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苯回收怎么做,苯类废气净化方法
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等苯类化工原料常被作为溶剂或合成原料广泛应用于农药、油漆、涂料、油墨、印刷、橡胶溶剂等行业,而苯类有机物都具有易挥发性,生产过程中因苯类物质的挥发,常导致废气中VOCs超标,给相关生产企业带来环保压力的同时,也会因苯类原料的挥发流失,给生产企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对此,行业通常采用活性炭(碳纤维)吸附或RTO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然而,活性炭(碳纤维)吸附存在吸附回收率低、出口难达标、填料更换频繁、危废产生量大等问题;RTO焚烧虽能彻底解决尾气排放达标问题,但却无法实现回收,造成原料资源的浪费,焚烧处理过程能耗较大。因此,如何既能实现VOCs的资源化回收,又能实现尾气的达标排放,成为了行业企业的共同期盼。
蓝晓科技基于对苯类有机原料分子特性的研究分析,采用创新研制的seplite®LXQ高比表面、高强度聚苯乙烯大孔吸附树脂,并结合自行设计的sepsolut® 废气吸附系统装置,可实现苯类废气VOCs的高效吸附与回收,处理精度高(尾气VOCs可处理到20mg/m³以下),苯类挥发物回收率高达99%以上,处理效果经不同领域数十家企业现场中试及工业化验证,稳定可靠。蓝晓科技废气VOCs专用处理树脂与系统技术,为相关行业企业提供了一种更高性价比的苯类废气VOCs处理选择。
n 蓝晓废气VOCs专用处理树脂与系统技术在苯类废气处理上的优势特点
(1)性能稳定,树脂损耗小(正常条件下使用五年以上,年补充率小于10%)。
(2)易脱附,运行成本远低于活性炭或碳纤维回收工艺。
(3)处理精度高,去除回收率高达99%以上。
(4)球形树脂吸附填料,系统运行风阻更小。
(5)处理弹性大,可承受较大风量与浓度波动。
参考资料
还是建议采用该工艺,活性炭吸附。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达移至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有大量甲苯洒在地面上,应立即用砂土、泥块阴断液体的蔓延;如倾倒在水里,应立即筑坝切断受污染水体的流动,或用围栏阴断甲苯的蔓延扩散;如甲洒在土壤里,应立即收集被污染土壤,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任其挥发。
甲苯是有机液体,见光不发生反应,所以应该放在无色细口玻璃瓶中,用玻璃塞或木塞.,橡皮塞可以和有机液体发生反应,所以不用。
一定要用烧的话,还要注意
1别吸入,因为有刺激性
2每次量别多,这类易燃物多了很危险
3注意选好场地,
等等等
还是别烧了吧,按理说,会产生大量大量的黑烟,因为含碳量很高,这么大量黑烟,小心环保部门找你,哈哈……你可以弄一小汤勺烧烧看,应该很多黑烟,看剧烈不,我没试过。。。
这里的甲苯应该也是这样的,甲苯中有颜色的杂质浓度不是很高了,所以不好蒸馏出来了。
脱色的话用活性炭过滤一下蒸汽看看可以不可以。
按理说浓硫酸与二甲苯反应,形成磺酸,而磺酸能与硫酸混合。
如果出现浑浊,就表明存在未反应的二甲苯,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物质共存,当然会浑浊。这就说明,要么是化验员使用的硫酸纯度有问题或是这个硫酸用量有问题,要么是反应过程不完全、方式不对头。
所用硫酸以发烟硫酸为宜。
不过我有个重要疑问:你要分析二甲苯,是要用色谱仪的,怎么用上了硫酸?这可不是分析手段!你到底是想做别的什么还是要分析?化验员不至于连你的目的都搞不懂。假如他真要用磺化反应来鉴别、检测二甲苯,那恐怕他原来学的不是兽医就是体育。
2、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分层,分液,下层液体为苯酚钠,加盐酸析出苯酚,再分液即得苯酚.而上层液体为苯与甲苯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甲苯沸点为110.8℃,苯沸点为80.10℃.
危害:
甲苯对皮肤有刺激性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如果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的甲苯会产生急性中毒,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睛、咽部出现充血症状、伴随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等。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长期接触者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出现肝肿大,皮肤干燥、皲裂等慢性中毒现象。
清除方法:
苯与苯的同类物多来自于油漆或涂料,而异味强烈的苯超标则多来自壁纸、地毯与家具表面等。所以新家在装修后应对房间进行通风,以降低苯的异味,而且注意新家装修好不能马上搬进新家,需要搁置几个月,尽量使装修的味道散尽再住人。但是,此种措施不足以清除苯,想要解决苯释放过多的问题,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选用水性漆或更环保的漆。同时,在进行油漆或涂料施工时,将第 一遍与第二遍的间隔时间增长,也就是增长第一遍油漆的晾干时间,避免苯类物质过多聚集。
二乙基胺和间甲基苯甲酸制成。
间甲苯甲酸与三氯化磷作用生成的间甲苯甲酰氯,再与二乙胺进行氨解生成
或将间甲苯甲酸用亚硫酰氯转化为间甲苯甲酰氯;再将制得的间甲苯甲酰氯与二乙胺反应制备N, 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
试剂:间甲苯甲酸、亚硫酰氯、乙醚、二乙胺、5%的NaOH、蒸馏水、10%的HCl、无水硫酸钠
器材:回流冷凝管、橡皮管、湿毛巾、三颈圆底烧瓶、烧杯、试管、滴管、干燥装置、减压蒸馏装置
称取2.8g间甲苯甲酸加入到500ml三颈圆底烧瓶中,再加入4.5ml亚硫酰氯,装上一只,其上端接一根橡皮管,橡皮管另一端用湿毛巾包住,放在下水道上面。三颈瓶的另一口上配一只恒压漏斗。缓慢加热反应物,直至无气体放出。反应物冷却后,加入120ml 乙醚。恒压漏斗中加入7ml的二乙胺的乙醚溶液。多次少量的加入二乙胺的乙醚溶液,同时注意沸腾情况,不可反应过剧,大约需20~25min. 加入过程中,需要注意絮状物质的生成情况。
加完二乙胺后,用少量水冲洗粘在冷凝管壁上的固体,溶液
中加入35ml 5%的NaOH溶液,然后分液,再用5%的NaOH
溶液洗涤一次醚层。然后把醚层用10%的HCl和水各洗涤一
次,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干燥后,蒸掉乙醚,在2.7x103Pa
压力下减压蒸馏,收集160~163℃馏分。
在生成酰氯过程中,气体出口可用一只湿抹布包住,不可与冷凝水的出口放在一起,否则会发生倒吸现象,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出现危险。
二乙胺加入速度要控制,加入过快,会造成恒压漏斗的出口堵塞。
减压蒸馏时,要注意整个装置的安装、密封、操作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反应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戴橡胶耐油手套。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禁忌物】: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强酸、强碱。
我也上高中 今年高三````还没碰到做这种实验````
...百度百科里有这个东西叫避蚊胺 杀虫用的 你要它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