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乙醇 > 正文

光催化二氧化碳制甲醇的乙醇峰很高

潇洒的小虾米
无聊的斑马
2023-01-27 22:24:30

光催化二氧化碳制甲醇的乙醇峰很高

最佳答案
壮观的百褶裙
阔达的画笔
2025-07-06 03:19:24

99.99%。光催化二氧化碳制甲醇的乙醇峰很高,高达99.99%。在二氧化碳(CO2)催化加氢制甲醇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利用富含硫空位的少层二硫化钼(MoS2)催化剂实现了低温、高效、长寿命催化CO2加氢制甲醇。

最新回答
高挑的汉堡
诚心的薯片
2025-07-06 03:19:24

你的乙腈,磷酸,乙醇,以及水(你提到70%乙醇,我假定你用的是乙醇水溶液,含30%的水)都是HPLC级或者色谱级的吗?如果不是,里面带些杂质就很正常了,尤其是磷酸(一般分析纯为85%水溶液)。看你的色谱图里面,很多杂质峰都在0.02AU以上,峰7竟然达到0.16AU,足以造成误分析,说明其中一个或几个溶剂完全不合格,不能用作HPLC。弄到一些HPLC级的溶剂,你可以依次将上述四种溶剂依次进样,然后一一确定杂质峰的来源。

忧伤的发卡
秀丽的小懒猪
2025-07-06 03:19:24
玻碳电极的表面处理

在使用任何固体电极之前都必须清洁其表面,以便清除表面上玷污或吸附杂质造成的污染。正如大多数金属材料电极表面易生成氧化层一样,碳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后,会产生各种含氧基团(如醇、酚、羧基、酮醌和酸酐等),从而使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变差,灵敏度下降,失去应有的选择性。

实验时,将直径为3mm的玻碳电极先用金相砂纸(1#~7#)逐级抛光,再依次用1.0、0.3μm的Al2O3浆在麂皮上抛光至镜面,每次抛光后先洗去表面污物,再移入超声水浴中清洗,每次2~3min,重复三次,最后依次用1:1乙醇、1:1HNO3和蒸馏水超声清洗。

彻底洗涤后,电极要在0.5-1mol/L H2SO4溶液中用循环伏安法活化,扫描范围1.0~-1.0V,反复扫描直至达到稳定的循环伏安图为止。最后在0.20mol/LKNO3中记录1×10-3mol/L 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曲线,以测试电极性能,扫描速度50 mV/s,扫描范围0.6 ~-0.1V。实验室条件下所得循环伏安图中的峰电位差在80mV以下,并尽可能接近64mV,电极方可使用,否则要重新处理电极,直到符合要求。

正直的唇彩
光亮的小蜜蜂
2025-07-06 03:19:24
1、 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和表征核磁共振氢谱的基本参数及其解析方法。

2、 掌握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的操作方法,注重独立完成实验能力的培养。二、引 言

核磁共振现象最早是在1946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Bloch和哈佛大学的Purcell发现的,他们因此而获得了1952年度的诺贝尔奖金。具有磁矩的原子核位于恒定磁场中时,一般将以一定的角速度围绕磁场轴作进动并最终沿磁场方向趋向。如果垂直于该恒定磁场外加一弱交变磁场,则当交变场的圆频率ω0和恒定磁场H0满足一定关系(ω0=γH0,γ为旋磁比)时,核磁矩将会沿着固定的轨道绕恒定磁场进动,同时出现能量的最大吸收。随后,Bloch、Landau等科学家分别从这一经典的物理图象出发,给出了核磁共振现象的经典描述。以后,又有了量子力学的解释。今天,核磁共振已成为研究物质结构、研究原子核的磁性、进行各种化合物的分析和鉴定、测定各种原子核磁矩以及进行医学诊断的有力工具。三、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1. 原子核的基本特性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运动的电子所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质量、成分、大小、角动量和磁矩构成了它的基本性质。众所周知,原子核带正电,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总电量相等,数值上等于最小电量单位e(1.6021×10-19C)的整倍数,称为电荷数。原子核的质量一般用原子质量单位u(1.66055×10-27kg)表示,这时,其质量均非常接近于一整数,被称为原子核的质量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这两种微观粒子所组成,它们的质量大致相等,但每个质子带正电量e,而中子则不带电。因此,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z同时可表示相应原子核外的电子数、核内质子数和核的电荷数。原子核的大小为1015m的数量级。

