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中3个17,3个18,3个16是什么意思?
是指肥料中氮磷钾,三种元素的各自百分比含量。
拿17-17-17举例子,100斤肥料里含有17个N,17个P2O5,17K2O。再有选择肥料时一定要关注是氯化钾型,还是硫酸钾型,氯化钾型普遍适合大田作物,如玉米水稻;硫酸钾型适用于蔬菜水果类。
肥料三要素
1、氮:是作物体内蛋白质和叶绿素的主要成分。氮充足时,枝叶茂盛浓绿,光合作用强,制造有机物多,体躯壮大,分蘖快,穗粒饱满,产量高。缺乏氮时,作物植株矮弱,叶色黄生长慢,产量低,氮过多时,又会引起作物的疯长,容易贪青晚熟,易倒伏,减弱对干旱、寒冷和病虫害的抵抗力。
2、磷:磷在种子中含量多,是组成植物细胞核的主要成分。磷能促进植物发芽、长根、分枝、结实和成熟。作物缺磷时,植物茎叶常呈紫色、赤褐或异常的灰绿色,开花迟、结实小。
3、钾:钾可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使代谢作用进行正常,增强抗寒力,促进茎秆健壮,增强抗倒伏和抗病害的能力。缺钾时植株瘦小、分枝、分蘖少,叶片由老叶向上干枯、脱落,产量不高。
这是很正常的不是造假问题,,正品史丹利标注是三个18的,共它品牌还有三个20的。硫酸钾总肥效不超3O%,意思是它的利用率是3O%,三个17的利用率是17,即51%含量,只有17%起作用,剩下都的挥发,流失掉了,但仍接用肥习惯施用,不可多用,希望你理解。希望帮到你。
1、 作物对钾肥的需求:凡含糖类较多的作物如马铃薯、红薯、甘蔗、甜菜、西瓜、果树、烟草等需钾量大,对这些喜钾作物应多施钾肥,既提高产量,又改善品质。对豆科作物和油料作物施用钾肥,也具有明显而稳定的增产效果。
2、 肥料的性质和钾肥的有效施用:
1) 硫酸钾用作基肥、追肥、种肥和根外追肥均可,氯化钾则不能用作种肥。硫酸钾适用于各种土壤和作物,特别是施用在喜钾而忌氯的作物和十字花科等喜硫的作物上效果更佳。氯化钾则适用于麻类、棉花等纤维作物,可提高纤维的含量和质量,在水田上施用时还可以防止水稻黑根,不宜用在忌氯作物和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和盐碱地上。
2) 草木灰适合做基肥、种肥和盖种肥,作基肥时,可沟施或穴施,深度约10cm,施后覆土。作追肥时,可叶面撒施,既能供给养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和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由于草木灰颜色深且含一定的碳素,吸热增温快,质地轻松,因此最适宜用做水稻、蔬菜育苗时盖种肥,既能供给养分,又有利于提高地温,防止烂秧。草木灰也可用做根外追肥,一般作物用1%水浸种,果树可喷2-3%水浸液,小麦生长后期,可喷5-10%水浸液。草木灰是一种碱性肥料,因此不能和铵态氮肥、腐熟的有机肥混合施用,也不能倒在猪圈、厕所中储存,以免造成氨的挥发。草木灰在各种土壤上对作物均有良好反应,特别是酸性土壤上施用于豆科作物,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3、 钾肥与氮、磷肥的配合施用:作物对N、P、K的需要有一定比例,当土壤中氮、磷含量较低时,单施钾肥效果往往不明显,随着氮、磷用量的增加,施用钾肥才能获得增产。同时氮、磷也能促进作物对钾肥的吸收。
4、 钾肥的施用:
1) 钾肥应深施、集中施用,以减少钾肥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提高钾肥的扩散速率,有利于作物对钾的吸收。
2) 钾肥应早施:通常钾肥做基肥、种肥的较多,若作种肥,应以早施为宜。因多数作物的钾素营养临界期都在作物生育的早期,作物吸钾在中、前期猛烈,后期显著减少,甚至在成熟期部分钾从根部溢出。禾谷类作物在分蘖-拔节期需钾量大,占总钾肥量的60-70%。棉花在现蕾-成铃阶段需钾量大,蔬菜的茄果类在花蕾期、萝卜在肉质根膨大期为需钾量较大期。一般每亩施用氯化钾5-8kg(水稻田)。
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对于平衡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的高产稳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复合肥优点:
1.养分含量高,主要营养元素多。复合肥的状分总量一般比较高,营养元素种类较多,一次施用复合肥,至少同时可供应作物两种以上的主要营养元素。
2.副成分少,结构均匀。例如磷酸铵不含任何无用的副成分,其阴、阳离子均为作物吸收的主要营养元素。这种肥料养分分布比较均一,在造成颗粒后与粉状或结晶状的单元肥料相比,结构紧密,养分释放均匀,肥效稳而长。由于副成分少,对土壤不利影响小。
3.物理性状好。复合肥一般多制成颗粒,吸湿性小,不易结块,便于贮存和施用,特别便于机械化施肥。
4.节省贮运费用和包装材料。由于复合肥中副成分少,有效成分含量一般比单元肥料高,所以能节省包装及贮存运输费用。例如,每贮运1吨磷酸铵,约等于贮运过磷酸钙及硫酸铵共4吨。
施肥应有动态的观念,没有一尘不变的;要因田地、因生长情况而定;
即使是同一种作物,今年施这个肥料好,也许明年施那个肥料更好些!
注:BB专用肥的养分配比是在考虑作物需肥特点的基础上,参考当地土壤养分供给状况而提出的,既有科学性,又有针对性。但现在市场上炒作概念的多,真正检测土壤后生产肥料的生产厂家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