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钡溶解度
溶解度大于300摄氏度。甲磺酸钡是一种化合物,化学式为Ba(CH3SO3)2,是正交晶系的晶体。它可由氧化钡(或氢氧化钡)和甲磺酸反应,重结晶后制得。和硫酸反应,生成甲磺酸和硫酸钡。热分解产物是硫酸钡。
简明英汉词典
Titanox
[ˈtaitənɔks]
钛白
Google 网络词典
titanox 隐藏摘要
二氧化钛
【摘要】 二氧化钛&nbsptitanium dioxide 二氧化钛&nbsptitanox 滴定&nbsptitration 纤度;滴定 度,滴定率&nbsptitre(titer) 滴定分析&nbsptitrimetry ...
www.fane.cn - 相关网页 评价: 该结果不好。 确认 取消该结果很好。 确认 取消
barium titanox 隐藏摘要
钛钡白
【摘要】 barium titanox 钛钡白 barium tuluene-4-sulfonate 甲苯-4-磺酸钡 barium tungstate 钨酸钡 barium white 钡白 barium zirconate 锆酸钡 barium 钡 ...
www.hxen.com - 相关网页 评价: 该结果不好。 确认 取消该结果很好。 确认 取消
calaium base Titanox 隐藏摘要
钛钙白
【摘要】 calaium base Titanox || 钛钙白 calal || 卡拉尔钙铝合金 calamanco || 比利时毛呢 calamander || 柿木 calamary || 枪乌贼 calamene || 卡拉烯菖蒲萜烯 ...
十二烷基苯磺酸为棕色液体,熔点10C,沸点315C
由分子筛脱蜡油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烷,再与苯缩合合成十二烷基苯,烷基苯用发烟硫酸硫磺化得到十二烷基苯硫酸,可用作氨基烘漆的固化催化剂。
溶于水,用水稀释产生热,相对密度1.05,黏度为1900mpa.s.
分子式:CH4O3S
分子量:96.10
CAS号:75-75-2
性质:无色或微棕色油状液体,低温下为固体。熔点20℃,沸点167℃(13.33kPa),122℃(0.133kPa)。相对密度1.4812(18℃),折射率1.4317(16℃)。溶于水、醇和醚,不溶于烷烃、苯、甲苯等,对沸水、热碱液不分解,对金属铁、铜和铅等有强烈腐蚀作用。
制备方法:由硫氰酸甲酯经硝酸氧化而得。将硝酸及效负水小心加热至80-88℃,分次加入硫氰酸甲酯,温度自动上升至105℃左右。待反应缓和后,加热到120℃、反应5小时,得粗品。将粗品用交换水冲稀,加25%氢氧化钡溶液调至pH值为8-9,过滤。滤液深缩至有结晶析出,结晶用甲醇洗去硝酸根,得甲烷磺酸钡。再将基加入交换水煮沸,趁热加硫酸分解,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不出水为止,即得成品。另一种制法是由甲基异硫脲硫酸盐经氯化、氧化、水解而得。将甲基异硫脲硫酸盐加入水中,于20-25℃通入氯气,至溶液颜色转黄,并在瓶底出现油层、温度下降、排气管有大量余氯排出等现象,则为反应终点。反应液用氯仿提取,提取液经干燥后在60-62℃常压蒸出氯仿,然后减压蒸馏,收集60-65℃(2.67kPa)馏分,得甲基磺酰氯。将基在搅拌下滴加80℃热水中,保温水解约2h,至反应液内油滴状物完成消失为止。反应液减压浓缩至糖浆状,加水稀释,再减压浓缩至蒸不出水分为止,得甲烷磺酸。
用途:甲烷磺酸是医药和农药的原料,还可用作脱水剂、涂料固化促进剂、纤维处理剂、溶剂,浣化、酯化和聚合反应催化剂。
健康危害: 本品对粘膜、上呼吸道、眼和皮肤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后,可因喉及支气管的痉挛、炎症、水肿,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而致死。接触后出现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可致灼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受热分解为有毒的甲醛和二氧化硫。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 氧化硫。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小心扫起,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还原剂、碱类、胺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还原剂、碱类、胺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生态学资料: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有机酸易在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中形成酸雨。