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的主要危害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乙醇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毒性:低毒。急性毒性:LD50 7060mg/kg(大鼠经口);7340 mg/kg(兔经皮);LC50 37620 mg/m³,10小时(大鼠吸入);人吸入4.3 mg/L×50分钟,头面部发热,四肢发凉,头痛;人吸入2.6 mg/L×39分钟,头痛,无后作用。
刺激性:家兔经眼:500 m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刺激试验:15 mg/24小时,轻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经口10.2 g/(kg·天)、12周:体重下降,脂肪肝。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阴性。
显性致死试验:小鼠经口1~1.5 g/(kg·天),2周,阳性。
生殖毒性:大鼠腹腔最低中毒浓度(TDL0):7.5 g/kg(孕9天),致畸阳性。
致癌性:小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340 mg/kg(57周,间断),致癌阳性。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乙醇具有成瘾性及致癌性。但乙醇并不是直接导致癌症的物质,而是致癌物质普遍溶于乙醇。
在中国传统医药观点上,乙醇有促进人体吸收药物的功能,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治疗虚冷症状。药酒便是依照此原理制备出来的。
乙醇是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没有错,但是也有清洁皮肤和消炎的效果
乙醇具有成瘾性及致癌性,但乙醇并不是直接导致癌症的物质,而是致癌物质普遍溶于乙醇。在中国传统医药观点上,乙醇有促进人体吸收药物的功能,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治疗虚冷症状。药酒便是依照此原理制备出来的。
漱口水如果含有较高浓度的酒精,就算不吞入也可能有害健康。
1、无水乙醇极易挥发为乙醇蒸汽,被人体吸入后容易产生急性中毒,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人体产生巨大危害。
2、无水乙醇易燃,应用于工业生产中时遇明火或高热会引起燃烧爆炸,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都会产生危险和损失。
3、无水乙醇具有刺激性,高浓度的无水乙醇与人体接触,会引起人体的皮肤和眼睛不适,严重时会损害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皮肤黏膜。
扩展资料
无水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乙醇的结构很简单,但分子中原子间的关系却非常维妙,正是这种特殊的分子结构决定了乙醇具有除可燃性以外的多重化学性质。
乙醇(包括醇类)的化学性质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基(羟基)三氢(原子)反应”,即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发生在四个断键部位,表现为四个部位的原子或原子团参加的具体反应。乙醇可以与钠、钾、钙、镁、铝等多种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在浓硫酸存在下,醇也可以有条件地发生分子内脱水反应生成烯,即发生消去反应。但必须是“有氢可消”,即醇分子中连接羟基的碳其邻位碳原子上必须有氢原子,如乙醇可以在170℃浓硫酸存在下发生消去反应,而甲醇分子由于没有邻位碳,即“无氢可消”,则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水乙醇
百度百科-乙醇
乙醇具有成瘾性及致癌性,但乙醇并不是直接导致癌症的物质,而是致癌物质普遍溶于乙醇。
第一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无水乙醇
化学品英文名:ethyl alcohol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技术说明书编码: 登记号:
生效日期:
国家应急电话:0532-5811759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
浓度
CAS No.
无水乙醇
99.7%
64-17-5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2类 中闪点易燃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 急 救 措 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 消 防 措 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穿防静电工作服。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MAC(mg/m3):
TWA(mg/m3):
STEL(mg/m3):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第九部分 理 化 特 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酒香。
分子式:C2H6O
分子量:46.07
pH值:无意义
熔点(℃):-114.1
相对密度(水=1):0.79
