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除杂乙醇(苯酚)?
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苯酚钠,乙醇不反应,这样就将苯酚转化为苯酚钠,苯酚钠是离子型化合物,沸点高,乙醇沸点低,接着只要蒸馏酒可以得乙醇了.如果还有水,就再加生石灰,蒸馏。
乙醇和水不好分是因为形成了95%乙醇这种共沸物.因此,考虑到这个问题是好的.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乙醇与苯酚会不会形成共沸物呢?
不知道,至少现有的大学有机、物化两本书里面没有说.因此,就要考虑有没有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是蒸不分离的;
用氢氧化钠溶液先另苯酚成盐,再水蒸气蒸馏也好、减压蒸馏也好,总之,把蒸汽压相当于乙醇的低得更多的苯酚钠留在原相中,乙醇蒸走,这样剩下苯酚钠加酸后蒸水结晶析出,而乙醇和水的混合物,用加石灰蒸的办法提纯乙醇
如果先蒸馏的话,沸腾的乙醇会将苯酚也带出去一部分,这样就损失一部分苯酚。所以先加入足量苛性钠溶液,可以将苯酚全部转化为盐苯酚钠。在乙醇的沸点78度下蒸馏时,苯酚钠不会损耗。然后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原先的苯酚全部还原,并分层。静置后分层可全部回收原来的苯酚。
首先乙醇不会和苛性钠溶液反应,乙醇只会和活泼金属单质钠、钾等反应。加入苛性钠溶液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乙醇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但苯酚全部变成苯酚钠。这样原来的溶液就变成了苯酚钠、苛性钠溶液(加入苛性钠溶液是过量的)中混有乙醇。乙醇的沸点是78度,水的沸点是100度。这样加热到78度,达到乙醇的沸点,乙醇被全部蒸馏掉,而剩下的苯酚钠、苛性钠溶液不变。最后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酸性,所以加入二氧化碳后,苛性钠先全部转化为NaHCO3(加入过量二氧化碳),然后苯酚钠全部转化为苯酚。苯酚不溶水,与生成的NaHCO3溶液分层,静置后分液可以得到苯酚。
化学性质方面,由于酚的羟基与芳环相连,所以表现出酚的酸性强,碱性和亲核性减弱;酚的C-O键牢固,以及由于酚羟基而造成电子云密度加大,酚容易进行亲电取代反应。
2、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分层,分液,下层液体为苯酚钠,加盐酸析出苯酚,再分液即得苯酚.而上层液体为苯与甲苯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甲苯沸点为110.8℃,苯沸点为80.10℃.
希望对你有帮助!
但是加入氢氧化钠,只有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一种盐苯酚钠,是无机物,而乙醇是有机物,可以通过蒸馏的方式把二者分开
1、四种溶液分别加入钠,放出气泡的是乙醇,其余溶液均无反应,无现象。
涉及反应:2Na + 2CH3CH2OH = 2CH3CH2ONa +H2↑
2、无现象的试剂中加入托伦试剂,有银镜的是乙醛,无现象的是乙醚和丙酮。
说明:托伦试剂为弱氧化剂,可用来检验和定量的测定有机物中含有的醛基,且不受酮的干扰。醛由于其结构中含有羰基,并且有一氢原子接在羰基碳上,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可将托伦试剂中银离子还原成细小的银而附着在光滑的器壁上,形成了漂亮的银镜。
3、剩余的两种物质中加入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有沉淀的是丙酮,无现象的是乙醚。
涉及反应:CH3COCH3+NaHSO3=CH3C(OH)(CH3)SO3Na↓
扩展资料乙醇的化学性质介绍
弱酸性(严格说不具酸性,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也不能与碱发生化学反应),因含有极性的氧氢键,故电离时会生成烷氧基负离子和质子。
乙醇具有还原性,可以被氧化成为乙醛。乙醇也可被高锰酸钾氧化成乙酸,同时高锰酸钾由紫红色变为无色。
乙醇也可以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当乙醇蒸汽进入含有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的硅胶中时,可见硅胶由橙红色变为灰绿色(Cr3+),此反应可用于检验司机是否饮酒驾车(酒驾)。
乙醇可以电离出极少量的氢离子,所以钾、钙、钠等活泼金属可将乙醇羟基里的氢置换出来生成对应的有机盐以及氢气。
热的苯酚浓溶液冷却后,只呈现浑浊,没有晶体析出,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苯酚的熔点很低(常压下为43℃),含水的苯酚熔点更低,当苯酚含10%以上水时,在常温下则呈液态。所以,我们实验中得到的浑浊液,实际上是液态苯酚和苯酚水溶液的混合液。由于温度低于70℃,因此,液态苯酚与水不能完全互溶而呈浑浊状。又因为在这种浑浊状的混合液中没有固态苯酚小颗粒,所以久置后也不会有晶体析出。故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二、苯酚钠水溶液中滴加盐酸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充分反应后的现象
热的苯酚浓溶液冷却后,浑浊状的油层是沉积在底部的,这说明液态苯酚和少量苯酚水溶液所形成的油层密度较大;但当盐酸加入苯酚钠水溶液或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苯酚钠水溶液中时,析出的较多苯酚所形成的浑浊状油层却浮于液面,这是为什么呢?这自然是水溶液层含氯化钠(NaCl)或碳酸氢钠(NaHCO3)致密度较大的缘故,因此有含水液态苯酚上浮且与水溶液分层的现象。
所以你的老师是对的
用化学方法鉴别苯酚和乙醇
1、加水
不溶的为苯、1-己烯,记为A组;可溶的为乙醇、甲醛溶液、苯酚溶液,记为B组。
2、AB两组分别加溴水
A组中褪色的为1-己烯,分层的为苯;B组中褪色的为甲醛溶液、有白色沉淀的为苯酚溶液,互溶无明显现象的为乙醇。
扩展资料:
酸性顺序:乙酸>苯酚>水>乙醇
原因:酸性大小取决于分子中氧氢键的极性的大小,极性越大,越容易被解离,从而酸性越强。而极性大小有由-OH所连的基团决定,基团的吸电能力越强,使-OH键的极性越强。吸电子能力顺序:乙酸>苯酚>水>乙醇。
乙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低毒性,纯液体不可直接饮用;具有特殊香味,并略带刺激;微甘,并伴有刺激的辛辣滋味。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乙醇与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
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在国防化工、医疗卫生、食品工业、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
苯酚(Phenol)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5OH,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
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遇三价铁离子变紫,通常用此方法来检验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