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苯酚 > 正文

氯苯酚会被氧化成苯醌吗

内向的音响
缓慢的水蜜桃
2023-01-28 03:23:24

氯苯酚会被氧化成苯醌吗

最佳答案
现代的戒指
专一的钢铁侠
2025-07-28 03:29:39

苯酚被空气中的氧气、或高锰酸钾、重铬酸钾(酸性)甚至二氧化锰、氯酸钠(酸性)都会氧化成苯醌,苯醌则稳定,不易再被氧化。

一般来说,苯酚是不会氧化到CO₂的,而是氧化成苯醌,它是黄红色的,这就是苯酚在空气中久置(其实不久就会变色)先浅的粉红色的原因。

苯酚的物理性质

1、露置在空气中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显粉红色。

2、熔点是43℃,常温时,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3、纯净的苯酚是没有颜色的晶体,具有特殊的气味。

4、苯酚有毒,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小心!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洗涤。

扩展资料

苯酚的生产工艺路线主要包括苯磺酸法、甲苯氧化法、苯直接氧化和异丙苯法。其中,苯磺酸法是早期生产苯酚的方法,反应复杂、工艺落后、原料消耗高,酸碱消耗量大、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缺点诸多,已基本淘汰。

甲苯氧化法工艺简单,原料来源广泛,催化剂无毒,不联产丙酮,但容易结焦影响催化剂寿命和产品收率,我国没有该法的工业化装置。

苯直接氧化仅通过一步反应即得最终产物,产品收率高,环境污染小等,具有工业开发和应用前景,是一条经济的路线,但尚未完全工业化。异丙苯法具有产品纯度高、原料来源广和能耗低等优点,是现阶段最主要的苯酚生产方法。

最新回答
飘逸的日记本
痴情的心情
2025-07-28 03:29:39

发烟硝酸

硝酸

硝化酸混合物 硝化混合酸

废硝酸

废硝化混合酸

硝酸羟胺

发烟硫酸 焦硫酸

硫酸

含铬硫酸

废硫酸

淤渣硫酸

三氧化硫[抑制了的] 硫酸酐

亚硫酸

亚硝基硫酸 亚硝酰硫酸

盐酸 氢氯酸

硝基盐酸 王水

氟化氢(无水)

氢氟酸 氟化氢溶液

氢溴酸 溴化氢溶液

溴化氢乙酸溶液 溴化氢醋酸溶液

氢碘酸 碘化氢溶液

溴酸

溴 溴素

溴水[含溴≥3.5%]

高氯酸[含酸≤50%] 过氯酸

氯磺酸

氟磺酸

氟硅酸 硅氟酸

氟硼酸

氟磷酸[无水]

二氟磷酸[无水] 二氟(代)磷酸

六氟合磷氢酸[无水] 六氟(代)磷酸

硒酸

铬酸溶液

一氯化硫

二氯化硫

四氯化硫

氧氯化硫 硫酰氯二氯硫酰磺酰氯

氯化二硫酰 二硫酰氯焦硫酰氯

氯化亚砜 亚硫酰(二)氯二氯氧化硫

氧氯化铬 氯化铬酰二氯氧化铬铬酰氯

氧氯化硒 氯化亚硒酰二氯氧化硒

氧氯化磷 氯化磷酰磷酰氯三氯氧化磷

三氯化磷

五氯化磷

四氯化硅 氯化硅

四氯化碲

三氯化铝[无水]

三氯化锑

五氯化锑

四氯化锗 氯化锗

四氯化铅

三氯化钛混合物

四氯化钛

四氯化钒

四氯化锡[无水] 氯化锡

一氯化碘

氧溴化磷 溴化磷酰磷酰溴三溴氧(化)磷

三溴化磷

五溴化磷

三溴化铝[无水] 溴化铝

三溴化硼

二水合三氟化硼 三氟化硼水合物

五氟化锑

硫酸铅[含游离酸>3%]

五氧化(二)磷 磷酸酐

硫代磷酰氯 硫代氯化磷酰三氯化硫磷

灭火器药剂[腐蚀性液体]

电池液[酸性的]

甲酸

三氟乙酸 三氟醋酸

三氟乙酸酐 三氟醋酸酐

三氟化硼乙酸酐 三氟化硼醋(酸)酐

乙基硫酸 酸式硫酸乙酯

二苯胺硫酸溶液

苯酚二磺酸硫酸溶液

苯酚磺酸

邻硝基苯磺酸

间硝基苯磺酸

对硝基苯磺酸

烷基、芳基或甲苯磺酸[含游离硫酸>5%]

