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乙迷混合液的气味对人体有害吗?
乙醇是对人体无害的,但乙醚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乙醚极易挥发,很容易被人体吸入。
乙醚在医学上被用作麻醉剂,吸入大量后早期比较兴奋,然后会出现呕吐、头晕、嗜睡等症状,而有生命危险。
即使没有吸入大量的机会,而是长期微量的吸入,对人体也存在慢性危害。比如头痛、头晕、疲倦、嗜睡、蛋白尿、红细胞增多症。
如果你感觉心里不好受的话,很可能是长期吸入乙醚之后的慢性反应,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换一分相对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工作。
答案纯手打。
长期接触工业酒精对身体是有危害的,容易发生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危害比较大的,如果是平时酒精密封比较好,那就不会引起酒精中毒的。
酒精是有机物乙醇(C2H5OH)的俗称。酒精是无色、透明有酒香气味的液体,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乙醇在空气里能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乙醇的主要用途:
1、70%~75%的酒精作为医疗的消毒剂
2、酒精可以作为燃料
3、制造饮料酒:葡萄酒含酒精6~20%,啤酒含酒精3~5%,白酒含酒精50~70%
4、酒精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制取多种有机物。
工业酒精除乙醇之外,还含有甲醇。甲醇也有酒的特殊香味,能溶于水。甲醇有毒,饮用后会使人眼睛失明,量多时会使人致死。
甲醇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视力减退、消化障碍。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工业酒精中含有的甲醇进入人体后,经体内醇脱氢酶及甲醛脱氢酶等作用被氧化成甲醛,继而生成甲酸,甲酸能抑制人体视网膜氧化和磷酸化过程,使三磷酸腺苷合成困难,结果会造成视网膜细胞性变,甚至会演变成视神经萎缩。由甲酸导致的酸中毒会使其损害加重并发生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由于甲醇在体内的氧化速度缓慢,并有蓄积的作用,所以哪怕是很少的剂量也会引起失明或瘫痪,剂量大时会导致死亡.
工业酒精含有大约4%的甲醇,被不法分子当作食用酒精制造假酒,被人饮用后会导致中毒,严重者可导致失明、死亡,甲醇本身是无毒的,只是其在人体代谢产物甲醛和甲酸对人体有严重伤害。
乙醇俗称酒精,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特殊的,令人愉快的香味,并略带刺激性
,但工业用的一般含有甲醇,单纯的只闻对人体没有什么影响的
甲醇有较强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 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在甲醇生产工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中允许甲醇浓度为50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
扩展资料:
1、主要用途
工业酒精可用于印刷、电子、五金、香料、化工合成、医药合成等方面。可用作清洗剂、溶剂。应用很广泛。
2、储存注意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金属、胺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业酒精
1. 比较稳定,很少与除酸之外的试剂反应。
2. 在空气中会慢慢氧化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不稳定,加热易爆炸,应避光保存。
【药理】
1.优点①镇痛作用强,又可促使骨骼肌松弛②3-4倍于常用量时,对循环功能的抑制才达到危险的地步,故较安全③直接的麻醉死亡率低。
2.缺点①易燃烧爆炸,当空气中含量为 1.83-48.0%,氧气中 2.1-82.5%,即有此可能乙醚的蒸气密度较空气大 2-6倍,常下降在手术室地面,容易着火②气味不佳,刺激性强,能促使口鼻腔和气管支气管粘膜、粘液腺分泌增多,气道难以保证通畅,吸入全麻诱导中,屏气、呛咳、喉或支气管痉挛时常发生,术后肺部并发症多③化学性质不稳定,暴露于空气中,遇光或受热即变质,生成过氧化物或乙醛,刺激性更强纯度要求高,微量的杂质即增加全麻诱导和维持的困难,事后并发症更多④全麻的作用起效慢,诱导期不仅太长,且可有兴奋阶段,临床上需另用全麻诱导药⑤苏醒期间胃肠道紊乱常见,恶心呕吐发生率可高达 50%以上⑥乙醚麻醉时,胆汁分泌减少,肝糖原耗竭,血糖升高,这些改变对正常人可无重要意义,但对核尿病患者或肝脏病变者则未必然。