原子核具有本征角动量,通常称为原子核的自旋,等于核内所有运动的角动量的总和。核自旋可用自旋量子数I来表征。核内的中子和质子都是I=1/2的粒子。实验证明,如将原子核按其自旋特性来分类,则可分为三类:(1)电荷数(即原子序数)与质量数都为偶数的核,如12C、18O等,它们的自旋量子数为零;(2)质量数为单数的核,如1H、13C、15N、 17O、19F、31P等,它们的自旋量子数为半整数(1/2、3/2、5/2、……);(3)质量数为双数,但电荷数(原子序数)为单数的核,如2H、14N等,它们的自旋量子数为整数(1、2、3、……)。

根据量子力学,一自旋量子数I≠0的孤立原子核应具有本征自旋角动量PI和本征自旋磁矩

μI:

PI和μI方向互相平行。式中, ,h为普朗克常数。gI为原子核的朗德分裂因子,随原子核的不同而不同。这里,e和MP分别是质子的电荷与质量。 ,称为核磁子,是核磁矩的单位。和电子磁矩的单位玻尔磁子 相比, 比 要大得多,相应地,电子磁矩也要比核磁矩大得多。

现在,设想该原子核位于沿z方向的恒定磁场H0中,则 和 沿z方向的分量 、  只能取一系列不连续的值:

式中,γN=μI/PI称为核的旋磁比。m是磁量子数,可取I、I-1、I-2、……、-I+1、-I等共2I+1个不连续的值。

应该指出,人们通常所说的原子核的角动量和磁矩指的是 和 的最大值,即

2. 氢原子核(H1)在有机化合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磁场的敏感度最大,容易观察到满意的核磁共振信号,因而目前对它的研究最多,应用也最广泛。

氢原子核只包含一个质子,自旋量子数为I=1/2,可以看成是电荷均匀分布于球面上的旋转椭球。在磁场中,它有平行于和反平行于磁场两种取向,相应于m=+1/2和-1/2。这两种取向的能量是不同的,用两个能级来表示,如图1所示。其中,m=-1/2能级因自旋取向与磁场方向相反,能量较高。这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

式中, 是质子的旋磁比。

我们可由统计力学估计一下热平衡条件下m=+1/2的质子数N+与m=-1/2的质子数N-之比:

假定H0=14092 Oe,T=300K(这是60MHz核磁共振仪室温下测量的典型条件),则

N+/N-=1.0000099

这就是说,在一百万个氢原子核中,热平衡条件下位于低能级的原子核数只比位于高能级的多10个左右。

如果要使位于低能级的核跃迁到较高能级去,即从m=+1/2的能级跃迁到m=-1/2的能级,就必须向原子核提供正好等于两个能级之间的能量差ΔE的电磁波能量。如果在垂直于恒定磁场H0的方向上对氢原子核系统施加一个圆频率为 的小交变磁场,其提供的能量 恰好等于ΔE,就可发生使原先位于低能级的核跃迁到高能级去。于是从

 

可得出发生核磁共振的必要条件为

 (3)

由此可知,所谓核磁共振,就是位于恒定磁场中的原子核大量吸收小交变磁场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的现象。由(3)式可知,如果小交变磁场的频率为60MHz,恒定磁场为14092 Oe 时,氢原子核系统就可产生核磁共振。

如上所述,氢原子核在恒定磁场作用下,其原来兼并的能级分裂为二,由于占据低能级的核数稍大于占据高能级的核数,总的来说,仍有可能产生净的能量吸收现象。但是,两个能级上的核总数毕竟相差不大,再加上在兆赫兹频率范围内氢核从高能级回到低能级的自发辐射的几率接近于零,因此,如果它们不能通过其他途径从高能级回到低能级,跃迁过程很快就会达到饱和而不再发生净的能量吸收,因而也就无法观察到共振谱。幸好,这种非自发辐射的途径是客观存在的,称为弛豫过程。一是纵向弛豫,又称自旋晶格弛豫,经过这种过程,一些核由高能级回到低能级,核的能量被转移到周围的分子变成热量放出;另一种弛豫是横向弛豫,又称自旋自旋弛豫,通过它,一核的能量被转移至另一核,但各种取向的核的总数保持不变。关于这两种弛豫过程的详细讨论,可参阅有关文献和著作。3. 表征液体核磁共振氢谱的主要参数及其基本概念

本实验使用的核磁共振仪频率为60MHz,可用于研究液态的有机化合物或固态化合物溶液(通常,液态样品也往往需用溶剂稀释)中的氢原子核的核磁共振谱。这时,表征核磁共振氢谱的主要参数是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

