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化学所有溶液反应带的沉淀和其颜色
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归纳
1.颜色的规律
(1)常见物质颜色
① 以红色为基色的物质
红色:难溶于水的Cu,Cu2O,Fe2O3,HgO等。
碱液中的酚酞、酸液中甲基橙、石蕊及pH试纸遇到较强酸时及品红溶液。
橙红色:浓溴水、甲基橙溶液、氧化汞等。
棕红色:Fe(OH)3固体、Fe(OH)3水溶胶体等。
② 以黄色为基色的物质
黄色:难溶于水的金、碘化银、磷酸银、硫磺、黄铁矿、黄铜矿(CuFeS2)等。
溶于水的FeCl3、甲基橙在碱液中、钠离子焰色及TNT等。
浅黄色:溴化银、碳酦银、硫沉淀、硫在CS2中的溶液,还有黄磷、Na2O2、氟气。
棕黄色: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CuCl2的烟。
③ 以棕或褐色为基色的物质
碘水浅棕色、碘酒棕褐色、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的烟等
④ 以蓝色为基色的物质
蓝色:新制Cu(OH)2固体、胆矾、硝酸铜、溶液中淀粉与碘变蓝、石蕊试液碱变蓝、pH试纸与弱碱变蓝等。
浅蓝色:臭氧、液氧等
蓝色火焰: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的火焰。甲烷、氢气火焰(蓝色易受干扰)。
⑤ 以绿色为色的物质
浅绿色:Cu2(OH)2CO3,FeCl2,FeSO4•7H2O。
绿色:浓CuCl2溶液、pH试纸在约pH=8时的颜色。
深黑绿色:K2MnO4。
黄绿色:Cl2及其CCl4的萃取液。
⑥ 以紫色为基色的物质
KMnO4为深紫色、其溶液为红紫色、碘在CCl4萃取液、碘蒸气、中性pH试纸的颜色、K+离子的焰色等。
⑦ 以黑色为基色的物质
黑色:碳粉、活性碳、木碳、烟怠、氧化 铜、四氧化三铁、硫化亚铜(Cu2S)、硫化铅、硫化汞、硫化银、硫化亚铁、氧化银(Ag2O)。
浅黑色:铁粉。
棕黑色:二氧化锰。
⑧ 白色物质
★ 无色晶体的粉末或烟尘;
★ 与水强烈反应的P2O5;
★ 难溶于水和稀酸的:AgCl,BaSO3,PbSO4;
★ 难溶于水的但易溶于稀酸:BaSO3,Ba3(PO4)2,BaCO3,CaCO3,Ca3(PO4)2,CaHPO4,Al(OH)3,Al2O3,ZnO,Zn(OH)2,ZnS,Fe(OH)2,Ag2SO3,CaSO3等;
★ 微溶于水的:CaSO4,Ca(OH)2,PbCl2,MgCO3,Ag2SO4;
★ 与水反应的氧化物:完全反应的:BaO,CaO,Na2O;
不完全反应的:MgO。
⑨ 灰色物质
石墨灰色鳞片状、砷、硒(有时灰红色)、锗等。
(2)离子在水溶液或水合晶体的颜色
① 水合离子带色的:
Fe2+:浅绿色;
Cu2+:蓝色;
Fe3+:浅紫色 呈黄色因有[FeCl4(H2O)2] 2-;
MnO4-:紫色
:血红色;
:苯酚与FeCl3的反应开成的紫色。
②主族元素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包括含氧酸根)无色。
运用上述规律便于记忆溶液或结晶水合物的颜色。
(3)主族金属单质颜色的特殊性
ⅠA,ⅡA,ⅣA,ⅤA的金属大多数是银白色。
铯:带微黄色 钡:带微黄色
铅:带蓝白色 铋:带微红色
(4)其他金属单质的颜色
铜呈紫红色(或红),金为黄色,其他金属多为银白色,少数为灰白色(如锗)。
(5)非金属单质的颜色
卤素均有色;氧族除氧外,均有色;氮族除氮外,均有色;碳族除某些同素异形体(金钢石)外,均有色。
2.物质气味的规律(常见气体、挥发物气味)
① 没有气味的气体:H2,O2,N2,CO2,CO,稀有气体,甲烷,乙炔。
② 有刺激性气味:HCl,HBr,HI,HF,SO2,NO2,NH3•HNO3(浓液)、乙醛(液)。
③ 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和挥发物:Cl2,Br2,甲醛,冰醋酸。
