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检测常规五项检测包括哪些,哪个单位有资质可以做
营养成分: 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磷、钾、钙、镁、硫、铁、铜、锰、锌、硼、酸碱度、交换性酸、钙镁比、镁钾比等
有机物检测: 总石油类烃、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苯酚类、多环芳烃、多环芳烃(低浓度)、苯并(a)芘、邻苯二甲酸酯、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多氯联苯、二恶英等
有机物检测: 总石油类烃、苯系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苯酚类、多环芳烃、多环芳烃(低浓度)、苯并(a)芘、邻苯二甲酸酯、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多氯联苯、二恶英等。
其他分析: 氟化物、有机质、含水率、总碱度、酚、矿物油、pH值、水分、六六六、滴滴涕、氰化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多氯联苯、半挥发性有机物、阳离子交换量等。
土壤重金属元素分析/土壤微生物分析/土壤45项检测项目
一:苯酚的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
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水溶解,取适量置碘瓶中,精密加溴滴定液(0.05mol/L)后再加盐酸,立即密塞,振摇30分钟,静置15分钟后,注意微开瓶塞,加碘化钾试液,立即密塞,充分振摇后,加三氯甲烷,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根据滴定液使用量,计算苯酚的含量。
试样制备: 1. 溴滴定液(0.05mol/L)
配制:取溴酸钾3.0g与溴化钾1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标定:精密量取本液25mL,置碘瓶中,加水100mL与碘化钾2.0g,振摇使溶解,加盐酸5mL,密塞,振摇,在暗处放置5分钟,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根据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的消耗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室温在25℃以上时,应将反应液降温至约20℃。本液每次临用前均应标定浓度。
贮藏: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瓶中,密闭,在凉处保存。
2. 碘化钾试液
取碘化钾16.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本液应临用新制。
3. 淀粉指示液
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取上层清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
4.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
配制:取硫代硫酸钠26g与无水碳酸钠0.20g,加新沸过的冷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放置1个月后滤过。
标定:取在12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重铬酸钾0.15g,精密称定,置碘瓶中,加水50mL使溶解,加碘化钾2.0g,轻轻振摇使溶解,加稀硫酸40mL,摇匀,密塞,在暗处放置10分钟后,加水250mL稀释,用本液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3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而显亮绿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相当于4.903mg的重铬酸钾。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重铬酸钾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
室温在25℃以上时,应将反应液及稀释用水降温至约20℃。
5. 稀硫酸
取硫酸57mL,加水稀释至1000mL。
操作步骤: 精密称取供试品约0.75g,置5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碘瓶中,精密加溴滴定液(0.05mol/L)30mL,再加盐酸5mL,立即密塞,振摇30分钟,静置15分钟后,注意微开瓶塞,加碘化钾试液6mL,立即密塞,充分振摇后,加三氯甲烷1mL,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溴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569mg的C6H6O。
注:“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
土壤养分:土壤铵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硝态氮、土壤水解氮、土壤全氮、土壤全磷、土壤全钾、土壤有机质(丘林法)、土壤有机质(浸提法)、PH值、含盐量、水分。
土壤中微量元素:土壤钙、土壤镁、土壤硫、土壤硅、土壤硼、土壤铁、土壤铜、土壤锰、土壤锌、土壤氯。
鲜作物营养:作物硝态氮、作物铵态氮、作物磷、作物钾;作物中微量元素:作物钙、作物镁、作物硫、作物硅、作物硼、作物铁、作物铜、作物锰、作物锌、作物氯;作物中硝酸盐、亚硝酸盐。
běn fēn
2 英文参考phenol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国标编号61067
4 CAS号108952
5 中文名称苯酚
6 英文名称
phenol;carbolic acid
7 苯酚的别名酚;石炭酸
8 分子式C6H6O;C6H5OH
9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
10 分子量94.11
11 蒸汽压0.13kPa/40.1℃
12 闪点79℃
13 熔点40.6℃
14 沸点181.9℃
15 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
16 密度相对密度(水1)1.07;相对密度(空气1)3.24
17 稳定性稳定
18 危险性苯酚为可燃助燃的毒害品,遇明火、高温、强氧化机有引起燃烧危险。
18.1 爆炸极限1.7%8.6%
18.2 引燃温度715℃
18.3 燃烧热3050.6kJ/mol(固体25℃)
18.4 危险标记14(有毒品)