因而当PH值降到 5以下时,会给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鱼的繁殖和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可被溶解进入水中毒害鱼类。水体酸化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耐酸的藻类、真菌增多,而有根植物、细菌和脊椎动物减少,有机物的分解率降低。酸化后会严重导致湖泊、河流中鱼类减少或死亡。
废弃处置: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硫氧化物通过洗涤器除去。
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81626
UN编号: 无资料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还原剂、碱类、胺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1 类酸性腐蚀品。
甲基磺酸属酸性腐蚀品(第8.1类),危规编号:81626。
甲磺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4O3S,溶于水、醇和醚,不溶于烷烃、苯、甲苯等,对沸水、热碱液不分解,对金属铁、铜和铅等有强烈腐蚀作用。
合成方法
一、由硫氰酸甲酯经硝酸氧化而得:将硝酸及效负水小心加热至80-88℃,分次加入硫氰酸甲酯,温度自动上升至105℃左右。待反应缓和后,加热到120℃、反应5小时,得粗品。将粗品用交换水冲稀,加25%氢氧化钡溶液调至pH值为8-9,过滤。
滤液深缩至有结晶析出,结晶用甲醇洗去硝酸根,得甲磺酸钡。再将基加入交换水煮沸,趁热加硫酸分解,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不出水为止,即得成品。
二、由甲基异硫脲硫酸盐经氯化、氧化、水解而得:将甲基异硫脲硫酸盐加入水中,于20-25℃通入氯气,至溶液颜色转黄,并在瓶底出现油层、温度下降、排气管有大量余氯排出等现象,则为反应终点。
反应液用氯仿提取,提取液经干燥后在60-62℃常压蒸出氯仿,然后减压蒸馏,收集60-65℃(2.67kPa)馏分,得甲基磺酰氯。
在搅拌下滴加80℃热水中,保温水解约2h,至反应液内油滴状物完成消失为止。反应液减压浓缩至糖浆状,加水稀释,再减压浓缩至蒸不出水分为止,得甲磺酸。
石油磺酸钡,石油磺酸钠就是烷基苯磺酸钠的简称,它们在乳化油中起乳化作用。就是把油破碎成20微米以下的粒子能均匀分散在水相中。
加热后油溶性好,能吸附于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对金属的腐蚀和锈蚀,对黑色和有色金属有良好的防锈性能,加入防锈油脂中作为防锈添加剂,配制置换型防锈油、封存用油、润滑防锈两用油以及防锈脂
用于调制置换性防锈油,封存防锈油和润滑防锈两用油以及各种防锈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溶性甲基二磺酸盐的制备方法。
烷基磺酸盐是新型烷氧基化反应(如合成乙二醇醚类、丙二醇醚类)的催化剂。这类催化剂热稳定性好,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好,产品收率高,无毒、无刺激性,对设备无腐蚀性。其中最常用的品种是三氟甲基磺酸铝(镁、锌)、甲基二磺酸锌(铝、镁)等。制备甲基二磺酸盐的一般方法是首先制备甲基二磺酸,然后用金属置换,以制取相应的盐。目前水溶性甲基二磺酸盐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a).以二氯甲烷、亚硫酸钾为原料制备甲基二磺酸钾,甲基二磺酸钾和氯化钡反应制得甲基二磺酸钡,用硫酸酸化甲基二磺酸钡,得到甲基二磺酸,生成的硫酸钡从反应溶液中沉淀析出。用金属粉(铝、镁、锌)同甲基二磺酸进行置换反应,制得相应的甲基二磺酸盐(铝、镁、锌)。(Recueil des Travaux Chimiques des Pays-Bas 48,Pg949-952(1929))(b).以氯磺酸和甲基磺酸反应制得甲基二磺酸,再用金属粉进行置换反应,制得相应的甲基二磺酸盐。(日特公昭64-45355)(c).乙炔和发烟硫酸法,是以SO2为溶剂,将乙炔和SO3溶解其中,在-20℃~-30℃温度下进行反应制得中间产物OHCCH(SO3H)2,然后再将其分解制得甲基二磺酸。用金属粉进行置换得到甲基二磺酸盐。(US2506417US2552421)制备方法(a),甲基二磺酸腐蚀性强,置换反应产生氢气,易燃易爆;制备方法(b),原料来源较紧缺,且有较强的腐蚀性;制备方法(c),反应条件不易达到,能耗大,原料腐蚀性大。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原料来源较广,工艺简单、操作安全的制备水溶性甲基二磺酸盐的工艺方法。
