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化学方法分离苯甲酸,苯甲醛,苯甲醇,甲氧基苯
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硅胶柱分离.因为甲氧基苯甲醇的极性大于对甲氧基苯甲醛
,当你用TLC板检测时,上方的点是对甲氧基苯甲醛
,下方的点是对甲氧基苯甲醇
.因此只要用己烷和乙酸乙酯(50:1,v/v)
做流动相,硅胶柱层析法,就可以得到这两个化合物而不带入新物质.
当然还有化学方法:
甲氧基苯甲醛与胺类反应,例如与苄基胺反应,生成亚胺.而甲氧基苯甲醇不反应.前者的沸点要高的多,将甲氧基苯甲醇先蒸馏出来,亚胺再酸性水解会到对甲氧基苯甲醛.
PhOH,BnOH,PhCOOH,PhCOCH3 混合物 + 足量1M NaOH溶液,氯仿提取,分相,得:
水相A,含PhCOONa, PhONa有机相B,含BnOH,PhCOCH3.
水相A通入过量CO2气体,加入氯仿提取,得到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苯酚,水相用稀盐酸酸化得到苯甲酸。
有机相B加入足量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过滤收集沉淀,滤液分出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苯甲醇。
滤渣加入稀盐酸,充分溶解后氯仿提取,有机相除去溶剂得到苯乙酮。
乙酸乙酯萃取液跑液相:乙酸更易溶于水,乙酸乙酯没办法从水中把它萃取出来。
加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分液出来乙酸乙酯,然后剩下水、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接下来,在这一步中乙醇大部分随水蒸气被蒸发而去,然后余下的加酸得到乙酸。
不溶于水的也可以用乙酸乙酯萃取的。比如苯甲醇,是溶于水的。可以使用乙酸乙酯来萃取它。分液,下层水相再使用乙酸乙酯萃取,直到水相几乎没有苯甲醇。
水解反应
乙酸乙酯容易水解,常温下有水存在时,也逐渐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添加微量的酸或碱能促进水解反应。乙酸乙酯的碱性水解与酸性水解最大的差别在于,碱性水解是不可逆的,也就是反应机制中可逆的进程与不可逆的进程。乙酸与乙醇发生可逆反应会生成乙酸乙酯。陈酒很好喝,就是因为酒中少量的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具有果香味的乙酸乙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乙酸乙酯
有机层加NaOH,然后分液,水层为苯酚钠,有机层为苯甲醇,水层再加盐酸即可分离出苯酚
向三种物质中加入NaHCO3溶液,苯甲酸转化为苯甲酸钠,进入水层;
分液,将苯甲酸钠分离;
再加入NaOH溶液,苯酚转化为苯酚钠,进入水层;
分液,将苯酚钠分离。
将苯甲酸引入醇酸树脂之后可使漆膜快干,但又不似苯乙烯那样不耐溶剂。改性后的醇酸树脂制成的漆膜的光泽、硬度和耐水性等都有所提高。也可作染色和印色的媒染剂。
苯甲酸分别与二甘醇、三甘醇、二丙二醇反应分别生成重要的常见的树脂增塑剂二甘醇二苯甲酸酯(DEDB)、三甘醇二苯甲酸酯(TEDB)和二丙二醇二苯甲酸酯(DPGDB),广泛用于树脂、涂料和粘合剂的生产。
扩展资料:
苯甲酸是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羧基(-COOH)取代形成的化合物。常温为具有苯或甲醛的气味的鳞片状或针状结晶。它的蒸气有很强的刺激性,吸入后易引起咳嗽。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苯甲酸是弱酸,比脂肪酸强。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都能形成盐、酯、酰卤、酰胺、酸酐等,都不易被氧化。苯甲酸的苯环上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主要得到间位取代产物。
B-CHO + H2 ——→ B-CH2OH
B-CH2OH + HCl——→ Bn-Cl(氯化苄)+ H2O(氯化锌为催化剂)
Bn-Cl + NaCN ——→ Bn-CN(苯乙腈)+ HCl(二甲胺为催化剂,在乙醇溶液中80—100℃反应)
Bn-CN的水解可以酸解,也可以碱解,酸解的得率较高,直接得到苯乙酸,这里写碱解的
Bn-CN + NaOH + H2O ——→ Bn-COONa(苯乙酸钠) + NH3↑
Bn-COONa + HCl ——→ Bn-COOH(苯乙酸) + NaCl
(若酸解则为Bn-CN + 2H2O + H2SO4 ——→ Bn-COOH + (NH4)HSO4)
Bn-COOH + CH3CH2OH ——→ Bn-COOCH2CH3 + H2O
第一种方法:苯甲醇能与金属Na反应放出H2
而乙苯不与金属Na反应。
化学原理
:2C6H5-CH2OH+2Na--->2C6H5-CH2ONa+H2(^)
第二种方法:因为苯甲醇有羟基,在水中溶解性大,而乙苯是烃类烃,不溶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