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苯酚 > 正文

邻氨基苯酚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哪些物质中含有邻氨基

雪白的秋天
寒冷的网络
2023-01-27 23:16:37

邻氨基苯酚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哪些物质中含有邻氨基

最佳答案
热情的摩托
飘逸的草莓
2025-07-04 08:27:10

俗名邻氨基苯酚,白色或浅灰色结晶粉;末蒸汽压;熔点170~174℃溶解性微溶于水;密度;稳定性:稳定,不聚合;危险标记:15(有害品,远离食品);主要用途:用于制造染料、药物、塑料固化剂。

最新回答
激昂的棒棒糖
忧伤的大树
2025-07-04 08:27:10

耐氨基苯酚腐蚀性强的橡胶是:天然胶,氯丁胶,丁基胶。150度只有丁基胶可以。氨基苯酚,又名邻氨基苯酚,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6H7NO。主要用作染料中间体,用于制造硫化染料、偶氮染料、毛皮染料和荧光增白剂EB等,在化妆品工业中用于制造染发剂(作为配合染料)。农药工业中用于杀虫剂伏杀硫磷的原料,也可用于银、锡的测定和金的检定。

顺利的冬瓜
奋斗的汽车
2025-07-04 08:27:10

早上好,邻氨基苯酚中主链上的酚基比较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醌基,所以苯酚和其他多环芳香酚都不宜长期暴露在阳光和空气中请酌情参考。苯醌相对于苯酚是一种稳定结构(水溶液氧化后呈现浅粉色)。

重要的香水
苹果心情
2025-07-04 08:27:10
食品工业采用高速搅拌来分散钛白。

给你一个研究成果,或可作参考。

摘要:从钛白粉表面性质出发,研究了钛白粉在溶剂型涂料中的分散机理,分析了影响钛白 粉分散性的因素和提高分散性的途径。

1 前言 钛白粉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白色粉末颜料,具有良好的光散射能力,因而白度好、着色力高、遮盖力强,同时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较好的耐候性、无毒无味、对人 体无刺激作用,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造纸及油墨等工业领域。在溶剂型涂料中, 钛白粉作为白色的着色颜料,是涂料次要成膜物质,它不仅赋予被涂物体表面光亮洁白的色彩,而且对涂料的耐候性、抗粉化能力以及流变性起到一定的作用。钛白粉的 油分散性在溶剂性涂料和塑料方面都非常关注,它的优劣会大大影响生产工艺、生产 设备和产品质量。以下从钛白粉表面性质出发,结合溶剂型涂料的组成,探讨钛白粉在溶剂型涂料中的分散机理,并分析其影口向因素,提出改进措施。这为改善钛白粉 在溶剂型涂料中的分散性提供理论依据,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钛白粉表面性质 钛白粉是一种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油的无机化合物,但在水或油的介质中能够进行分散。钛白粉粒径很小,有很高的比表面能,因而在单一的固相中呈现出极强的凝聚 特性,来降低表面能,形成比较稳定的亚态聚集粒子。研究表明,二氧化钛表面吸附 空气中的水,会与水生成碱性的“端”氢氧基和酸性的“桥”氢氧基,从检测出Zeta 电位来分析,其表面电负性很强(锐钛型钛白粉Zeta电位大约是-50mv),形成同一电 荷的吸附层,有很强的吸附作用,钛白粉在两相中又表现出很强的高分散性和强烈的表面吸附作用。

3 钛白粉在溶剂型涂料中的分散机理

3.1 溶剂型涂料的基本组成 溶剂型涂料主要包括成膜基料油或者树脂,分散介质挥发性有机溶剂和颜料。其中成膜基料是涂料的主要成膜物质,而颜料是赋予物体着色和遮盖的作用,属于次要 成膜物质。分散介质就是使成膜基料和颜料很好地分散,形成粘稠的液体。因此,钛 白粉在溶剂型涂料中的分散机理,就是讨论钛白粉在成膜基料和分散介质(挥发性有 机溶剂)混合漆料中的润湿和分散过程.