溴(化)乙酰 乙酰溴

溴(化)丙酰 丙酰溴

溴乙酰溴 溴化溴乙酰

1-溴丙酰溴 溴化-1-溴丙酰

2-溴丙酰溴 溴化-2-溴丙酰

碘(化)乙酰 乙酰碘

戊酰氯

异戊酰氯

己酰氯 氯化己酰

乙二酰氯 氯化乙二酰草酰氯

丙二酰氯 缩苹果酰氯

丁二酰氯 氯化丁二酰琥珀酰氯

癸二酰氯 氯化癸二酰

丁烯二酰氯[反式] 富马酰氯

三甲基乙酰氯 三甲基氯乙酰新戊酰氯

氯乙酰氯 氯化氯乙酰

二氯乙酰氯

三氯乙酰氯

二甲氨基甲酰氯

呋喃甲酰氯 氯化呋喃甲酰

苯甲酰氯 氯化苯甲酰

2,4-二氯苯甲酰氯 2,4-二氯(代)氯化苯甲酰

甲氧基苯甲酰氯 茴香酰氯

2,6-二甲氧基苯甲酰氯

邻苯二甲酰氯 二氯化(邻)苯二甲酰

间苯二甲酰氯 二氯化(间)苯二甲酰

对苯二甲酰氯

苯磺酰氯 氯化苯磺酰

甲(基)磺酰氯 氯化硫酰甲烷

苯(基)氧氯化膦 苯磷酰二氯

1-萘氧(基)二氯化膦

苯硫代二氯化膦 苯硫代磷酰二氯硫代二氯(化)膦苯

二甲基硫代磷酰氯

二乙基硫代磷酰氯

一级有机氯硅烷化合物,如:

丙基三氯硅烷

丁基三氯硅烷

戊基三氯硅烷

己基三氯硅烷

辛基三氯硅烷

壬基三氯硅烷

十二烷基三氯硅烷

十六烷基三氯硅烷

十八烷基三氯硅烷

二氯苯基三氯硅烷

氯苯基三氯硅烷

苯基三氯硅烷 苯代三氯硅烷

烯丙基三氯硅烷[稳定了的]

环己基三氯硅烷

环己烯基三氯硅烷

二乙基二氯硅烷 二氯二乙基硅烷

苯基二氯硅烷 二氯苯基硅烷

甲基苯基二氯硅烷

乙基苯基二氯硅烷

二苯(基)二氯硅烷

二苄基二氯硅烷

三苯基氯硅烷

氯甲基三甲基硅烷 三甲基氯甲硅烷

3-甲基-2-戊烯-4-炔醇

正磷酸 磷酸

亚磷酸

三氧化(二)磷 亚磷(酸)酐

次磷酸

多聚磷酸 四磷酸

氨基磺酸

氯铂酸

硫酸羟胺 硫酸胲

硫酸氢钾 酸式硫酸钾

硫酸氢钠 酸式硫酸钠

硫酸氢钠溶液 酸式硫酸钠溶液

硫酸氢铵 酸式硫酸铵

亚硫酸氢盐及其溶液,如:

亚硫酸氢铵 酸式亚硫酸铵

亚硫酸氢钙 酸式亚硫酸钙

亚硫酸氢钾 酸式亚硫酸钾

亚硫酸氢钠 酸式亚硫酸钠

亚硫酸氢锌 酸式亚硫酸锌

亚硫酸氢镁 酸式亚硫酸镁

2-氨基噻唑硫酸盐

2-氨基噻唑盐酸盐

三氯化铝溶液 氯化铝溶液

三氯化铁 氯化铁

三氯化铁溶液 氯化铁溶液

三氯化钼

五氯化钼

五氯化铌

五氯化钽

四氯化锆

三氯化钛溶液

三氯化钒

四氯化锡五水合物

三氯化碘

三溴化合铝溶液 溴化铝溶液

三溴化锑

四溴化锡

一溴化碘

三溴化碘

三碘化锑

四碘化锡

除锈磷化液,如:

B205型-除锈磷化处理剂

蓄电池[注有酸液]

乙酸[含量>80%] 醋酸冰醋酸

乙酸溶液[含量>10%~80%] 醋酸溶液

乙酸酐 醋酸酐

氯乙酸 氯醋酸

氯乙酸酐 氯醋酸酐

二氯乙酸 二氯醋酸

三氯乙酸 三氯醋酸

溴乙酸 溴醋酸

三溴乙酸 三溴醋酸

碘乙酸 碘醋酸

三碘乙酸 三碘醋酸

巯基乙酸 氢硫基乙酸硫代乙醇酸

三氟化硼乙酸络合物 乙酸三氟化硼

丙酸

丙(酸)酐

2-氯丙酸 2-氯代丙酸

3-氯丙酸 3-氯代丙酸

三氟化硼丙酸络合物

丙烯酸[抑制了的]

甲基丙烯酸[抑制了的] 异丁烯酸

丙炔酸

丁酸

丁酸酐

己酸

2-丁烯酸 巴豆酸

丁烯二酸酐[顺式] 马来(酸)酐失水苹果酸酐

二氯醛基丙烯酸 粘氯酸糠氯酸二氯代丁烯醛酸

甲(基)磺酸

1,3-苯二磺酸溶液

烷基、芳基或甲苯磺酸[含游离硫酸≤5%]

