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在1100度下分解生成氧化亚铜和混合气体,此混合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因为硫酸铜生成氧化亚铜,Cu的化学价降低,所以自然有另外一种元素化合价升高,就是O2生成,S离子化学价不变,所以产物还有SO3,反应方程式4CuSO4=2Cu2O O2 4SO3(条件状态省略),所以产物还有氧气和SO3混合气体
氧化亚铜制取:
一、干法:
铜粉经除杂质后与氧化铜混合,送入煅烧炉内加热到800~900℃煅烧成氧化亚铜。取出后,用磁铁吸去机械杂质,再粉碎至325目,制得氧化亚铜成品。如果采用硫酸铜为原料,则先用铁将硫酸铜中的铜还原出来,以后的反应步骤与以铜粉为原料法相同。
二、葡萄糖还原法:
将硫酸铜溶液与葡萄糖混合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反应,生成氧化亚铜,经过滤、漂洗、烘干粉碎制得氧化亚铜产品。
三、电解法在铁:
制壳体内衬聚氯乙烯的电解槽中,以浇铸铜板作阳极,紫铜板作阴极,用铬酸钾作添加剂,食盐溶液作电解液,其中含氯化钠为290~310g/L、铬酸钾为0.3~0.5g/L、温度70~90 ℃、pH8~12、电流密度1500 A/m2的条件下进行电解,生成氧化亚铜。
扩展资料:
氧化亚铜的性质与稳定性:
一、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未有已知危险反应,避免氧化物、水分/潮湿、空气.
二、不遇稀硫酸和稀硝酸生成铜盐。在空气中会迅速变蓝。能溶于浓碱、三氯化铁等溶液中。氧化亚铜剧毒。
三、氧化亚铜在干燥的空气中虽然稳定,但在湿空气中会慢慢氧化,生成氧化铜,故可作为除氧剂使用;另外,用还原剂容易使其还原为金属铜。氧化亚铜不溶于水,与氨水溶液、浓氢卤酸形成络合物而溶解,极易溶解于碱性水溶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氧化亚铜
这是一种:反应物:Cu+CH3CHO(乙醛)
生成物:Cu2O(氧化亚铜)+CH3COOH(乙酸)+H2O(水)
这又是一种:先变硫酸铜,再由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即可制得 反应方程式:CH2OH(CHOH)4CHO + 2Cu(OH)2 → CH2OH(CHOH)4COOH + Cu2O + 2H2O (反应条件:碱性、加热) CH2OH(CHOH)4CHO + 2Cu(OH)2 +NaOH→ CH2OH(CHOH)4COONa + Cu2O(沉淀) + 3H2O (新教材写法)
这还有一种:先成氢氧化铜,再然后你们都懂的,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有醛基就行。。
饿,不知道用单质铜和硫酸行不:H2SO4+2Cu==Cu2O+H2O+SO2
有兴趣的可以问问,理论反应拼得出来,但实际应该不行,呵呵,望采纳。
一、加热:将硫酸铜加热,生成氧化铜:然后再将CuO与还原剂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单质。
二、置换反应:利用活泼性强于Cu的金属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单质。
三、电解:通过电解硫酸铜溶液,得到铜单质。
水合物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汽而变成水合物。水合物在加热后失去结晶水,加热到102℃失去两个结晶水;113℃失去三个结晶水。
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有蓝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生成深蓝色溶液。加入乙醇,有深蓝色沉淀析出。
扩展资料:
硫酸法将铜粉在600-700℃下进行焙烧,使其氧化制成氧化铜,再经硫酸分解、澄清除去不溶杂质,经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制得硫酸铜成品。
采用低品位氧化铜矿经粉碎至一定粒度,加入硫酸浸渍,添加溶铜沉铁剂直接酸浸获得铜铁比大于100的硫酸铜浸液,然后加入化学浓缩剂进行化学浓缩,排走70%-90%的水分,稍加蒸发、经冷却结晶、离心分离、风干,制得硫酸铜成品。
2Cu(OH)4
2-
+
C6H12O6=Cu2O
+
C6H11O7-
+H2O
+3OH-
就是费林试剂
法二:在空气中加热至1000摄氏度以上后迅速冷却(温度不足会产生氧化铜,氧化铜1000摄氏度以上分解为氧化亚铜和氧气)。
法三:用盐酸(浓度不可太低,1:1即可)和过氧化氢溶解铜,再与过量的铜一起加热,再加入氢氧化钠。
4CuO==高温==2Cu₂O+O₂↑
高温下通入氢气或一氧化碳可还原为金属铜。氧化铜在空气中加热,约在1050℃时释放出氧气而还原为氧化亚铜。
若在氢气或一氧化碳气流中,即使在250℃以下也很容易被还原为金属铜。氧化铜虽然不溶于水,可溶解于碱金属氢氧化物水溶液。
扩展资料:
氧化铜可由金属铜在空气中加热,或者加热分解氢氧化铜、硝酸铜、碱式碳酸铜等而制得。
以铜灰、铜渣为原料经焙烧,用煤气加热进行初步氧化,以除去原料中的水分和有机杂质。生成的初级氧化物自然冷却,粉碎后,进行二次氧化,得到粗品氧化铜。
粗品氧化铜加入预先装好1:1硫酸的反应器中,在加热搅拌下反应至液体相对密度为原来的1倍,pH值为2-3时即为反应终点,生成硫酸铜溶液,静置澄清后,在加热及搅拌的条件下,加入铁刨花,置换出铜,然后用热水洗涤至无硫酸根和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