3.2 钛白粉、树脂和溶剂油之间的相互作用 溶剂油能够将树脂完全溶解,形成混合漆料,钛白粉强烈的表面吸附作用,可以将树脂和溶剂油所吸附。钛白粉在涂料分散过程中,要求树脂尽可能多地、牢固地吸 附在钛白粉的表面,而溶剂油尽可能不吸附上去,这样有利于溶剂油对树脂的溶解能 力,提高树脂的溶解度,同时和钛白粉形成的涂料稳定化程度高。因此,钛白粉、树脂和溶剂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一种组分的异常都会影响整个体系的性 能。

3.3 溶剂型涂料中钛白粉的分散机理 在溶剂型涂料中,溶剂油一般是非极性溶剂或者极性很弱的溶剂,电性很微弱,在钛白粉表面形成的双电层很薄弱,不足以对整个体系形成强烈的双电层效应,来降 低表面能,达到稳定状态。在这种体系中,钛白粉将聚合物树脂所吸附,而聚合物又 被溶剂油所溶剂化,因此,吸附的树脂均带有溶剂化长链,这些溶剂化长链在钛白粉颗粒表面整齐排列,形成一定区域的屏蔽层。当两个被溶剂化长链包裹的钛白粉颗粒 靠近时,溶剂化长链相互穿插,穿插的过程中,穿插区域的聚合物树脂浓度升高,和邻近区域形成渗压差,由于渗压差的作用,迫使溶剂油向压差低的区域流出,迫使颗粒分开,达到钛白粉在树脂和溶剂油的混合漆料中分散的目的。 因此,钛白粉在溶剂型涂料中的分散机理可依据表面吸附屏蔽效应来解释。

4 影响钛白粉分散的因素 在溶剂型涂料中,当树脂和溶剂油确定后,钛白粉在混合漆料中的分散及分散稳定化程度决定于其本身的应用性能和表面特性。

4.1 钛白粉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 钛白粉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是反映钛白粉颜料性能和应用性能的综合性指标。通过大量的试验表明,当钛白粉粒径小于200nm的质量百分数在30%左右时,检测Zeta 电位大约在-70mv若质量百分数小于20%时,Zeta电位大约在-40mv,这说明钛白粉的粒径情况严重影响其表面电性,从而影响表面吸附性能。但粒径不能太小,否则会 影响其它颜料性能,因此必须控制合适的粒度范围,一般地控制粒度在(0.15~0.3) μm。

见表1钛白粉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对油分散性的影响。

表l 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对油分散性的影响

钛白粉产地 平均粒径nm 分布宽度 油分散性/μm

攀枝花 273.5 0.102 35

河南 467.7 0.323 75

云南 378.2 0.502 85

表1对不同粒度分布的钛白粉进行了油分散性的试验,发现平均粒径和粒度分布的宽度(质量百分数正态分布图)对钛白粉油分散性影响很大。根据大量的实验数据统计,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当钛白粉粒度分布宽度在0.1以下时,用刮板细度计进行 检测,细度在(40~30)p.m,当峰宽在0.2时,细度大约在60gm,若分布宽度大于 0.3,基本上该产品在溶剂型涂料中无法使用,必须采取处理措施。因此粒度分布要 求尽可能地均匀,增大产品的研磨强度,减小分布宽度,提高油分散性。

4.2 钛白粉中可溶性物质 在钛白粉中可溶性物质含量的高低,也严重影响钛白粉的应用性能。钛白粉在混合漆料分散体系中,可溶性盐一般都是极性很强的无机离子,会使钛白粉表面的电荷 抵消一部分,但又不能形成强大的双电层,反而削弱了钛白粉表面的吸附作用,迫使 树脂不能够牢固地吸附在钛白粉颗粒表面,降低了分散稳定化程度,导致钛白粉在溶剂型涂料中返粗。另外,在一些绝缘性油漆涂料中,可溶性物质的偏高,减小了体系 的电阻率,降低被涂物体表面的绝缘性能,同时涂料的电化学特性明显,降低了耐化 学性和耐腐蚀性。见表2钛白粉可溶性物质对油分散性的影响。

表2 钛白粉可溶性物质对油分散性的影响

样品 净化水 水溶眭物质/% 分布宽度 油分散性/μm

试样1 去离子水 0.45 0.122 40

试样2 生产水 0.82 0.150 60

试样3 去离子水 0.35 0.102 30

从表2的数据可以知道,水溶性物质对产品的油分散性的确有一定的影响。根据钛白粉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必须控制可溶性物质的含量小于0.5%,因此,在钛白粉 净化工艺中必须采用去离子水,进行杂质离子的清除.