2-氯(代)乙基膦酸 乙烯利一试灵

硝酸甲胺

邻苯二甲酸酐 苯酐酞酐

四氢邻苯二甲酸酐[含马来酐>0.05%] 四氢酞酐

辛酰氯

十二(烷)酰氯 月桂酰氯

十四(烷)酰氯 肉豆蔻酰氯

十六(烷)酰氯 棕榈酰氯

十八(烷)酰氯 硬脂酰氯

己二酰(二)氯

苯乙酰氯

2-氯苯甲酰氯 邻氯苯甲酰氯氯化邻氯苯甲酰

4-氯苯甲酰氯 对氯苯甲酰氯氯化对氯苯甲酰

2-溴苯甲酰氯 邻溴苯甲酰氯

4-溴苯甲酰氯 对溴苯甲酰氯氯化对溴代苯甲酰

2-硝基苯甲酰氯 邻硝基苯甲酰氯

3-硝基苯甲酰氯 间硝基苯甲酰氯

2-硝基苯磺酰氯 邻硝基苯磺酰氯

3-硝基苯磺酰氯 间硝基苯磺酰氯

4-硝基苯磺酰氯 对硝基苯磺酰氯

苯甲氧基磺酰氯

氰尿酰氯 三聚氰(酰)氯三聚氯化氯

3-硝基苯甲酰溴 间硝基苯甲酰溴

异丙基磷酸 酸式磷酸异丙酯

丁基磷酸 酸式磷酸丁酯

二戊基磷酸 酸式磷酸(二)戊酯

二异辛基磷酸 酸式磷酸二异辛酯

氢氧化钠 苛性钠烧碱

氢氧化钠溶液 液碱

氢氧化钾 苛性钾

氢氧化钾溶液

氢氧化锂

氢氧化锂溶液

氢氧化铷

氢氧化铷溶液

氢氧化铯

氢氧化铯溶液

氧化钠

氧化钾

铝酸钠溶液

多硫化铵溶液

硫化铵溶液

硫化钠[含结晶水≥30%]

硫化钾[含结晶水≥30%]

硫化钡

硫氢化钠[含结晶水≥25%] 氢硫化钠

硫氢化钙

电池液[碱性的]

烷基醇钠类,如:

乙醇钠 乙氧基钠

丁醇钠 丁氧基钠

异戊醇钠 异戊氧基钠

己醇钠

四甲基氢氧化铵

四乙基氢氧化铵

四丁基氢氧化铵

水合肼[含肼≤64%] 水合联氨

肼水溶液[含肼≤64%]

环己胺 六氢苯胺氨基环己烷

N,N-二甲基环己胺 二甲氨基环己烷

苄基二甲胺 N,N-二甲基苄胺

N,N-二乙基乙(撑)二胺

二亚乙基三胺 二乙(撑)三胺

三亚乙基四胺 二缩三乙二胺三乙(撑)四胺

二(正)丁胺

1,2-乙二胺 1,2-二氨基乙烷乙(撑)二胺

铜乙二胺溶液

1,2-丙二胺 1,2-二氨基丙烷

1,3-丙二胺 1,3-二氨基丙烷

1,6-己二胺 1,6-二氨基己烷己(撑)二胺

聚乙烯聚胺 多乙烯多胺多乙撑多胺

钠石灰[含氢氧化钠>4%] 碱石灰

铝酸钠[固体]

氨溶液[10%<含氨≤35%] 氨水

1-氨基乙醇 乙醛合氨

2-氨基乙醇 乙醇胺2-羟基乙胺

四亚乙基五胺 三缩四乙二胺四乙(撑)五胺

2-(2-氨基乙氧基)乙醇

2,2′-二羟基二乙胺 二乙醇胺

2,2′-二羟基二丙胺 二异丙醇胺

3-二乙氨基丙胺 N,N-二乙基-1,3-二氨基丙烷

三(正)丁胺

2-乙基己胺 3-(氨基甲基)庚烷

二环己胺

三甲基环己胺

3,3,5-三甲基己撑二胺 3,3,5-三甲基六亚甲基二胺

3,3′-二氨基二丙胺 二丙三胺3,3′-亚氨基二丙胺

异佛尔酮二胺 1-氨基-3-氨基甲基-3,5,5-三甲基环己烷3,3,5-三甲基-4,6-二氨基-2-烯环己酮4,6-二氨基-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

三氟化硼甲苯胺

哌嗪 对二氮己环

N-氨基乙基哌嗪 1-哌嗪乙胺N-(2-氨基乙基)哌嗪

蓄电池[注有碱液的]

蓄电池[含氢氧化钾固体]

亚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氟化铬 三氟化铬

氟化氢铵 酸性氟化铵

氟化氢钠 酸性氟化钠

氟化氢钾 酸性氟化钾

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

氯甲酸烯丙(基)酯[含有稳定剂]

氯甲酸苄酯 苯甲氧基碳酰氯

硫代氯甲酸乙酯 氯硫代甲酸乙酯

二氯乙醛

二氯化膦苯 苯基二氯磷苯膦化二氯

α,α,α-三氯甲(基)苯 三氯化苄苯(基)三氯甲烷

甲醛溶液 福尔马林溶液

苯酚钠 苯氧基钠

2-甲苯硫酚 邻甲苯硫酚2-巯基甲苯

3-甲苯硫酚 间甲苯硫酚3-巯基甲苯

4-甲苯硫酚 对甲苯硫酚4-巯基甲苯

甲苯-3,4-二硫酚 3,4-二巯基甲苯

二苯甲基溴 溴二苯甲烷二苯溴甲烷

木镏油 木焦油

蒽,如:

粗蒽

精蒽

塑料沥青

次氯酸盐溶液[含有效氯>5%],如:

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5%] 漂白水

次氯酸钾溶液[含有效氯>5%]

三氯氧化钒 三氯化氧钒

氯化铜

氯化锌

氯化锌溶液

汞 水银

镓 金属镓

邻异丙基(苯)酚

间异丙基(苯)酚

对异丙基(苯)酚

辛基(苯)酚

N,N-二异丙基乙醇胺 N,N-二异丙氨基乙醇

萤蒽

超帅的野狼
复杂的背包
2025-07-28 03:29:39

应当写作1-烯丙基-4-溴-2-氯苯

意思是一个苯环,在1号位是烯丙基,4号位是溴,2号位是氯

确定了1号位后顺着写就是23456号位,结构式的图就是下面的

我们常见的那种

叫做结构简式,不要混淆。

结构式是要写出所有的原子的,结构简式可以有所省略

关于带苯环,肯定有一个是数字1,确定了1以后顺次编号,第几个就是几号。然后看对应编号后面写的是什么取代基就写上去。比如这个1-烯丙基-4-溴-2-氯苯,表示1号后面上烯丙基,4号后面上溴,2号上面上氯

高考的话也许会出这种给命名写结构的,但如果是给出结构要求命名,则最多是苯环上2取代,不会出现3取代。

唠叨的可乐
机智的白羊
2025-07-28 03:29:39
氯苯为无色液体,沸点13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用于生产军用炸药所需的苦味酸。1940年到1960年间,大量用于生产滴滴涕(DDT)杀虫剂。1960年后,DDT逐渐被高效低残毒的其他农药所取代,氯苯的需求量日趋下降。主要用做乙基纤维素和许多树脂的溶剂,生产多种其他苯系中间体,如硝基氯苯等。

基本介绍

中文名:氯苯

英文名:Chlorobenzene

别称:苯基氯、氯代苯、氯化苯、一氯代苯

化学式:C6H5Cl

CAS登录号:108-90-7

熔点:-45℃

沸点:132.2℃

水溶性:0.049g/100g水(30℃)

密度:1.11 g/cm3

闪点:29℃

安全性描述:S:24/25-61

危险性描述:R:10-20-51/53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氯苯

中文别名:氯代苯,一氯代苯,氯化苯氯化苯

英文名称:chlorobenzene

英文别名:monochloro-benzeneChlorobenzeneChloroacetic anhydride

CAS号:108-90-7

分子式:C6H5Cl

分子量:112.55700

精确质量:112.00800

LogP:2.34000

安全信息

符号:GHS02GHS07GHS09

信号词:警告

危害声明:H226H315H332H411

警示性声明:P210P261P370 + P378

包装等级:III

危险类别:3

海关编码:2903919090

危险品运输编码:UN 1134 3/PG 3

WGK Germany:2

危险类别码:R10R20R51/53

安全说明:S24/25-S61-S36/37-S45

RTECS号:CZ0175000

危险品标志:Xn

编号系统

CAS号:108-90-7

MDL号:MFCD00000530

EINECS号:203-628-5

RTECS号:CZ0175000

BRN号:605632

PubChem号:24857162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苦杏仁味。

熔点(℃):-45.2

相对密度(水=1):1.10

沸点(℃):132.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9

饱和蒸气压(kPa):1.33(20℃)

临界温度(℃):359.2

临界压力(MPa):4.52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2.84

闪点(℃):28

爆炸上限%(V/V):9.6

引燃温度(℃):590

爆炸下限%(V/V):1.3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二硫化碳、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LC50:39~73mg/L(96h)(鱼)

2.生物降解性:

好氧生物降解(h):1632~3600

厌氧生物降解(h):6528~14400

3.非生物降解性:

水解最大光吸收波长范围(nm):215.5~265

水中光氧化半衰期(h):1553~62106

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72.9~729

一级水解半衰期:>879a

4.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应特别注意对地表水、土壤、大气和饮用水的污染。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31.14

2、摩尔体积(cm3/mol):101.3

3、等张比容(90.2K):243.1

4、表面张力(dyne/cm):33.0

5、极化率:12.34

计算化学数据

1.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0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共价键单元数量:1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0

7.重原子数量:7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46.1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性质与稳定性

1.化学性质:性质稳定,常温常压下不受空气、水分和光的作用,长时间煮沸也不发生分解。常温下与水蒸气、硷、盐酸、稀硫酸等也不发生反应。氯苯蒸气通过红热的铂丝或铁管时生成4,4’-二氯联苯、联苯、4-氯联苯等。在高温高压下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或在常压和催化剂存在下与水蒸气作用则水解为苯酚。与氨气不作用,但在高温高压和铜催化剂存在下,与浓氨水反应生成苯胺。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在0℃时发生硝化反应,以7:3的比例生成对氯硝基苯和邻氯硝基苯。与热浓硫酸易发生磺化反应,生成对氯苯磺酸。用镍作催化剂加氢还原生成苯和联苯,在沸腾的醇存在下与钠或钠汞齐反应也生成联苯。以三氯化铁为催化剂进行氯化反应,生成邻二氯苯和对二氯苯的混合物。与溴加热主要生成对溴氯苯。与熔融的三溴化铝反应生成溴苯。与碘的反应缓慢。与一般的氟化剂不生成氟苯。在发烟硫酸存在下与三氯乙醛缩合,生成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DDT)。

