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呋喃和吡喃香豆素
1.
化学特性的区别: 呋喃:分子式为C4H4O,为无色液体,有温和的香味。它是一种含有一个由四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五元芳环的杂环有机物,含有这样的环的化合物通常是呋喃的同系物。呋喃不溶于水,溶于丙酮、苯,易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易挥发,易燃。 吡喃:吡喃是含有一个氧原子的完全不饱和六元杂环化合物。它有两个双键,根据双键位置的不同,可以有两个异构体:2H-吡喃和4H-吡喃。它的吡啶季铵盐的类似物吡喃鎓盐是一个闭合的共轭体系,有一定的芳香性和稳定性。
2.
用途的区别: 呋喃:用于制取吡咯、噻吩、四氢呋喃等。呋喃经醚化,还原得到2,5-二甲氧基二氢呋喃,经水解生成2-羟基-1,4-丁二醛,可用于合成法山莨菪碱的生产当呋喃经醚化、还原,再经催化加氢得到2,5-二甲氧基四氢呋喃时,经水解生成丁二醛,则是合成另一种生
季铵盐类消毒剂包括:
1.百毒杀。
派斯德百毒杀,无色或微黄色澄清液体,能抑制各种细菌、病毒(有囊膜及无囊膜)、支原体、霉菌、藻类等致病微生物。
2.新洁尔灭。
洁尔灭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成分为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白色蜡状固体或黄色胶状体,属非氧化性杀菌剂,易溶于水和乙醇,在细菌表面有较强的吸附力,促使蛋白质变性而将菌藻杀死。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灭藻能力,能有效地控制水中菌藻繁殖和粘泥的细菌。
3.度米芬。
度米芬又名杜灭芬,杜美芬,消毒宁,消毒灵。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无臭或微带特臭,味微苦而带皂味,极易溶于乙醇和氯仿,溶于水,在乙醚中几乎不溶。以溴代十二烷与苯氧乙基二甲胺为原料制得。常用溴化度米芬。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广谱杀菌剂。
4.洗必泰。
洗必泰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它能与唾液糖蛋白结合,使牙面吸附蛋白减少,干扰菌斑形成。
5.苯扎氯铵。
苯扎氯铵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属非氧化性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杀菌灭藻能力,能有效地控制水中菌藻繁殖和粘泥生长,并具有良好的粘泥剥离作用和一定的分散、渗透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去油、除臭能力和缓蚀作用。
季铵盐类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如下:
1.物品表面光滑且硬质时:冲洗、擦拭或浸泡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200mg/L~10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1min~10min;
2.物品表面多孔粗糙时:浸泡消毒,用季铵盐含量为400mg/L~1200mg/L的消毒溶液作用5min~20min。
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由于自身属于低效消毒剂,所以常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溶液的杀菌效果及速度。将该类消毒剂溶于乙醇中可增强杀菌效果,医院中非关键物品以及手部皮肤的消毒大多时用这种方式的。比如氯己定-醇消毒药物,就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黏膜消毒药物,由于其杀菌范围广、合成方便、毒性小、成本低、性能稳定、加热不易分解、使用方便等多种优点,现得到广泛的应用。
除作溶剂外,吡啶在工业上还可用作变性剂、助染剂,以及合成一系列产品(包括药品、消毒剂、染料、食品调味料、粘合剂、炸药等)的起始物。
吡啶还可以用做催化剂,但用量不可过多,否则影响产品质量。用作缓蚀剂,吡啶对金属起到缓蚀作用,利用其吸附作用达到缓蚀作用。
扩展资料:
吡啶的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高温时分解,释出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与硫酸、硝酸、铬酸、发烟硫酸、氯磺酸、顺丁烯二酸酐、高氯酸银等剧烈反应,有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吡啶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次氯酸分子量小,易扩散到细菌表面并穿透细胞膜进入菌体内,使菌体蛋白氧化导致细菌死亡。含氯消毒剂可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结核杆菌和抗力最强的细菌芽胞。这类消毒剂包括无机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磷酸三钠)、有机氯化合物(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氯铵T等)。无机氯性质不稳定,易受光、热和潮湿的影响,丧失其有效成分,有机氯则相对稳定,但是溶于水之后均不稳定。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具有强氧化能力,各种微生物对其十分敏感,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
醛类消毒剂:包括甲醛和戊二醛等。此类消毒原理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使用。
醇类消毒剂:最常用的是乙醇和异丙醇,它可凝固蛋白质,导致微生物死亡,属于中效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破坏多数亲脂性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醇类杀微生物作用亦可受有机物影响,而且由于易挥发,应采用浸泡消毒或反复擦拭以保证其作用时间。醇类常作为某些消毒剂的溶剂,而且有增效作用,常用浓度为75%。据国外报道:80%乙醇对病毒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复合醇消毒剂,这些产品多用于手部皮肤消毒。
含碘消毒剂:包括碘酊和碘伏,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医院常用于外科洗手消毒。
酚类消毒剂:包括苯酚、甲酚、卤代苯酚及酚的衍生物,常用的煤酚皂又名来苏尔,其主要成分为甲基苯酚。卤化苯酚可增强苯酚的杀菌作用,例如三氯强基二苯醚作为防腐剂已广泛用于临床消毒、防腐。
环氧乙烷:又名氧化乙烯,属于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微生物。由于它的穿透力强,常将其用于皮革、塑料、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包装后进行消毒或灭菌,而且对大多数物品无损害,可用于精密仪器、贵重物品的消毒,尤其对纸张色彩无影响,常将其用于书籍、文字档案材料的消毒。
此外,还有双胍类和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毒剂。由于这类化合物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常将它们与其他消毒剂复配以提高其杀菌效果和杀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