19 主要用途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
20 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21 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高毒类。
急性毒性:LD50317mg/kg(大鼠经口);850mg/kg(兔经皮);LC50316mg/m3(大鼠吸入);人经口1000mg/kg,致死剂量。
*** 性:家兔经眼:20mg(24小时),中度 *** 。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 *** 。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动物长期吸入酚蒸气(115.2230.4mg/m3)可引起呼吸困难、肺损害、体重减轻和瘫痪。
致突变性:DNA抑制:人Hela细胞1mmol/L。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5μmol/L。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1200mg/kg(孕615天),引起胚胎毒性。
致癌性:小鼠经皮最低中毒剂量(TDL0):16g/kg,40周(间歇),致癌,皮肤肿瘤。
污染来源:苯酚用于生产或制造炸药、肥料、焦炭、照明气、灯黑、涂料、除涂剂、橡胶、石棉品、木材防腐剂、合成树脂、纺织物、药品、药物制剂、香水、酚醛塑料和其它塑料,以及聚合物的中间体。也可在石油、制革、造纸、肥皂、玩具、墨水、农药、香料、染料等行业中使用。在医药上用作消毒剂、杀虫剂、止痒剂等。在实验室中用作溶剂、试剂。
酚类化合物在微生物和光解的作用下,在环境中分解较快。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4小时之内酚的浓度可以从125ppb下降到10ppb以下,而这种酚的降解速度随着河水中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在冬季最冷的天气里,酚的降解速率则很弱。另外,酚的降解速率与水中溶解氧量成正比,酚的生物富集程度很低。
苯酚对人体任何组织都有显著腐蚀作用。如接触眼,能引起角膜严重损害,甚至失明。接触皮肤后,不引起疼痛,但在暴露部位最初呈现白色,如不迅速冲洗清除,能引起严重灼伤或全身性中毒。苯酚为细腻原浆毒物,能使蛋白质发生变质和沉淀,故对各种细胞有直接损害。因此,任何暴露途径都可能产生全身性影响。通常酚中毒主要由皮肤吸收所引起,其腐蚀性随液体的pH值、溶解性及分解度和温度等条件而异。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22 现场应急监测方法快速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万本太主编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23 实验室监测方法监测方法 来源 类别 气相色谱法;
高压液相色谱法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空气 气相色谱法 《固体废弃物试验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 固体废弃物 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化工企业空气中有害物质测定方法》,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工企业空气 液液萃取色谱/质谱法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19版译文,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水和废水 分光光度法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20版,(美) 水和废水24 环境标准
中国(TJ3679) 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 中国(TJ3679) 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0.02mg/m3(一次值) 中国(GB162971996)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①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3)
100(表2);115(表1)
②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
二级0.12~2.6(表1);0.10~2.2(表2)
三级0.18~3.9(表1);0.15~3.3(表2)
③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0.080mg/m3(表2);0.1mg/m3(表1)
中国(GB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0.3mg/L二级:0.4mg/L
三级:1.0mg/L
前苏联(1975) 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 0.05mg/L 前苏联(1978) 渔业用水最高允许浓度 1μg/L 嗅觉阈浓度 0.65ppm 美国EPA制定的关于酚的标准指出,在酚的浓度为2.56mg/L的条件下,会对淡水水生生物产生慢性毒性,3.5mg/L是该类化合物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极限浓度。0.3mg/L是保证河水不产生人们所不期望的味道的限定浓度25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小量泄漏:用干石灰、苏打灰覆盖。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⑴水体被污染的情况主要有:水体沿岸上游污染源的事故排放;陆地事故(如交通运输过程中的翻车事故)发生后经土壤流入水体,也有槽罐直接翻入路边水体的情况。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①查明水体沿岸排放废水的污染源,阻止其继续向水体排污。
②如果是液体苯酚的槽车发生交通事故,应设法堵住裂缝,或迅速筑一道土堤拦住液流;如果是在平地,应围绕泄漏地区筑隔离堤;如果泄漏发生在斜坡上,则可沿污染物流动路线,在斜坡的下方筑拦液堤。在某些情况下,在液体流动的下方迅速挖一个坑也可以达到阻载泄漏的污染物的同样效果。
③在拦液堤或拦液坑内收集到的液体须尽快移到安全密封的容器内操作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④已进入水体中的液体或固体苯酚处理较困难,通常采用适当措施将被污染水体与其它水体隔离之手段,如可在较小的河流上筑坝将其拦住,将被污染的水抽排到其它水体或污水处理厂。
