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戊烷和乙醇沸点
①丙烷和乙醇中,烃的衍生物沸点大于烃的沸点,所以乙醇沸点高于丙烷;
②正戊烷和异戊烷属于同分异构体,异戊烷含有支链,正戊烷不含支链,所以正戊烷沸点高于异戊烷;
③1-丁烯和1-庚烯是同系物,1-庚烯碳原子个数大于1-丁烯,所以沸点1-丁烯<1-庚烯;
④乙二醇中含有两个羟基、丙三醇中含有3个羟基,其丙三醇中碳原子个数大于乙二醇,所以沸点乙二醇<丙三醇;
故选B.
应选择C项。因为丙烷的沸点是-42.1度,丙三醇的沸点是259度,乙二醇的沸点是197.3度,乙醇的沸点是78.5度。规律是比较醇的沸点是按照羟基的多少来排列的,羟基越多沸点越高。不要迷恋哥,哥是李俊贤。仅仅是一个传说。
全是分子晶体
1.有氢键的沸点高 丙三醇 乙二醇 乙醇>丙烷
2.比较氢键强弱:羟基数量:丙三醇>乙二醇>乙醇【至于乙二醇的分子内氢键效应 基本可以忽略】
综上 判断 丙三醇>乙二醇>乙醇>丙烷
常识: 常温下【粘稠表明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
丙三醇:粘稠液体或固体 乙二醇:粘稠液体 乙醇:液体 丙烷气体
【最后附上各种物质的沸点表 看看判断的对不对
丙三醇:290.9℃
乙二醇:197.85℃
乙醇:78.4℃
丙烷:-42.1℃】
实际上,这几个问题都与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
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强,熔沸点就越高,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吧?
由于醇中的H相比起烃来说更容易电离出来,所以醇中的离子数目多于烃中的离子数目,所以分子间就有了更大的静电作用力,彼此相互吸引,就更紧密了,所以熔沸点就高。
还有就是,乙醇相对容易电离,也就说明乙醇更容易与水反应,那么就能更好地和水溶解在一起了。
另外还可以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来解释,乙醇的极性比烃强,更容易溶解在极性的水中。
一元醇中碳原子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所以熔沸点丙醇>乙醇;
碳原子相同的醇中,醇羟基个数越多其熔沸点越高,所以熔沸点丙三醇>1,3-丙二醇>1-丙醇,
通过以上分析知,这几种物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是⑤>②>①>④>③,
故选C.
CH3CH2-OH.
与分子量接近的烷烃或者氯代烃比较, 最大的特征是含有OH(羟基)。
羟基的主要特征是含有负电性的O和正电性的H。因为这种电子效用, 互相吸引, 而导致氢键, 即一个分子中的O与另一个分子的H发生缔合,影响双方的扩散和气化,沸点升高。
因为水和酒精会形成共沸物。 水和酒精混合以后会形成有固定沸点的混合物,也就是说到达了这个沸点,蒸馏出来的物质是水和酒精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
不纯物质的沸点则要取决于杂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和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假如杂质是不挥发的,则溶液的沸点比纯物质的沸点略有提高,若杂质是挥发性的,则蒸馏时液体的沸点会逐渐升高。
扩展资料:
当该溶液共沸点的沸点温度低于其所有组成成分的沸点则称该溶液为正共沸物。较为有名的正共沸物是重量百分浓度为95.63%的乙醇与4.73%的水混合溶液。其中,乙醇的沸点为78.4°C,而水的沸点则为100°C,但共沸点的沸点温度则为78.2°C,同时低于其组成成分乙醇与水的沸点。
当两种物质不完全互溶(即该溶液存在两个以上的液体相)时,可以发现共沸现象发生于溶液的互溶间隙之间,则称该溶液为非匀相共沸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共沸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醇的沸点高于相同碳原子数烷烃,羟基个数越多醇的沸点越高。结构相似的烷烃或醇其沸点均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增大,所以沸点按由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1,2,3-丙三醇、乙二醇、乙醇、丙烷、乙烷,即答案选C。
考点:考查烷烃和醇沸点高低比较
b.乙醇含有氢键,沸点比丙烷高,故b正确;
c.乙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比甲醛大,则沸点较高,故c正确;
d.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支链逐渐增多,支链越多,沸点越低,沸点为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故d正确.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