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醛和甲醇在干HCL反应
丙醛和乙醇在干HCL下反应属于缩合反应。缩合反应一般指羟醛缩合,具有α-H的醛或酮,在碱催化下生成碳负离子,然后碳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对醛或酮进行亲核加成,生成β-羟基醛,β-羟基醛受热脱水生成α-β不饱和醛或酮。
丙醛,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易燃液体。有刺激性。溶于水,与乙醇和乙醚混溶。用于制合成树脂、橡胶促进剂和防老剂等。也可用作抗冻剂、润滑剂、脱水剂等。主要由乙烯经羰基合成,也可用重铬酸盐氧化正丙醇或将正丙醇蒸气在高温时通过铜催化剂而制得。
丙醛含有醛基这个官能团,可以和氧化剂反应,例如高锰酸钾,溴水,tollens试剂等,可以被氧化生成酸,也可以和2,4-二硝基苯肼发生反应这是羰基的反应。
丙酮具有酮羰基,他不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但可以与羰基试剂反应以此来鉴别。此外,由于他还含有甲基,还可以发生碘仿反应,生成黄色沉淀。
2-羟基丙醇可以被氧化剂氧化,也可以发生碘仿反应。
所以,综上所述,先加入高锰酸钾,不发生褪色的就是丙酮溶液,在加入氢氧化钠碘,生成黄色沉淀的就是2-丙醇。当然,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丙醛氧化成丙酸的活化能是多少
正一观世音菩萨
超过4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关注
成为第3位粉丝
轻油氧化法和低碳烃氧化法基本相同。此路线虽然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便宜,但由于反应生成物中组分复杂,使得分离提纯部分必须采取特殊措施,如萃取、共沸蒸馏等,远比其它方法流程长、投资大,再加此路线是以生产醋酸为主副产丙酸,装置的开工率受制于醋酸市场的影响,因此该生产方法对于以主产品为丙酸的装置是不适宜的。
雷泊一步合成法是以乙烯、一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一步直接生成丙酸。该合成方法又分为高压法和低压法,但是由于低压法至今尚未实现工业化,只有德国巴斯夫(BASF)高压法用于工业生产。雷泊高压一步合成法工艺过程仅为反应、分离、产品精制三部分,工艺流程较短、原料消耗少、产品成本较低,这是该法的最大优势。但此法需高压高温,又有水存在,设备腐蚀严重,不仅设备制造和维修费高,而且操作相当困难,所以开工率较低,至今未能得以推广。
丙醛在空气或其它氧化剂存在下很容易氧化成丙酸,因此丙醛液相氧化法生产丙酸反应条件温和、转化率和选择性都比较高、腐蚀性轻且不需高压设备,自美国联碳公司于1975年建成丙醛丙酸生产装置后,在世界各地迅速得到推广,已成为生产丙酸的主要方法。此路线又可细分为有无催化剂、使用氧气或空气进行氧化等几种情况。由于不用催化剂的各项指标与用催化剂的基本相同,但减少了催化剂配置和回收系统,更利于工业生产。至于使用氧气氧化还是使用空气氧化,虽然直接使用空气氧化无氧气供应问题,但与氧气相比,空气用量大大增加,除需要大功率空压机外,氧化塔和尾气冷凝吸收系统的设备都须增大,尾气中丙醛、丙酸损失量也相应增加。因此一般情况下,最好采用氧气氧化以减少气量和损失量。同时采用氧化塔顶通氮气, 自动检测控制尾气中氧含量在安全范围内,纯氧氧化是安全的。因此,丙酸生产以采用丙醛无催化剂液相纯氧氧化的工艺技术路线较先进。我国由原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和原化工部第六设计院共同开发的丙酸工艺技术路线即为此工艺技术路线,国内开发技术单位产品消耗指标已基本达到美国联碳公司的消耗指标,已基本达到当前世界的先进水平。
丙醛液相氧化反应生成丙酸的主反应式为:
CH3CH2CHO+1/2O2→CH3CH2COOH
其工艺过程可分为氧化、精制、和丙醛回收三部分,现分别简述如下。
(1)氧化
由丙醛生产单元送来的丙醛连续的进入氧化塔与氧气进行液相氧化反应,反应热由列管壳程的循环冷却水移出,塔顶通入氮气,以控制尾气中含氧量在安全范围内。反应后的氧化液中含有少量过酸,经过酸破坏器加热使其分解,过酸破坏后的氧化液送到精制系统。