(1)化学位移

根据核磁共振条件(3)式,氢原子核(H1)在14092 Oe的磁场下,将吸收60MHz的电磁波能量,或者说,如固定交变磁场的频率不变(60MHz),则所有质子都应在14092 Oe的磁场下发生共振,产生共振峰。但是,实验发现,化合物中各种不同的原子核,在60MHz频率下,共振磁场强度稍有不同。这种原子核由于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造成在不同的共振磁场下显示吸收峰的现象称为化学位移。

产生化学位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氢原子核外围的电子以及与该原子核相邻近的其他原子核的核外电子在外加磁场的感应下会产生对抗磁场,从而对外加磁场起了一种屏蔽作用。其大小可用一屏蔽因子σ来反映。于是,产生核磁共振的有效磁场可以表示成

(4)

一般σ值为10-5-10-3。对60MHz仪器,化学位移的差异范围约在140.9mOe之内或换算成频率是在600Hz之内。尽管这种差异范围很小,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是核磁共振在化学中应用的基础。

图2示出了乙基苯于100MHz时的高分辨核磁共振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基苯的分子C6H5CH2CH3中,C6H5—基团上的5个质子,—CH2—基团上的2个质子以及—CH3基团上的3个质子各自在分子中所处的化学环境是不同的,因而会在不同的磁场强度下产生共振吸收峰,即它们具有不同的化学位移。同一图中还示出了积分记录图。由于化学位移差别范围很小,所以要精确测出其绝对值比较困难。一般都以相对数值来表示,测量精确度可在1Hz以内。测量时,以某一标准物质的共振峰为原点,然后测出各共振峰与原点的距离,再按下式定义计算出化学位移δ值:

(5)式中,乘以106是为了使δ所得数字易读易写。为此,通常把ppm(part per million的缩写,意思是百万分之一)作为δ值的单位。对于60MHz的仪器,1 ppm的宽度相当于频率改变60Hz。

标准样品一般采用四甲基硅 。它的共振峰只有一个单峰,且位于高场范围很容易识别。这种物质化学上惰性很大,它的12个质子呈球形分布,因此是各向同性的。它的共振磁场或共振频率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它的沸点为27℃,易挥发,这有利于回收样品。此外,它易于和许多有机溶剂混溶。人们规定,在四甲基硅峰左边的δ值为正,位于其右边的峰δ值为负。

化学位移本身的校准常采用由几种化合物所组成的标准混合物,它们按表1的浓度配比封在一根玻璃管内供常规应用。表1校准化学位移的标准化合物

化合物 与(CH3)4Si的距离(Hz)(a) δ值 每升1℃的变化(Hz)(b) 浓度(W/V)(c)(%)

(CH3)4Si 0 0.000 0.000 3

C6H12 86.12 1.435 +0.008 2

CH3COCH�0�13 125.94 2.099 -0.046 3

CH3CCl3 163.50 2.725 -0.020 9

216.80 3.613 -0.026 2

CH2Cl2 317.41 5.290 -0.038 8

CHCl3 438.94 7.316 -0.052 18

(a)60MHz,20℃;

(b)正号表明左移(δ值增大),负号表明右移(δ值减小);

(c)表中所有化合物均配制在一个溶液中(CCl4溶剂)。

(2)耦合常数

上面讨论的化学位移主要是考虑核磁的核外电子环境。实际上,同一分子内部的核磁间的相互作用不可忽略。虽然它不会影响化学位移,但对核磁共振谱的峰形有重大影响。例如图2中的甲基峰(—CH3)和亚甲基峰(—CH2—)分别为三重峰和四重峰,而不是单峰,这种现象就是由—CH3和—CH2—基团上的氢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这种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自旋耦合,由其引起的共振谱线增多的现象称为自旋分裂。

原子核间的自旋耦合是通过成键电子传递的。其主要机制是费米接触机制。设同一分子内有两个氢核X和Y,若两核之间无自旋耦合,则Y核只有一种跃迁存在,即Y(+1/2)→Y(-1/2)两核之间有自旋耦合,且假定X核自旋为+1/2,则靠近它的电子自旋必定为-1/2(核自旋极化电子自旋)。按泡里原理,轨道上另一成键电子自旋必为+1/2。因此,只有当Y核自旋为-1/2时,这第二个成键电子才和Y核占据空间同一点。可以看出,X(+1/2)和Y(-1/2)使系统势能降低,而X(+1/2)和Y(+1/2)使系统势能升高。同样,对X(-1/2)核也可作类似分析,即X(-1/2)和Y(+1/2)使系统势能降低,而X(-1/2)和Y(-1/2)使系统势能升高。最后,由于X核的存在和它与Y核的自旋耦合,导致Y核有两种跃迁:X核自旋分别为+1/2和-1/2时,Y(+1/2)→Y(-1/2)。这两种不同跃迁的能量差叫耦合常数。

