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稀释冰醋酸?
直接稀释就行,但是要注意防护措施,对眼和鼻子有很厉害的刺激性。
至于具体的量算以下就行了。
稀释100公斤吧,100*99%=99公斤 配成30%的,就是99/0.3=330公斤,加水330-99=231公斤
日常生活中如果吸入或者是食用冰乙酸后会对身体的内脏产生伤害,由于冰乙酸有很大的刺激性,人体皮肤接触后容易导致皮肤出现红斑或者是产生灼伤等现象。
冰乙酸的用处
冰乙酸也叫醋酸、冰醋酸,它也是很好的抗微生物剂。
冰乙酸是我国应用最早、使用最多的酸味剂,主要用于复合调味料、配制蜡、果冻等。用于调味料时,可将乙酸加水稀释至4%~5%溶液后,添加到各种调味料中应用。
冰乙酸还可以治疗人体上的鸡眼、疣和甲癣。
稀释冰醋酸,如果要求稀释到 30.00% 应该用容量瓶精细计算再稀释;如果要求稀释到 30% ,则可以认为你的原料是 100% 。两个浓度的差别在于精确度要求不一样。
那么,为什么可以近似认为冰醋酸浓度是 100% 呢?因为 99.5% 到 100% 的误差是 0.5% 稀释到 十分之三 之后将带来 0.15% 的浓度误差,小于要求的精度低限,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关于稀释的手法。由于冰醋酸强烈挥发,所以如果要达到准确的浓度,应该在低温下(几度就可以了)用冰醋酸结晶来配置。如果只是需要精度高,就应该在配置完成之后滴定以测定其浓度。
下面详细按照配置 30% 冰醋酸溶液这样的精度标准介绍配置方法。
首先是计算用量,如果你不需要计算过程,下边这一小段可以跳过不看。
30% 是质量分数,而量取冰醋酸与配置溶液都是用体积进行度量的,要进行换算。
冰醋酸的相对密度是1.0492(http://baike.baidu.com/view/11141.htm),意思是说冰醋酸的密度是相同温度下水密度的 1.0492 倍。
V(冰醋酸) = 3m(溶液) / (1.0492 * ρ水)
V(水) = 7m(溶液) / ρ水
此二方程解得 V(水) = 2.44813V(冰醋酸)
这种算法回避了水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不同的问题。
如果 V(冰醋酸) = 1000ml ,那么 V(水) = 2448ml
如果 V(冰醋酸) = 300ml ,那么 V(水) = 734ml
如果你要配置 1 升溶液,择取 1.5 升以上容积的容器备用。用 100ml 量筒分三次,每次盛取纯水 100 ml,倒入容器之中。先放一定量水的原因是防止冰醋酸在容器中挥发带来损失。
然后,根据计算结果,用 100ml 量筒分三次,每次取 100 毫升冰醋酸放入盛放溶液的容器中。这个取量,共 300 毫升冰醋酸,会造成你配出来的溶液略多于 1 升,但稍微多配一点没有损失的。此过程一定注意从量筒转移冰醋酸到容器中时,一定不要倒出来。
接下来用同一只量筒,一定要是同一只,不然管壁残存造成的流失很大的。用同一只量筒,继续量取水。根据计算,一共应放 734ml 的水,由于刚才已经放了 300ml 水,所以现在只需要先分四次,每次量取 100ml 水,再量取 34ml 水倒入容器即可。为什么刚才不一次把水加够量,是为了取完冰醋酸之后用纯水把量筒内壁残留的冰醋酸带入溶液中。
溶液加料完成之后应该使用干燥的玻璃或塑料搅拌棒搅拌。
如果溶液需要总量不是 1 升,按照三分之一的比例计算出 V(冰醋酸),再利用公式求出 V(水) 即可。此配置方法一定可以达到精度要求,30% 的精度要求的意思是实际浓度在 29.50% - 30.49% 之间。个人估计实际精确度可以达到 29.7% - 30.3% ,比要求的净度误差小了一倍。
配制30%浓度的冰乙酸,也就是在100ml 溶液中有30ml 冰乙酸。
即10ml 溶液里有3ml 冰乙酸,7ml 水。
将99%浓度的冰醋酸稀释成30%浓度的,需要在99%浓度的冰醋酸中加水,以100ml冰醋酸为例,加水量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根据溶质守恒公式
w1% * a = w2% * b
代入数据
99% × 500 =30% × b
解得b=330 ml
所以,需要在100ml冰醋酸中加水 330-100=230 ml
冰醋酸与水的比例为 100:230=10:23
扩展资料:
浓溶液(容量)×浓浓度=稀溶液(容量)×稀浓度(因为溶质不变);稀溶液(容量)-浓溶液(容量)=你要加入的溶剂量。
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是一个用来计算物质的量浓度的公式。公式内容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x溶液的体积n=c·v。该公式也叫摩尔定律。
稀释定理是威廉·奥斯特瓦尔德提出的一个关于离解常数与弱电解质的离解度之间的关系。
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进行稀释和浓缩时,溶质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稀释前浓度×稀释前体积=稀释后浓度×稀释后体积。即: C1×V1=C2×V2。并且强调但凡涉及物质 浓度的换算,均遵循此定律。原理是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改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稀释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