(2)精制
在精制系统,经过酸破坏后的氧化液,首先进入轻组分塔将低沸物从塔顶蒸出,冷凝后凝液大部分回流,小部分送丙醛回收塔,塔底粗丙酸送到丙酸精馏塔,塔顶得丙酸成品,塔釜液排入高沸物贮槽,定期送出统一回收处理。
(3)丙醛回收
从轻组分塔顶来的轻组分中含有丙醛,将其送入丙醛回收塔,从塔顶得到回收丙醛,返回氧化塔继续使用,塔釜残液同样定期送出统一回收处理。
摘自<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
催化干气稀乙烯制丙醛及丙醛市场前景
王彦伟 刘晓欣 徐舒言(中国石化石家庄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050032)根据丙醛国内外生产和市场情况,从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探讨了利用炼厂副产干气生产丙醛的可行性,认为利用炼厂副产干气生产丙醛在技术上是可靠的,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建议有关炼厂可以建立规模为20 kt/a和采用国产技术的丙醛装置。关键词:催化裂化干气 丙醛 生产 市场催化裂化干气中含有氢气、甲烷、乙烷、乙烯等组分,其中,乙烯的质量分数为12%~19%。对于无乙烯装置的纯炼油企业如何利用其中的乙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一直是炼油企业中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关注的课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开发的催化裂化干气直接制乙苯技术(工业化装置在抚顺石化公司)、北京大学等开发的催化裂化干气稀乙烯提纯制环氧乙烷技术(工业化装置在济南炼油厂)等都是成功的案例,本文拟就催化裂化干气稀乙烯制丙醛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丙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外观为无色透明易燃液体,有窒息性气味,分子式C3H60,熔点-81 ℃,沸点49 ℃,相对密度0.870 1,折光率1.363 6,闪点-9 ℃,大鼠口服LD50为1.4 g/kg,溶于水,可与醇和醚混溶。主要用于生产丙酸、丙醇、三羟基甲基乙烷等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橡胶、油漆、塑料、医药、香料、农业、食品、轻纺、饲料等行业。1 丙醛的主要用途以环烷酸钴、环烷酸锰、醋酸铜、铬酸铜等为催化剂,在温度6O ℃左右,丙醛进行常压氧化反应生成丙酸,丙酸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学品,也是生产其他精细化学品的重要中间体,用途十分广泛。丙酸及其盐类用于防止谷物结块、粮食保鲜、饲料防腐等效果十分显著。用丙酸可制取有机化工原料及中间体丙酸酐、丙酰氯、α-氯丙酸、2,2-二氨基丙酸和α-溴丙酸等。丙酸酐可制得抗癌药丙酸羟甲雄酮、抗生素丙酸角沙霉素、无味红霉素、睾丸丙酸酯等,可用作香料酯化剂、硫化反应和硝化反应的脱水剂,用于醇酸树脂和染料;由丙酰氯可制得利胆醇、苯乙醇、甲妥因等;α-氯丙酸可用作合成除草剂的中间体,也可用作有机合成原料。丙酸和乙苯基汞反应生成的丙酸苯基汞是一种良好的涂料杀菌剂。甘油三丙酸是香烟过滤嘴的增塑剂。丙酸铵能降低粘度,可用作照相技术中卤化银胶乳的湿润剂。丙酸锌和丙酸铬可用作生产对苯二甲酸酯的聚酯类用催化剂。在香料工业上,丙酸可用于制取香料丙酸异戊酯、芳樟酯、丙酸香叶酯、丙酸乙酯、丙酸苄酯等;由丙酸、醋酸和纤维素反应可生产用作薄膜、牙刷柄、毛刷柄和眼镜框的醋酸丙酸纤维素;含丙酸钙15%的散剂、含丙酸钙12.3%的软膏或溶液,可治疗皮肤寄生性霉菌引起的疾病,亦可用作医药中间体。此外,丙酸还可用于制备维生素B6、用作电镀助剂、乳化剂、硝酸纤维素溶剂等。