⑵土壤污染的主要情况有各种高浓度废水(包括液体苯酚)直接污染土壤,固体苯酚由于事故倾洒在土壤中。
①固体苯酚污染土壤的处理方法较为简单,使用简单工具将其收集至容器中,视情况决定是否要将表层土剥离作焚烧处理。
②液体苯酚污染土壤时,应迅速设法制止其流动,包括筑堤、挖坑等措施,以防止污染面扩大或进一步污染水体。
③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是使用机械清除被污染土壤并在安全区进行处置,如焚烧。
④如环境不允许大量挖掘和清除土壤时,可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消除污染。如对地表乾封闭处理;地下水位高的地方采用注水法使水位上升,收集从地表溢出的水;让土壤保持休闲或通过翻耕以促进苯酚蒸发的自然降解法等等。
26 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7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甘油、聚乙烯乙二醇或聚乙烯乙二醇和酒精混合液(7:3)抹洗,然后用水彻底清洗。或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立即给饮植物油1530mL。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28 苯酚药典标准28.1 品名28.1.1 中文名苯酚
28.1.2 汉语拼音Benfen
28.1.3 英文名Phenol
28.2 结构式28.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6H6O 94.11
28.4 含量或效价规定本品含C6H6O不得少于99.0%。
28.5 性状本品为无色至微红色的针状结晶或结晶性块;有特臭;有引湿性;水溶液显弱酸性反应;遇光或在空气中色渐变深。
本品在乙醇、三氯甲烷、乙醚、甘油、脂肪油或挥发油中易溶,在水中溶解,在液状石蜡中略溶。
28.5.1 凝点本品的凝点(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D)不低于40℃。
28.6 鉴别取本品0.1g,加水10ml溶解后,照下述方法试验。
(1)取溶液5ml,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蓝紫色。
(2)取溶液5ml,加溴试液,即生成瞬即溶解的白色沉淀,但溴试液过量时,即生成持久的沉淀。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240图)一致。
28.7 检查28.7.1 不挥发物取本品5.0g,置水浴蒸发挥散后,在105℃干燥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2.5mg。
28.8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15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5ml,置碘瓶中,精密加溴滴定液(0.05mol/L)30ml,再加盐酸5ml,立即密塞,振摇30分钟,静置15分钟后,注意微开瓶塞,加碘化钾试液6ml,立即密塞,充分振摇后,加三氯甲烷1ml,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溴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569mg的C6H6O。
28.9 类别消毒防腐药。
28.10 贮藏遮光,密封保存。
28.11 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29 苯酚说明书29.1 苯酚的别名石炭酸,苯酚
29.2 外文名Phenol
29.3 苯酚的适应症苯酚为一种原浆毒,能使细菌细胞的原生质蛋白发生凝固或变性而杀菌。浓度约0.2%即有抑菌作用,大于1%能杀死一般细菌,1.3%溶液可杀死真菌。苯酚稀溶液可使人体感觉神经末梢麻痹,产生局部麻醉作用,可止痒。苯酚对组织的穿透性强,易从皮肤黏膜及创面吸收,故不宜大面积长期使用。酚软膏(2%)用于皮肤防腐止痒。
29.4 苯酚的用量用法外用,浓度不超过2%。
29.5 苯酚的禁忌苯酚对皮肤与黏膜具有腐蚀性,尿布皮炎患儿和6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29.6 苯酚的不良反应局部应用对皮肤有 *** 性,用量稍大或涂布不均匀,可使皮肤变白或腐蚀。
29.7 注意事项1.苯酚对组织的穿透力极强,仅在小面积皮肤上使用;
2.用于体表皮肤的水溶液浓度不宜超过2%,外用后不加封包;
3.避免应用在破损皮肤和伤口处;
4.苯酚不能用于食物、食具和婴儿摇篮、床垫的消毒;
5.苯酚多次使用可使织物变黄、橡胶制品变脆、油漆脱落。
29.8 药物相互作用苯酚不能与堿性药物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配伍。
29.9 规格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土壤
太湖地区水稻土黄泥土亚表层和蔬菜地表层土,采自江苏省吴县市木渎镇,其基本性质见表1.
1.2 实验方法
1.2 .1 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1)分散度实验 称取过1mm筛的黄泥土风干样8.55g(即相当于0 18mmol交换性阳离子),使Na+饱和,继之用稀NaCl冲洗,然后加入50mlLAS溶液,使其浓度系列为0~130mg/L,振荡3d后静置2h,吸取土壤悬液5ml,在375nm下比浊.
(2)临界聚凝浓度(CFC)实验 提取<2μm粘粒样,用0.1mol/L的NaOH和HCl调节至pH6 .0,并用pH6 .0的去离子水定容,然后悬浮液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混合,另加一定量的LAS溶液,定容,使呈为0~200mg/L的LAS浓度系列,使混合液中粘粒含量为1g/L.上下倒置10次,静置3h后,于600nm处测定其消光值A,未加电解质时的悬浮液消光值为A0.A/A0即为CFC.
(3)毛细上升高度实验 配置浓度系列为0~500mg/L的LAS溶液,用直径为1mm的毛细管测定其在水体系的毛细上升高度,重复8次制备1∶1的黄泥土亚表层土悬液,振荡4h,抽
滤收集土壤浸提液,其余步骤同上,测定土壤溶液毛细上升高度.
1.2.2 对土壤吸附有毒物质的影响
(1)Cu2+的吸附实验 称取5g过60目的黄泥土下层(40~60cm)土样.加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并加入不同量的LAS溶液,定容100ml,使水∶土为10∶1.同时使LAS的浓度系列为0~100mg/L,Cu2+的水平分别为5、50、100mg/L.在25℃下振荡2h,在2000r/min的速度下离心20min,过滤后,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滤液中Cu2+浓度.