【适应症】
由于乙醚的优点少而缺点严重,又能引起燃烧爆炸,使用的范围逐年减少,世界上各大医院早已不用。
健康情况佳的病人理论上均适用。
乙醚最出名的特性当属麻醉性:挥发出的乙醚蒸汽被人体吸入之后,由肺泡传递至神经中枢。如果乙醚进入脑干,能对动物的行为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动物出现意识障碍;如果它进入脊髓,则会抑制肌肉舒张,使动物四肢瘫软(或者说捂妹时让妹子变成“软妹”)。不仅如此,乙醚在神经系统中还能抑制神经传导,使动物没有任何感觉,而以上这些效果加起来,就能让动物彻底四脚朝天,人仰马翻。因此,在19世纪初,乙醚被大量用于外科手术时的麻醉。这不仅是因为它的麻醉性,更是因为它的低毒性:乙醚的LD50为1215mg/kg(大鼠经口),按此计算,理论上一个体重50kg的成年人要吸入60.75g乙醚才能导致死亡,因此麻醉过程中即使过量所造成的危害也不大。
你以为的乙醚麻醉效果
然而乙醚现在早已不再用做麻醉剂了,因为它的麻醉效果实在太弱,要捂个几分钟才能把对方推倒,彻底失去知觉,不仅低效,而且浪费。所以,电视剧和各种都市传说里那些乙醚捂人一捂就晕的情节,全是不靠谱的瞎编,至于传说中那些所谓一拍就听话的迷幻药品,则更是子虚乌有了。
乙醚的键线式
说起来,乙醚有着一个可爱的键线式,尽管“迷”人效果不尽人意,但它依旧具有极大的危险性,只是不体现在麻醉方面。因为,乙醚本身就是易燃易爆品,只要空气中有2%的乙醚,就能在常温条件下引起爆炸,在乙醚用作麻醉剂的时候就曾经有手术台上乙醚燃烧起来的案例,加之乙醚本身极易挥发,危险性便更大了。乙醚无色透明,口感微甜,气味仅有轻微刺激性,泄漏时几乎可以说是难以辨别,如果你恰巧的感官迟钝没发现,只是觉得有点晕,想抽根烟冷静一下,那就真的杯具了。更为危险的是,乙醚不仅本身易燃易爆,还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过氧乙醚。过氧乙醚的危险性比乙醚更强,因此,乙醚必须避光密封保存,对于久置乙醚,更不能贸然开盖,而必须用硫酸亚铁等还原剂作出处理。
搜索“乙醚”、“爆炸”的结果
如今,乙醚早已不作为麻醉剂,它的主要用途在于做有机溶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乙醚能溶解许多油脂和生物碱等有机物。一般在描述物质的溶解性时,乙醚排在第三位(前两个分别是水和乙醇),正是因为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有机溶剂。
从结构化学的角度来看,乙醚是对称形分子,结构也简单,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流动性,这些都是它坐上溶剂界“三当家”宝座的理由。乙醚不溶于水,因此工业和化学实验中,都经常用它做溶剂和萃取剂。
乙醚虽然危险,但这并不妨碍它的重要地位。作为重要的化学试剂,乙醚在现今的作用非常广泛,甚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当然有伤害,会中毒的,乙醇是一种有机物,俗称酒精,化学式为CH3CH2OH(C2H6O或C2H5OH)或EtOH,是带有一个羟基的饱和一元醇,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易燃、易挥发的无色透明液体,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气味,并略带刺激。有酒的气味和刺激的辛辣滋味,微甘。乙醇液体密度是0.789g/cm(20C°) ,乙醇气体密度为1.59kg/m,沸点是78.3℃,熔点是-114.1℃,易燃,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能与氯仿、乙醚、甲醇、丙酮和其他多数有机溶剂混溶,相对密度(d15.56)0.816。乙醇的用途很广,可用乙醇制造醋酸、饮料、香精、染料、燃料等。医疗上也常用体积分数为70%-75%的乙醇作消毒剂等,在国防工业、医疗卫生、有机合成、食品工业、工农业生产中都有广泛的用途。乙醇与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乙醇(英语:Ethanol,结构简式:CH3CH2OH)是醇类的一种,是酒的主要成份,所以又称酒精,有些地方俗称火酒。化学式也可写为C2H5OH或EtOH,Et代表乙基。乙醇易燃,是常用的燃料、溶剂和消毒剂,也用于制取其他化合物。工业酒精含有少量甲醇,医用酒精主要指浓度为75%左右的乙醇,也包括医学上使用广泛的其他浓度酒精。乙醇与甲醚是同分异构体。无色、透明,具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易挥发),密度比水小,能跟水以任意比互溶(一般不能做萃取剂)。是一种重要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乙醚是有特殊刺激气味略带甜味的液体,极易挥发。