耦合常数是表征自旋耦合的特征量。用J表示,单位为赫兹。耦合常数的大小与外加磁场无关。其值可正可负。但从核磁共振图谱,只能求出耦合常数的数值,而不能确定其绝对符号。

作为一个例子,我们简要讨论一下图2中的-CH3共振峰为什么是三重峰而不是单峰。我们已经知道,氢原子核在磁场中有平行和反平行于磁场两种取向,这里分别用↑和↓代表m=+1/2和m=-1/2,则乙基苯的-CH2-基团中的两个氢核的取向共有三种排列方式,即(1)↑↑;(2)↑↓或↓↑;(3)↓↓。因而,可产生三种不同的局部磁场作用于-CH3基团上,从而使-CH3的共振峰分裂为三,其高度比为1∶2∶1(因自旋相反的情况有两种排列方式,所以高度比例为2)。

自旋分裂服从n+1律。该规律指出,当某基团上的氢有n个相邻的氢处在不同的环境中时,例如有一种环境的氢为n个,另一种环境的氢为n′个,则该基团氢应显示的核磁共振峰的数目为(n+1)(n′+1)个。由n+1律所得的复峰,其强度比例分别为1∶1(二重峰)、1∶2∶1(三重峰)、1∶3∶3∶1(四重峰)、1∶4∶6∶4∶1(五重峰)等,比例数字是由 (a+b)n 进行级数展开后各项的系数决定。上例中,-CH3峰的自旋分裂是服从n+1律的。因为与它相邻的—CH2—基团含有两个氢,所以它会显示三个峰。

一般来说,按n+1律来估计耦合常数的n+1律方法叫作一级分析,按n+1律分裂的图谱称为一级图谱。应该指出,n+1律只是一个近似规律,实际得到的共振谱复峰与强度比并不严格按n+1律所预言。往往可看到对称的分裂峰高并不相等。实际分析图谱时,还常常必须考虑精细结构及二级分裂。

图3示出了乙醇的核磁共振峰。图3(a)是低分辨率下的图谱,其中三个峰的面积之比为1∶2∶3,因而分别属于-OH、-CH2-、-CH3 基团。图3(b)是分辨率提高后的图谱。此时,各组峰的面积之比仍为1∶2∶3,但-CH2-、 -CH3基团峰是复峰,分别为四重峰和三重峰,遵守n+1律。若拉宽记录宽度,则发现-CH2-、-CH3峰实际上有更多的细节,这就是“精细结构”及“二级分裂”的图谱,如图3(c)所示。如果乙醇非常纯,则—OH峰也将变为复峰,如图3(d)所示。4. “磁等价”氢核的概念

分子中若有一组氢核的化学位移相同,而对组外的任何一个氢核只有一种耦合常数,则这组氢核就被称为“磁等价”或简称“等价”。等价氢核之间虽然也有耦合(甚至耦合常数可能很大),但对共振谱不会发生任何影响。

例如在图2和图3,甲基-CH3的三个氢核的化学位移相同,但对外都只有一种耦合常数,所以甲基氢峰仅被“近邻”次甲基-CH2-的氢所分裂,而甲基本身三个氢并不相互分裂。5. 核磁共振图谱解析

一般来说,分析核磁共振图谱需要按如下步骤进行:

(1) 看峰的位置,即化学位移。确定该峰属于哪一个基团上的氢。

(2) 看峰的大小。从积分图的台阶高度看各峰下面所包围面积之比,从而知道含氢的数目比。

(3) 看峰的形状(包括峰的数目、宽窄情况等),运用n+1律、耦合常数及二级分裂等知识确定基团和基团之间的相互关系。

6. 影响核磁共振谱的主要因素

(1) 旋转边峰:为了提高信号的分辨能力,样品管在实验过程中处于不断旋转状态,以使作用其上的磁场均匀化。但是样品管的旋转会造成共振谱的主峰两侧出现对称的小峰,称为旋转边峰。如果这些小峰离开主峰的距离随着样品管的转速增大而增大,则可断定是旋转边峰。

(2) C13同位素边峰:如果样品管中含有C13,则会和氢核发生耦合,出现边峰,与旋转边峰类似。但这种同位素边峰不会因转速的增大而改变其离开主峰的距离,因而可以分辨。