(2)苯酚的吸附实验 土样同上,盛于振荡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苯酚和LAS标准液.定容100ml后使LAS浓度系列为0~100mg/kg,苯酚浓度为20mg/kg,同时使水土比1∶10,充分振荡后离心,吸取一定量的上清液.用4 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测定其中的苯酚含量.
1.2 .3 对土壤微生物作用的影响
(1)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实验 在150ml三角瓶中盛30ml硝酸细菌培养基,灭菌后接种1∶10蔬菜土亚表层土壤悬液1ml,并使LAS浓度系列为0~150mg/kg.在28℃下培养15d,取出后过滤入三角瓶.用对氨基苯磺酸和α-苯胺比色法测定滤液中的NO2-,以测得硝化作用强度称取新鲜蔬菜土亚表层土样20g放入500ml灭菌三角瓶中,加入灭菌的0.2%蛋白胨5ml,再加入灭菌的氨化菌液体培养基2ml,并使LAS的浓度系列呈0~50mg/kg.用灭菌蒸馏水调节土壤水分达最大持水量的50%~60%,塞上棉塞,在28℃恒温箱中培养7~14d.培养结束后,按土∶水为1∶4的量,加入1mol/LKCl溶液,振荡1h,过滤后吸取一定量的滤液蒸馏定氮,测得氨化作用强度.
(2)反硝化作用实验 称取过2mm筛的蔬菜土亚表层土壤10g,置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一定KNO3,使LAS的浓度系列为0~50mg/kg.然后将三角瓶置于真空干燥器中,抽真空,灌入氮气,反复数次,并且在干燥器底部放置碱性没食子酸吸收残余的氧气,以美蓝指示剂为氧化还原指示剂.然后培养3d,用比色法测定样品中残余的NO3-.以不培养的样品作对照.
1. 2. 4 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呼吸活性的影响
(1)微生物区系实验 取一定量的蔬菜土亚表层土壤,在其中加入一定量的LAS溶液,使土样LAS浓度系列为0~100mg/kg,然后在28℃下培养10d后用平板常规计数法计数,测
得微生物区系组成.
(2)微生物呼吸实验 500g同上土样,置于带塞的聚丙烯样品瓶中,使各瓶中LAS浓度呈0~100mg/kg的系列,并分别置一盛有0.2mol/LNaOH4ml的吸收瓶中,加上内盖、外盖,用胶带纸封严.每隔一段时间更换吸收瓶,并将其中的吸收液倾洗入三角瓶中,加入1.5mol/L的BaCl2溶液2~3ml和酚酞指示剂3~4滴,用0 2mol·L-1的HCl滴定.用盛有与土壤同量的石英砂作空白.
2结果与讨论
2.1 LAS对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1)LAS对水体系毛细上升能力的影响
LAS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它的化学作用首先表现在它对水体系表面性质的影响.这种不利影响常表现在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一般认为水体表面张力降至5 0×10-4N/L以下时,会影响鱼鳃的呼吸,鱼类不能生存[9].图1示明在所选的LAS浓度处理范围内,LAS能显著降低水溶液的表面性质.在1~5mg/L的范围,LAS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了水体系的毛细上升高度,加入LAS达1~5mg/L时,相对减低11.89%.而在土壤溶液体系中,其影响比水中平缓,当LAS达10mg/kg时出现毛管上升高度的显著降低,而直至50mg/kg时产生极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土壤体系中复杂的化学成分和土壤溶液的缓冲性能有关.
(2)LAS对土壤胶体的分散作用 图2显示,在低浓度下,随着LAS浓度增加而土壤胶体相对分散度急剧增加,至50mg/L左右对分散度的影响最大,LAS浓度进一步升高对浑浊度的影响甚微.低浓度LAS对土壤胶体的分散作用可能与其疏水基团(活性烷基链)的排斥作用、烷基链之间因疏水作用和强烈的范德华力而使胶体间相互排斥,以及烷基链的线性结构造成的空间位阻作用(spatial sterohidrance)有关.另外,LAS被粘粒正电荷点位吸附后,表面静负电荷增加,尤其是在LAS形成双胶束结构后,土壤粘粒间的静电排斥作用进一步增强.但由于LAS在本质上是一种有机盐离子,随着LAS浓度增加至50mg/L后,电解质效应逐渐占主导地位,絮凝作用增强,故高浓度下LAS可使土壤分散度反而有所降低。
图3所示的LAS对土壤胶体临界絮凝浓度的影响表明,随着LAS浓度的增加,土壤颗粒的临界絮凝浓度急剧升高.这佐证了上述低浓度LAS促进土壤粘粒的分散的结果.Piccolo也有类似的报道,但某些研究认为SAS和腐殖酸的共同效应可提高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而且土壤环境中的LAS可促进水分的渗透能力和土壤的通透能力.说明LAS对土壤颗粒的絮凝影响与土壤性质有关.