2.稳定性:稳定

3.禁配物:强氧化剂、过氯酸银、二甲亚碸

4.聚合危害:不聚合

5.分解产物:氯化物

贮存方法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7℃。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作用与用途

1.用作染料、医药、农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还用于制取溶剂和橡胶助剂,油漆,快乾墨水及乾洗剂等。

2.用作硝基喷漆、涂料及清漆的溶剂。工业上用作制造苯胺、苯酚、苦味酸、染料、医药、香料、杀虫剂等的原料。

3.用作溶剂,气相色谱参比物,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于电子工业产品和原料检验。

4.作为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和麻醉作用;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性。急性中毒:接触高浓度可引起麻醉症状,甚至昏迷。脱离现场,积极救治后,可较快恢复,但数日内仍有头痛、头晕、无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液体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但反覆接触,则起红斑或有轻度表浅性坏死。慢性中毒:常有眼痛、流泪、结膜充血;早期有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重者引起中毒性肝炎,个别可发生肾脏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易燃,具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物。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菸。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2290mg/kg(大鼠经口);1445mg/kg(小鼠经口)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亚急性毒性反应有肺、肝、肾病理组织学改变。

污染来源:氯苯可用于电子工业产品和原料的检验。用作洗涤、醋酸纤维素、人造树脂、油类、脂类的溶剂。用于生产苯胺、杀虫剂、酚及氯代硝基苯。还可用于制造油漆、橡胶助剂和快乾墨水。氯苯还是制造染料、有机合成和许多农药的中间体。从事氯苯生产或使用氯苯的企业,以及在运输等过程中,由于操作和管理失误,均可构成氯苯的污染。

由于氯苯具有很强的挥发作用,通常在水和土壤中的氯苯会很快的挥发到空气中,因此水和土壤中的氯苯会很快降低到很低的水平。氯苯在空气中的光解速度在20小时之内会降低一半,在水中的氯苯将产生水解作用。因此,受氯苯污染的水和土壤能较快地得到恢复。

物质毒性

编号

毒性类型

测试方法

测试对象

使用剂量

毒性作用

1

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1110 mg/kg

1.行为毒性——嗜睡

2.行为毒性——震颤

3.行为毒性——共济失调

2

急性毒性

吸入

大鼠

2965 ppm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3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大鼠

1655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4

急性毒性

口服

小鼠

23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5

急性毒性

吸入

小鼠

15 gm/m3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6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515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7

急性毒性

口服

225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8

急性毒性

皮肤表面

>22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9

急性毒性

口服

豚鼠

225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0

急性毒性

皮肤表面

豚鼠

>11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1

急性毒性

腹腔注射

豚鼠

4100 mg/kg

1.行为毒性——肌肉无力

2.肝毒性——肝豆状核变性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其他变化

12

急性毒性

口服

哺乳动物

23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3

急性毒性

吸入

哺乳动物

10 gm/m3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4

急性毒性

未报告

哺乳动物

2300 mg/kg

详细作用没有报告除致死剂量以外的其他值

15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14 mg/kg/14D-I

1.行为毒性——嗜睡

2.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16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32500 mg/kg/13W-I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肽酶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17

慢性毒性

口服

大鼠

27300 ug/kg/39W-I

1.血液毒性——红细胞染色异常或影响有核红细胞

2.血液毒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3.血液毒性——红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18

慢性毒性

吸入

大鼠

1 mg/m3/60D-C

1.大脑毒性——影响特定区域的中枢神经系统

2.生化毒性——抑制或诱导胆硷酯酶

3.生化毒性——凝血功能异常

19

慢性毒性

吸入

大鼠

250 ppm/7H/24W-I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其他变化

3.生化毒性——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20

慢性毒性

口服

小鼠

16250 mg/kg/13W-I

1.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扩散

2.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尿中成分发生变化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21

慢性毒性

口服

17712 mg/kg/93D-I

1.血液毒性——白细胞计数发生变化

2.生化毒性——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3.慢性病相关毒性——死亡

22

慢性毒性

口服

441 mg/kg/63W-I

1.胃肠道毒性——胃炎

2.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带状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3

慢性毒性

吸入

250 ppm/7H/24W-I

1.肝毒性——肝重量发生变化

2.血液毒性——血清成分发生变化 (如TP、胆红素、胆固醇)

3.生化毒性——抑制转氨酶活性、改变了转氨酶空间结构

24

慢性毒性

口服

豚鼠

441 mg/kg/63W-I

1.胃肠道毒性——胃炎

2.肝毒性——肝炎 (肝细胞坏死),带状

3.肾、输尿管和膀胱毒性——肾小管发生变化 (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25

突变毒性

酿酒酵母

1000 ppm

26

突变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225 mg/kg/24H

27

突变毒性

小鼠淋巴细胞

70 mg/L

28

突变毒性

腹腔注射

小鼠

1 mg/kg

29

突变毒性

小鼠淋巴细胞

100 mg/L

30

突变毒性

仓鼠卵巢

300 mg/L

31

致癌性

口服

大鼠

61800 mg/kg/2Y-I

1.致癌性——肿瘤(根据RTECS标准)

