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收乙醇中的苯酚
如果先蒸馏的话,沸腾的乙醇会将苯酚也带出去一部分,这样就损失一部分苯酚。所以先加入足量苛性钠溶液,可以将苯酚全部转化为盐苯酚钠。在乙醇的沸点78度下蒸馏时,苯酚钠不会损耗。然后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原先的苯酚全部还原,并分层。静置后分层可全部回收原来的苯酚。
首先乙醇不会和苛性钠溶液反应,乙醇只会和活泼金属单质钠、钾等反应。加入苛性钠溶液后,苯酚的乙醇溶液中,乙醇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但苯酚全部变成苯酚钠。这样原来的溶液就变成了苯酚钠、苛性钠溶液(加入苛性钠溶液是过量的)中混有乙醇。乙醇的沸点是78度,水的沸点是100度。这样加热到78度,达到乙醇的沸点,乙醇被全部蒸馏掉,而剩下的苯酚钠、苛性钠溶液不变。最后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由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酸性,所以加入二氧化碳后,苛性钠先全部转化为NaHCO3(加入过量二氧化碳),然后苯酚钠全部转化为苯酚。苯酚不溶水,与生成的NaHCO3溶液分层,静置后分液可以得到苯酚。
热的苯酚浓溶液冷却后的现象
热的苯酚浓溶液冷却后,只呈现浑浊,没有晶体析出,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苯酚的熔点很低(常压下为43℃),含水的苯酚熔点更低,当苯酚含10%以上水时,在常温下则呈液态。所以,我们实验中得到的浑浊液,实际上是液态苯酚和苯酚水溶液的混合液。由于温度低于70℃,因此,液态苯酚与水不能完全互溶而呈浑浊状。又因为在这种浑浊状的混合液中没有固态苯酚小颗粒,所以久置后也不会有晶体析出。故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二、苯酚钠水溶液中滴加盐酸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充分反应后的现象
热的苯酚浓溶液冷却后,浑浊状的油层是沉积在底部的,这说明液态苯酚和少量苯酚水溶液所形成的油层密度较大;但当盐酸加入苯酚钠水溶液或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苯酚钠水溶液中时,析出的较多苯酚所形成的浑浊状油层却浮于液面,这是为什么呢?这自然是水溶液层含氯化钠(NaCl)或碳酸氢钠(NaHCO3)致密度较大的缘故,因此有含水液态苯酚上浮且与水溶液分层的现象。
所以你的老师是对的
2、先加氢氧化钠溶液与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分层,分液,下层液体为苯酚钠,加盐酸析出苯酚,再分液即得苯酚.而上层液体为苯与甲苯混合物,可用蒸馏方法分离!甲苯沸点为110.8℃,苯沸点为80.10℃.
故选B.
热的苯酚浓溶液冷却后,只呈现浑浊,没有晶体析出,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苯酚的熔点很低(常压下为43℃),含水的苯酚熔点更低,当苯酚含10%以上水时,在常温下则呈液态。所以,我们实验中得到的浑浊液,实际上是液态苯酚和苯酚水溶液的混合液。由于温度低于70℃,因此,液态苯酚与水不能完全互溶而呈浑浊状。又因为在这种浑浊状的混合液中没有固态苯酚小颗粒,所以久置后也不会有晶体析出。故苯酚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后生成的苯酚呈液态与水分层,用分液的方法分离。
二、苯酚钠水溶液中滴加盐酸或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充分反应后的现象
热的苯酚浓溶液冷却后,浑浊状的油层是沉积在底部的,这说明液态苯酚和少量苯酚水溶液所形成的油层密度较大;但当盐酸加入苯酚钠水溶液或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苯酚钠水溶液中时,析出的较多苯酚所形成的浑浊状油层却浮于液面,这是为什么呢?这自然是水溶液层含氯化钠(NaCl)或碳酸氢钠(NaHCO3)致密度较大的缘故,因此有含水液态苯酚上浮且与水溶液分层的现象。
所以你的老师是对的
解析:因为氢氧化钠与苯酚反应变成苯酚钠(一种盐),用蒸馏可将溶液中乙醇去除(沸点低),然后通入过量的CO2,苯酚钠和CO2会生成苯酚沉淀以及碳酸氢钠,此时用过滤或者是静置分液都行。
希望对你有帮助!
故选D.
改进方法1.把过量的金属钠换成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2。蒸馏 3。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4。静置分液
具体原理:氢氧化钠不能和醇羟基取代(而金属钠却可以),却能取代酚羟基,先和苯酚反应生成苯酚钠,第二步是根据乙醇的沸点较低,蒸馏可以驱除乙醇,通过量二氧化碳是和剩下的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无论氢氧化钠是否过量,最后产物都是苯酚和碳酸氢钠,两者互不相容,所以可以分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