以丙醛和多聚甲醛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加热制得的1,1,1-三羟甲基乙烷,可用来制造清漆、醇酸树脂、氨基醇酸烘漆以及聚酯树脂、合成干性油等。丙醛和甲醛反应得二羟甲基丙醛,再用双氧水氧化可制得二羟甲基丙酸,它主要用作聚氨酯乳液的优良稳定剂,加入后乳液储存期可由不到半年延长至1年以上。由丙醛经加氢制得的丙醇,在医药工业中可用于生产丙磺舒、丙戊酸钠、红霉素、癫健安、粘合止血剂BCA、丙谷胺、2,5-吡啶二甲酸二丙酯等。由丙醇合成的酯可用作食品添加剂、增塑剂、香料等。由丙醇衍生的胺类化合物可用于生产农药安磺灵、菌达灭、异丙乐灵、灭草猛、磺乐灵、氟乐灵等。丙醇还用于生产醋酸丙酯、乙二醇醚和直接作为溶剂,用于生产正丙胺等。丙醛经缩合得到的2-甲基2-戊烯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广泛。此外,丙醛还广泛用于生产脂肪烃的单体、多氧化物、胺类等,用作塑料、橡胶加工助剂、染料添加剂、聚合物链传递剂及乳液稳定剂等。2 丙醛生产工艺路线丙醛自20世纪50年代实现工业化生产以来,研制开发出许多种制备方法。目前生产方法主要有羰基合成法、丙醇氧化法、环氧丙烷异构化法、烯醛加氢法和副产法。2.1 羰基合成或乙烯氢甲酰化法该法是以乙烯、一氧化碳、氢气为原料,以钴和铑膦络合物为催化剂,反应温度100 ℃,压力为1.27~1.47 MPa条件下反应生成丙醛,收率可达到94%。自1975年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采用该法建成第一个年产45 kt丙醛的大型生产装置后,羰基合成法已逐渐成为生产丙醛的主要方法和发展方向。该法的主要特点是产品纯度高,无异构体产生,分离简便。目前国外大部分厂家采用此法进行生产。它又可分为以Co为催化剂的高压羰基合成法和以铑膦(Rh-P)为催化剂的低压羰基合成法。与高压法相比,乙烯转化率达97%,丙醛收率95%,加氢产物乙烷达3%,催化剂活性高、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生产过程中不产生腐蚀性介质,原料及公用工程消耗低,设备投资费用少,该项技术成熟。尽管国外把以乙烷为原料生产丙醛研究作为科研方向,但相信在未来一定时间内,乙烯低压羰基合成法工艺技术或已改进的乙烯低压羰基合成法工艺技术仍然是市场的主角。
2.2 其他生产方法其他的生产方法包括采用丙醇、重铬酸钾、稀硫酸的丙醇氧化法,以铬钒为催化剂的环氧丙烷异构化法,丙烯醛加氢法和丙烯氧化制丙酮副产丙醛法等。因规模较小,收率低,成本高,有淘汰危险。3 丙醛的生产及消费结构3.1 国外丙醛的生产能力及消费结构目前,世界丙醛的总生产能力约为250 kt/a,总消费量约为200 kt/a,年均增长率为2.5%,其中美国约为180 kt/a,年均增长率为2.6%,西欧为18 kt/a,年均增长率为1.8%,日本约为1 kt/a,消费量变化很小。国外丙醛主要生产厂家情况见表1。表1 国外丙醛的生产情况
国家 公司名称 生产能力/kt.a-1 生产工艺
美国 Eastman Kodak 60 铑催化剂羰基化法
Hoechst-celanese 45.4 铑催化剂羰基化法
Union Carbide 92 铑催化剂羰基化法
德国 BASF 25 钴催化剂羰基化法
Hoechst AG 18 钴催化剂羰基化法
日本 三菱油化 1.4 丙烯氧化制丙酮副产法
协和化学 1.1 丙烯氧化制丙酮副产法
合计 243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丙醛生产和消费国,其生产能力为222.4 kt/a,消费量约为183 kt/a,占世界丙醛消费总量的90%以上,年均增长率为2.6%。美国的丙醛主要用于生产丙醇和丙酸。其中用于丙醇的比例为65.6%~68.6%,用于丙酸的比例为27.1%~30.3%,用于三羟甲基乙烷的比例为2.5%~2.6%,其他为1.6%~1.9%。美国丙酸主要用作饲料防腐剂,饲料包括干草、青饲料和谷物。在食品方面,主要用于烘烤食品和干酪。丙酸在除草剂、醋酸丙酸纤维素和药物合成中用作中间体,用作烷基丙酸酯的溶剂。少量丙酸酯用作调味品和香料。保存饲料和粮食用占45%,制丙酸钙和丙酸钠用占21%,除草剂用占19%,醋酸丙酸纤维素(CAP:Cellulose Acetate Propionate)用占11%,其他用途占4%。