沸点(℃):78.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9
辛醇/水分配系数:0.32
闪点(℃):12
引燃温度(℃):363
爆炸上限[%(V/V)]:19.0
爆炸下限[%(V/V)]:3.3
燃烧热(kJ/mol):1365.5
临界温度(℃):243.1
临界压力(MPa):6.38
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甘油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用于制酒工业、有机合成、消毒以及用作溶剂。
第十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酸酐、碱金属、胺类。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7060 mg/kg(兔经口);7430 mg/kg(兔经皮)
LC50:37620 mg/m3,10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
第十二部分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 废 弃 处 置
废弃物性质: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 运 输 信 息
危险货物编号:32061
UN编号:1170
包装标志:易燃液体
包装类别:O52
第十五部分 法 规 信 息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其它法规:无水乙醇生产安全技术规定(HGA011-83)。
第十六部分 其 它 信 息
填表部门:
填表时间: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无水乙醇不会腐蚀皮肤,但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乙醇易燃,具刺激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器质性精神病等。
扩展资料:
主要种类:
1、按生产使用的原料可分为淀粉质原料发酵酒精、糖蜜原料发酵酒精、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酒精。
淀粉质原料发酵酒精(一般有薯类、谷类和野生植物等含淀粉质的原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再进一步由酵母发酵生成酒精);
糖蜜原料发酵酒精(直接利用糖蜜中的糖分,经过稀释杀菌并添加部分营养盐,借酵母的作用发酵生成酒精);
和亚硫酸盐纸浆废液发酵生产酒精(利用造纸废液中含有的六碳糖,在酵母作用下发酵成酒精,主要产品为工业用酒精。也有用木屑稀酸水解制作的酒精)。
2、按生产的方法来分,可分为发酵法、合成法两大类。
3、按产品质量或性质来分,又分为高纯度酒精、无水酒精、普通酒精和变性酒精。
4、按产品系列(BG384-81)分为优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其中一、二级相当于高纯度酒精及普通精馏酒精。三级相当于医药酒精,四级相当于工业酒精。新增二级标准是为了满足不同用户和生产的需要,减少生产与使用上的浪费,促进提高产品质量而制订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无水乙醇
1.燃料
2.有机溶剂
3.化工原料
4.饮料
5.医用消毒剂
6.本品可渗入细菌体内,在一定浓度下能使蛋白质凝固变性而杀灭细菌。最适宜的杀菌浓度为75%,因为在浓度为75%的情况下,乙醇与细菌内胞液等渗,利于分布均匀杀菌,而在高浓度时(如95%),由于乙醇使细菌表面迅速脱水,会形成一层保护膜,不利于完全杀菌。因不能杀灭芽孢和病毒,故不能直接用于手术器械的消毒。50%稀醇可用于预防褥瘊,25%~30%稀醇可擦浴,用于高烧病人,使体温下降。
健康危害: 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仍然比较的热,虽然挑选的都是十分清爽的护肤品,不过过后仍然觉得非常的油,而能让人觉得凉凉的很舒服的便是那些含有酒精成分的化妆水产品,那么这些含有酒精成分的护肤品对皮肤有什么伤害吗?
昨天逛知乎,看到一个关于酒精的护肤问题,“为什么含有酒精的护肤品会受到排斥?酒精对皮肤有什么危害?”吸引我的,反而是问题下面的评论区。
“单纯排斥酒精的在我看来纯碎是装B。”
“万年倩碧2号水使用者飘过,表示不介意酒精,夏天很清凉。”
“拒绝酒精!因为用了含有大量酒精的紫苏水,健康水,倩碧二号水皮肤发红过敏,直接去医院了!”
“酒精含量高低才是关键,微量的酒精会清洁皮肤,对于大油皮更能起到清洁皮肤的效果。"
......
评论区里看待护肤品添加酒精的态度褒贬不一。有力挺的,有痛恨的,也有客观好好说话的!既然分歧这么大,今天就来说说酒精吧~~
护肤品中为什么要添加酒精
酒精拥有国际合法的护肤品添加资格,可被合法添加在世界范围的各类护肤品中。在护肤品中应用广泛,常被作为溶剂、消毒杀菌剂、促渗透剂、和收敛剂使用。
安全的溶剂
酒精是除水以外唯一被允许使用在化妆品中的溶剂,是相对安全的溶剂。酒精可以将多种油溶性成分溶解至水中,呈透明液体状,常被发现于各类化妆水中。
杀菌消毒
杀菌消毒是酒精普遍知晓的功能,当浓度达到75%,其消毒效果最好。其它浓度的酒精具有其它不同的用途。酒精添加到护肤品中需经过特殊处理,添加浓度较低,不会超过30%。浓度5%是常见的用量,当添加浓度超过20%则不需要额外添加防腐剂。
助渗剂&收敛剂
酒精是很好的助渗剂和收敛剂。当酒精透过角质层时,会改变了皮肤的油脂形态,直接提高了活性成分的渗透效率。皮肤油脂的减少的同时,也会间接增加了活性成分的透皮量。
酒精不仅能去除皮肤多余的油脂,还能起到“冷缩”毛孔的作用。这是由于酒精在挥发时会降低皮肤表面的温度,能从视觉上缩小毛孔。
因此,酒精也常被应用于控油、收敛等产品。
从开发的角度看,酒精作为一种原料是没任何问题的,也相对安全。但是作为产品,要注意肤质!含高酒精类产品并不是所有肤质都适合的,有些肤质是必须绕道的!