④ 稀有气味:C2H2。
⑤ 臭鸡蛋味:H2S。
⑥ 特殊气味:苯(液)、甲苯(液)、苯酚(液)、石油(液)、煤焦油(液)、白磷。
⑦ 特殊气味:乙醇(液)、低级酯。
⑧ 芳香(果香)气味:低级酯(液)。
⑨ 特殊难闻气味:不纯的C2H2(混有H2S,PH3等)。
3.熔点、沸点的规律
晶体纯物质有固定熔点;不纯物质凝固点与成分有关(凝固点不固定)。
非晶体物质,如玻璃、水泥、石蜡、塑料等,受热变软,渐变流动性(软化过程)直至液体,没有熔点。
沸点指液体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同时的温度,外压力为标准压(1.01×105Pa)时,称正常沸点。外界压强越低,沸点也越低,因此减压可降低沸点。沸点时呈气、液平衡状态。
(1)由周期表看主族单质的熔、沸点
同一主族单质的熔点基本上是越向下金属熔点渐低;而非金属单质熔点、沸点渐高。但碳族元素特殊,即C,Si,Ge,Sn越向下,熔点越低,与金属族相似。还有ⅢA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ⅣA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2)同周期中的几个区域的熔点规律
① 高熔点单质
C,Si,B三角形小区域,因其为原子晶体,熔点高。金刚石和石墨的熔点最高大于3550℃,金属元素的高熔点区在过渡元素的中部和中下部,其最高熔点为钨(3410℃)。
② 低熔点单质
非金属低熔点单质集中于周期表的右和右上方,另有IA的氢气。其中稀有气体熔、沸点均为同周期的最低者,而氦是熔点(-272.2℃,26×105Pa)、沸点(268.9℃)最低。
金属的低熔点区有两处:IA、ⅡB族Zn,Cd,Hg及ⅢA族中Al,Ge,Th;ⅣA族的Sn,Pb;ⅤA族的Sb,Bi,呈三角形分布。最低熔点是Hg(-38.87℃),近常温呈液态的镓(29.78℃)铯(28.4℃),体温即能使其熔化。
(3)从晶体类型看熔、沸点规律
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又高于分子晶体。金属单质和合金属于金属晶体,其中熔、沸点高的比例数很大(但也有低的)。
在原子晶体中成键元素之间共价键越短的键能越大,则熔点越高。判断时可由原子半径推导出键长、键能再比较。如熔点:
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分子晶体由分子间作用力而定,其判断思路是:
① 结构性质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大,范德华力大,则熔、沸点也相应高。如烃的同系物、卤素单质、稀有气体等。
②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化学式也相同的物质(同分异构体),一般烃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烃的衍生物中醇的沸点高于醚;羧酸沸点高于酯;油脂中不饱和程度越大,则熔点越低。如:油酸甘油酯常温时为液体,而硬脂酸甘油酯呈固态。
上述情况的特殊性最主要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小而沸点高的三种气态氢化物:NH3,H2O,HF比同族绝大多数气态氢化物的沸点高得多(主要因为有氢键)。
(4)某些物质熔沸点高、低的规律性
① 同周期主族(短周期)金属熔点。如
Li<Be,Na<Mg<Al
② 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熔点均在2000℃以上,比其他族氧化物显著高,所以氧化镁、氧化铝是常用的耐火材料。
③ 卤化钠(离子型卤化物)熔点随卤素的非金属性渐弱而降低。如:NaF>NaCl>NaBr>NaI。
4.物质溶解性规律
(1)气体的溶解性
① 常温极易溶解的
NH3[1(水):700(气)] HCl(1:500)
还有HF,HBr,HI,甲醛(40%水溶液—福尔马林)。
② 常温溶于水的
