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
苯酚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5-OH+NaOH=C6H5-ONa+H2O。
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苯酚钠和水,实验室常用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来检验苯酚,具体方法为:先在溶液中加入水,溶液变浑浊,再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若溶液又恢复澄清则说明溶液中含有苯酚。
苯酚是一种无色或白色晶体,化学式为C6H5OH,分子量为94.11,具有弱酸性。
苯酚呈酸性,在常温下溶于水中呈混浊现象。将氢氧化钠加入其中,溶液逐渐呈中性,无机盐含量增多,溶于水中,溶液变澄清。再加入盐酸,中和碱性物质,重新生成苯酚,溶液又变成浑浊。
扩展资料:
苯酚的危害:
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
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眼接触可致灼伤。
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可致皮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比较小(70摄氏度以上能和水任意比混合!)
加入氢氧化钠的作用可能就是为了溶解苯酚!
现象是浑浊变澄清
酸性的证明方法之一就是在苯酚悬浊液中如入NaOH后溶液变澄清,这是因为苯酚电离出氢离子,氢离子与NaOH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中和成水,促进了苯酚的电离,而生成的苯酚钠是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离子化合物易溶于水,故苯酚悬浊液溶解了。
这个反应的大前提是苯酚有一定程度的电离,产生氢离子,故可证明苯酚在水溶液中可电离出氢离子,而中学课本中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物质称为酸。
这个实验也有不足之处,因为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带来水,说不清楚是反应造成的溶解还是新加水造成的溶解,故最好补充向溶液中通入CO2或者加入盐酸重新浑浊的实验,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