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硫酸 > 正文

硫酸亚铁的净水原理,用方程式如何说明

紧张的绿茶
乐观的小天鹅
2023-01-27 23:22:26

硫酸亚铁的净水原理,用方程式如何说明?

最佳答案
执着的朋友
高贵的口红
2025-07-03 19:37:01

硫酸亚铁溶液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亚铁胶体,胶体微粒可以吸附水中的杂质,一起沉到水底

fe2+

+

2h2o===2h+

+

fe(oh)2

最新回答
过时的蜜蜂
高兴的大神
2025-07-03 19:37:01

方程式:Fe2+ + 2H2O =(可逆号)Fe(OH)2 + 2H+

原理:Fe(OH)2是弱电解质,FeSO4溶液中的Fe2+可以与水电离出的OH-结合形成Fe(OH)2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H+的浓度大于OH-的浓度,故其水溶液呈酸性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兴奋的导师
无奈的楼房
2025-07-03 19:37:01
硫酸亚铁与氧气和水反应:

12FeSO4+6H2O+3O2====4Fe2(SO4)3+4Fe (OH)3↓

其实这个反应是分三步的

一,首先硫酸亚铁水解生成不稳定的氢氧化亚铁

FeSO4+H2O↔Fe(OH)2+H2SO4

二,4Fe(OH)2+2H2O+O2====4Fe (OH)3

三,2Fe(OH)3+3H2SO4=Fe2(SO4)3

所以酸化的FeSO4可以防止氧化。

碱式硫酸铁化学式是Fe4(OH)2(SO4)5,不是Fe(OH)SO4,不同于稳定的碱式硫酸铜,碱式硫酸铁在水中极不稳定,很快就完全生成Fe2(SO4)3和Fe (OH)3,工业上用碱式硫酸铁来作为净水剂。虽然Fe2(SO4)3也水解,但毕竟是少量的,所以最终产物应该写成Fe2(SO4)3和Fe (OH)3,不应该有碱式硫酸铁、H2SO4等中间产物

唠叨的电脑
生动的冰淇淋
2025-07-03 19:37:01
硫酸亚铁的水解方程式:

FeSO4+2H2O==(可逆号)H2SO4+Fe(OH)2

原理是亚铁离子结合水中的氢氧根离子.加入硫酸目的就是与氢氧根反应,抑制水解,使平衡向左移动,达到不水解的目的.

轻松的万宝路
乐观的棉花糖
2025-07-03 19:37:01

硫酸亚铁在500℃左右分解生成硫化亚铁和氧气,为:FeSO4═FeS+2O2↑;

硫酸亚铁在500℃左右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三氧化硫,为:FeSO4═FeO+SO3↑。

扩展资料

硫酸亚铁实验室制法:

1、可以用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直接制得。Fe+H2SO4(稀)=H2↑+FeSO4。

2、可以用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获得,反应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硫酸亚铁

舒服的彩虹
神勇的手套
2025-07-03 19:37:01
硫酸亚铁与碳酸氢钠两者发生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与硫酸钠和二氧化碳。但生成氢氧化亚铁会立即与水中的所氧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氢氧化铁沉淀,所以看到溶液变黄的原因就是因为生成的氢氧化铁细小微粒漂浮在溶液中,而静置后变马墨绿色沉淀,具体原因现在还不明,主要有这样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墨绿色或灰绿色沉淀,是由于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吸附溶液中浅绿色的亚铁离子形成。但从你做的实验来看,这种解释不符合、

第二说法是:在氢氧化亚铁在形成沉淀时,一部分氢氧化亚铁被氧化成氢氧化铁,氢氧化铁与氢氧化亚铁形成一种双层氧氧化物结构,三价铁离子与二价铁离子通过OH联结起来,形成一种即有三价铁也有二价铁的复杂化合物(四氧化三铁也是二价与三价铁组成的复杂氧化物,呈黑色。)我认为从实验来看,第二处解释更与实验现象 相符合。

聪慧的书包
追寻的水杯
2025-07-03 19:37:01

NaHSO4过量,即Ba(OH)2少量,Ba2+和OH-保持1:2。一个Ba2+需要一个SO42-沉淀,两个OH-需要两个H+,所以Ba2+ + 2OH- +2H+ + SO42-===BaSO4 + 2H2O。

NaHSO4少量,H+和SO42- 保持1:1,一个SO42-沉淀一个Ba2+,一个H+只能中和一个OH-,所以H+ + SO42- + Ba2+ +OH-===BaSO4+H2O。

Ba(OH)2 + H2SO4 = BaSO4↓ + 2H2O

学习方法:

系统化和结构化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的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因为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易于转化成为能力,便于应用和学会学习的科学方法。它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飞跃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努力下逐步形成的。

这是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加深,也是实验中运用知识前的必要过程。因此,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化学基础知识内部之间,以及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以物质结构等理论的指导,揭露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成为小系统、小结构,然后逐步成为大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结构化的要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