Fe(OH)2↓;
当氢氧化钠足量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NH4++Fe2++3OH-=NH3.H2O+Fe(OH)2↓。
在中学化学中还存在上述反应类似的情况,反应物的量的不同,反应产物不同
例如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钡反应,这个比上面的稍微复杂,因为NH4+还能与OH-反应。
NH4HCO3+Ba(OH)2=BaCO3↓+NH3↑+2H2O……(1)
或者2NH4HCO3+Ba(OH)2=BaCO3↓+(NH4)2CO3+2H2O……(2)
这个反应中主要是OH-既能和NH4+反应,也能与HCO3-反应,这里涉及到反应物物质的量比例关系。由于比例不同,导致了生成物的不同。
比较反应(1)和(2),可以看出当Ba(OH)2不足时,Ba(OH)2中的OH-只能与HCO3-反应,而不能与NH4+反应,为什么会这样?
这里涉及到不同物质与同一种物质都能发生化学反应,存在一个先后反应的问题。
在这个反应中,因为当OH-先与HCO3-反应时,
OH-+HCO3-=H2O+CO32-……(1)
CO32-+Ba2+=BaCO3↓……(2)
随着碳酸钡的沉淀析出,使得反应(1)更容易进行。
反观OH-与NH4+反应时,OH-+NH4+⇌NH3.H2O……(3)
这是一个可逆反应,但是没有外在条件的作用,使得反应(3)没有反应(1)(2)更彻底。
随着氢氧化钡的含量逐渐增加时,当产生的CO32-恰好能够将Ba2+沉淀之后,随后的OH-才能与NH4+反应。
设n(NH4HCO3)=m,n【Ba(OH)2】=n
当n:m<1:2,此时氢氧化钡不足,
向碳酸氢铵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的离子为NH4+,HCO3-,CO32-;
当n:m=1:2,此时氢氧化钡不足,向碳酸氢铵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中的离子为NH4+,HCO3-;
当1:2<n:m<1:1,此时反应(2)反应完全,但是反应(2)没有反应完全,此时溶液中的离子为:NH4+;
当n:m=1:1,反应(2)恰好反应完全,溶液中不存在离子(除去了H+,OH-);
当n:m>1:1,此时碳酸氢铵反应完全,氢氧化钡过量,此时溶液中的离子为:Ba2+,OH-
在化学中也存在类似于上述反应原理的化学反应,随着反应物的量的不同,反应产物也不同。例如:氢氧化钠(NaOH)与三氯化铝(AlCl3),氯气(Cl2)与溴化亚铁(FeBr2)等等,只要能够找准恰好反应时对应的比例关系,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当沉淀完全时,溶液中只有Na2SO4 n(Na+)=2n(SO42-)=2*0.2*0.05=0.02mol=n(NaOH)
NaOH浓度= 0.02/0.1=0.2mol/L
答案选C.写出它们的离子反应方程式:Fe2++2OH-=Fe(OH)2↓;Fe3++3OH-=Fe(OH)3↓,由题可知消耗的OH-是相等的,那么可得Fe2+:Fe3+=3:2,所以FeSO4:Fe2(SO4)3=3:1,又因为二者溶液体积相同,则浓度比=物质的量比,故选C.