2.肝毒性——肿瘤

3.血液毒性——肿瘤

32

生殖毒性

吸入

大鼠

75 ppm/6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1.生殖毒性——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33

生殖毒性

吸入

大鼠

210 ppm/6H,雌性受孕 6-15 天后

1.生殖毒性——肝胆系统发育异常

34

生殖毒性

吸入

590 ppm/6H,雌性受孕 6-18 天后

1.生殖毒性——植入后死亡率增加

35

生殖毒性

吸入

10 ppm/6H,雌性受孕 6-18 天后

1.生殖毒性——肌肉骨骼系统发育异常

制备

直接氯化法

用苯直接氯化制氯苯的方法,是英国于1909年首先进行工业化生产的,并一直沿用至今。反应式为:有气相法和液相法两种。

直接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直接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①气相法,反应温度400~500℃,成本高于液相法,故已被淘汰。

②液相法,通常用三氯化铁催化,但在生成氯苯的同时,还伴有多氯苯生成。其相对速度常数如下:

从以上的相对速度常数可知,如能在反应过程中维持苯有较高的浓度,而使氯苯的浓度较低,则可控制多氯苯的生成。为此可采用多釜串联或接近活塞流的管式反应器连续操作。氯化是放热反应,可用载热体移出反应热。但更好的方法是使反应在液体的沸点下进行。此时,一部分过量的苯和少量氯苯气化,带走大量热量,可使反应器的生产能力增加。反应产物中含有氯化氢,在蒸馏前要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

氧氯化法

由德国拉西公司于1932年开发成功。其反应式为:

氧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氧氯化法反应方程式

反应是在275℃和常压下于气相中进行的,催化剂为铜-氧化铝。为了抑制多氯苯的生成,所用的苯需大大过量。尽管如此,还会生成5%~8%的二氯苯,而氯化氢被全部用完。

本法主要是在拉西法制苯酚过程中套用,由于拉西法制苯酚已被淘汰,此法也不再采用。

淡淡的黄蜂
平淡的路人
2025-07-28 03:29:39
可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用途 用作染料、医药、农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及溶剂用途 用作分析试剂和有机溶剂,也用于有机合成用途 氯苯用于生产农药品种三氯杀螨砜、滴滴涕等,还用于合成染料、医药以及其他有机化工产品,也用作乙基纤维素和许多树脂的溶剂以及生产多种中间体,例如对二氯苯、对氯苯磺酸、2,4-二硝基氯苯、邻硝基氯苯、对硝基氯苯、硝基酚等。用途 用作染料、医药、农药、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用于制造苯酚,硝基氯苯,苯胺以及杀虫剂DDT,还用于制取溶剂和橡胶助剂,油漆,快干墨水及干洗剂等。类别 易燃液体毒性分级 中毒急性毒性 口服- 大鼠 LD50: 1100 毫克/ 公斤口服- 小鼠 LD50: 2300 毫克/ 公斤爆炸物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遇热, 明火可爆可燃性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温、氧化剂易燃燃烧产生有毒氯化物烟雾储运特性 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机智的石头
无辜的世界
2025-07-28 03:29:39

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高铁酸钾对于部分污水中的微量邻氯苯酚具有去除效果,当邻氯苯酚的质量浓度为4毫克/升时,加入适量的高铁酸钾可对其进行氧化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对邻氯苯酚的去除率可达到99.3%。

去除水中的无机污染物:高铁酸钾能氧化含有硫、氰、砷等物质的无机物,且反应时间较快。

高铁酸钾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K2FeO4,是一种高效多功能的新型非氯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水处理。化工生产中用作磺酸、亚硝酸盐、亚铁氰化物和其他无机物的氧化剂,在炼锌时用于除锰、锑和砷,烟草工业用于香烟过滤嘴等。

高铁酸钾纯品为暗紫色有光泽粉末。198℃以下干燥空气中稳定。极易溶于水而成浅紫红色溶液,静置后会分解放出氧气,并沉淀出水合三氧化二铁(即氧化铁)。溶液的碱性随分解而增大,在强碱性溶液中相当稳定,是极好的氧化剂。具有高效的消毒作用。比高锰酸钾具有更强的氧化性。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高铁酸钾

细腻的曲奇
复杂的翅膀
2025-07-28 03:29:39
氯苯酚与溴水反应现象是溴水迅速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向苯酚溶液滴入少量溴水时,无明显现象,当滴入过量的浓溴水时,有白色沉淀产生,产生白色沉淀后再继续向苯酚溶液加入浓溴水时,白色沉淀又转变为黄色沉淀。

怕孤独的睫毛膏
老迟到的河马
2025-07-28 03:29:39
从来没有石碱酸,你看看搜到的网站没有个学术方面的

石炭酸倒是有就是苯酚

苯酚

苯酚(C6H6O,PhOH),又名石炭酸、羟基苯,是最简单的酚类有机物,一种弱酸。常温下为一种无色晶体。有毒。有腐蚀性,常温下微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液;当温度高于65摄氏度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其溶液沾到皮肤上用酒精洗涤。暴露在空气中呈粉红色。