(3) 杂质峰和溶剂峰:这两种附加峰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加以判断。

(4) 活泼氢的影响:在含氢化合物中,-OH是常见的活泼氢。它的化学位移由于温度、浓度、氢键等影响变化范围较大,从而会改变共振谱的形状。对于含-OH基团的样品,若纯度很高,-OH与邻近氢核的能量交换速度很慢,可以观察到相互之间的耦合,造成相应峰的分裂。如果在样品中加入痕量的酸或碱,便可通过这些杂质加快能量的交换速度,以至于观察不到峰的分裂。

(5) 样品溶液处理不当:例如有些化合物会与溶剂发生反应,因此在测试时要求配制新鲜的溶液,而不能采用已经放置很久的溶液。否则也会改变共振谱的形状。另外,如果溶液中混入灰尘,测试前又未经过滤,则容易导致局部磁场的不均匀性,造成共振峰的加宽,其中铁质杂质影响更为严重,甚至造成谱线细节丧失,以至于达到无法辨认的程度。

四、实验仪器

图4是一台核磁共振仪的结构原理图。图中,兆赫频率器的频率范围是固定的,如60、100、220、250MHz等。仪器的频率越高,除了可以提高仪器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外,主要的好处是可使图谱简单化,便于分析。与该兆赫频率器相连的线圈可产生一定的交变磁场,提供原子核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所需的能量。

图5 JNM-PMX60SI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产生恒定磁场的磁铁,在100Hz以下的仪器使用永久磁铁。更高频率的仪器使用超导磁体。

一对亥姆霍兹线圈通有直流电,所产生的附加磁场可用来调节磁铁的恒定磁场H0,以方便记录核磁共振谱(化学位移)。

此外,围绕样品管的线圈还有接受器线圈。它和兆赫频率器相连的线圈、亥姆霍兹线圈三者是互相垂直放置的,可保证它们之间在工作时不会互相干扰。

当公式(3)所表示的共振条件被满足时,原子核就吸收交变磁场提供的能量,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发生核磁共振。跃迁时,核磁系统能量发生相应改变,为接受器所感受,信号经放大后即可通过示波器或记录仪记录下来。

一般核磁共振谱都是从左(低磁场)画起,向右磁场递增,即所谓扫描。磁场强度已折合成频率(Hz)而被记录下来。在扫描吸收信号时,若扫描速度太快,会产生尾波。但若没有尾波,则反映分辨率不好,会严重影响共振谱质量。

位于磁铁中央的样品管是一直径为5mm的玻璃管,注入5 ml左右的溶液或液态样品。它在测试过程中以一定速度(30-40 r/s)旋转,以获得具有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谱。

高分辨率的核磁共振仪还可借助于仪器备有的“积分”装置,由积分扫描读出各种共振峰的面积之比,由此可得出各种基团中所包含的氢核的数目之比(因共振峰的面积和氢核数目成正比)。若仪器的积分装置能耐受快速扫描时所产生的尾波而仍能给出平展的“台阶”,则应采用尽可能快的扫描速度。

本实验采用的实验装置是日本JEOL公司JNM-PMX60SI型高分辨率核磁共振仪。图5是其外形图。该图的左侧是控制台,附有X-Y记录仪和示波器,用以观察、调整核磁共振信号。该图右侧上方是样品台,供插入或取出样品用;样品台下方是永磁体(附有亥姆霍兹线圈和探测线圈),四周封闭,以利于通过恒温控制装置使永磁体处于恒温条件下,保证恒定磁场不随室温的改变而改变。在图中位于控制台和样品台之间的地上有一蓝色的压缩空气泵,气流可以从样品管底部吹入,使样品管旋转起来。五、实验内容

1、 认真阅读仪器说明书,了解仪器各部分功能和操作方法。

2、 画出高质量的标准样品管所含7种标准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以四甲基硅共振峰为零点,算出其他六种化合物的化学位移δ值。

3、 改变仪器的分辨率,观察并记录乙醇在高、低分辨率下的核磁共振谱及其积分图。并由高分辨率共振图谱上分别求出耦合常数 。

4、认真写出实验报告,并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并回答以下思考题:

为什么在高分辨率下含痕量酸的乙醇的-OH峰是单峰和-CH2-峰是四重峰?为什么在很纯的乙醇时,-OH峰变成三重峰,而-CH2-峰则分裂成八个峰?注意事项

高分辨核磁共振仪是一台精密仪器,操作时应该十分小心。样品管放入磁场以前,先要放入量规孔中,调整好转子下沿与样品管底部的距离,确保样品进入磁场均匀区内。因为量规孔较小,而样品管壁又很薄,所以将样品管插入量规孔时要细心,以免样品管破损

坚强的哑铃
矮小的嚓茶
2025-07-06 03:19:24
1、含有其他物质。进样前多用待测液清洗注射器几次

2、鬼峰,重新测几次排除

3、改变测量方法,比如用升温程序来控制,让峰之间距离拉大。

4、更换清理膜垫等进样口的物品。

5、要不要换一下管子?