(3)LAS对土壤吸附环境毒物的影响 从图4可见,加入LAS对土壤吸附苯酚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在LAS的0~30mg/L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增大,苯酚的吸附量下降.因此,土壤中LAS的污染对极性有机分子的吸附有阻抑作用,可能降低土壤对极性有机毒物的环境容量.但当LAS的浓度大于一定值后,土壤的苯酚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其原因可能是LAS在土壤上形成双胶束结构后,土壤胶体的最外层是亲水性的苯磺酸基团,土壤胶体亲水性加强,减缓了这种效应.
LAS对土壤吸附Cu2+影响的实验结果示于图5.15mg/L、50mg/L、100mg/L等3个浓度LAS处理并未引起土壤对Cu2+的吸附量变化,故LAS对土壤吸附无机重金属离子无明显的效应.
2.2 LAS对土壤生物系统活性的影响
(1)LAS对土壤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的影响 从图6可见,土壤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对LAS的反应相当敏感.LAS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的硝化作用活性,但从5mg/kg以后对硝化强度并不持续增强.相反,LAS对土壤的氨化作用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这显示土壤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对LAS的耐性不同.本结果说明供试土壤中低浓度(5mg/kg)的LAS可能会大幅度抑制土壤生物化学活性.这与Tu等关于10mg/kg的水平下8种除草剂对土壤硝化作用的轻微影响以及Martimez-Tokedo等关于有机磷农药溴丙磷在10~300mg/kg对土壤硝化过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相比,说明土壤中硝化和氨化细菌对LAS极其敏感.
(2)LAS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有资料表明,随着LAS浓度的增加,土壤Eh降低,致使水田土壤处于不利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使土壤厌氧过程加剧,促进了土壤反硝化过程.
图7显示,随着LAS浓度的增加,土壤反硝化作用强度有增强的趋势,浓度高达30mg/kg时才变得显著.所以,LAS对土壤反硝化细菌的影响并不强烈.
图7 LAS对土壤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3)LAS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和数量的影响 从表2可见,LAS的加入对土壤微生物区系产生了明显影响,在0~100mg/kg范围内,其对细菌的生长表现为刺激作用,对真菌有一定的
抑制作用,而对放线菌无明显影响.这表明土壤中存在能够耐受高浓度LAS或能将其作为碳源或能源的细菌种群.Martimez-Tokedo等对溴丙磷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0mg/kg范围内,细菌生长受到显著促进而在100~300mg/kg范围内,真菌数量起初降低,然后又可恢复到对照水平.而供试土壤中真菌生长在10mg/kg时就受到LAS的抑制.
表2 LAS对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数量的影响
(4)LAS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LAS处理对土壤的呼吸强度的影响示于图8.各不同浓度的LAS处理在一周内均表现为对土壤呼吸的刺激作用,且随LAS的浓度增大而增强.这可能与LAS刺激了某些微生物种群的生长有关.但在培养期超过1周以后,除了5mg/kg的低浓度处理外,其余各处理呼吸强度均小于对照.说明高浓度的LAS最终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这与某些对农药的研究结果有不同之处.
图8 LAS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3结论
LAS降低土壤溶液毛管上升高度,在低浓度促进土壤分散,而高浓度下表现为电解质效应对供试黄泥土而言,LAS影响土壤环境对极性有毒有机物的吸附容量,但对重金属吸附无明显效应LAS对土壤生物的影响十分强烈,土壤硝化作用和氨化作用对LAS胁迫十分敏感.LAS对细菌表现为刺激作用,而对真菌为抑制作用,LAS对土壤呼吸作用的效应与农药等有机污染物的影响不同.尽管土壤中可能存在对LAS耐受的微生物群落,但LAS对土壤环境的效应与其他有机污染物不同,这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宋玉芳,常士俊,李利等.污灌土壤中多环芳烃积累与动态变化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997,8(1):93~98.
2Tu MV.Effect of some herbicides on activities of microorganism ms and enzymes in soil. J. Environ .Sci . Health,1992,27 (6):695~709.
3谭渝云.14C标记直链烷基苯磺酸钠在鱼体中的积累、分布和释放.中国环境科学,1991,11(2):125~130.
4韩永镜,潘根兴.土壤环境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布.环境科学,1999,20(5):63~66.
5 Curtin D.Clay dispersion in relation to sodicity, electrolyteconcent ration ,and mechanical effects .Soil Sci.Soc. Am . J., 1994,58: 995~962.
6 Gu B, Doner H E . Dispersion and aggregation of soils as influenced by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ymers . Soil Sci. Soc. Am.J.,1993,57:709~716.
7《环境污染分析方法》科研协作组.环境污染分析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0~194.
8李阜棣,喻子牛,何绍红.农业微生物实验技术.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24~127.
9上海第一医学院.环境卫生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22~128.
