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乙脂的化学性质
乙酸乙酯
开放分类: 化学、自然科学、工业、化合物、有机物
目录
• 外观与性状
• 主要用途
• 注意事项
•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名称
名称1: 乙酸乙酯 ethyl acetate
名称2: 醋酸乙酯 acetic ester
CAS No.: 141-78-6
分子式 C4H8O2
分子量 88.11
存在:除人工合成外,还存在于许多酒以及菠萝、香蕉等果品中。
外观与性状
[编辑本段]
外观:无色澄清液体。
香气:有强烈的醚似的气味,清灵、微带果香的酒香,易扩散,不持久。
熔点(℃): -83.6
折光率(20℃):1.3708--1.3730
沸点(℃): 77.2
相对密度(水=1): 0.894--0.898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3.04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7℃)
燃烧热(kJ/mol): 2244.2
临界温度(℃): 250.1
临界压力(MPa): 3.83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0.73
闪点(℃): 25
引燃温度(℃): 426
爆炸上限%(V/V): 11.5
爆炸下限%(V/V): 2.0
室温下的分子偶极距:6.555*10^-30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酮、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编辑本段]
用途很广。主要用作溶剂,及用于染料和一些医药中间体的合成。是食用香精中用量较大的合成香料之一,大量用于调配香蕉、梨、桃、菠萝、葡萄等香型食用香精.
注意事项
[编辑本段]
1.健康危害: 对眼、鼻、咽喉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进行性麻醉作用,急性肺水肿,肝、肾损害。持续大量吸入,可致呼吸麻痹。误服者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有致敏作用,因血管神经障碍而致牙龈出血;可致湿疹样皮炎。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本品有时可致角膜混浊、继发性贫血、白细胞增多等。
2.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具致敏性。
3.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编辑本段]
乙酸乙酯的制取:先加乙醇,再加浓硫酸,最后加乙酸。 顺序是密度先小后大,然后加热
乙酸的酯化反应制乙酸乙酯的方程式: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H2O (可逆反应、加热、浓硫酸催化剂)
1: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了提高酯的产量,必须尽量使反应向有利于生成酯的方向进行。一般是使反应物酸和醇中的一种过量。在工业生产中,究竟使哪种过量为好,一般视原料是否易得、价格是否便宜以及是否容易回收等具体情况而定。在实验室里一般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乙醇的质量分数要高,如能用无水乙醇代替质量分数为95%的乙醇效果会更好。催化作用使用的浓硫酸量很少,一般只要使硫酸的质量达到乙醇质量的3%就可完成催化作用,但为了能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应使浓硫酸的用量再稍多一些。
2: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在60 ℃~70 ℃左右,温度过高时会产生乙醚和亚硫酸等杂质。液体加热至沸腾后,应改用小火加热。事先可在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以防止液体暴沸。
3�导气管不要伸到Na2CO3溶液中去,防止由于加热不均匀,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热反应物的试管中。
3.1:浓硫酸既作催化剂,又做吸水剂。
3.2: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1)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冷凝酯蒸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吸收蒸出的乙酸和乙醇。
(2)Na2CO3能跟挥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3:为有利于乙酸乙酯的生成,可采取以下措施:
(1)制备乙酸乙酯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保持在60 ℃~70 ℃。不能使液体沸腾。
(2)最好使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同时采用乙醇过量的办法。
(3)起催化作用的浓硫酸的用量很小,但为了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浓硫酸的用量要稍多于乙醇的用量。
(4)使用无机盐Na2CO3溶液吸收挥发出的乙酸。
乙酸乙酯
可与碱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乙酸钠和乙醇,
与乙醇钠生成乙酰乙酸乙酯,
与格式试剂反应,可燃,与钠反应……
化学式CH3COOC2H5.又称“醋酸乙酯”,无色、有芬芳气味的液体,沸点77℃,熔点-83.6℃,密度0.901g/cm3,溶于乙醇、氯仿、乙醚和苯等.易起水解和皂化反应.可燃,其蒸气和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在香料和油漆工业中用作溶剂,也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CH3COOC2H5) 无色液体,有水果香味.沸点77℃.与醇醚互溶,微溶于水,比水轻.易燃,与水在一定条件下水解成对应的醇和酸,在稀硫酸条件下加热,发生可逆反应生成乙醇和乙酸,反应不够完全.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水解相当完全,生成乙酸钠和乙醇.主要用作油漆、涂料、硝酸纤维素、树脂等的溶剂.实验室里用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的吸水和催化作用下加热制取.反应器常用烧瓶或试管,并有回流装置,并用冷凝管蒸出乙酸乙酯.接受器里放有饱和碳酸钠溶液,以除去酯中杂入的乙酸并降低酯在水里的溶解度.工业上还用乙醛缩合法制取.需催化剂、助催化剂,使2分子乙醛生成1分子乙酸乙酯.
无色、易挥发、中性的可燃性液体,带有果香气味.熔点为-83.6℃,沸点为77.06℃,相对密度为0.9003,微溶于水.
乙酸乙酯具有酯的一般性质.它主要由乙醇与乙酸、乙酸酐等合成.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平衡反应,速率很慢,加入少量酸作催化剂可加快达成平衡的速率.此反应平衡常数K=4,经计算可知,平衡时只有66%的醇和酸酯化,为使反应进行到底,可利用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或去掉生成物水的方法使平衡右移,提高产率.
乙酸乙酯大量用做清漆、硝化纤维、涂料和有机合成的溶剂等,此外,还可以于人造香精、香料、人造皮革等的制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就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新成,
碳酸钠不与乙醇反应,遇乙酸乙酯无明显现象,与乙酸有气泡
NA能鉴别乙醇和乙酸乙酯
化学方程式自己写吧
一、与碳酸盐反应。乙酸乙酯和碳酸盐不发生反应。乙酸和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例如乙酸与碳酸钠反应:
2CH3COOH+Na2CO3==H2O+CO2↑+2CH3COONa
二、用酸碱指示剂。乙酸属于弱酸,可以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乙酸乙酯不会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其实,在实际操作中,乙酸和乙酸乙酯根本不需要用任何试剂就可以区分开来,因为乙酸和乙酸乙酯的外观和味道就有极大的区别。乙酸是无色透明的液体,表面上看和水一样。乙酸乙酯就要黏稠一些,看起来和糖浆、蜂蜜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乙酸具有很强烈的刺激性酸味,乙酸乙酯呈现水果的香甜味。只需要眼睛和鼻子,就可以区分乙酸和乙酸乙酯。
试剂:新制的Cu(OH)2
操作过程:将新制的Cu(OH)2分别与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酯4种无色液体混合,常温,在不加热时,能够溶解新制的Cu(OH)2,形成蓝色溶液的是乙酸(属于酸碱中和)加热后,能够溶解新制的Cu(OH)2,形成蓝色溶液的是乙酸乙酯(新制的Cu(OH)2呈碱性,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乙酸与新制的Cu(OH)2属于酸碱中和)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乙醛(醛基的特征反应)两种情况下均无明显现象的是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