6、还没想到。。。

背后的鸭子
怡然的春天
2025-07-06 03:19:24

导电炭黑的分散性在于其结构高低、表面积大小、吸油值高低、粒径大小等。

导电炭黑在乙醇溶液中的分散性一般,与其相比,导电炭黑更易在溶剂型(油性)溶液中分散。

希望能帮助到您,谢谢采纳!

眯眯眼的学姐
谨慎的小蚂蚁
2025-07-06 03:19:24
这个不能直接判断。因为出峰时间和你的流速,柱温,流动相比例,还有色谱柱都有关系的。就算这些条件都固定,好多时候还和不同厂家的仪器,死时间不同,出峰也不同,还有色谱柱,不同厂家的色谱柱,还有就算同一厂家的色谱柱,型号不同,柱压也会不同,出峰时间还是有差异。

娇气的蜗牛
斯文的水蜜桃
2025-07-06 03:19:24
《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限量》指标

序号溶剂名称国家限量(mg/㎡)

0苯0.01

1乙醇50.0

2异丙醇5.0

3丙酮1.0

4丁酮0.5

5乙酸乙酯10.0

6乙酸异丙酯5.0

7正丁醇2.5

8丙二醇甲醚60.0

9乙酸正丙酯50.0

10 4-甲基-2-戊酮1.0

11甲苯0.5

12乙酸正丁酯5.0

13乙苯0.25

14二甲苯0.25

15环己酮1.0

1)烟标的VOC

中国国家烟草局于2008年2月26日正式发布了烟草包装的VOC标准(YCXXX – 2007)的报批稿:―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物的限量‖。这一标准对烟标中16种有机溶剂的残留量(Solvent

retention)做出了具体的规定(请见表1)。这明确表明该标准是烟标的VOC标准而不是油墨的VOC标准,目的是控制烟标的有机溶剂残留量。

表1 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技术指标

2)烟标的VOC的标准测定方法

图1气相色谱仪的原理示意图

图2自动顶空-气相色谱仪的实物图

为了保证测定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该标准规定必须按照中国国家烟草局发布的标准―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YC/T 207-2006)进行抽样和样品测定。图1和2是气相色谱仪的原理示意图和实物图。图1表明:气体样品经载气带入并通过色谱柱(一般为内管壁上涂有特殊涂层的毛细管柱),由于不同物质在该色谱柱内的涂层中的吸附-解吸性质不同,从而样品中的成分得到分离。成分分离的好坏与色谱柱的种类以及操作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理想的情况下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保

留时间(RT)(从进样到某一成分出峰所用的时间就是该成分的保留时间。),即样品中的每一成分都有它对应的且与其他谱峰分离开的谱峰。某一化合物的RT是用纯净的该化合物通过标定实验来决定的。RT决定于检测用的气相色谱仪及其操作条件,因此,同一化合物的RT在不同仪器常常不同。然而,气相色谱仪正是用化合物的RT来做定性分析的。由于存在不同化合物有相同RT和混合物质不能完全分离开的可能性,因而气相色谱仪不是一种理想的定性分析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通过质谱来定性。气相色谱仪的定量则通常是由标定实验获得的每一化合物的校正因子将峰面积(或峰高)转换为该化合物的重量来实现的。必须注意的是不同化合物的校正因子是不同的,也即是单位重量的相应色谱峰面积(或峰高)对不同化合物是不同的。因此,除了对要检测的16种溶剂的每一种做定性标定实验来获得保留时间(RT)外,还必须做定量的标定实验。一般说,如能正确操作,气相色谱仪是一种不错的定量分析方法。

烟标的VOC的标准测定方法YC/T 207-2006 还有以下要求:

- 检测仪器必须为带有自动顶空进样器(Automated headspace sampler)的气相色谱,自动顶空进样器能保证进样的准确性和进样的组成与样品瓶中的组成的一致性。这就意味着老式的顶空进样法(将装有样品的密封瓶放入一定温度的烘箱一定时间后,针管取样)不适用,因为后者难以保证进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检测器应为火焰离子检测器(FID),这表明其他检测器不适用,即使定性更好的质谱(MS)检测器也不建议使用。因为不同的检测器对各种有机溶剂在整个浓度范围的定量精确性不尽相同,难以保证测定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 必须使用基质校正剂,三醋酸甘油酯

