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Br可以跟和HCl反应吗?
如果你学过高等无机化学的话就知道,反应与不反应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的不反应,要看AgBr和AgCl哪个溶度积常数更小如果你是个中学生,那就没必要考虑这么深了,因为AgBr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所以银离子不能和氯离子充分接触,所以不反应
难溶于盐酸沉淀有亚汞盐、铅盐、银盐,因为氯化铅(微溶)、氯化亚汞(难溶)、氯化银(难溶),氯化物会附在沉淀物上阻止反应进行;还有像难溶性硫化物和难溶性硫酸盐中如硫化铜、硫化亚汞、硫化银这样的不存在其可溶性酸式盐(碳酸盐、亚硫酸盐除外)的正盐难溶于所有不与反应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酸。
难溶于硫酸的盐有亚汞盐、钙盐、铅盐和钡盐;不存在其可溶性酸式盐的盐(除了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盐)。
难溶于硝酸的盐只有不存在其可溶性酸式盐的盐,除了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盐,如硫化亚铁,但是想硫化银、硫化铜这样的盐就不能溶解了。
氯化银可溶于浓氨水,形成银氨络离子,但溴化银、碘化银则难溶于氨水中。因为溴化银、碘化银的稳定性要比银氨络离子强。
氯化银感光的白色四方晶系粉末。遇光变黑。熔点455℃,冷凝后为角状物质,沸点1550℃,相对密度5.56,折光率2.071。极难溶于水、乙醇和稀酸,而颇易溶于煮沸的浓盐酸中,溶于氨水、硫代Chemicalbook硫酸钠及氰化钾溶液。
化学性质
氯化银难溶于水,难溶于稀硝酸。因此在实验室中它常被用来测定样品的含银量。
AgCl悬浊液中还是有银离子的,所以Zn可以与银离子反应,置换出银,所以AgCl悬浊液能和Zn反应:
2AgCl + Zn = ZnCl2+ 2Ag
硫化银的溶解度比氯化银还小,根据沉淀转化的原理,氯化银可以和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银:
2AgCl + Na2S = Ag2S + 2NaCl
在很古老的,不是非常敏感的照片胶卷、胶版和胶纸上有使用氯化银。但一般胶卷上使用的是化学性质上类似,但是更加对光敏感的溴化银AgBr。
氯化银在电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应用是银-氯化银-参比电极。这种电极不会被极性化,因此可以提供精确的数据。由于实验室中越来越少使用汞,因此Ag/AgCl电极的应用越来越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氯化银
满意请采纳
氯化银沉淀、碘化银沉淀、溴化银沉淀分别是白色、亮黄色、浅黄色。
氯化银(Silver chloride),分子式为AgCl,分子量为143.32。外观为白色粉末,不稳定,易见光分解变紫并逐渐变黑。25℃时水中溶解度为1.9mg/L,盐酸能减少其在水中溶解度,能溶于氨水、氰化钠、硫代硫酸钠、硝酸汞溶液。不溶于乙醇和稀盐酸。
碘化银为亮黄色无臭微晶形粉末,有α和β两种类型,α型为立方晶体。溴化银,浅黄色粉末,有感光性,难溶于水和大多数醇类,微溶于氨水。见光分解出金属银。
扩展资料
氯化银难溶于水,难溶于稀硝酸。因此在实验室中它常被用来测定样品的含银量。AgCl悬浊液中还是有银离子的,所以Zn可以与银离子反应,置换出银,所以AgCl悬浊液能和Zn反应。
碘化银和溴化银混合,可制造照相感光乳剂,在人工降雨中,用作冰核形成剂;还能防冰雹、霜冻、雪和风暴,可用作热电电池的原料,在化学反应中用作催化剂,也用于医药工业。
溴化银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是用氢溴酸或碱金属溴化物与硝酸银反应得到,溴化银也以溴银矿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溴化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碘化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氯化银
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有:除了硫酸钡,硫酸铅,氯化银,氯化亚汞,碘化银,溴化银,溴化亚汞,碘化汞
等强酸的不溶盐都不溶于稀盐酸
其他盐如硫化铜,硫化汞,硫化银等超级难溶的盐也不溶于盐酸(其实硒化铅等也不溶)
其它你遇到的盐都溶于稀盐酸
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
氯化银溶解度很小为0.0019 g/L水硫化银的溶解度比氯化银还小,根据沉淀转化的原理,氯化银可以和硫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银:2AgCl+Na2S=Ag2S+2NaCl 至于氯化银与溴化银,更可以推广至卤素,溶解度由氯至碘的顺序而降低。
氯化银的用途
氯化银在电化学中非常重要的应用是银-氯化银-参比电极。这种电极不会被极性化,因此可以提供精确的资料。由于实验室中越来越少使用汞,因此AgCl/Ag电极的应用越来越多。
这种电极可以使用电化学氧化的方式在盐酸中制作:比如将两根银线插入盐酸中,然后在两根线之间施加一至二伏电压,阳极就会被氯化银覆盖(阳极反应:2Ag+2HCl→2AgCl+2H++2e-,阴极反应:2H+2e-→H2,总反应:2Ag+2HCl→2AgCl+H2)。使用这个方式可以确保氯化银只在电极有电的情况下产生。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氯化银
溶解度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卤族元素形成的盐类,特别是微溶和不溶的盐类是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变化的,非金属性越强,溶解度越大。
溶解度和电离程度是没有必然联系的,比如氟化氢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可它的水溶液中只有一部分是氢离子和氟离子,还有一部分是氟化氢分子,所以它是弱电解质,而盐酸,氢溴酸,氢碘酸溶于水的全部电离,是强电解质,电离度都很大。
比如卤族元素形成的盐类,特别是微溶和不溶的盐类是随着元素的非金属性变化的,非金属性越强,溶解度越大,氟有时候不符合规律
比如:以铅为例,含铅的眼泪溶解度都很小
氯化铅,是微溶,溶解度0.9
溴化铅,0.08,碘化铅,0.06
银也是这样,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均难溶于水,溶解度越来越小
酸性,主族元素氢化物的酸性均由上到下依次增强。很好理解,主族元素越往下非金属性越弱,和氢元素结合越不牢固,越容易电离出氢离子,所以酸性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