CO2(1:1) Cl2(1:2)
H2S(1:2.6) SO2(1:40)
③ 微溶于水的
O2,O3,C2H2等
④ 难溶于水的
H2,N2,CH4,C2H2,NO,CO等。
(2)液体的溶解性
① 易溶于水或与水互溶的
如:酒精、丙酮、醋酸、硝酸、硫酸。
② 微溶于水的
如:乙酸乙酯等用为香精的低级酯。
③ 难溶于水的
如:液态烃、醚和卤代烃。
(3)固体的水溶性(无机物略)
有机物中羟基和羧基具有亲水性,烃基具有憎水性,烃基越大,则水溶性越差,反而易I溶于有机溶剂中。如:甲酸、乙酸与水互溶,但硬脂酸、油酸分子中因—COOH比例过少反而不溶于水而溶于CCl4,汽油等有机溶剂。苯酚、三溴苯酚、苯甲酸均溶于苯。
(4)从碘、溴、氯的水溶液中萃取卤素的有机溶剂
如:苯、汽油、乙醚、乙酸乙酯、CCl4、CS2等。
(5)白磷、硫易溶于CS2
(6)常见水溶性很大的无机物
如:KOH,NaOH,AgNO3溶解度在常温超过100g(AgNO3超过200g)。KNO3在20℃溶解度为31.6g,在100℃溶解度为246g。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甚少的物质常见的只有NaCl。
(7)难溶于水和一般溶剂的物质
① 原子晶体(与溶剂不相似)。如:C,Si,SiO2,SiC等。其中,少量碳溶于熔化的铁。
② 有机高分子:纤维素仅溶于冷浓H2SO4、铜氨溶液和CS2跟NaOH作用后的溶液中,已热固化的酚醛树脂不溶于水或一般溶剂。
5.常见的有毒物质
(1)剧毒物质
白磷、偏磷酸、氰化氢(HCN)及氰化物(NaCN,KCN等)砒霜(As2O3)、硝基苯等。
CO(与血红蛋白结合),Cl2,Br2(气),F2(气),HF,氢氟酸等。
(2)毒性物质
NO(与血红蛋白结合),NO2,CH3OH,H2S。
苯酚、甲醛、二氧化硫、重铬酸盐、汞盐、可溶性钡盐、可溶性铅盐、可溶性铜盐等。
这些物质的毒性,主要是使蛋白质变性,其中常见的无机盐如:HgCl2,BaCl2,Pb(CHCOO)2;铜盐也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但毒性较小,此外铍化合物也有相当的毒性。
钦酒过多也有一定毒性。汞蒸气毒性严重。有些塑料如聚氯乙烯制品(含增塑剂)不宜盛放食品等。
1、使用茚三酮试剂,喷后110oC加热显出颜色。用茚三酮剂显色后用硝酸酮试剂喷,斑点由兰紫色转成红色。
2、使用茚三酮+硝酸酮试剂,喷后在电炉上烤至刚刚显色,颜色在日光灯中逐渐加深,某些氨基酸首先显出颜色,用笔立刻将色点记下,许多氨基酸赕出特殊的颜色,不同的氨基酸显出的速度也有差别。
3、使用2—萘醌—4—磺酸试剂(Folin试剂),喷后在室温干燥,不同的氨基产生各种颜色。
4.使用氯气—联甲苯胺试剂。也可以使氨基酸显色。
扩展资料;
常用的显色反应
双缩脲反应:
该反应是肽键常用的反应,即在碱性铜溶液中, 肽键与铜离子形成络合物,呈紫色(在540nm有最大光吸收峰)。
酚试剂法:
该反应是比色法测定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即蛋白 质以碱性铜溶液处理后,加用酚试剂,呈蓝色(在650nm有最大光吸收峰)。
考马斯亮蓝法: 即蛋白质与一种蛋白质染料考马斯亮蓝g250反应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在595nm有最大光吸收峰。ms蛋白质遇硝酸也显色为黄色,不过这样蛋白质就变性了。
茚三酮反应:除脯氨酸、羟脯氨酸和茚三酮反应生成黄色物质外,所有的α?氨基酸及一切蛋白质都能和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
还有坂口反应 。在次溴酸钠或次氯酸钠存在的条件下,许多含有胍基的化合物 (如胍乙酸、甲胍、胍基丁胺等)能与α-萘酚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氨基酸
加入浓氨水的话,亚铜离子会和氨水中的氨分子发生配位形成二氨合亚铜配离子,此离子是无色的:
Cu²⁺ + 2NH₃ = [Cu(NH₃)₂]⁺;