首先排除对醇类成分过敏的肤质,敏感皮和大干皮是最不适合使用含酒精类护肤品。敏感肌的角质层偏薄,相对中性皮肤也较脆弱。酒精对于敏感肌非常不友好!酒精挥发时会带走大量水分,也不适合大干皮使用。
含酒精类护肤品只合适耐受性较好的大油皮使用。大油皮的油脂分泌旺盛,使用含酒精的产品能有效控油,去除多余的油脂,使皮肤保持干爽。轻度油皮的妹子们在使用时,要注意使用的频率,挺不住就适当的停一停。
最能体现了酒精不同特质的产品市面上有两类产品,最能体现了酒精不同特质的应用。它们分别是防晒霜,和化妆水。
第一类产品:防晒霜
防晒霜里添加酒精,最能体现酒精调节肤感的能力。防晒霜通常作用于皮肤表面,需要天天使用,对肤感的要求较高。酒精挥发时会冷却周围的皮肤,能加速防晒霜的成膜速度,有良好的使用感。
嘉娜宝的ALLIE防晒霜就是一款典型产品。
ALLIE防晒霜是日本cosme大赏防晒部门的第一名,在日本很火。50+的SPF值,防晒能力较好。这款产品颜色偏黄的乳霜质地,好推,清爽不油腻,肤感非常好。最大的口碑来自于超快的成膜速度,也因高酒精含量,味道重且有点薰眼睛。
第二类产品:化妆水
化妆水属于酒精被应用最多的品类,最能体现其控油收敛,和促渗透作用。酒精因其控油,收敛的功能,对油性皮肤的角质层护理效果明显。奥尔滨的健康水可作为典型代表,虽然它并没有打着适合调理油皮角质的名号,但她们在油皮界的口碑非常硬朗。
奥尔滨爽肤精萃液
俗称健康水,是这两年红到爆的产品,号称是大油皮的维稳神器!开盖就能闻到明显的酒精味,酒精添加量仅次于水。健康油皮用后,有非常清爽的肤感,和明显的控油收敛作用。
除此之外,健康水使用酒精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促渗透吸收。这与奥尔滨品牌宣传的“先乳后水”概念息息相关,配合优先使用的奥尔滨渗透乳,能在提高渗透力的同时减低酒精对皮肤的刺激。
虽然酒精在护肤品的应用中非常成熟,但前文提到的敏感皮和大干皮还是要绕道。至于大油皮,要观察皮肤使用情况,控制使用节奏和频率。
错误的使用示范
酒精这个成分相对安全,在护肤品中的应用也非常成熟,那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会人为酒精会危害皮肤呢!这除了酒精本身的特点对皮肤的影响外,还和大家不当的护肤习惯有关!
含酒精类产品有两个错误的典型使用方式:湿敷、二次清洁
这都是被那些不太懂的护肤达人教坏了!她们通常只讲效果,不讲原理,也不讲注意事项。
先说湿敷大法。
使用普通的营养型化妆水,湿敷是常被推荐的使用手法。但对于类似奥尔滨、雪肌精、紫苏水这类含高浓度酒精的化妆水,湿敷却是使用上的大忌。
化妆水中含有的酒精成分,正常使用于脸部很快就会被挥发掉。一旦湿敷,酒精不仅不易被完全挥发,还会被迫往皮肤角质层以下渗透。角质层细胞通过湿敷被迫进行水合,角质细胞变得松散,同时将不容易渗透的成分带入角质层,对皮肤造成潜在危害。而且由于酒精可作为溶剂,进入角质层后会与角质层的脂质相互溶解,长久使用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且更易敏感。大油皮也不例外。
再来是二次清洁。
有些妹子很贪恋二次清洁带来的皮肤洁净感,更喜欢用含好浓度酒精类化妆水做二次清洁,认为凉凉的很舒服!其实这对皮肤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
酒精是公认的具有良好清洁效果的成分,这与它的溶剂属性有关。长久使用沾含高浓度酒精类化妆水的化妆棉,擦拭全脸,还擦两次!皮肤不仅会脱屑,泛红,甚至zx变得干燥和粗糙!所以,使用含高浓度酒精类化妆水,切忌湿敷和二次清洁。
最后说一下我们对酒精的态度:
酒精是护肤品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个原料。纯粹从酒精和皮肤之间的关系来讲,酒精并不是必要的,甚至对皮肤而言是长期使用是弊大于利的。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产品会使用酒精呢?
除了能在一些产品上给到用户更好的使用感受,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很多原料商给到的原料使用说明,就特别指定需要用酒精做溶剂来溶解使用。如果你不这样用,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去试验其他溶剂。从我们做第一款产品开始,就决定放弃使用酒精等对皮肤具有刺激性的成分。
在保持产品的温和性的前提下,还需要确保产品的功效价值,很多成分就需要突破传统的用法,从底层分子式去分析成分的运用方式。研发工作就是这样,如果你想突破传统,就代表你要自己去走一些别人没走过的路。科学家有一次在研发中被卡了很久,有一天做实验突破了瓶颈,用微信给他太太发了一段特文艺的话来形容他那个时候的感受:
“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你以为那些跨不过去的坎儿,一回头,可能就已经跨过去了你以为等不来的阳光,一回头,才发现,已经度过了漫漫长夜。我做产品一路走过来,一直都是这种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