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红和品红有什么不同?
一样的;
英文名:Magenta
中文名:洋红
(品红
玫瑰红)
色值#FF00FF
255,0,255
这两种颜色在不是搞化工的情况下(在化学上讲一个是苯酚品红,一个是醋酸洋红)
对他的色值定义是相同的,他就是:#FF00FF
255,0,255
就像我们现在说的黄是柠檬黄还是镉黄一样,不要把为了方便记忆和称呼他们的名称的不同,搞成原料不同,他们就色值定义是一样的。这就是定理。至于一定要问为什么是两个名字,我暂时也考证不了,也许就如同:洋钉=铁钉!洋火=火柴吧!(爷爷辈叫洋火,而我们叫火柴。)
简单的讲从颜色的概念来说,这两种表达的是一个颜色。
对于实验观察没区别,两者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醋酸洋红常被用作核、染色体的固定和染色剂。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即“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时,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需要用碱性染液,此时可以使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
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与醋酸染洋红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是相同的。
扩展资料:
1、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颜色;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共同决定了染色剂的染色性质。
2、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实验中对染色质(体)进行染色,须使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等碱性染色剂,这些染色剂是以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解于醋酸溶液中制得,配制后的龙胆紫溶液pH值约小于7(呈酸性)。
3、改良苯酚品红染液配法顺序如下: 原液A:取3克碱性品红溶于100毫升70%酒精中,此液可以长期保存。原液B:取A液10毫升加入90毫升5%苯酚(即石炭酸)水溶液中(2周内使用)。原液C:取B液55毫升加入6毫升的冰醋酸和6毫升38%的甲醛(可长期保存)。
染色液:取C液10-20毫升,加入90-80毫升45%醋酸和1.5克山梨醇。放置2周后使用,染色效果显著,可普遍用于植物组织的压片法和涂片法,使用2-3年不变质。
山梨醇为助渗剂,兼有稳定染色液的作用。如果没有山梨醇,也能染色,但效果稍差。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与醋酸洋红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是相同的。而且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还能提高工效,简易节约的优点。
4、在涂抹法与压碎法中,醋酸洋红常被用作核、染色体的固定和染色剂。在煮沸的45%醋酸中加洋红使之饱和,再加入微量的铁离子,便使醋酸洋红材料在为醋酸固定的同时,洋红将核或染色体染成红色。PH呈酸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胆紫溶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品红染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醋酸洋红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对DNA亲和力强,使DNA显现出绿色,而吡罗红对RNA的亲和力强,使RNA呈现出红色。
用甲基绿,吡罗红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同时甲基绿用二苯胺或龙胆紫代替做平行。
脱氧核糖核酸是分子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作为染色体的一个成分而存在于细胞核内。功能为储藏遗传信息。DNA 分子巨大,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的含氮碱基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及胸腺嘧啶戊糖为脱氧核糖。
1953 年美国的沃森(James Dewey Watson)、英国的克里克与韦尔金斯描述了 DNA 的结构:由一对多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
糖 -磷酸链在螺旋形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碱基间的氢键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
分子编码中使用的遗传指令所有已知生物的发展和运作。
实验材料
大蒜(2n=16)。之所以选用大蒜而非洋葱是因为在做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发现大蒜的效果比洋葱好。
实验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放入卡诺氏液(3份95%酒精与1份冰醋酸混合均匀)中浸泡0.5~1 小时,以固定细胞的形态,然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
4、观察:用显微镜观察,并寻找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细胞。(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知识拓展
1、固定是借助于物理方法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迅速渗入组织和细胞将之杀死,使其形态结构和内含物尽可能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
2、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可以是变为原来的两倍(变为32),也可能是变为原来的四倍(变为64)。
3、视野中大量细胞为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其特点为核膜、核仁明显,核质呈均匀状态。移动载玻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可观察到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尤其是中期的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清晰可见。
4、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实验中几种溶液的作用
(1)卡诺氏液:固定细胞的形态。
(2)改良苯酚品红染液:细胞核染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行为。
(3)15%的盐酸溶液:解离,使细胞分离开。
(4)95%的酒精溶液:洗去附着在根尖的卡诺氏液,在细胞的分离程度上起一定的作用。
2、固定:卡诺氏固定液12-24小时,然后70%的酒精中4℃冰箱保存。
3、解离:从固定液中取出根尖,用蒸馏水洗3次,每次5min,然后用1M盐酸(或0.5%果胶酶+纤维素酶)60℃解离8-10min,再用蒸馏水洗一次。
4、染色:切取乳白色的分生区组织滴一滴石炭酸品红(或醋酸洋红)染色液,染15min。
5、压片,防止气泡产生。
6、镜检。
7、永久封片,利用指甲油、中性树胶等制作永久封片。
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与醋酸染洋红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是相同的。而且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还能提高工效,简易节约的优点。
可以说没区别,化学本质不同,但是作用效果是一样的。
1.龙胆紫,其1~2%溶液俗称紫药水,是人们所熟悉的外用药。龙胆紫为一种碱性阳离子染料,因其阳离子能与细菌蛋白质的羧基结合,影响其代谢而产生抑菌作用。它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特别是葡萄球菌、白喉杆菌,对白色念珠菌也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它杀菌力强,对组织没有刺激性,也没有毒性和副作用。
2.醋酸洋红常被用作核、染色体的固定和染色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即“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时,对染色体进行染色,需要用碱性染液,此时可以使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液。
3.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对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染色效果与醋酸染洋红染色液的染色效果是相同的。而且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液还能提高工效,简易节约的优点。
配方:
先配成3种原液,再配成染色液。
原液A:取3g 碱性品红溶于 100ml 的 70%乙醇中(可长期保存)。
原液B:取原液 A 10ml,加入 90ml 的 5%苯酚水溶液(限2周内使用)。
原液C:取原液 B 45ml,加冰乙酸和福尔马林(37%甲醛)各6ml(可长期保存)。
染色液:取原液C10~20ml,加 45%的乙酸 80~90ml,再加山梨醇 1.8g 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