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苯胺制备中用乙酸酐的优点
乙酰苯胺制备中用乙酸酐的优点:乙酰苯胺制备一般选用乙酸,但也可以用乙酸酐。乙酸酐在羧酸及其衍生物中,反应活性较好,又比较容易控制。
乙酰氯是三种酰基化试剂中活性最高的,很难控制反应条件,价格也是最高的,所以一般实验室是不用的。乙酸酐的活性其次,乙酸的活性最低,但是实验室用得最多的却是乙酸,因为芳胺与乙酸酐反应时,常伴有二乙酰胺副产物的生成。
主要用途
乙酰苯胺是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和防腐剂。用来制造染料中间体对硝基乙酰苯胺、对硝基苯胺和对苯二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大量用于制造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乙酰苯胺也用于制硫代乙酰胺。在工业上可作橡胶硫化促进剂、纤维脂涂料的稳定剂、过氧化氢的稳定剂,以及用于合成樟脑等。
无论有那些用处,你买不到。这是国家控制的易制毒化学品。需要购买,由设区的市级公安局缉毒大队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审批,并全程使用控制。
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 81602
CAS号: 108-24-7
中文名称 :乙酸酐
英文名称: Acetic anhydride
别名: 醋酸酐;醋酐;乙酐
分子式: C4H6O3;(CH3CO)20 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
分子量: 102.09 蒸汽压 1.33kPa/36℃ 闪点:49℃
熔点 :-73.1℃
沸点:138.6℃
溶解性 :溶于苯、乙醇、乙醚、丙酮
密度 :相对密度(水=1)1.08;相对密度(空气=1)3.5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 用作乙酰化剂,以及用于药物、染料、醋酸纤维制造
性质 :稍溶于水,易溶于乙酸、乙醚和丙酮等有机溶剂中。乙酸酐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在热水中立即反应。乙酸酐可以和醇发生醇解反应生成酯和酸,例如乙酸酐溶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和乙酸。乙酸酐可以与氨作用生成乙酰胺,在氢化铝锂作用下,乙酸酐可以还原生成伯醇;乙酸酐与过氧化钠或过氧化氢作用生成过氧化二乙酰;在乙醇钠做催化剂时,乙酸酐可以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肉桂醛。
乙酸酐是重要的乙酰化试剂,主要用于制造乙酸纤维素、药物、染料、原料等。也可用于制引发剂和漂白剂等。
环境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有刺激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蒸气对眼有刺激性。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
慢性影响:受本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风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刺激等。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 1780mg/kg(大鼠经口);4000mg/kg(兔经皮);LC501000ppm,4小时(大鼠吸入)
刺激性:50ug,重度刺激。家兔经皮开放性试验:525mg,重度刺激。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环境标准
车间卫生标准 20mg/m3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1mg/m3(最大值)0.003mg/m3(昼夜均值)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0.36ppm
应急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最好不用水处理,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乙酸酐是一种有机物,化学式为C4H6O3,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的乙酸气味,味酸,有吸湿性,溶于氯仿和乙醚,缓慢地溶于水形成乙酸,与乙醇作用形成乙酸乙酯。相对密度1.080g/cm3,熔点-73℃,沸点139℃,折光率1.3904,闪点49℃,燃点 400℃。低毒,半数致死量(大鼠,经口)1780mg/kg。易燃,有腐蚀性,勿接触皮肤或眼睛,以防引起损伤,有催泪性。
乙酸酐是重要的乙酰化试剂,乙酸酐用于制造纤维素乙酸酯、乙酸塑料、不燃性电影胶片;在医药工业中用于制造合成霉素痢特灵、地巴唑、咖啡因和阿司匹林、磺胺药物等;在染料工业中主要用于生产分散深蓝HCL、分散大红S-SWEL、分散黄棕S-2REL等;在香料工业中用于生产香豆素、乙酸龙脑酯、葵子麝香、乙酸柏木酯、乙酸松香酯、乙酸苯乙酯、乙酸香叶酯等;由乙酸酐制造的过氧化乙酰,是聚合反应的引发剂和漂白剂。
yǐ suān gān
2 英文参考Acetic anhydride
3 国标编号81602
4 CAS号108247
5 中文名称乙酸酐
6 英文名称
Acetic anhydride
7 乙酸酐的别名醋酸酐;醋酐;乙酐
8 分子式C4H6O3;(CH3CO)20
9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 *** 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
10 分子量102.09
11 蒸汽压1.33kPa/36℃
12 闪点49℃
13 熔点73.1℃
14 沸点138.6℃
15 溶解性溶于苯、乙醇、乙醚
16 密度相对密度(水1)1.08;相对密度(空气1)3.52
17 稳定性稳定
18 危险性乙酸酐遇高温、明火、氧化剂有燃烧危险,其蒸气达到爆炸界限时遇火星爆炸.
