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亚铁和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呢
氯化亚铁和高锰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0FeCl₂ + 6KMnO₄ + 24H₂SO₄ == 3K₂SO₄ + 6MnSO₄ + 20FeCl₃ + 5Fe₂(SO₄)₃ + 24H₂O
离子方程式:
5Fe²⁺ + MnO₄⁻ + 8H⁺ == 5Fe³⁺ + Mn²⁺ + 4H₂O
扩展资料:
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氧化物接触,易发生爆炸,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丙酮、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
熔点为240°C,但接触易燃材料可能引起火灾。在化学品生产中,广泛用作氧化剂。
MnO₄⁻ + 8H⁺ + 5Fe²⁺ = Mn²⁺ + 5Fe³⁺ + 4H₂O
酸性就要H⁺ MnO₄⁻(H⁺)有强氧化性,把二价铁还原三价铁。Mn氧化剂+7到+2
水溶液可被氯气氧化:2FeCl₂(aq)+Cl₂(g)=2FeCl₃(aq)
与碱反应:FeCl₂(aq)+2NaOH(aq)=Fe(OH)₂(s)+2NaCl(aq)
所生成的Fe(OH)₂置于潮湿空气被氧化4Fe(OH)₂(s)+O₂(g)+2H₂O(l)=4Fe(OH)₃(s)
扩展资料:
在具有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中,逐渐加入一定量的铁屑进行反应。
方程式:Fe+2HCl==FeCl₂+H₂↑
经冷却,过滤,在滤液中加入少许洗净的铁块,防止生成的氯化亚铁被氧化,蒸发滤液至出现结晶,趁热过滤,冷却结晶,固液分离,快速干燥制得。
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注意:用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置一小团蓬松的棉花团(或少量玻璃棉),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发生堵塞而爆炸。
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
注意:多余的氯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防止污染环境。
在酸性条件下与草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实验室中和工业上常用作氧化剂,遇乙醇即分解。在酸性介质中会缓慢分解成二氧化锰、钾盐和氧气。光对这种分解有催化作用,故在实验室里常存放在棕色瓶中。
从元素电势图和自由能的氧化态图可看出,它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在碱性溶液中,其氧化性不如在酸性中的强。作氧化剂时其还原产物因介质的酸碱性而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锰酸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氯化亚铁
高浓度的氯负离子会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例如:浓盐酸和高锰酸钾反应制氯气),亚铁离子也会与之反应,都会反应的话,就不能检验其中一个离子是否有还原性。
方案二:铜在加热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u+O2
△
.
2CuO.
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2HCl=CuCl2+H2O.
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CuCl2=FeCl2+Cu.
故答案为:方案一:Fe+2HCl═FeCl2+H2↑;方案二:2Cu+O2
△
.
2CuO;CuO+2HCl=CuCl2+H2O;Fe+CuCl2=FeCl2+Cu.
非酸性高锰酸钾,则不可能将氯离子氧化,但可以氧化Fe(2+),近中性溶液的产物为MnO₂,由于溶液没有酸,生成的Fe(3+)会变为Fe(OH)₃:
3Fe(2+) + MnO₄(-) + 7H₂O = MnO₂ + 3Fe(OH)₃ + 5H(+)
不要把pH=4-7之间的溶液当成酸性强的溶液,它们可算近中性溶液,高锰酸钾的还原产物只能是MnO₂。也不要将方程式中出现了H(+)就看成酸性很强了,化学平衡的移动,总会有少量生成的。
无水氯化亚铁为黄绿色吸湿性晶体,溶于水后形成浅绿色溶液。四水盐。加热至36.5℃时变为二水盐。
氯化亚铁为白色或灰绿色结晶。易吸湿。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渐变成黄色,在氯化氢气流中约700℃升华。易溶于水、甲醇、乙醇,微溶于丙酮及苯,不溶于乙醚。
扩展资料:
在一硬质玻璃管中迅速放人无水氯化铁,自管的一端通人经干燥的氢气,充分置换除去管内的空气后,将反应管加热,管的另一端即有大量氯化氢排出,可用水吸收成稀盐酸。
当释放氯化氢的速度减慢,氯化铁变成白色结晶时,表示反应完毕,停止加热,并在弱氢气流中使管中产物降至室温。将反应管封闭存放,然后迅速装人包装容器,制得无水氯化亚铁。
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实验室中和工业上常用作氧化剂,遇乙醇即分解。在酸性介质中会缓慢分解成二氧化锰、钾盐和氧气。光对这种分解有催化作用,故在实验室里常存放在棕色瓶中。
从元素电势图和自由能的氧化态图可看出,它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在碱性溶液中,其氧化性不如在酸性中的强。作氧化剂时其还原产物因介质的酸碱性而不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氯化亚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高锰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