这种离子虽然由于形成配合物而相对稳定存在,但放置一段时间的话,空气中的氧气会把里面的Cu(Ⅰ)氧化为Cu(Ⅱ),而变成了深蓝色的溶液:
4[Cu(NH₃)₂]⁺ + 8NH₃ + O₂ + 2H₂O = 4[Cu(NH₃)₄]²⁺ + 4OH⁻
加入浓盐酸的话,亚铜离子会和氯离子发生配位形成二氯合亚铜配离子,此离子也是无色的,但溶液中尚存在亚铜离子会被氧化成铜离子,和氯离子配位得四氯合铜配离子,使得溶液显黄绿色到棕黄色:
Cu²⁺ + 2Cl⁻ = [CuCl₂]⁻;
(Cu²⁺ + 4Cl⁻ = [CuCl₄]²⁻)
扩展资料:
白色立方结晶或白色粉末(见右图)。相对密度4.14。熔点430℃。沸点1490℃。微溶于水,水溶性:0.06 g/L (25℃),溶于氨水生成络合物,溶于浓盐酸生成H3CuCl4,亦可溶于硫代硫酸钠溶液,NaCl溶液和KCl溶液生成相应配合物,不溶于乙醇。
向CuSO₄与NaCl的混合溶液中通入SO₂即可制得,制备过程中主要发生了以下三步反应。
合成(配合反应):CuSO₄(蓝色)+4NaCl==Na₂[CuCl₄]+Na₂SO₄
还原 :将SO₂通入上述溶液中2Na₂[CuCl₄]+SO₂+2H₂O==CuCl↓+NaH[CuCl₃](茶褐色)+2NaCl+2HCl+NaHSO₄
冲稀分解:NaH[CuCl₃]==NaCl+HCl+CuCl↓
另种方法:2Cu²⁺ +SO₃²⁻+2Cl-+H₂O==2CuCl↓+SO₄²⁻+2H⁺
将Na₂SO₃的水溶液逐滴加入CuCl₂的水溶液中,再加入少量浓盐酸混匀,倾出清液,抽滤出沉淀,沉淀依次用36%的乙酸,无水乙醇,无水乙醚洗涤多次,得白色粉末固体,真空或者充氮气保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氯化亚铜
1、Cu²⁺ + 2NH₃·H₂O==Cu(OH)₂ +2NH₄⁺ (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2、当继续过量加入氨水:Cu(OH)₂ +2NH₄⁺+2NH₃·H₂O==Cu(NH3)₂⁺ + 4H₂O (蓝色溶液);
向氯化铜溶液中加水,则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变小,水合铜离子相对增多,溶液主要呈现水合铜离子的颜色(蓝色)。所以我们见到的氯化铜稀溶液一般呈蓝色。
几乎一切盐类都不能完全离解,即只有很少几种水合金属离子完全没有与阴离子形成络合物的趋势。仅有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离子常会以完全水合的离子形式存在。
它们只有与络合能力很强的络合剂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反应时,才会形成络合物。一般说来,其它各族金属的盐类,都不能完全离解为水合金属离子和阴离子。
扩展资料:
配位体指的是晶体中与某一原子最近邻的质点数目,其大小取决于离子半径之比。在许多情况下,这两种配位数相同,但是也不尽然。配位体中仅有一处与金属离子结合的,就叫做一价配位体(或称为单齿配位体)。水、氨和卤离子都属于一价配位体。
凡是含有两个或多个结合中心(即给予体基团)的有机分子或离子,都能从金属离子周围取代两个或多个水合分子或者其它一价配位基团。这样的配位体,分别叫做二价、三价、四价、五价和六价配位体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络合反应
蓝色液体:硫酸铜溶液(CuSo4),氯化铜溶液(CuCl2),硝酸铜溶液(Cu(No3)2) 即含有Cu2+的溶液
浅绿色溶液:硝酸亚铁溶液(Fe(No3)2),氯化亚铁溶液(FeCl2),硫酸亚铁溶液(FeSo4)即含有Fe2+的溶液
黄色溶液:硝酸铁溶液(Fe2(So4)3),氯化铁溶液(FeCl3),硝酸铁溶液(Fe(No3)3)即含有Fe3+的溶液
紫红色液体:高锰酸钾溶液(KMnO₄)
紫色溶液:石蕊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