4.3 钛白粉的吸油量 实验表明,钛白粉若有高的吸油量,则钛白粉在溶剂油中肯定分散性差或者分散不稳定,易于凝聚。高吸油量的钛白粉在溶剂型涂料中,按照原有的配方进行配比、 研磨分散,一部分溶剂油被钛白粉吸收,使溶解树脂的油不足,树脂溶剂化程度降 低,影响钛白粉对树脂的吸附,导致分散性和分散稳定性降低。

5 提高钛白粉在溶剂型涂料中分散性的途径

5.1 严格控制其粒径及粒度分布 钛白粉粒径和粒度分布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首先对水解工艺和技术进行改进,保证生成的原级粒子均匀。其次是加强煅烧关键温度点的控制,使二氧化钛粒子均匀成 长。最后进行产品的粉粹,目前钛白粉企业的粉碎工艺,多数采用雷蒙系统,也可使 用效率高、分级效果好的气流粉碎机,进一步对钛白粉粒度进行控制,稳定表面特性.

5.2 吸油量和水溶物的控制 钛白粉吸油量主要与煅烧过程中煅烧氛围或煅烧高温点温度有关,若控制不当,会造成钛白粉颗粒晶格缺陷和粒子形状不规则,因此,须控制合适的煅烧温度,调节 进料量和窑体转速的合理匹配,减少颗粒的晶格缺陷和粒子规则的几何外形。

5.3 表面处理 对钛白粉表面进行处理或者添加一定的分散剂,这种分散剂能够牢牢地吸附在钛白粉表面,同时能够提供树脂溶剂化的长链,这样更有利于钛白粉和树脂的吸附,增 大分散稳定化程度。一般具有这种特性的分散剂组成比较复杂,大多数是多羧酸烷基 铵盐。

目前,国内多数厂家生产的是低档次的锐钛型产品,在溶剂型涂料中分散性一般都很差,因此在涂料行业中应用逐渐被金红石产品所替代。对于锐钛型钛白粉可通过 表面处理来改变其表面特性,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与金红石产品的油分散性相媲美,且 价格低与金红石产品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国内比较受青睐的表面处理剂有:有机硅、偶联氮试剂或者一些多聚磷酸盐等等,其中有机硅处理应用较多,而且已经在工 业上取得成功。

6 结语 从钛白粉表面特性出发,讨论了钛白粉在溶剂型涂料中的作用和分散机理,同时 分析了影响钛白粉在溶剂型涂料中分散性的因素,并提出寻求一种改善钛白粉在溶剂 型涂料中分散性的新途径。

多情的咖啡
俭朴的牛排
2025-07-04 08:27:10

聊城六合化工有限公司是2014-08-18在山东省聊城市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云镇古云经济开发区中段。

聊城六合化工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15003127390156,企业法人徐运利,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聊城六合化工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邻氨基苯酚生产、销售;邻硝基苯酚、邻硝对丁基苯酚、邻氨基对叔丁基酚、邻硝对甲苯酚、邻氨基对甲苯酚销售。(上述经营项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山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7922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1000-5000万规模的企业中,共3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聊城六合化工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跳跃的香氛
怕孤单的背包
2025-07-04 08:27:10
总体判断思路:分子内氢键仅在分子内部两个可能发生氢键作用的基团的空间位置合适时才会形成。不合适时,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只能形成分子间氢键。通常较多的是分子间氢键

一、氢键形成的条件

1、 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A 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

2、较小半径、较大电负性、含孤电子对、带有部分负电荷的原子B (F、O、N)