10 Lee J F , Mortland M M . Adsorption of benzence ,toluene and xylene by two tetramethylam moniu m-smectites having different charge densities. Clay &Minerals ,1990,38:113~120.
11 Xu S , Boyd S A. Cation surfactant s sorption to a verminculitic subsoil via hydrophobic bonding .Environ Sci.&Tech.1995.29:312~320.
12 Piccolo A Mbagwu J S C. Humic substances and surfactants effects on the stability of two tropical soils . Soil Sci. Soc .Am.J,1994,58:950~955.
13 Martimez- Tokedo M V . Effects of organophos phorus in secticies, profenofos on agricultural soil microflora . Chemosphere,1992,24:71~80.
14 McAvoy D C, Eckjhoff W S,Rapaport R A et al .Fate of linear aylkybenzene sulfonates in the environ ment .Toxic Chem.,1993,12:977~987
①用溴水
现象:苯酚中加入溴水会生成白色沉淀
原理:溴与苯酚生成白色三溴苯酚 C6H6OH + 3 Br2 =C6H3OHBr3 ↓ + 3HBr
注意:苯酚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会溶解生成的C6H3OHBr3,看不到沉淀产生。
②用FeCl3溶液
现象:苯酚中加入FeCl3溶液会使溶液变成紫色
原理:苯酚与FeCl3生成紫色的[Fe(C6H5O)6]3-络离子FeCl3 + 6 C6H5OH === H3[Fe(C6H5O)6] + 3 HCl
注意:这个现象很明显,注意是溶液变成紫色,不是产生紫色沉淀。
危废与一般固废检测标准:
先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浸出试验,判断是否属于危废;再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557)判断一般工业固废第Ⅰ类还是第Ⅱ类;浸出试验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属于Ⅰ类工业固废检测。浸出液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或者是pH值在6至9范围之外属于Ⅱ类工业固体废物。
1、固体废物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固体废物定义为: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置于容器中的气态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质。
根据要求,需要对被鉴别物,根据《固体废物鉴别导则》的规定判断是否属于固体危险废物,说明判定依据,并以报告形式说明判定结果。
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修改单,系指未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GB 5085鉴别标准和GB5086及GB/T15555鉴别方法判定不具有危险特性的工业固体废物。
注意:GB5086和GB5086.2已经废止,现行为HJ557;GB5086.1仍然执行。
3、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一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4、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 8978最高允放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5、危险废物
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
03 危险废物鉴别方案及标准
一、编制危废鉴别方案
根据项目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判定出需要进行鉴定的固体废物,出具鉴别方案。例如矿山选矿的尾砂、废石,废水处理过程的污泥等。
注意:明确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固体废物,不需要鉴定,直接判定即可。
二、检测依据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5085.7-2007)中规定:固体废物依据(GB5085.1-GB5085.6)鉴别标准进行鉴别,凡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的,属于危险废物。
①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1—2007);
②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2—2007);
③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
④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4—2007);
⑤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5085.5—2007);
⑥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2007);
⑦危险废物鉴别标准通则(GB 5085.7—2007)。
三、检测标准:
1、易燃性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易燃性鉴别GB5085.4-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易燃性鉴别。鉴别项目:固体/液体/气体易燃性鉴别。
2、反应性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反应性鉴别GB 5085.5-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反应性鉴别。鉴别项目:氧化性鉴别、爆炸性鉴别、与水反应性鉴别、有机过氧化性鉴别。
3、腐蚀性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1-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腐蚀性鉴别。鉴别项目:PH值鉴定。
4、急性毒性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鉴别GB 5085.2-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急性毒性鉴别,鉴别项目:急性经口毒性鉴别、急性经皮毒性鉴别、急性吸入毒性鉴别。
5、浸出毒性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初筛GB 5085.3-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浸出性鉴别,鉴别项目:无机元素及化合物鉴别、非挥发性有机物鉴别、挥发性有机物鉴别等
6、毒性物质含量鉴别
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毒性物质含量鉴别GB 5085.6-2007》是指任何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毒性物质含量鉴别,鉴别项目:有机物毒性含量鉴别、无机物毒性含量鉴别。
备注:实际工作中,并非每个特性都需要进行鉴别,而是要根据生产工艺,初步判定是否具有哪有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判定,如毒性和腐蚀性。
四、检测原理:
本方法以硝酸/硫酸混合溶液为浸提剂,模拟废物在不规范填埋处置、堆存、或经无害化处理后废物的土地利用时,其中的有害组分在酸性降水的影响下,从废物中浸出而进入环境的过程。
①浸提剂1#:将质量比为2:1的浓硫酸和浓硝酸混合液加入到试剂水(1L水约2滴混合液)中,使pH为3.20±0.05。该浸提剂用于测定样品中重金属和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浸出毒性。
②浸提剂2#:试剂水,用于测定氰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浸出毒性。
采样方案
被鉴别物的采集方法、采集部位、样份数,参照《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T298-2007)和《工业固体废物采样制样技术规范》(HJ/T 20-1998)采样。
易启标准网有这些全文电子版免费下载的.