在西欧,丙醛主要生产公司是德国BASF公司,产量为13 kt左右,产品主要用于生产丙醇,其他用于生产LDPE改性剂等。西欧的丙酸不是由丙醛生产的,因此西欧丙醛的消费量不大。预计今后几年西欧丙醛的消费量将以年均2%~3%的速度增长。日本丙醛主要用来生产三羟甲基乙烷,少量用来生产丙酸酯。3.2 国内丙醛生产及消费结构我国丙醛生产基本上属于空白,进口也很少,由于丙醛常温下易氧化,必须在低温保护下贮存,故只能进口下游产品(如丙酸、丙醇等)。一些必须以丙醛为原料的企业,只得自建小装置生产丙醛备用,如江苏太仓苗苗香料厂年产丙醛约150 t,重庆西南第二制药厂生产能力约80 t/a。尽管如此我国自1994年以来,每年进口量都在20 kt以上。近几年我国丙醛下游产品丙酸等进口情况见表2。而目前我国丙酸仅有抚顺化工三厂、上海试剂一厂、重庆化学试剂厂、黑龙江肇东化工厂、山东东营恳利化肥厂和湖北全昌公司等少数厂家生产,总产量每年仅几百吨,由于原料供应紧张、设备腐蚀严重相继停产,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表2 近几年我国丙醛下游产品进口情况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丙酸 7 918 6 543 6 162 7 835 9 107 10 035 10 078
丙酸盐及酯 1 101 955 1 554 1 099 1 585 2 826 3 109
4 项目可行性4.1 原料优势对于如石家庄炼厂这种纯炼油无乙烯装置的炼厂,乙烯原料可采用催化干气中稀乙烯。石炼催化干气的典型组成为(体积百分比):氢气55.31%,一氧化碳0.25%,乙烯含量8.9%。而合成气可采用焦化干气进制氢车间中变器前转化气,将氢气与一氧化碳分离,再经PSA吸附,分别得到氢气和一氧化碳,再将其按1﹕1的比例混合,从而得到合成气。或者单独上合成气制备装置
B间种
C 羟基端加氧气铜变丙醛再加氧气变丙酸B+E酯化反应F丙酸丙酯
再写追问
要想 提问没意义
烦恼都我自找
感觉这样的提问没有什么意义
建议看看书,查查资料
生成缩酮、缩醛。
首先进行银镜反应,生成银镜的为丙醛(或者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生成砖红色沉淀的为丙醛)。之后,将剩余两种液体分别滴入适宜浓度的(冷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的是丙三醇,而丙酮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
或者采用醇的催化氧化法:先将铜丝灼烧氧化成黑色然后分别插入两种溶液中,铜丝重新变为红色的是丙三醇。
化学性质
丙酮是脂肪族酮类具有代表性的的化合物,具有酮类的典型反应。例如:与亚硫酸氢钠形成无色结晶的加成物。与氰化氢反应生成丙酮氰醇。在还原剂的作用下生成异丙醇与频哪酮。丙酮对氧化剂比较稳定。在室温下不会被硝酸氧化。用酸性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做氧化剂时,生成乙酸、二氧化碳和水。在碱存在下发生双分子缩合,生成双丙酮醇。
丙炔是气体;
丙酮,丙醛,丙酸是液体;
在是丙酸是有机酸,可以用酸碱指示剂;
丙酮,丙醛可以分别用新制氢氧化铜或银氨溶液来鉴别;
加入金属Na,有气体生成的是醇;在剩余两者中加银铵溶液,有银生成的是醛(银镜反应)
用新制的银氨溶液分别与三种物质混合,水浴加热,生成银镜的是丙醛。然后剩余两种物质,加热成蒸汽,同时通入氧气,在铜的催化下加热,反应后的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丙醇,不能的是丙酮。
扩展资料:
2mol丙酮在各种酸性催化剂(盐酸,氯化锌或硫酸)存在下生成亚异丙基丙酮,再与1mol丙酮加成,生成佛尔酮(二亚异丙基丙酮)。3mol丙酮在浓硫酸作用下,脱3mol水生成间三甲苯,在石灰。醇钠或氨基钠存在下,缩合生成异佛尔酮(3,5,5-三甲基-2-环己烯-1-酮)
在酸或碱存在下,与醛或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酮醇、不饱和酮及树脂状物质。与苯酚在酸性条件下,缩合成双酚A。丙酮的α-氢原子容易被卤素取代,生成α-卤代丙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丙酮
丙醛的鉴定方法:
第一种方法:加热法
由于甲醛在常温下为气体,因此,只要辨别乙醛和丙醛就可以了。在化学性质上,乙醛和甲醛的性质基本相同,都是醛基和双键。丙醛沸点(℃):48,乙醛沸点(℃):20.8,所以可以采用加热的方法,先沸腾的则为乙醛,后沸腾的则为丙醛。
第二种方法:试剂法
