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酸 > 正文

用正己烷和乙酸乙酯代替石醚萃取食用油中农残可以吗

爱听歌的铅笔
默默的发夹
2023-01-27 23:20:03

用正己烷和乙酸乙酯代替石醚萃取食用油中农残可以吗

最佳答案
寂寞的菠萝
时尚的招牌
2025-07-04 01:26:50

一般是可以的,具体应根据样品特性判断,若能用乙酸乙酯提对操作人员健康也有好处。农残测定中对于有机磷类农药,乙酸乙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SN的方法都有,现也改用乙腈作为萃取溶剂了,主要是乙腈提取时,色素等物质相对要少一些。加标回收率二者对于有机磷类差异不是太大。乙腈能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乙醚、氯仿、四氯化碳、1,2-二氯乙烷及多种不饱和烃混溶,不能与饱和烃混溶。乙酸乙酯萃取的是脂溶性的物质。乙腈的记性参数为5.8,乙酸乙酯的为4.4,对于萃取的物质和量肯定是不一样的。应选择一个性质和萃取效果跟乙腈相差不大的溶剂,同时也和需要萃取的样品物质性质有关。

最新回答
健壮的康乃馨
壮观的乌龟
2025-07-04 01:26:50

环己烷的Dielectric constant是2.02,沸点81度,与其极性最接近的是环戊烷1.97,沸点低的比较多,只有40度,可以考虑用正己烷代替,介电常数1.88,沸点稍低为69度,或者用苯代替,沸点80度,相差最小,极性稍大为2.3。

奋斗的服饰
满意的钢铁侠
2025-07-04 01:26:50
一般洗脱剂的选择是这样的:样品吸附在氧化铝柱上后,用合适的溶剂进行洗脱,这种溶剂称为洗脱剂。如果原来用于溶解样品的溶剂冲洗柱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可以改用其他溶剂,一般极性较强的溶剂影响样品和氧化铝之间的吸附,容易将样品洗脱下来,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因此常用一系列极性渐次增强的溶剂,既先使用极性最弱的溶剂,然后加入不同比例的极性溶剂配成洗脱溶剂。常用的洗脱溶剂的极性按如下次序递增。己烷和石油醚<环己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二硫化碳<甲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丙醇<乙醇<甲醇<水<吡啶<乙酸

会撒娇的仙人掌
落后的胡萝卜
2025-07-04 01:26:50
一般都用纯的溶剂。

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有很多种,要根据不同的化合物性质来选择提取溶剂。

极性较小的可以用正己烷,乙醚等,极性大些的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还要看化合物的酸碱性来具体选择。

光亮的季节
愤怒的心锁
2025-07-04 01:26:50
(1)精馏是一种方法。不过正己烷的沸点是69度,而乙酸乙酯的沸点是77度。二者相差不大,所以效果可能不是太好。

(2)另一种方法,如果你不想要乙酸乙酯,推荐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乙酸乙酯会水解成乙酸钠和乙醇,全部溶于水;而正己烷不溶于水。接下来直接分液。如果想要干燥的正己烷,再加入点无水氯化钙干燥即可。

满意请采纳,谢谢^_^

坚强的裙子
曾经的黑夜
2025-07-04 01:26:50
脂肪醇为具有8至22碳原子链的脂肪族的醇类。脂肪醇通常具有偶数的碳原子和一个连接于碳链末端的羟基。通式 为ROH,具有两亲的特性,即在分子中有疏水基如碳氢链,又有亲水基如 羟基。

因为是长链的,弱极性,亲油性很好的。能溶于正己烷,正庚烷,乙醚,石油醚,乙酸乙酯等等。

有些游客不太明白或不太可定,最好就不要有言论了,别说什么"应该.....""也许。。。" “大概。。。”了

还有,并不是所有有机溶剂都溶于有机溶剂的。

有魅力的冬日
朴素的大叔
2025-07-04 01:26:50
一般实验室经常用乙酸乙酯与正己烷混合做层析,还真没想过混合液的分离,而且两种溶剂都很容易挥发。个人感觉恐怕最好的方法就是萃取精馏,控制下相对混法度,应该还是可以的。刚替楼主搜了下,有关于间歇共沸精馏的相关研究,可以拿来看看

爱撒娇的大地
沉静的店员
2025-07-04 01:26:50
萃取时用二氯甲烷和乙酸乙酯的区别

看你萃取什么东西了,不同的萃取剂萃取效果肯定不同。这个问题可以从两者的极性,被萃取物在萃取剂和溶剂中的分配比,萃取剂与溶剂的相容性等方面考虑

二氯甲烷与乙酸乙酯是否互溶

乙酸即醋酸,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比重1.09,是水溶性的;

乙酸乙酯是无色、具有水果香味的易燃液体。与醚、醇、卤代烃、芳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微溶于水,比重0.9。

将乙酸和乙酸乙酯混合,乙酸在下面,将分层而不互溶。

甲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的极性都各是多少啊?二氯甲烷-甲醇7:3的混合溶液和乙酸乙酯的极性都多少啊?

甲醇的极性引数是5.1

二氯甲烷3.40

提取时为什么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

正丁醇俗称1-丁醇,英文简写为n-butanoln-butyl alcohol1-butanol,它是无色液体,有酒味,相对密度0.8109,熔点-90.2℃,沸点117.7℃,与乙醇、乙醚及其它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45-11.25(体积).正丁醇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用途非常广泛,主要用于邻苯二甲酸正丁酯、脂肪二元酸和磷酸丁酯、丙烯酸丁酯及醋酸丁酯等;可经过氧化生产丁醛或丁酸;还可用作油脂、医药和香料的提取溶剂以及醇酸树脂的新增剂等.还可用作有机染料和印刷油墨的溶剂、脱蜡剂.