鉴别乙醚的方法:
1、加浓硫酸,乙醚可溶解在里面,正丁醇可溶解在里面,而戊烷不行。
2、加金属钠,正丁醇可放出气泡,而乙醚不行。
人闻到乙醚会:
急性大量接触,早期出现兴奋,继而嗜睡、呕吐、面色苍白、脉缓、体温下降和呼吸不规则,而有生命危险。急性接触后的暂时后作用有头痛、易激动或抑郁、流涎、呕吐、食欲下降和多汗等。液体或高浓度蒸气对眼有刺激性。
扩展资料:
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刺激气味。带甜味。极易挥发。其蒸汽重于空气。在空气的作用下能氧化成过氧化物、醛和乙酸,暴露于光线下能促进其氧化。当乙醚中含有过氧化物时,在蒸发后所分离残留的过氧化物加热到100℃以上时能引起强烈爆炸; 这些过氧化物可加5%硫酸亚铁水溶液振摇除去。
与无水硝酸、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也会发生猛烈爆炸。溶于低碳醇、苯、氯仿、石油醚和油类,微溶于水。相对密度0.7134。熔点-116.3℃。沸点 34.6℃。折光率1.35555。闪点(闭杯)-45℃。易燃、低毒。
作用与用途:
主要用作油类、染料、生物碱、脂肪、天然树脂、合成树脂、硝化纤维、碳氢化合物、亚麻油、石油树脂,松香脂、香料、非硫化橡胶等的优良溶剂。医药工业用作药物生产的萃取剂和医疗上的麻醉剂。毛纺、棉纺工业用作油污洁净剂。火药工业用于制造无烟火药。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灌装适量,应留有5%的空容积。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稳定剂。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26℃。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乙醚
涉及到重结晶的话,那水的用量一定要注意要按照所给的用量加,只可少一点,决不可多一点,加热也不可时间过长,有机物这东西受热了性质就不太稳定了,可能会变性,当固体完全溶解了就可以停止加热了。如果有颜色可以用活性炭来脱色。
硫酸嘛,如果是稀的就没什么的。不过我做的实验里用到的都是浓硫酸,有急事眼里浓硫酸的可能性比较大的。浓硫酸用起来小心点就可以了,如果不慎沾到手上,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在涂上小苏打。如果要稀释浓硫酸的话,切记,是把浓硫酸加入水中(不可倒置,否则会发生暴沸,那你的手和脸就爽歪歪了)再不停地用玻璃棒搅拌,直至冷却。
盐酸嘛没什么的,就是浓盐酸易挥发,HCl气体的味道不太好闻,对眼睛有刺激。
无水乙醇和无水乙醚,这两个都易挥发,乙醚的味道比较难闻,可以说是刺激性。据说乙醚闻多了会麻醉,不过我没在实验室实践过。但有一点是真的,就是乙醚与空气一定比例混合,受热以爆炸,所以在你用完的时候无比要理科盖好瓶盖。用的时候再打开。不这样的话我敢保证老师看到一定会骂的。
工业上可在氧化铝催化下 ,于300℃由乙醇失水制得。是重要的溶剂,可溶解多种有机物,常用作天然产物的萃取剂或反应介质。有些物质能溶于含乙醇或水的乙醚中。有些无机物在乙醚中也有一定的溶解度。例如小量的硫或磷,但溴、碘、氯化铁、氯化金在乙醚中有较大的溶解度。是首次试用成功的外科麻醉剂。 对人的麻醉浓度为109.08~196.95g/m3(3.6—6.5%),当浓度为212.1~303g/m3(7~10%)时可致呼吸停止,当浓度超过10%时通常可以致命。乙醚是低毒物质,主要是引起全身麻醉作用,此外,对皮肤及呼吸道粘膜有轻微的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低浓度乙醚蒸气的人员可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或淡漠、嗜睡、忧郁、体重减轻、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
吸人较高浓度乙醚蒸气时可出现头晕、癔病样发作、精神错乱、嗜睡、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脉缓、体温下降、呼吸不规则等
短时间大量接触后发生的中毒症状,一经脱离现场,稍待休息,经对症处理后就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