苯酚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

【中文名称】苯酚;石炭酸

【英文名称】phenol

【结构或分子式】

所有C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形成σ键,O原子均以sp3杂化轨道形成σ键。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94.11

【密度】1.071

【熔点(℃)】42~43

【沸点(℃)】182

【折射率】1.5425(41)

【毒性LD50(mg/kg)】

大鼠经口530。

【性状】

无色或白色晶体,有特殊气味。

【溶解情况】

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等。

【用途】

用于制染料合成树脂、塑料、合成纤维和农药、水杨酸等。作外科消毒剂消毒能力大小的标准(石炭酸系数)。

【制备或来源】

由煤焦油经分馏,由苯磺酸经碱熔。由氯苯经水解,由异丙苯经氧化重排。

【其他】

加热至65摄氏度时能溶于水(在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当温度高于65°C时能与水混溶),有毒,具有腐蚀性如不慎滴落到皮肤上应马上用酒精(乙醇)清洗,在空气中易被氧化而变粉红色。在民间有土方用石炭酸来治皮肤顽疾,以毒攻毒,如用来治脚底起泡。

三维结构一种重要的苯系中间体[1]。又称石炭酸。低熔点(43℃)白色 晶体 ,在空气中放置及光照下变红 ,有臭味,沸点181.84℃。对人有毒,要注意防止触及皮肤。工业上主要由异丙苯制得。苯酚产量大,1984年,世界总生产能力约为5兆吨。苯酚用途广泛。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苯酚的唯一来源是从煤焦油中提取。绝大部分是通过合成方法得到。有磺化法、氯苯法、异丙苯法等方法。

分子结构: 苯环上的C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键,O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

苯酚主要用于制造酚醛树脂 ,双酚A及己内酰胺。其中生产酚醛树脂是其最大用途 ,占苯酚产量一半以上 。此外,有相当数量的苯酚用于生产卤代酚类。从一氯苯酚到五氯苯酚,它们可用于生产2,4-二氯苯氧乙酸( 2,4-滴 )和 2,4,5-三氯苯氧乙酸(2,4,5-涕 )等除草剂;五氯苯酚是木材防腐剂;其他卤代酚衍生物可作为杀螨剂、皮革防腐剂和杀菌剂 。由苯酚所制得的烷基苯酚是制备烷基酚-甲醛类聚合物的单体,并可作为抗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塑剂、石油产品添加剂。苯酚也是很多医药(如水杨酸、阿司匹林及磺胺药等)、合成香料、染料(如分散红3B)的原料。此外,苯酚的稀水溶液可直接用作防腐剂和消毒剂。

苯酚俗名石炭酸,分子式C6H5OH,比重1.071,熔点42~43℃,沸点182℃,燃点79℃。无色结晶或结晶熔块,具有特殊气味(与浆糊的味道相似)。置露空气中或日光下被氧化逐渐变成粉红色至红色,在潮湿空气中,吸湿后,由结晶变成液体。酸性极弱(弱于H2CO3),有特臭,有毒,有强腐蚀性。室温微溶于水,能溶于苯及碱性溶液,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等有机溶剂中,难溶于石油醚。常用于测定硝酸盐、亚硝酸盐及作有机合成原料等.实验室可用溴(生成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十分灵敏)及FeCL3 (生成〔Fe(C6H5O)6]3-络离子呈紫色)检验.

苯酚工业生产以异丙苯法为主,该法具有产品纯度高、原料和能源消耗低等优点,但其发展受联产物丙酮的制约。近年来,人们开始研究苯直接羟基化(也称氧化)制苯酚的方法,其中有些成果已显示出工业化前景。目前研究的氧化剂类型主要有N2O、H2O2、O2/H2等。

苯酚主要用于生产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双酚A、己二酸、苯胺、烷基酚、水杨酸等,此外还可用作溶剂、试剂和消毒剂等,在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医药、农药、香料、染料以及涂料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世界苯酚生产与消费现状

自1923年世界上采用苯磺化法首次生产苯酚以来,世界苯酚的生产发展很快。2003年世界苯酚的总生产能力约为805.3万吨,2004年增加到约865.6万吨,比2003年增长约7.5%。Ineos苯酚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苯酚生产厂商,生产能力约占世界苯酚总生产能力的18%。预计2005年世界苯酚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955.3万吨。

2003年,世界苯酚的总消费量约为735万吨,2004年总消费量增加到约748万吨,同比增长约1.8%。世界各个地区对苯酚的需求有所不同,其中美国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26.8%,欧洲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28.3%,日本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11%,亚洲(不包括日本)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的20.1%,其他地区的需求量约占总需求量13.7%。