代码 名称全名T101 101 清净剂 低碱值石油磺酸钙 T102 102 清净剂 中碱值石油磺酸钙 T103 103 清净剂 高碱值石油磺酸钙 T104 104 清净剂 低碱值合成磺酸钙 T105 105 清净剂 中碱值合成磺酸钙 T106 106 清净剂 高碱值合成磺酸钙 T106A 106A 清净剂 高碱值合成磺钙 T107 107 清净剂 超碱值合成磺酸镁 T108 108 清净剂 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 T108A 108A 清净剂 硫磷化聚异丁烯钡盐 T109 109 清净剂 烷基水杨酸钙 T111 111 清净剂 环烷酸镁 T114 114 清净剂 高三值环烷酸钙 T121 121 清净剂 中碱值硫化烷基酚钙 T122 122 清净剂 高三值硫化烷基酚钙 T151 151 分散剂 单烯基丁二酰亚胺 T152 152 分散剂 双烯基丁二酰亚胺 T153 153 分散剂 多烯基丁二酰亚胺 T154 154 分散剂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高氮) T155 155 分散剂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低氮) T201 201 抗氧抗腐剂 硫磷烷基酚锌盐 T202 202 抗氧抗腐剂 硫磷丁辛基锌盐 T203 203 抗氧抗腐剂 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 T203A 203A 抗氧抗腐剂 硫磷双辛基碱性锌盐 T204 204 抗氧抗腐剂 硫磷二烷基锌盐 T205 205 抗氧抗腐剂 硫磷二烷基锌盐 T301 301 极压抗磨剂 氯化石蜡 T304 304 极压抗磨剂 酸性亚磷酸二丁酯 T305 305 极压抗磨剂 硫磷酸含氮衍生物 T306 306 极压抗磨剂 磷酸三甲酚酯 T307 307 极压抗磨剂 硫代磷酸胺盐 T308 308 极压抗磨剂 异辛基酸性磷酸酯十八胺盐 T309 309 极压抗磨剂 硫代磷酸三茜酸 T321 321 极压抗磨剂 硫化异丁烯 T322 322 极压抗磨剂 二苄基二硫化物 T323 323 极压抗磨剂 氨基硫代酯 T341 341 极压抗磨剂 环烷酸铅 T351 351 极压抗磨剂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 T352 352极压抗磨剂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锑 T353 353极压抗磨剂 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铅 T361 361极压抗磨剂 硼酸盐 极压抗磨剂 硼化油酰胺 极压抗磨剂 A-型有机铜化合物 极压抗磨剂 磷酸三(2,3-二氯丙烷)酯 WH-E 有机硫化物 T401 401 油性剂 硫化鲸鱼油 T402 402 油性剂 二聚酸 T403 403 油性剂 油酸乙二醇酯 T403A 403A 油性剂 油酸乙二醇酯 T404 404 油性剂 硫化棉籽油 T405 405 油性剂 硫化烯烃棉籽油-1 T405A 405A 油性剂 硫化烯烃棉籽油-2 T406 406 油性剂 苯骈三氮唑脂肪酸胺盐 油性剂 亚磷酸三苯脂 油性剂 磷酸三乙酯 油性剂 油酸丁酯 油性剂 硬脂酸丁脂 油性剂 苯二甲酸二辛酯 油性剂 风吹菜油 油性剂 油酸 油性剂 SOS 油性剂 油性剂 SOAE 油性剂 T451 451 摩擦改进剂 磷酸酯 T461 461 摩擦改进剂 硫磷酸钼 摩擦改进剂 油酸环氧酯 减摩剂 FJM-1型节能材料 减摩剂 异氰尿酸三聚氰铵 减摩剂 TRIWON节能减摩剂 减摩剂 有机钼节能减摩剂 减摩剂 有机硼节能减摩剂 减摩剂 GRT 节能减摩剂 减摩剂 YGC 节能减摩剂 减摩剂 SAI 同 T501 501 抗氧剂 2,6 二叔丁基对甲酚 T502 502 抗氧剂 2,6- 二叔丁基混合酯 T511 511 抗氧剂 4,4- 亚甲基双(2,6- 二叔丁基酚) T521 521 抗氧剂 2,6- 二叔丁基-α二甲氨基对甲酚 T531 531 抗氧剂 N- 苯基-α萘胺 T532 532 含苯三唑衍生物复合剂 抗氧剂 四[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 