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醇 > 正文

制备乙酸乙酯时,加入乙醇 乙酸 浓硫酸的顺序是什么,这种顺序的原因是什么

朴素的烤鸡
感性的热狗
2023-01-27 23:16:25

制备乙酸乙酯时,加入乙醇 乙酸 浓硫酸的顺序是什么,这种顺序的原因是什么?

最佳答案
玩命的香菇
贤惠的汉堡
2025-07-04 08:06:42

1、乙酸乙酯的制取: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加入碎瓷片以防暴沸),最后加乙酸, 然后加热(可以控制实验)。

2、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制乙酸乙酯的方程式:

乙酸乙酯又称醋酸乙酯,低毒性,有甜味,浓度较高时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精细化工产品。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快干性,用途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和工业溶剂

乙酸乙酯对空气敏感,吸收水分缓慢水解而呈酸性。乙酸乙酯溶水(10%ml/ml);能与氯仿、乙醇、丙酮和乙醚混溶;能溶解某些金属盐类(如氯化锂、氯化钴、氯化锌、氯化铁等)反应。

扩展资料:

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

2、最好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3、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酸乙酯

最新回答
从容的期待
英俊的绿茶
2025-07-04 08:06:42

鲁科版必修2课本上是先再试管里混合乙酸和乙醇,然后缓缓加入浓硫酸,振荡。原理类似于浓硫酸的稀释。浓硫酸稀释是将浓硫酸缓缓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因为浓硫酸密度大,与水能混合均匀。如果先加浓硫酸再加水,水和浓硫酸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分界面,浓硫酸只在界面被稀释,界面温度太高,造成液滴飞溅。

在实际操作中,经常是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等冷却再加乙酸。主要原因是乙酸挥发性太强。而此时浓硫酸已经被稀释,再加乙酸放热不多。

你在考试答题的时候,答课本的顺序就没有问题,也就是先乙醇乙酸,后浓硫酸。另外还要注意加碎瓷片,用到的乙醇要过量,因为乙醇沸点低易挥发,损失多,而且乙醇多会使这个反应平衡右移,提高酯的产量。

活力的美女
感动的香氛
2025-07-04 08:06:42
乙酸乙酯的制取: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加入碎瓷片以防暴沸),最后加乙酸,

然后加热(可以控制实验)

1: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工业生产中,究竟使哪种过量为好,一般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无水乙醇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

2: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在60

℃~70

℃左右,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或乙烯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3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3.1: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还能做脱水剂.

3.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

(2)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3: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60

℃~70

℃.不能使液体沸腾.

(2)最好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3)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3.4:用Na2CO3不能用碱(NaOH)的原因.

虽然也能吸收乙酸和乙醇,但是碱会催化乙酸乙酯彻底水解,导致实验失败.

(1)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乙酯挥发而收集,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2)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

(3)以浓硫酸作吸水剂,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

(4)可适当增加乙醇的量,并有冷凝回流装置,可提高产率。

(4)加热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防止乙醇和乙酸大量挥发、液体剧烈沸腾。

(5)装置中的长导管起导气和冷凝回流作用。

(6)充分振荡试管,然后静置,待液体分层后,分液得到的上层液体即为乙酸乙酯。

自信的硬币
怕孤独的乌龟
2025-07-04 08:06:42
好歹我都是学化学的~~~~ ^_^ 我答我答~~~

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顺序是密度先小后大

然后为了得到最佳答案的荣誉,再上网找点东西给你...

乙酸乙酯的制取

1.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工业生产中,究竟使哪种过量为好,一般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无水乙醇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

2.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在60 ℃~70 ℃左右,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3�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1.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作干燥剂。

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1)乙酸乙酯在无机盐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2)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2.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60 ℃~70 ℃。不能使液体沸腾。

(2)最好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3)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敏感的毛衣
风中的麦片
2025-07-04 08:06:42
(1)配制乙酸、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的操作步骤是,先将乙酸和乙醇混合,然后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并不断搅拌;

故答案为:先将乙酸和乙醇混合,然后将浓硫酸沿器壁缓缓倒入,并不断搅拌;

(2)浓硫酸在酯化反应中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和吸水剂;

(3)乙酸和乙醇沸点低,加热温度过高,乙酸和乙醇易挥发;

故答案为:防止乙酸和乙醇的挥发;

(4)将产生的蒸气通入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不能伸入溶液中,防止因加热不均发生倒吸,;

故答案为:导管口不能伸入液面下; 防止因加热不匀发生倒吸;

魁梧的小蝴蝶
酷酷的短靴
2025-07-04 08:06:42
因为浓硫酸与乙醇混合时放热(乙醇里有少量水,并且乙醇能和浓硫酸形成氢键而放热),所以像水稀释浓硫酸一样先加乙醇后加浓硫酸,考虑到乙酸比乙醇价格昂贵,所以尽可能让乙酸少挥发(稀释放热会导致挥发),所以冷却后再加乙酸。

迷路的宝马
清爽的刺猬
2025-07-04 08:06:42
第一种:先加入乙酸后缓慢加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再加入乙醇。这个方法可以减少乙醇的挥发。

第二种:先加入乙酸和乙醇,之后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并不断搅拌。这个方法比上面一个安全。

如果你是考试或者做作业的话,优先选第二种方法。如果做实验可以选第一种方法,最后产物的产量比较多,也并不是不安全。实验室基本都用第一种方法。

勤恳的小土豆
美满的导师
2025-07-04 08:06:42
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这是人教版教材上的原话。 因为相当于稀释浓硫酸,所以先加乙醇,后加浓硫酸,由于放出大量的热,乙醇和乙酸都容易挥发,但乙酸的价格更贵,所以,等温度降一下后,再加乙酸,就可以防止乙酸的挥发,从而节省原料,提高原料的转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