下载方法,先在百度搜索到易启标准网,打开网站后免费注册成为会员,登陆后搜索您要的标准或者书籍,然后下载.如有问题可参考这个网站的帮助文件的.
下面的相关标准供参考下载:
NY/T 1121.1-2006 土壤检测 第1部分: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764KB
NY/T 1121.11-2006 土壤检测 第11部分:土壤总砷的测定 558KB
NY/T 1121.10-2006 土壤检测 第10部分:土壤总汞的测定 629KB
NY/T 1104-2006 土壤中全硒的测定 949KB
JB/T 7877-1999土壤耕作机械凹面圆盘 332KB
JB/T 7877-1999 土壤耕作机械 凹面圆盘 244KB
JB/T 6272-1992 中耕机 土壤工作部件 491KB
HJ/T 25-1999 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基准 扫描版 602KB
HJ/T 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扫描版 2253KB
HJ 53-2000 拟开放场址土壤中剩余放射性可接受水平规定(暂行) 扫描版 527KB
HJ 350-2007 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暂行) 1281KB
CJ/T 3073-1998 土壤固化剂 363KB
GB/T 20089-2006 土壤耕作机械 桦式犁工作部件 词汇 124KB
GB/T 20087-2006 土壤耕作机械 旋转式中耕机刀片 安装尺寸 43KB
GB/T 20086-2006 土壤耕作机械 镇压器 联接方式和工作幅宽 81KB
GB/T 18834-2002 土壤质量 词汇 扫描版 4205KB
GB/T 6274-1997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术语 538KB
GB/T 17141-1997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81KB
GB/T 17141-1997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扫描版 733KB
GB/T 17140-1997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KI-MIBK萃取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扫描版 813KB
GB/T 17139-1997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扫描版 606KB
GB/T 17138-1997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扫描版 896KB
GB/T 17137-1997 土壤质量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扫描版 723KB
GB/T 17136-1997 土壤质量 总汞的测定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扫描版 1190KB
GB/T 17135-1997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扫描版 863KB
GB/T 17134-1997 土壤质量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扫描版 591KB
GB/T 14552-1993 水和土壤质量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扫描版 1778KB
GB/T 14550-93 土壤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扫描版 375KB
GB 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810KB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扫描版 810KB
GB 11220.1-99土壤中铀的测定 124KB
GB/T 11219.2-1989 土壤中钚的测定 离子交换法 扫描版 164KB
GB 9836-88土壤全钾测定法 162KB
GB 9835-88土壤碳酸盐测定法 89KB
GB 8834-1988 土壤有机质测定法 137KB
GB 7888-87森林土壤渗透性的测定 137KB
GB 7883-87森林土壤易还原锰的测定 76KB
GB 7879-87森林土壤有效铜的测定 134KB
GB 7878-87森林土壤有效钼的测定 210KB
GB 7877-87森林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100KB
GB 7876-87森林土壤烧失量的测定 55KB
GB 7875-87森林土壤全硫的测定 228KB
GB 7874-87森林土壤全钾、全钠的测定 238KB
GB 7872-87森林土壤粘粒的提取 226KB
GB 7871-87森林土壤水溶性盐分分析 790KB
GB 7865-87森林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 128KB
GB 7864-87森林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的测定 74KB
GB 7848-87森林土壤坚实度的测定 100KB
GB 7844-87森林土壤比重的测定 79KB
GB 7839-87森林土壤温度的测定 70KB
GB 7836-87森林土壤最大吸湿水的测定 58KB
GB 7833-87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100KB
GB 7680-87森林土壤有效锌的测定 176KB
GB 6260-86土壤中氧化稀土总量的测定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法 180KB
GB 11728-89土壤中铜的卫生标准 607KB
GB 11220.2-89土壤中铀的测定三烷基氧膦萃取-固体荧光法 151KB
GB 11220.2-89 土壤中铀的测定 三烷基氧膦萃取-固体荧光法 扫描版 146KB
GB 11220.1-89 土壤中铀的测定 CL-5209萃淋树脂分离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分光光度法 扫描版 124KB
GB 11219.2-89土壤中钚的测定离子交换法 163KB
GB 11219.1-89土壤中钚的测定萃取色层法 237KB
HJ 77.4-2008 土壤和沉积物 二恶英类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发布稿).pdf 390KB
DZT 0130.5-2006 地质矿产实验室测试质量管理规范 第5部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1:250000)土壤样品化学成分分析.pdf 2193KB
JBT 6272-2007 中耕机 土壤工作部件.pdf 562KB
GB/T 22104-2008 土壤质量 氟化物的测定 离子选择电极法(印章处不清晰) 256KB
GB/T 22105.1-2008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第1部分:土壤中总汞的测定(印章处不清晰) 280KB
GB/T 22105.2-2008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第2部分:土壤中总砷的测定(印章处不清晰) 260KB
GB/T 22105.3-2008 土壤质量 总汞、总砷、总铅的测定原子荧光法 第3部分:土壤中总铅的测定(印章处不清晰) 294KB
