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盐酸是饱和溶液吗?
稀盐酸不是饱和溶液,因为稀盐酸溶液中还可以融入更多的HCl。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条件下的饱和溶液。溶质溶于溶剂的溶解过程中,首先是溶质在溶剂中的扩散作用,在溶质表面的分子或离子开始溶解,进而扩散到溶剂中。
被溶解了的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不断地运动,当它们和固体表面碰撞时,就有停留在表面上的可能,这种淀积作用是溶解的逆过程。当固体溶质继续溶解,溶液浓度不断增大到某个数值时,淀积和溶解两种作用达成动态平衡状态,即在单位时间内溶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数,和淀积到溶质表面上的分子或离子数相等时,溶解和淀积虽仍在不断地进行,但如果温度不改变,则溶液的浓度已经达到稳定状态,这样的溶液称为饱和溶液,其中所含溶质的量,即该溶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由此可见,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速率与它从溶液中淀积的速率相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纠正一下,是一般溶液蒸发溶剂都会达到饱和状态,而不是溶质,如果去掉溶质反而不饱和。
盐酸或氨水它都具有挥发性,那么它们蒸发溶剂时,会伴随着溶质挥发,所以它们不会饱和。
但是在配制盐酸或氨水时,它们会饱和,盐酸是HCl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500体积HCl,氨水是NH3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NH3,所以盐酸和氨水会饱和
饱和NaCl质量分数=36/136=0.2647;;;饱和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7%
所以带入公式,C(NaCL)=1000*1.18*0.2647/58.5=5.34MOL/L
C(盐酸)=1000*1.19*37%/36.5=12.06MOL/L
第二问:1体积水能溶解2.3体积氯气,1/3的氯气产生盐酸浓度为0.034MOL/L,当氯气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时,HCL的饱和CL->NaCl的饱和CL-浓度>Cl2的饱和CL-浓度
所以当氯气中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时,可以用饱各食盐水除去。
【特别提示】溶液问题几个重要公式
1.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转换:
C=1000*密度(单位g/cm^3)*质量分数/溶质的摩尔质量
2.由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质量分数=溶解度/(100+溶解度)
3.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质+溶剂=溶质/溶液
4.溶解度=溶质质量*100/溶剂质量
记住这几个公式此类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饱和的盐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氯化钙会逐渐溶解,因为氯化氢是挥发性的气体,氯化氢会从溶液中溢出,从而浓度降低。正是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在盐酸中加入氯化钙,用来提取氯化氢气体。
37%。
盐酸是无色液体(工业用盐酸会因有杂质三价铁盐而略显黄色),为氯化氢的水溶液,具有刺激性气味。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会看到白雾。盐酸与水、乙醇任意混溶,氯化氢能溶于许多有机溶剂。浓盐酸稀释有热量放出。
有强烈的刺鼻气味,具有较高的腐蚀性。浓盐酸(质量分数约为37%)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因此盛有浓盐酸的容器打开后氯化氢气体会挥发,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产生盐酸小液滴,使瓶口上方出现酸雾。盐酸是胃酸的主要成分,它能够促进食物消化、抵御微生物感染。
工业生产的盐酸浓度通常为37%,常因含有杂质FeCl3而显黄色。40%以上的更高浓度在化学上可以实现,但其蒸发速率太快,导致储存与处理时都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例如低温、加压等。工业大量需求的浓度是30%到34%,此时氯化氢蒸气损耗最少,是运输时的最佳浓度。
安全性
浓盐酸(发烟盐酸)会挥发出酸雾。盐酸本身和酸雾都会腐蚀人体组织,可能会不可逆地损伤呼吸器官、眼部、皮肤和胃肠等。在将盐酸与氧化剂(例如漂白剂次氯酸钠或高锰酸钾等)混合时,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
人们常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来减少处理盐酸带来的危害,包括乳胶手套、护目镜、耐腐蚀的服装与鞋等。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已将盐酸定为有毒物质。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盐酸
(2)称量: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3)转移:将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100ml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4)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移液管(量筒)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5)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6)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7)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氯化亚铁
的
饱和溶液
那就只需要把铁加过量,然后过滤!!
再加入氯化亚铁
固体
到不能溶解!!(就算铁过量,如果没有了
盐酸
,也不会饱和,所以要加固体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