我国苯酚的产量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每年都得大量进口,且进口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003年进口量达到32.27万吨,比2002年增长48.4%。2004年由于我国对苯酚进口进行了反倾销,进口量减少到28.12万吨。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许多苯酚生产厂家都纷纷扩建或新建生产装置。蓝星化工材料公司计划新建两套分别为6.2万吨/年和12.4万吨/年苯酚生产装置,2005年、2006年相继建成投产。香港建滔拟在常州新建一套12.4万吨/年苯酚生产装置。燕山石化拟将现有苯酚生产能力扩大到24.0万吨/年。沈阳化工集团公司拟新建一套12.4万吨/年苯酚生产装置。若这些项目能够按计划完成,预计到2006年,我国苯酚的总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吨。

近几年,我国苯酚的需求增长速度较快。2004年我国苯酚的表观消费量为61.96万吨,1999-2004年表观消费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7.3%。目前,我国苯酚主要用于生产酚醛树脂、双酚A、水杨酸以及壬基酚等。2004年我国苯酚的消费结构为:酚醛树脂对苯酚的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29.0%,双酚A占31.1%,水杨酸占10.5%,壬基酚占8.1%,其他方面占21.3%。

预计在今后几年中,双酚A将成为我国苯酚下游产品中重点发展的品种之一,目前有许多公司准备新建或扩建双酚A生产装置。2005年,我国双酚A的需求量达到35万吨,对苯酚的需求量将达到30万吨。

酚醛树脂是目前我国苯酚最主要的消费领域,随着新材料的发展,其部分用途将逐渐被其他材料所取代,因此在今后苯酚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将会逐渐下降。2005年我国酚醛树脂对苯酚的需求量约为17.5万吨。

水杨酸主要用于生产阿司匹林。目前我国水杨酸的总生产能力约为5万吨/年,2004年对苯酚的需求量约为6.5万吨,2005年对苯酚的需求量将达到约7万吨。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水杨酸对苯酚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11%的速度增长。

壬基酚主要用作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目前我国总生产能力约为3万吨/年,产量约为1.6万吨/年,2004年对苯酚的需求量约为5万吨。随着我国日用化工和合成材料工业等的快速发展,加上国内壬基酚合成技术日益完善以及下游系列产品的不断开发,壬基酚的消费量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2005年我国壬基酚对苯酚的需求量达到5.5万吨。

苯酚(别名:石炭酸 )

分子式:C6H6O

结构简式:C6H5OH

官能团:-OH

分子量:94.11

CAS NO.108-95-2

结构简式:C6H5OH

CAS 登录号108-95-2

EINECS 登录号203-632-7

物化性质:

性状 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熔块。瓶口的苯酚显粉红色,原因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有特殊的臭味和燃烧味,极稀的溶液具有甜味。

熔点 43℃

沸点 181.7℃

凝固点 41℃

相对密度 1.0576

折射率 1.54178

闪点 79.5℃

溶解性 在水中溶解性不大,但当温度高于65°C时,则能与水混容。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士林、挥发油、固定油、强碱水溶液。几乎不溶于石油醚。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避免光照。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70%。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钠与苯酚反应的实验】

苯酚在通常温度下是固体,与钠不难顺利发生反应,如果采用加热熔化苯酚,再加入金属钠的方法进行实验,苯酚易被氧化,在加热时苯酚颜色发生变化而影响实验效果。本人在教学中采取下面的方法实验,操作简单,取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3毫升无水乙醚,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放入乙醚中,可以看到钠不与乙醚发生反应。然后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酚,振荡,这时可观察到钠在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这一实验的原理是苯酚溶解在乙醚中,使苯酚与钠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

【苯酚的毒理以及相关处理】

侵入途径

可经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吸收。

毒理学简介

低浓度酚能使蛋白变性,高浓度能使蛋白沉淀。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也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损害肝、肾功。

水溶液比纯酚易经皮肤吸收,而乳剂更易吸收。吸入的酚大部分滞留在肺内,停止接触很快排出体外。吸收的酚大部分以原形或与硫酸、葡萄糖醛酸或其他酸结合随尿排出,一部分经氧化变为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随尿排出,使尿呈棕黑色(酚尿)。

人口服致死量报道不一,LD为2~15g,或MLD为140mg/kg,14g/kg。国外报道酚液污染皮肤面积为25%,10分钟死亡,血酚为0.74mmlo/L。

临床表现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引起头痛、头昏、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表现。

误服可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气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可发生胃肠道穿孔,并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一般可在48小时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及尿酚量增高。

皮肤灼伤:创面初期为无痛性白色起皱,继而形成褐色痂皮。常见浅Ⅱ度灼伤。可经灼伤的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等急性中毒表现。

眼接触:可致灼伤。

处理

急性中毒:立即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皮肤污染后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面积小也可先用50%酒精擦拭创面或用甘油、聚乙二醇或聚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皮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饱和硫酸钠溶液湿敷。口服者给服植物油15~30ml,催吐,后温水洗胃至呕吐物无酚气味为止,再给硫酸钠15~30mg。消化道已有严重腐蚀时勿给上述处理。早期给氧。

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肺水肿、肝、肾损害等对症、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视灼伤程度及中毒病情而定。病情(包括皮肤灼伤)严重者需早期应用透析疗法排毒及防治肾衰。口服者需防治食道瘢痕收缩致狭窄。

眼接触:用生理盐水、冷开水或清水至少冲洗10分钟,对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