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乙酸乙酯的实验为什么不能用碳酸氢钠吸收?
制取乙酸乙酯的反应用碳酸钠溶液吸收目的是为了让乙酸乙酯中的杂质气体如乙酸更好的吸收到溶液里 而留下乙酸乙酯 所用溶液的浓度越浓越好 吸收乙酸越多 而且也快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比起来 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碳酸钠的小 所以溶液的不如碳酸钠的浓 因此用碳酸钠溶液比较好
解:
注意,
饱和碳酸钠溶液不可能吸收乙酸乙酯,你再仔细核对一下。
A便于分离: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小,有利于酯的分层。
B便于提纯:饱和碳酸钠溶液能溶解乙醇,吸收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溶乙醇、中和乙酸、降酯溶解度
【碱性不够强,想想碳酸钠的碱性顶多PH=10,而氢氧化钠的PH起码达到11,12,氢氧根的浓度大了十倍甚至一百倍,当然就不能和碳酸钠反应。】
所以吸收的是乙酸。
导管不能伸入碳酸钠中是防止倒吸。
(1)为了防止酸液飞溅,应该将密度大的液体加入到密度小的液体中,应将浓硫酸加入到乙醇中,防止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导致液体飞溅,另外,加热时,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入药品的顺序为在一个30mL大试管中注入2mL乙醇,再分别缓缓加入2mL乙酸、3mL浓硫酸(乙酸和浓硫酸的加入顺序可互换),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药品总用量不能超过10mL),
向试管中先加入2mL乙醇,然后边振荡边慢慢加入3mL浓硫酸和2mL冰醋酸;
(2)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主要是利用了乙酸乙酯难溶于饱和碳酸钠,乙醇与水混溶,乙酸能被碳酸钠吸收,易于除去杂质。
(3)加热不均匀易造成Na2CO3溶液倒流进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导致试管破裂,使用球形干燥管除起到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试管中液体不互溶,分层,用分液方法分离,实现酯与乙酸和乙醇的分离,分离油层和水层,所以分离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一种玻璃仪器是分液漏斗。
(4)图中甲、乙两个装置的不同点,乙装置能将易挥发的反应物乙酸和乙醇冷凝回流到反应容器中,继续反应,而甲不可。
(5)羧酸与醇发生的酯化反应中,羧酸中的羧基提供-OH,醇中的-OH提供-H,相互结合生成水,其它基团相互结合生成酯,同时该反应可逆
1、饱和碳酸钠溶液会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从而将乙酸乙酯析出;
2、饱和碳酸钠溶液也能将乙醇溶解,主要是乙醇会溶解于水中,通过分液除杂;
3、饱和碳酸钠溶液同时还能与可能存在的乙酸发生反应,可以将多余的乙酸反应掉,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钠会过量),从而进一步除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