18.1 爆炸极限2.0%10.3%
18.2 引燃温度316℃
18.3 最大爆炸压力0.600MPa
18.4 燃烧热1804.57kJ/mol(液体25℃)
18.5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19 主要用途用作乙酰化剂,以及用于药物、染料、醋酸纤维制造
20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有 *** 作用,引起咳嗽、胸痛、呼吸困难。眼直接接触可致灼伤;蒸气对眼有 *** 性。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口服灼伤口腔和消化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和休克等。
慢性影响:受本品蒸气慢性作用的工人,可风结膜炎、畏光、上呼吸道 *** 等。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1780mg/kg(大鼠经口);4000mg/kg(兔经皮);LC501000ppm,4小时(大鼠吸入)
*** 性:50ug,重度 *** 。家兔经皮开放性试验:525mg,重度 *** 。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2 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羟肟酸比色法《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23 环境标准 前苏联(1975) 车间卫生标准 20mg/m3 前苏联(1975) 居民区大气中有害物最大允许浓度 0.1mg/m3(最大值)0.003mg/m3(昼夜均值)
空气中嗅觉阈浓度 0.36ppm 24 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合理通风,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能减慢挥发(或扩散),但不要对泄漏物或泄漏点直接喷水。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最好不用水处理,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25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26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但是在强碱作用下,乙酰溴可以发生分子内脱 HBr, 生成CH2=C=O。
用乙酸酐作酰化剂,其产物纯度高,收率好,虽然反应过程中生成的CH₃COOH可与苯胺成盐,但该盐不如苯胺盐酸盐稳定,在反应条件下仍可以使苯胺全部转化为乙酰苯胺。
用冰醋酸作酰化剂,主要是价格便宜。
乙酰氯价格昂贵,在实验室合成时,一般不采用,而且需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反应。
扩展资料
乙酰化作用是生物体内经常进行的反应之一。
例如:胆碱乙酰化形成生成乙酰胆碱,葡萄胺乙酰化生成乙酰葡萄胺。又如脂肪酸的合成,萜类化合物、胡萝卜素、类固醇的合成,都必须通过一系列的乙酰化反应。一般通过形成活性乙酰基即乙酰辅酶A而实现。
乙酰化的优点
(1)产物转化率高,达到95%以上;
(2)催化剂活性高,用量小;
(3)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
(4)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数次仍保持高活性;
(5)环保。
分子式:C4H6O3;(CH3CO)2O
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类似乙酸),其蒸气为催泪毒气。
分子量:102.09
蒸汽压:1.33kPa/36℃
闪点:49℃
熔点:-73.1℃
沸点:138.6℃
溶解性:溶于苯、乙醇、乙醚;稍溶于水。
密度:相对密度(水=1)1.08;相对密度(空气=1)3.52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
主要用途:用作乙酰化试剂,以及用于药物、染料、醋酸纤维制造、制引发剂、漂白剂等。化学性质在水中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在热水中立即反应。
与醇发生醇解反应生成酯和酸,例如乙酸酐溶于乙醇生成乙酸乙酯和乙酸。
与氨作用生成乙酰胺,在氢化铝锂作用下,乙酸酐可以还原生成伯醇;
与过氧化钠或过氧化氢作用生成过氧化二乙酰;
乙醇钠做催化剂,与苯甲醛发生缩合反应生成肉桂醛。
乙酸酐不是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