什么是总黄酮?

它有什么作用?

生物总黄酮与人类营养和健康的关系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大类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是黄酮和黄酮醇,其它包括双氢黄(醇)、异黄酮、双黄酮、黄烷醇、查尔酮、橙酮、花色苷及新黄酮类等.

近年来,由于自由基生命科学的进展,使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消除自由基作用的类黄酮受到空前的重视.类黄酮参与了磷酸与花生四烯酸的代谢、蛋白质的磷酸化、钙离子的转移、自由基的清除、抗氧化活力的增强、氧化还原作用、螯合作用和基因的表达.它们对健康的好处有:( 1 ) 抗炎症 ( 2 ) 抗过敏 ( 3 ) 抑制细菌 ( 4 ) 抑制寄生虫 ( 5 ) 抑制病毒 ( 6 ) 防治肝病 ( 7 ) 防治血管疾病 ( 8 ) 防治血管栓塞 ( 9 ) 防治心与脑血管疾病 ( 10 ) 抗肿瘤 ( 11 ) 抗化学毒物 等.天然来源的生物黄酮分子量小,能被人体迅速吸收,能通过血脑屏障,能时入脂肪组织,进而体现出如下功能:消除疲劳、保护血管、防动脉硬化、扩张毛细血管、疏通微回圈、活化大脑及其他脏器细胞的功能、抗脂肪氧化、抗衰老.

近年来国内外对茶多酚、银杏类黄酮等的药理和营养性的广泛深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类黄酮既是药理因子,又是重要的营养因子为一种新发现的营养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保健功效.目前,很多著名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都是类黄酮.例如,茶叶提取物和银杏提取物.葛根总黄酮在国内外研究和应用也已有多年,其防治动脉硬化、治偏瘫、防止大脑萎缩、降血脂、降血压、防治糖尿病、突发性耳聋乃至醒酒等不乏数例较多的临床报告.从法国松树皮和葡萄籽中提取的总黄酮 " 碧萝藏 "-- (英文称 PYCNOGENOL )在欧洲以不同的商品名实际行销应用 25 年之久,并被美国 FDA 认可为食用黄酮类营养保健品,所报告的保健作用相当广泛,内用称之为 " 类维生素 " 或抗自由基营养素,外用称之为 " 面板维生素 "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碧萝藏的抗氧化作用比 VE 强 50 倍,比 VC 强 20 倍,而且能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部,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尤其对面板的保健、年轻化及血管的健康抗炎作用特别显著.在欧洲碧萝藏已作为保健药物,在美国作为膳食补充品(相当于我国的保健食品),风行一时.随着对生物总黄酮与人类营养关系研究的深入,不远的将来可能证明黄酮类化合物是人类必需的微营养素或者是必需的食物因子.

正己烷 乙酸乙酯 二氯甲烷 甲醇 rf 哪个最高

一般分子量大的,熔沸点就高。分子内外的键有很大的影响。本题熔沸点最高的应是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能溶於乙醇与二氯甲烷的混合液吗?

可以,乙酸乙酯属于酯类化合物,它易溶于一些有机溶剂,例如乙醇、丙酮、乙酸、氯仿等,二氯甲烷跟氯仿都属于卤代烃,所以乙酸乙酯也可以溶于其中。

提取时为什么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是什么原理啊

提取时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萃取水溶性增加

甲苯,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含量检测方法

用氢氧化钠溶液。

乙酸乙酯遇到氢氧化钠会水解。

甲苯和二氯甲烷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但甲苯密度比水小,在溶液上层;二氯甲烷密度比水大,在溶液下层。

健壮的高跟鞋
飘逸的猎豹
2025-07-04 01:26:50
一、乙酸乙酯名称

名称1: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名称2: 醋酸乙酯 acetic ester

CAS No.: 141-78-6

分子式 C4H8O2

分子量 88.11

存在:除人工合成外,还存在于许多酒以及菠萝、香蕉等果品中。

二、乙酸乙酯外观与性状

外观:无色澄清液体。

香气:有强烈的醚似的气味,清灵、微带果香的酒香,易扩散,不持久。

熔点(℃): -83.6

折光率(20℃):1.3708--1.3730

沸点(℃): 77.2

相对密度(水=1): 0.894--0.89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04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7℃)

燃烧热(kJ/mol): 2244.2

临界温度(℃): 250.1

临界压力(MPa): 3.8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73

闪点(℃): 25

引燃温度(℃): 426

爆炸上限%(V/V): 11.5

爆炸下限%(V/V): 2.0

室温下的分子偶极距:6.555*10^-30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三、乙酸乙酯主要用途

用途很广。主要用作溶剂,及用于染料和一些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是食用香精中用量较大的合成香料之一,大量用于调配香蕉、梨、桃、菠萝、葡萄等香型食用香精.

注意事项

1.健康危害: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2.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3.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四、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的制取: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顺序是密度先小后大,然后加热

乙酸的酯化反应制乙酸乙酯的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可逆反应、加热、浓硫酸催化剂)

1: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工业生产中,究竟使哪种过量为好,一般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无水乙醇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

2: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在60 ℃~70 ℃左右,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3: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3.1: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作干燥剂。

3.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1)乙酸乙酯在无机盐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2)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3: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60 ℃~70 ℃。不能使液体沸腾。

(2)最好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3)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