用本尼迪特试剂可以鉴别出甲醛,甲醛不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而乙醛、丙醛均可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乙醛可以发生碘仿反应,丙醛则不能,即乙醛可以与单质I₂在NaOH溶液中发生反应,产生淡黄色的碘仿晶体。由此可以轻松鉴别出甲醛、乙醛和丙醛了。
丙酮的鉴定方法:
1、丙酮属于甲基酮类物质(酮羰基的一侧连接有甲基,通式R-CO-CH₃),可以与碘单质的碱溶液发生反应,生成乙酸和碘仿沉淀。
2、首先,取四种试剂适量。加入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为 丙醛。其次,取剩余三种试剂适量。加入NaHSO₃ 有沉淀生成的为 丙酮。最后,取剩余两种试剂适量,加热为蒸汽,通氧气氧化后,能够发生银镜反应的为 正丙醇,剩余为异丙醇。
丙醇的鉴定方法:
1、用新制的银氨溶液与三种物质混合,水浴加热,生成银镜的是丙醛。剩下两种物质,加热成蒸汽,同时通入氧气,在铜的催化下加热,反应后的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丙醇,剩下的是丙酮。
2、取样,加入碱性氢氧化铜,产生砖红色沉淀的是丙醛;加入钠有氢气产生或加入浓硫酸在170摄氏度下产生乙烯的是丙醇;剩下的就是丙酮了。
异丙醇的鉴别方法:
1、异丙醇的水溶性强于丙酮,可以用水,明显分层的是丙酮,不分层或者略不均匀的是异丙醇!
2、异丙醇有活泼氢,用小粒的钠等鉴别,反应放热、产生气体(气泡)的是异丙醇!
3、异丙醇属于仲醇,可用卢卡斯试剂鉴别,数分钟后溶液混浊,而丙醇却需要加热才出现混浊。卢卡斯试剂:36%HCl/ZnCl₂浓盐酸与无水氯化锌配成的溶液,可用来鉴别六个碳以下的低级醇。
扩展资料:
异丙醇化学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能与醇、醚、氯仿和水混溶,能溶解生物碱、橡胶、虫胶、松香、合成树脂等多种有机物和某些无机物,与水形成共沸物,不溶于盐溶液。常温下可引火燃烧,其蒸汽与空气混合易形成爆炸混合物。
异丙醇容易产生过氧化物,使用前有时需作鉴定。方法是:取0.5mL异丙醇,加入1mL10%碘化钾溶液和0.5mL1:5的稀盐酸及几滴淀粉溶液,振摇1分钟,若显蓝色或蓝黑色即证明有过氧化物。和乙醇、丙醇相似,但有仲醇的特性。
丙醇制备方法:
先用浓硫酸吸收丙烯 CH3CHCH₂( 从热裂石油气分出 ) ,继加水分解异丙基硫酸,再用蒸馏法蒸出异丙醇。或用酸性阳离子树脂和硅钨酸均相催化剂使丙烯水合而得。
工艺流程:将含丙烯50%以上的原料气通入吸收塔,在50℃和低压下用75%-85%的浓硫酸进行吸收反应,生成硫酸氢异丙酯。加水将吸收液稀释到硫酸含量为35%后,在解吸塔中用低压蒸汽将硫酸氢异丙酯水解成异丙醇。
经粗蒸塔馏到异丙醇与水的共沸组成,含异丙醇87%左右。再继续用蒸馏塔蒸浓到95%,用苯萃取、分离水后再蒸馏,可得含异丙醇99%以上的成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异丙醇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丙醇
乙醛 CH3CHO
丙醛 CH3CH2CHO
甲酸 HCOOH
乙酸 CH3COOH
丙酸 C2H5COOH
CU2O 密度6.0g/cm3 熔点1505K 几乎不溶于水,在酸性溶液中岐化为二价铜,说明在溶液中,二价铜离子的稳定性大于一价铜离子,例如氧化亚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赤色粉末,比重6.00。熔点1235℃。沸点1800℃。溶于盐酸、氯化铵、氨水,不溶于醇、水、在潮湿空气中缓慢氧化成氧化铜,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有毒
ch3ch2cho+h2------->ch3ch2ch2oh
ch3ch2ch2oh----加热---浓硫酸------->ch3ch=ch2+h2o
ch3ch=ch2+br2--------->ch3chbrch2br
ch3chbrch2br+2NaoH------h2o---加热---------->ch3chohch3+2na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