NY/T 1616-2008 土壤中9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法 316KB
NY/T 1615-2008 石灰性土壤交换性盐基及盐基总量的测定 259KB
NY/T 1613-2008 土壤质量 重金属测定王水回流消解原子吸收法 486KB
NY/T 1121.21-2008 土壤检测 第21部分:土壤最大吸湿量的测定 143KB
NY/T 1121.20-2008 土壤检测 第20部分:土壤微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451KB
NY/T 1121.19-2008 土壤检测 第19部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组成的测定 247KB
DB51/T 836-2008 土壤中总示、总砷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147KB
NY/T 1377-2007 土壤中pH值的测定 192KB
NY/T 1378-2007 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381KB
QX/T 75-2007 土壤湿度的微波炉测定 2001KB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包含条文说明)(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12037KB
GB/T 17949.1-2000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1部分:常规测量 1401KB
LY/T 1237-1999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化的计算 143KB
LY/T 1236-1999森林土壤速效钾的测定 86KB
LY/T 1234-1999森林土壤全钾的测定 138KB
LY/T 1233-1999森林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147KB
LY/T 1232-1999森林土壤全磷的测定 174KB
LY/T 1229-1999森林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 99KB
LY/T 1225-1999森林土壤颗粒组成(机械组成)的测定 467KB
LY/T 1223-1999森林土壤坚实度的测定 149KB
LY/T 1218-1999森林土壤渗滤率的测定 155KB
LY/T 1217-1999森林土壤稳定凋萎含水量的测定 60KB
LY/T 1213-1999森林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119KB
LY/T 1212-1999森林土壤水和天然水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81KB
LY/T 1210-1999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368KB
GB/T 14550-2003 土壤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测定的气相色谱法 233KB
WS/T 88-1996煤及土壤中总氟测定方法燃烧水解�离子选择电极法标准 132KB
GB/T 20087-2006土壤耕作机械旋转式中耕机刀片安装尺寸 45KB
GB/T 20086-2006土壤耕作机械镇压器联接方式和工作幅宽 83KB
GB/T 14552-93水和土壤质量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1720KB
WS/T 88-1996 煤及土壤中总氟测定方法 燃烧水解-离子选择电极法 540KB
NY/T 890-2004土壤有效态锌、锰、铁、铜含量的测定二乙三胺五乙酸(DTPA)浸提法 1113KB
NY/T 889-2004土壤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的测定 136KB
NY/T 295-1995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交换性盐基的测定 216KB
NY/T 1155.6-2006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除草剂 第6部分:对作物的安全型试验 土壤喷雾法 496KB
NY/T 1155.5-2006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除草剂 第5部分:水田除草剂土壤活性测定试验浇灌法 465KB
NY/T 1155.3-2006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 除草剂 第3部分:活性测定试验 土壤喷雾法 560KB
NY/T 1153.3-2006 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 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 第3部分:农药土壤处理防治白蚁 677KB
NY/T 1121.9-2006 土壤检测 第9部分:土壤有效钼的测定 490KB
NY/T 1121.8-2006 土壤检测 第8部分:土壤有效硼的测定 582KB
NY/T 1121.7-2006 土壤检测 第7部分:酸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542KB
NY/T 1121.6-2006 土壤检测 第6部分: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629KB
NY/T 1121.5-2006 土壤检测 第5部分: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 609KB
NY/T 1121.4-2006 土壤检测 第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408KB
NY/T 1121.3-2006 土壤检测 第3部分: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1513KB
NY/T 1121.2-2006 土壤检测 第2部分:土壤pH的测定 586KB
NY/T 1121.18-2006 土壤检测 第18部分:土壤硫酸根离子含量的测定 576KB
NY/T 1121.17-2006 土壤检测 第17部分:土壤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433KB
NY/T 1121.16-2006 土壤检测 第16部分:土壤水溶性盐总量的测定 546KB
NY/T 1121.15-2006 土壤检测 第15部分:土壤有效硅的测定 483KB
NY/T 1121.14-2006 土壤检测 第14部分:土壤有效硫的测定 466KB
NY/T 1121.13-2006 土壤检测 第13部分:土壤交换性钙和镁的测定 678KB
NY/T 1121.12-2006 土壤检测 第12部分:土壤总铬的测定 567KB
GB 11219.1-89 土壤中钚的测定 萃取色层法 扫描版 240KB
批量样品的连续测定,土壤基质较为复杂,样品前处理方式和过程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很大。土壤中挥发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通常采用加酸蒸馏法和加水浸提法两种,加酸蒸馏法所用玻璃仪器较少,操作简便,不用氯化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