要判断是否存在分子内氢键,通常一定要画图,分析空间位置。

二、分子内氢键:氢键发生在同一分子内者

1、在分子内部除了应具备形成氢键的原子(与H连接的F、O、N)。

2、还必须满足:形成氢键的原子处于合适的位置方能形成。通常以六边形或五边形的生成最适合,且尽可能在同一平面上。如邻硝基苯酚、邻氨基苯酚

以邻硝基苯酚为例,可能形成氢键的基团是硝基和羟基,这两个基团靠得较近,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相反如果硝基处于间位或对位,两个基团离得太远,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可能形成氢键的两个基团中X-H-Y间距离超过0.3纳米就不能形成氢键了)

希望能帮到你

热心的大碗
忧虑的舞蹈
2025-07-04 08:27:10
CAS:148-24-3

分子式:C9H7NO

分子质量:145.16

熔点:72.5-74℃

中文名称:8-羟基喹啉;喔星;8-氢氧化喹啉;8-羟基氮杂萘

英文名称:8- Hydroxyquinoline;8-Quinolinol;Oxine;1-azanaphthalene-8-ol;8- chinolinol;8-hydroxy-chinolin;8-hydroxychinolin;8-oq;8-oxyquinoline;8- quinol

性状描述:白色针状结晶。熔点76℃,沸点266.6℃(100.3kPa)。易溶于乙醇、苯、氯仿、丙酮和稀酸,不溶于水。

生产方法:由邻氨基苯酚经环合反应制得。将甘油加入耐酸反应锅内,在搅拌下缓缓加入浓硫酸,同时将邻氨基苯酚;邻硝基苯酚依次加入,发烟硫酸先加入总量的65%。加热升温至125℃,停止加热,自然升温至140℃,待温度回降至136℃。将其余的发烟硫酸继续加入,温度保持在137℃。加酸结束后,保温4h,冷却至 100℃以下,抽入盛放10倍量水(按邻氨基苯酚计)的耐酸锅中,搅拌,加热至75-80℃,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为7-7.2。趁热放出沉淀物,冷却成块状,经减压升华,得8-羟基喹啉成品。

用途:该品是卤化喹啉类抗阿米巴药物的中间体,包括喹碘仿;氯碘喹啉;双碘喹啉等。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肠内共生菌而发挥抗阿米巴作用,对阿米巴痢疾有效,对肠道外阿米巴原虫无影响。近年来国外报道本类药物能引起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故该药在日本和美国已禁用,双碘喹啉引起此病比氯碘喹啉较少见。8-羟基喹啉也是染料;农药的中间体。其硫酸盐和铜盐是优良的防腐剂;消毒剂和防霉剂。该品是化学分析的络合滴定指示剂。

http://www.hellochem.com/xz/xz11/102865asthp.htm

在这可以买到http://best-chem.cn.chemnet.com/show/pdetail--582846.html

http://cn.chemnet.com/product/cn/pc/p--8-%F4%C7%BB%F9%E0%AD%DF%F8.html

缓慢的果汁
背后的狗
2025-07-04 08:27:10

1.由邻氨基苯酚经环合反应制得。将甘油加入耐酸反应锅内,在搅拌下缓缓加入浓硫酸,同时将邻氨基苯酚、邻硝基苯酚依次加入,发烟硫酸先加入总量的65%。加热升温至125℃,停止加热,自然升温至140℃,待温度回降至136℃。将其余的发烟硫酸继续加入,温度保持在137℃。加酸结束后,保温4h,冷却至100℃以下,抽入盛放10倍量水(按邻氨基苯酚计)的耐酸锅中,搅拌,加热至75-80℃,用3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pH为7-7.2。趁热放出沉淀物,冷却成块状,经减压升华,得8-羟基喹啉成品。

2.将邻氨基酚、邻硝基酚、甘油、冰乙酸混合,分次加入浓硫酸,将混合物加热至开始沸腾为止。然后在油浴上回流,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除去未反应的邻硝基苯酚。冷却,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并以水蒸气蒸馏的方法回收,即得8-羟基喹啉。

3.由喹啉经磺化得到8-磺酸基喹啉,再经过碱熔得到8-羟基喹啉碱,最后经酸化得到8-羟基喹啉。制取工艺如下:

①磺化过程 以喹啉为原料,在搅拌条件下将原料慢慢加入到硫酸中,砂浴加热,在100~180℃下,磺化2~3h。然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再用冰水进一步冷却,过滤烘干,得产物8-磺酸基喹啉。

②碱熔过程 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将磺化品加入到熔融的碱中,在200~240℃左右熔融30~40min,冷却后加入热水,并加热,使其全部溶解,冷却至室温后,再用稀酸中和至pH=7,待结晶析出后,抽滤,将滤饼晾干。

③蒸馏过程 将碱熔产品用水蒸气蒸馏,冷却,结晶即为产品8-羟基喹啉。

粗暴的小刺猬
明理的跳跳糖
2025-07-04 08:27:10
有机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常数(25oC)

Dissociation Constants of Organic Bases in Aqueous Solution (25oC)

序号(No.)

名称(Name)

化学式(Chemical formula)

Kb

pKb

1

甲胺

CH3NH2

4.17×10-4

3.38

2

尿素(脲)

CO(NH2)2

1.5×10-14

13.82

3

乙胺

CH3CH2NH2

4.27×10-4

3.37

4

乙醇胺

H2N(CH2)2OH

3.16×10-5

4.50

5

乙二胺

H2N(CH2)2NH2

8.51×10-5(K1)

4.07

7.08×10-8(K2)

7.15

6

二甲胺

(CH3)2NH

5.89×10-4

3.23

7

三甲胺

(CH3)3N

6.31×10-5

4.20

8

三乙胺

(C2H5)3N

5.25×10-4

3.28

9

丙胺

C3H7NH2

3.70×10-4

3.432

10

异丙胺

i-C3H7NH2

4.37×10-4

3.36

11

1,3-丙二胺

NH2(CH2)3NH2

2.95×10-4(K1)

3.53

3.09×10-6(K2)

5.51

12

1,2-丙二胺

CH3CH(NH2)CH2NH2

5.25×10-5(K1)

4.28

4.05×10-8(K2)

7.393

13

三丙胺

(CH3CH2CH2)3N

4.57×10-4

3.34

14

三乙醇胺

(HOCH2CH2)3N

5.75×10-7

6.24

15

丁胺

C4H9NH2

4.37×10-4

3.36

16

异丁胺

C4H9NH2

2.57×10-4

3.59

17

叔丁胺

C4H9NH2

4.84×10-4

3.315

18

己胺

H(CH2)6NH2

4.37×10-4

3.36

19

辛胺

H(CH2)8NH2

4.47×10-4

3.35

20

苯胺

C6H5NH2

3.98×10-10

9.40

21

苄胺

C7H9N

2.24×10-5

4.65

22

环己胺

C6H11NH2

4.37×10-4

3.36

23

吡啶

C5H5N

1.48×10-9

8.83

24

六亚甲基四胺

(CH2)6N4

1.35×10-9

8.87

25

2-氯酚

C6H5ClO

3.55×10-6

5.45

26

3-氯酚

C6H5ClO

1.26×10-5

4.90

27

4-氯酚

C6H5ClO

2.69×10-5

4.57

28

邻氨基苯酚

(o)H2NC6H4OH

5.2×10-5

4.28

1.9×10-5

4.72

29

间氨基苯酚

(m)H2NC6H4OH

7.4×10-5

4.13

6.8×10-5

4.17

30

对氨基苯酚

(p)H2NC6H4OH

2.0×10-4

3.70

3.2×10-6

5.50

31

邻甲苯胺

(o)CH3C6H4NH2

2.82×10-10

9.55

32

间甲苯胺

(m)CH3C6H4NH2

5.13×10-10

9.29

33

对甲苯胺

(p)CH3C6H4NH2

1.20×10-9

8.92

34

8-羟基喹啉(20℃)

8-HO—C9H6N

6.5×10-5

4.19

35

二苯胺

(C6H5)2NH

7.94×10-14

13.1

36

联苯胺

H2NC6H4C6H4NH2

5.01×10-10(K1)

9.30

4.27×10-11 (K2)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