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环境温度(反应温度)是115-125℃,其它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以下关于实验室制备乙酸
A.增加乙酸的浓度,平衡正向移动,会提高1-丁醇的转化率,生成更多的乙酸丁酯,故A正确;
B.实验室制备乙酸丁酯的环境温度(反应温度)是115-125°C,而水浴的温度为100°C,故B错误;
C.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乙酸、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可以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乙酸钠的水溶液,乙醇能溶于水,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中的溶解度极小,不溶于水,所以用Na2CO3溶液洗涤后分液可得乙酸乙酯粗品,故C正确;
D.粗品中含有水,可加吸水剂除去水然后再蒸馏,故D正确;
故选:B.
A.该装置采用的是水浴,反应温度不超过100℃,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反应需要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故A错误; B.该装置采用长导管可起冷凝易挥发的乙酸和丁醇,但采用水浴,反应温度不超过100℃,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反应需要反应温度为115~125℃,而水浴加热适合温度低于100℃的反应,故B错误; C.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原料乙酸和丁醇易挥发,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应设计冷凝回流装置,而该装置无冷凝装置,故C错误; D.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原料乙酸和丁醇易挥发,当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使该物质通过冷凝后由气态恢复为液态,从而回流并收集.实验室可通过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或冷凝回流管等实现,该装置符合这些要求,故D正确; 故选D.
所以,A是对的
反应结束后,加水稀释,可以把多于的乙酸溶于水,由于产物微溶于水,所以分离后得到粗产物中含有微量的水份。
加入吸水剂,吸收其中的水份,蒸馏可得纯度较高的产物
D也是对的
在250mL的三口烧瓶上,中口装上分水器,分水器上口装上回流冷凝管.三口瓶一侧口装上200℃温度计。在三口瓶中加入冰乙酸29mL,正丁醇51.3mL。催化剂5.5mL及沸石少许。仪器装好后,通入冷却水,加热回流反应。在回流反应过程中,在分水器中不断有水滴生成,要不断分出生成的水,以免流回反应器影响反应的进行。到分水器中无水滴出现,反应液温度恒定不再上升,停止加热,整个反应过程约lh左右。稍冷后放净分水器中的水,去掉分水器,改为蒸馏装置,收集125.127℃的馏分,即为产物 。
B错误。水浴加热与反应条件有关,与沸点无关。本实验反应条件是115-125℃,水浴达不到此温度。合成氨工业500℃,总不能说是因为几种气体的沸点吧?蒸馏时才考虑沸点。
C正确。类似于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不能用NaOH溶液洗涤。
D正确。粗品中有水和部分有机物,吸水后蒸馏到126.1℃,可收集到产品。
综上所述,本题应该是选择说法错误的,答案是B。
乙酸丁酯的制备各试剂加入试管的次序是:先乙醇,再浓H2SO4,最后加乙酸。
再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的时候,为了防止混合时产生的热量导致液体迸溅,应当边加边振荡。当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冷却后再加入乙酸,这是为了防止乙酸的挥发而造成浪费。实验加热前应在反应的混合物中加入碎瓷片,以防止加热过程中发生暴沸。
装置中的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兼冷凝回流,防止未反应的乙酸、乙醇因蒸发而损耗.导气管不宜伸入饱和N a2CO3溶液中的原因:防止倒吸。
反应的加热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先小火微热一段时间,再大火加热将生成的乙酸乙酯蒸出。小火微热是为了防止将尚未反应的乙酸、乙醇蒸出,后期的大火蒸发是为了使乙酸乙酯脱离反应体系,有利于可逆反应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B.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原料乙酸和丁醇易挥发,当有易挥发的液体反应物时,为了避免反应物损耗和充分利用原料,要在发生装置设计冷凝回流装置,使该物质通过冷凝后由气态恢复为液态,从而回流并收集;实验室可通过在发生装置安装长玻璃管或冷凝回流管等实现,故B正确;
C.乙酸与丁醇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成生成物,所以1-丁醇和乙酸都不会完全消耗完,故C错误;
D.浓硫酸做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加热也可以增大反应速率,故D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