(1)增大溶液中SO 4 2- 浓度,将Ca 2+ 转化为沉淀,同时抑制Fe 2+ 、 Fe 3+ 水解;CaSO 4 . (2)bH 2 O 2 +2Fe 2+ +2H + =2Fe 2+ +2H 2 O (3)冷却结晶;常温晾干 (4)铁氰化钾溶液;不能,因为过氧化氢和二价铁离子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样品和氢氧化钠固体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看到试纸变成蓝色。(6)Fe 2 (SO 4 ) 3 ·2(NH 4 ) 2 SO 4 ·2H 2 O |
试题分析:(1)增大溶液中SO 4 2- 浓度,将Ca 2+ 转化为沉淀,同时抑制Fe 2+ 、 Fe 3+ 水解;CaSO 4 . (2)b是绿色氧化剂,而别的试剂都会引入新的杂质;H 2 O 2 +2Fe 2+ +2H + =2Fe 2+ +2H 2 O (3)冷却结晶;常温晾干 (4)检验二价铁离子应该使用黄色的铁氰化钾K 3 〔Fe(CN) 6 〕溶液;二价铁离子与铁氰根离子反应生成带有特征蓝色的铁氰化亚铁沉淀:3Fe 2+ +2〔Fe(CN) 6 〕 3- =Fe 3 〔Fe(CN) 6 〕 2 ↓;不能,因为过氧化氢和二价铁离子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样品和氢氧化钠固体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看到试纸变成蓝色,则证明原溶液中含有氨根离子。 (6)14.00 g所得样品中,加入氢氧化钠得到2.14 g沉淀为氢氧化铁,所以 n(Fe)=向另一份溶液中加入0.05 mol Ba (NO 3 ) 2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因此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为0.05 mol ;也就是其中含有的Fe 2 (SO 4 ) 3 为0.01 mol,(NH 4 ) 2 SO 4 为0.02 mol ,此时质量为:0.01 mol ×400g/mol+0.02 mol ×132g/mol=6.64g,剩下的就是H 2 O的质量,那么每一份溶液中水的质量为:7.00g-6.64g=0.36g,n(H 2 O)=0.02 mol,因此该硫酸铁铵的化学式为:Fe 2 (SO 4 ) 3 ·2(NH 4 ) 2 SO 4 ·2H 2 O |
楼上那个铁是二价的不会产生红色,
只有三价铁才可以的,
此物名叫硫酸铁铵。
(NH4)2Fe(SO4)2,这个叫硫酸亚铁铵,是个在晶体状态下稳定的还原剂。
1、二苯胺磺酸钠指示液:
取二苯胺磺酸钠0.2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2、二苯偕肼指示液:
取二苯偕肼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3、双硫腙指示液:
取双硫腙50m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4、石蕊指示液:
取石蕊粉末10g,加乙醇40ml,回流煮沸1小时,静置,倾去上层清液,再用同一方法处理二次,每次用乙醇30ml,残渣用水10ml洗涤,倾去洗液,再加水50ml,煮沸,放冷,滤过,即得。变色范围 pH4.5~8.0(红→蓝)。
5、甲酚红指示液:
取甲酚红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5.3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100ml,即得。变色范围 pH7.2~8.8(黄→红)
6、甲酚红-麝香草酚蓝混合指示液:
取甲酚红指示液1份与0.1%麝香草酚蓝溶液3份,混合,即得。
甲基红指示液取甲基红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7.4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变色范围 pH4.2~6.3(红→黄)。
7、甲基红-亚甲蓝混合指示液:
取0.1%甲基红的乙醇溶液20ml,加0.2%亚甲蓝溶液8ml,摇匀,即得。
8、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
取0.1%甲基红的乙醇溶液20ml,加0.2%溴甲酚绿的乙醇溶液30ml,摇匀,即得。
9、甲基橙指示液:
取甲基橙0.1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变色范围 pH3.2~4.4(红→黄)。
10、甲基橙-二甲苯蓝FF混合指示液:
取甲基橙与二甲苯蓝FF各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11、邻二氮菲指示液:
取硫酸亚铁0.5g,加水100ml使溶解,加硫酸2滴与邻二氮菲0.5g,摇匀,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
12、茜素磺酸钠指示液:
取茜素磺酸钠0.1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变色范围 pH3.7~5.2(黄→紫)
13、荧光黄指示液:
取荧光黄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
14、钙黄绿素指示剂:
取钙黄绿素0.1g,加氯化钾10g,研磨均匀,即得。
15、钙紫红素指示剂:
取钙紫红素0.1g,加无水硫酸钠10g,研磨均匀,即得。
16、姜黄指示液:
取姜黄粉末20g,用冷水浸渍4次,每次100ml,除去水溶性物质后,残渣在100℃干燥,加乙醇100ml,浸渍数日,滤过,即得。
17、结晶紫指示液:
取结晶紫0.5g,加冰醋酸100ml使溶解,即得。
18、酚酞指示液:
取酚酞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变色范围 pH8.3~10.0(无色→红)。
19、铬黑T指示剂:
取铬黑T 0.1g,加氯化钠10g,研磨均匀,即得。
20、淀粉指示液:
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
21、硫酸铁铵指示液:
取硫酸铁铵8g,加水100ml使溶解,即得。
22、溴酚蓝指示液:
取溴酚蓝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3.0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变色范围 pH2.8~4.6(黄→蓝绿)。
23、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
取溴麝香草酚蓝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3.2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变色范围 pH6.0~7.6(黄→蓝)。
24、麝香草酚酞指示液:
取麝香草酚酞0.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即得。变色范围 pH9.3~10.5(无色→蓝)。
25、麝香草酚蓝指示液:
取麝香草酚蓝0.1g,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4.3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至200ml,即得。变色范围 pH1.2~2.8(红→黄);pH8.0~9.6(黄→紫蓝)。答案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