该标准详细描述了气相色谱的工作条件和定量的标定方法,特别规定了要用基质校正剂,三醋酸甘油酯来配制定量的标准溶液,以及加入1000μl三醋酸甘油酯到烟标样品中再作气相色谱检测。其原因是使定量的样品和待测样品都处于相似体系中,即相同的液相(基质校正剂,三醋酸甘油酯)。在标准规定的顶空进样条件(包括平衡温度800C和平衡时间,45分钟),可保证烟标样品中残留溶剂全部气化后并在气相和液相(基质校正剂,三醋酸甘油酯)之间达到分配平衡。气相部分被顶空进样器导入色谱柱分离和检测。事实上,这些检测条件应该是基于大量实验得出的优化工作条件,在这些检测条件下,要检测的16种溶剂

能够较好地分离开,便于准确定量。图3是按标准方法做出的混合标样(含16种溶剂)的气相色谱图。如用其他气相色谱检测的国标方法来检测,测定的结果会有差别。因为测定的数据与气相色谱的工作条件有很大的关系。在实际中,常有客户要求到第三方,如SGS作检测来证明油墨的VOC是否达标。这时,必须告诉测试的实验室你要求按YC/T 207-2006 检测。否则,检测的结果不能作为判断的充分依据。

图3混合标样(含16种溶剂)的气相色谱图

- 两次平行测定

标准规定测定结果取两次平行测定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平方米(mg/m2)。这样就可避免由于异常的测定结果造成误判。

当某化合物的测定结果小于该化合物的定量检出限时,应报告该化合物―未检出‖,同时报告定量检出限值。当测定结果大于或等于定量检出限但小于0.01 mg/m2时,按0.01 mg/m2报告,同时报告定量检出限值。

- 判定规则

标准规定测定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苯含量≥0.01 mg/m2

—测定结果不符合下式要求

∑(xi/yi-1)<15.0 (1)

式中:

i——表1中的序号,i=1,2,3…15;

……xi——测定值,―未检出‖时取值为0;

……yi——指标值;

……xi/yi-1——超标比值,当xi/yi-1<0时,取值为0。

根据这一判定规则,除了苯的残留量值不能超标外,其实,烟标所含的其他标准所规范的15种溶剂的残留量值Xi可以超过表1 中的指标值Yi,只要这15种溶剂的残留量值符合求和公式(1)。按求和公式(1),粗略的说,只要烟标中除了苯外的15种溶剂的每一溶剂的残留量值小于指标值的两倍都是符合标准的。

二、正确规范油墨的VOC

影响烟标的有机溶剂残留量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印刷基材和其他辅料

·油墨的性质(树脂,溶剂的特性和组成,等)

·上墨量及面积

·印刷条件(干燥设备和温度,印刷速度,等)

由于生产中要使用表面涂层和复合胶,故烟标所用的基材,如白卡纸和复合卡纸常有包括甲苯在内的

残留溶剂。我们检测时曾发现一种烟标用的白卡纸,其甲苯的残留量竟然超过0.5 mg/m2 ,将其在70oC 烘烤30秒,其甲苯的残留量仍有0.3 mg/m2 。目前,不少烟标印刷厂已对印刷基材制定了VOC检验标准并用气相色谱对来料作检验(请见表2)。

至于烟标的上墨量及面积,这是由烟标的设计所决定的,烟标印刷厂不能做太多改变。

而印刷条件(干燥设备和温度,印刷速度,等)则是烟标印刷厂可以优化的,它们对于烟标的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当然,油墨,特别是溶剂型凹版油墨的VOC性质对烟标的有机溶剂残留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各家烟标印刷厂都将油墨,包括光油列为VOC控制的重点。由于至今还没有针对油墨的VOC的国家标准,为解决对油墨的VOC有效控制,不少烟标印刷厂和油墨生产企业都已初步制定了本企业的油墨的VOC 标准。目前无统一标准的状况,给烟标印刷厂与油墨生产企业之间对油墨VOC标准的相互认同造成了很多困难。

基于工作的需要,DIC公司收集了不少烟标印刷厂的油墨VOC标准。根据检测样品的性质,它们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1)检测印刷样品的溶剂残留量

-检测方法:按国家标准YC/T207-2006。

-检验标准:同VOC国家标准(YCXXX – 2007)或更严。我们了解到有的客户的VOC指标值仅为国标的指标值的1/5。我们认为后者太严,实际中难以控制。是否必要,值得商榷。

-测定样品:印刷样品。

这一检测方法的制样方法有下面两种:

A.印刷机制样

有些烟标印刷厂具有打样印刷机或单张印刷机,可以很好地模拟实际印刷结果。但要注意油墨粘度,稀释剂,基材与实际印刷是否有差别,特别是凹版打样印刷机往往没有干燥装置,这会造成打样印刷机印

样的溶剂残留量比实际印刷样高。

B. 实验室制样

·凹版墨和光油:6号棒在白卡纸上打样,上墨面积大于22cmX 5.5cm, 120oC的鼓风烘箱干燥1分钟。

·UV胶印墨和光油: 用刮刀片将墨均匀刮在白卡纸上,上墨面积大于22cmX 5.5cm, 然后将印样通过UV灯箱。

·普通胶印墨: 用刮刀片将墨均匀刮在白卡纸上,上墨面积大于22cmX 5.5cm, 室温下放置4 小时。

2)检测油墨的溶剂含量

- 检测方法:无国家的统一标准,但参照测定烟标溶剂残留量的国标YC/T207-200检测。

- 检测标准:对不同油墨中的16种溶剂含量规定限量值, 单位为ppm(百万分之一)。不同烟标印刷厂有不同的标准。表2是一份典型的标准。

- 测定样品:直接取原墨,50-100 mg.,放入顶空进样瓶,再加入1000μl三醋酸甘油酯到样品中再作气相色谱检测。

- 值得探讨的问题:a)为了能检出油墨中的微量溶剂,如苯类,取样量比定量时标准溶液的加入量~1 mg 样品多了50-100倍,这使得顶空瓶中的油墨中所含溶剂在气相和液相(基质校正剂,三醋酸甘油酯)之间达到分配平衡时,两者的溶剂在气液两相中的分配状况有差别。b)这还可能造成进样量过大,使色谱柱过载而分离不良,可使定量不准。c)再者,由于国标YC/T207-200的定量标准溶液中各溶剂的组成与油墨中的各溶剂组成相差很大,如前者的甲苯在所有挥发性有机物中的含量为~8000ppm, 而待测油墨中的甲苯含量通常仅为20-150ppm,也可能造成定量误差。实际中,准确测定10ppm的溶剂亦不易。

d) 在做微量溶剂的定量时,正确鉴别信号峰和噪声峰相当困难。

特别在苯类溶剂的出峰位置,如误将噪声峰当作信号峰,则可能引起误判从而退货。一些气相色谱资料建议:只有当一个峰的高度与噪声峰的平均高度的比值大于3时,该峰才能算做一个信号峰。然而,为了

避免在这种情况下可能的误判,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通过质谱来定性。

表3比较了两种油墨VOC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表2纸张和油墨的VOC标准

表3 两种油墨VOC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根据DIC公司了解的信息,目前的状况是:如用检测印刷样品的溶剂残留量的方法来检测,大的油墨生产商的烟包专用凹版墨,水性光油,UV 胶印墨和UV光油大部分都可以达到检验标准。烟标印刷厂使用这些达标油墨来印刷的烟标亦可以达到烟标2007年VOC标准。

迪爱生(广州)油墨公司也是使用这一方法来检测该公司油墨产品的VOC,但对于烟包专用凹版和柔版墨,以及水性光油,DIC公司采用更严格条件:800C干燥1分钟,并且用铜版纸为打样基材(因为白卡纸常有包括甲苯在内的残留溶剂)。检验标准为烟标VOC国家标准(YCXXX–2007)。

如用检测油墨的溶剂含量的方法检测,目前的状况是:很多烟包专用凹版墨,水性光油,UV 胶印墨和UV光油不能达到表2 给出的标准:凹版溶剂墨多是甲苯超过50ppm。水性光油多是甲苯和二甲苯超过10ppm,UV胶印墨和UV光油多是甲苯超过20ppm。事实上,烟标印刷厂只好选用那些VOC超标相对较少的油墨来印刷,烟标似乎也能达到2007年VOC标准。

事实上,由于水性光油所用的不少树脂难以避免微量的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水性光油中的苯类含量并不一定比溶剂墨低。此外,我们发现水性光油直接顶空进样,由于大量水进入色谱柱,造成基线不稳,测定结果不大可靠。长期测高含水的样品,可能会对有些类型色谱柱造成一定损害。类似的,UV 胶印墨和UV光油所用的树脂难以避免微量的甲苯,几乎不可能达到20ppm的限量。因此,DIC公司建议,如希望用检测油墨的溶剂含量的方法检测,应制定一个比表2的限量值高的和合理的标准限量值。具体的标准限量值最好由烟标印刷厂和油墨生产厂合作,通过试验决定。

三、如何保证烟标的溶剂残留量达到国家的标准

1)原材料的控制

- 烟标生产厂: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