酸]季戊四醇酯 抗氧剂 β- (3,5-叔丁基-4-m羟基苯基丙)酸十八碳醇酯 抗氧剂 硫化氨基甲酸锌 抗氧剂 二酚基丙烷 T551 551 金属减活剂 噻二唑衍生物 T561 561 金属减活剂 噻二唑衍生物 T601 601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乙烯基正丁基醚 T602 602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甲基丙烯酸酯 T603 603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603A 603A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603B 603B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603C 603C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603D 603D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611 611 粘度指数改进剂 乙丙共聚物 T612 612 粘度指数改进剂 乙丙共聚物(6.5%) T612A 612A 粘度指数改进剂 乙丙共聚物(8.5%) T613 613 粘度指数改进剂 乙丙共聚物(11.5%) T614 614 粘度指数改进剂 乙丙共聚物(13.5%) T631 631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丙烯酸酯 粘度指数改进剂 丁二酰亚胺乙丙共聚物 粘度指数改进剂 分散型乙丙共聚物 粘度指数改进剂 苯乙烯-双烯共聚物 T621/622 粘度指数改进剂 分散型乙丙共聚物(高/低氮) 粘度指数改进剂 顺丁橡胶 粘度指数改进剂 无规聚丙烯 粘度指数改进剂 聚异丁烯 T701 701 防锈剂 石油磺酸钡 T701B 防锈剂 合成磺酸钡 防锈剂 重烷基苯磺酸钡 T702 702 防锈剂 石油磺酸钠 T702A 防锈剂 合成磺酸钠 防锈剂 重烷基苯磺酸钠 T703 703 防锈剂 十七烯基咪唑啉烯基丁二酸盐 T704 704 防锈剂 环烷酸锌 T705 705 防锈剂 二壬基萘磺酸钡盐 T706 706 防锈剂 苯骈三氮唑 T707 707 防锈剂 合成磺酸镁 T708 708 防锈剂 烷基磷酸咪唑啉盐 T743 743 防锈剂 氧化石油脂钡皂 T746 746 防锈剂 烯基丁二酸酯 防锈剂 烯基丁二酸酯 防锈剂 羊毛脂镁皂 防锈剂 失水山梨糖醇单油酸酯 防锈剂 油酸三乙醇胺酯 防锈剂 磺化蓖麻油 防锈剂 蓖麻酯钾 防锈剂 三古丁胺 防锈剂 羊毛脂 防锈剂 T8-MC防锈润滑剂 防锈剂 CY-11水溶性防锈剂 T801 801 降凝剂 烷基萘 T803 803 降凝剂 聚α烯烃 T803A 803A 降凝剂 聚α烯烃-1 T803B 803B 降凝剂 聚α烯烃-2 T805 805 降凝剂 聚α烯烃-3 T806 806 降凝剂 α- 烯烃4 T814 814 降凝剂 聚丙烯酸酯 T901 901 抗泡剂 甲基硅油 T911 911 抗泡剂 丙烯酸与醚共聚物 T912 912 抗泡剂 丙烯酸与醚共聚物 EL 系列 抗泡剂 蓖麻油聚氧乙烯醚 T1001 1001 抗乳化剂 胺与环氧化物缩合物 T1002 1002 抗乳化剂 环氧乙烷、丙烷嵌段聚醚 抗乳化剂 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醚 平平加乳化剂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OP 系列乳化剂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NP 系列乳化剂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 磺化油DIH 乳化剂 磺化油 乳化剂 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
对甲苯磺酸是一种很强的有机酸,其酸性比苯甲酸强百万倍。这种酸的独特之处是,它在通常情况下为固体,方便称用。它的另一个优势是,与一些无机强酸相比没有氧化性,可以在一些情况下替代无机强酸。 它的作用还是主要在于有机合成过程中,由于它可溶于有机溶剂,可作为酸催化剂使用于酯化反应,酯交换反应等过程中。
(苦味酸,PA)是一种具有强酸性的硝基酚化合物。它可与铅、钡、铁和镍等金属生成苦味酸金属盐,也易与有机碱化合物反应形成相关的盐。其盐类在火炸药方面有很重要的用途,引起了人们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