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试验问答:为什么乙酸乙酯的制备反应要控制在110——120温度下,能否控制在130温度下进行?
不能。为了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反应过程中不断分出产物之一水,以打破平衡,使反应向着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进行。因水的沸点为100℃,反应物醋酸的沸点为118℃,且醋酸是易挥发性物质,因此,为了达到即要将水份除去,又不使醋酸损失太多的目的,必需控制柱顶温度在110—120℃左右。
好久不上百度了,难得闲一回,就把答案详细与各位分享一下吧: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制取乙酸乙酯。反应可逆,不像氢爆炸,碳燃烧那样反应迅猛,你不回流显然只有一个结果,你制得的产品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而不是酯,回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它们反复反应,你不能把装置封闭,那样会爆炸,所以回流最好。其二:回流端接个分水器,里面盛若干量饱和氯化钠,为何?这个问题好多人学了多少年化学都搞不清个所以然(包括以前的我)。乙酸乙醇反应生成酯和水,混合物被蒸上去流经分水器时,酯的溶解度远小,不可能吸收,再次回流至液,而生成的水则可以溶进饱和食盐水,这样一来,减少了生成物中的水量,反应正向进行,对反应起促进作用。至于这原理,课本上进的很多,你应该明白。
若干量食盐水究竟为多少呢?那要看你反应中有多少能溶入饱和食盐水中的成分,酌情减掉这一部分食盐水量,即可。有不明白可以再问。
酸化前用乙酸乙酯萃取是为了萃取反应液中多余的氯仿,酸化后再次用乙酸乙酯萃取是为了萃取反应液中扁桃酸的成分。
这个可逆反应需要时间较长,乙酸和乙醇沸点又比较低,为了防止反应过程中乙酸和乙醇挥发损失,所以采用回流措施。
乙酸乙酯制备的时候,回流主要是为了让反应更加充分地完成,同时可以降低蒸馏出其他馏分的可能。
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在实验过程中也会有乙酸和乙醇随着乙酸乙酯蒸出。去除乙酸和乙醇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溶解度最小,而乙酸、乙醇可以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且要注意导管不能伸入碳酸钠中,防止倒流。
制备乙酸乙酯时,一般用酸催化或者带水剂去水两种方法促进反应进行。用酸催化时,酸催化的机理是先让羧酸质子化,然后羟基的氧进行亲核进攻。因此要让醇具有的能量尽可能高。所以该反应温度一般控制在醇的沸点左右。让醇温度尽量高,其亲核进攻活性就大
挥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温度不同影响的只是挥发速度的不同。
乙酸乙酯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能吸水分,使其缓慢水解而呈酸性反应。
我在实验室都是这么做滴,产率还不错,有机反应温度不可能控制的那么精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