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能不能杀死霉菌
在用乙醇对霉菌杀菌对其浓度为70%~95%,这样对大部分霉菌有杀灭作用,如果低于这个浓度,对霉菌的杀菌作用就很弱了。
而且酒精只能消毒无法灭菌,酒精要灭杀孢子需要相当长的作用时间。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曲霉菌检测广泛使用Bio-Rad曲霉菌抗原检测试剂盒(PlateliaTMAspergillusAg)。
霉菌是形成分枝菌丝的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的名词,在分类上属于真菌门的各个亚门。构成霉菌体的基本单位称为菌丝,呈长管状,宽度2~10微米,可不断自前端生长并分枝。无隔或有隔,具1至多个细胞核。细胞壁分为三层:外层无定形的β葡聚糖(87nm)中层是糖蛋白,蛋白质网中间填充葡聚糖(49nm)内层是几丁质微纤维,夹杂无定形蛋白质(20nm)。
在固体基质上生长时,部分菌丝深入基质吸收养料,称为基质菌丝或营养菌丝向空中伸展的称气生菌丝,可进一步发育为繁殖菌丝,产生孢子。大量菌丝交织成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称为菌丝体。菌丝体常呈白色、褐色、灰色,或呈鲜艳的颜色(菌落为白色毛状的是毛霉,绿色的为青霉,黄色的为黄曲霉),有的可产生色素使基质着色。霉菌繁殖迅速,常造成食品、用具大量霉腐变质,但许多有益种类已被广泛应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早利用和认识的一类微生物。
过氧乙酸戊二醛。
过氧乙酸、戊二醛等都是能够杀灭芽胞的化学消毒剂。 乙醇不能,因为其不属于高效化学消毒剂。
芽孢形成
芽孢的形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包括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变化。
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的结果,表明芽孢的形成在结构上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①核物质融合成轴丝状(杆状)。
②在细胞中央或一端,细胞膜内陷形成隔膜包围核物质,产生一个小细胞。
③小细胞被原来的细胞膜包围,生成前孢子。前孢子实质上是一个被两层同心膜包围着的原生质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未染色的活细菌,可以看到前孢子是一个清亮的、与菌体其他部分明显不同的区域。
④前孢子再被多层膜包围,如皮层、孢子衣等,最后成为成熟的芽孢,由于细胞壁的溃溶而释放出来。
在生物试验上,微生物灭菌可以采取干热灭菌,湿热灭菌,某些塑料制品试验后,为了防止扩大污染,可以先在75%酒精内浸泡24小时,细菌真菌等通常就可以被杀死。
所以用酒精正确消毒鞋袜的方法是,短时间间隔的多次消毒。即每次消毒(30分钟即可),晾干后穿着时间不超过4小时,立即再次用酒精消毒。如此反复3-4次可有效杀死全部真菌。原理是:穿着4小时以内真菌孢子可萌发形成营养体,但是4小时之内真菌还来不及再次形成孢子,正好用酒精杀死。
异丙醇和酒精区别是:
1、定义不同
酒精浓度不低于94.58%W/ml,为无色通明液体,易挥发,有辛辣味,易燃烧,其沸点为78.5°C,闪点9—11°C,与水能以任意份额混合。变性酒精为乙醇中添加了有毒物质,如甲醇、甲醛、升汞等,不能饮用,但可用于消毒,其作用与乙醇同。
异丙醇别号2-丙醇或二丙醇,无色、易挥发液体,是正丙醇 CH3-CH3-CH2-CH2OH 的同分异构体。浓度不低于98.5%,为无色通明可燃性液体,有相似丙酮、乙醇混合的气味,味微苦,沸点为82.5°C,闪点11.7°C,能与水、乙醇混合。
2、用途不同
乙醇对细菌繁衍体、病毒与真菌孢子有杀灭作用。革兰阳性菌较革兰阴性菌抗力略强,对细菌芽孢无效。60%—70%乙醇作用5 min可杀灭细菌繁衍体(包含结核杆菌)。
对病毒,因多包于蛋白质之中,需时较长(3一10 min),对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尚有争辩,对真菌孢子则需作用30min之久。乙醇浓度低于30%时,对细菌繁衍体的杀灭亦需延长到数小时。
而异丙醇可杀灭细菌繁衍体、部分病毒与真菌孢子等,不能杀灭细菌芽孢。
犬小孢子菌属于真菌,酒精和消毒液能消毒一些细菌病毒,却很难处理霉菌真菌等。
酒精就是乙醇,是医学上用来消毒用的药物之一,而且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的液体,低毒性,不可直接饮用。
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法和擦拭法。将待消毒的物品放入装有乙醇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医疗器械等物品的消毒,用70%的乙醇溶液浸泡10min以上。对外科洗手消毒,用75%的乙醇溶液浸泡5 min。对皮肤的消毒,用75%乙醇棉球擦拭。
勿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勿用于涂有醇溶性涂料表面的消毒。浸泡消毒时,物品勿带过多水分,同时应将表面黏附的有机物清除。
GMP车间使用的主要有5%的甲酚溶液,70%的酒精,0.1%的新洁尔灭溶液,等等,其控制主机根据车间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