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光伏 > 正文

天合光能光伏板全国排名

甜美的小蚂蚁
魔幻的书本
2023-01-27 22:20:23

天合光能光伏板全国排名

最佳答案
腼腆的楼房
爱撒娇的小虾米
2025-07-06 06:01:56

中国光伏十大名基森牌排行:

1、 天合光伏

天合光伏公司创建于1997年,是第一家获得UL 客磨旅户测试数据项目认证(CTDP)的光伏企业。2015年,公司光伏组件累计出货量接近17吉瓦,销售额突破30亿美元。占据重要的市场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组件供应商。

2、晶澳太阳能

晶澳太阳能于2005年创建至今,经过两年的发展厅在美国挂牌上市,成为全球领先的高性能光伏产品制造商,应用于住宅、商业和地面光伏电站发电系统。在业界有着不凡的地位。

3、英利

英利于1998年成立以来,在业界有着悠久的历史, 2007年6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是全球领先的太阳能光伏企业。

4、展宇光伏

展宇光伏是全球光伏行业领跑者,汇聚全球顶级的晶硅电池厂商、组件集成商和行业上下游资源,从晶硅电池、高效率光伏组件、 全智慧光伏系统到全面的解决方案,构建一体的产业链,并形成从项目前期融资、产品定制、安装、售后完善的的服务体系。

5、杜邦光伏

杜邦光伏在业界有着25年的生产经验,不管是在材料的研发,技术应用上都受到同行的一致好评,为世界光伏产业界提供最完整、全方位的创新材料组合。

最新回答
笑点低的夏天
威武的小伙
2025-07-06 06:01:56

中国十大光伏发电公司排名:

1、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南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最大的进行太阳电池制造、设计、销售和安装的专业公司之一,1978年开始研制生产单晶硅太阳电池。在近30年的时间里,在中国累计安装数万高质量的太阳电池发电站(系统),遍及中国大陆,广泛用于民用、商业和工业领域,为中国的太阳能利用的推广和环境改善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中电48所

中电48所全名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八研究所,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科为涉足光伏业最早的集团之一,旗下48所,18所,2所,45所,36所均涉足光伏产业。其中18所为国内光伏产品测试检验的权威机构,48所为国内光伏装备的权威研发生产机构。

3、天威集团

天威集团涉足光伏产业链的全部,特别是上游硅材料。拥有天威四川硅业,乐山乐电天威硅业,四川新光硅业等国内知名硅材料生产企业。中游拥有天威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天威(成都)光伏组件有限公司。下游有天威新能源系统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4、中国恩菲

中国恩菲,隶属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中国恩菲工程研究院为国家甲级设计院,特别在有色金属设计领域具有很强地位。中国恩菲在光伏行业主要集中于产业链两端,前端为硅材料生产,其控股的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内硅业前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末端为光伏电站的投资、开发及运营。

5、上海航天机电

上海航天机电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上海航天八院旗下公司。上海航天八院近两年发展态势迅猛。旗下全资或者控股子公司众多。较著名的有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其组件销售企业及应用系统集成企业。还有,上海神舟新能源、连云港神舟新能源、内蒙古神舟硅业、内蒙古神舟电力、上海神舟电力均为八院的光伏相关企业。

6、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直属于陕西国资委管辖的大型集团,在光伏领域的下属企业有:陕西光伏产业有限公司,西安黄河光伏有限公司,西安烽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陕西长岭光伏电气有限公司等。电子信息集团几乎占据了陕西省光伏行业的大半壁江山,投资力度极大。拥有自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系统集成、逆变器生产的全产业链。

7、宁夏银星多晶硅有限公司

宁夏银星多晶硅有限公司直属于宁夏发电集团,旗下银星能源为上市公司。依托宁夏发电集团在电力行业的强大优势,银星在光伏领域发展较为迅猛。宁夏银星多晶硅采用有别于其他企业的物理冶炼法,成功克服了难题并拥有相关知识产权。公旗下还拥有宁夏银星光伏发电设备有限公司,专注于组件生产。意科能源专注于投资运营。

8、国电光伏(江苏)有限公司

国电光伏有限公司隶属于是中国国电集团——国电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借助于中国国电在电力系统的强大优势,国电光伏(江苏)有限公司主要集中于组件生产、系统集成总包服务。在宜兴,控股了国电晶德太阳能科技(宜兴)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了国电太阳能系统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专注于做电站总包服务。

9、东方电气集团(宜兴)迈吉新能源有限公司

东方电气集团迈吉新能源有限公司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专注于单晶156的生产。东方迈吉位于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9月生产出试制产品,2010年1月第一条60MW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进入批量生产。

10、中国科技光伏电力控股有限公司

中国科技光伏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其母公司中国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招商局集团,其下属公司有:青海百科光电有限责任公司,青海宏科新能源集成科技有限公司(筹)。此外招商局新能源又收购了凌阳新能源,旗下拥有招商局漳州开发区传达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落后的服饰
繁荣的小蚂蚁
2025-07-06 06:01:56

近十年,在组件出货量方面,榜首位置九年为中国企业所占据。十年间榜首共涉及五家企业,中国企业四家,实力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不及。

尚德、英利、赛维的势弱

2011年对于中国光伏行业来说是较为特殊的年份,在此年欧美对中国光伏的“双反”拉开序幕。

2011年10月18日,德国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联合其他6家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正式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申请。

2012年7月24日,以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针对“中国光伏制造商的倾销行为”向欧盟委员会提起诉讼。

……

双反大棒终究落下。时有评价中国光伏产业状况为哀鸿遍野。恩孚商务咨询2012年跟踪数据显示:当年国内破产和停产的光伏企业超过350家,企业全线亏损,11家在美上市公司负债总额近1500亿元,半数以上企业停产或半停产。

此两年,中国光伏行业的传奇公司尚德、英利、赛维还榜上有名,2011年,尚德位列榜单次席,仅次于First Solar,英利居于第三位,赛维位列第九,天合、阿特斯、晶科分列五、六、八位。

First Solar此年居于榜首,有媒体评价其是幸存下来的 历史 最久的光伏板生产商之一。First Solar于1999年成立,其前身为Solar Cell,后被沃尔顿家族相关公司收购。沃尔顿家族为沃尔玛集团的拥有者。

但是仅仅一年后,FirstSolar的榜首位置便被英利所取代。但是在十年期间,FirstSolar只在2018年未进入前十榜单,实力可见一斑。

英利在2012年、2013年居于榜首。

在2013年1月8日,英利高调宣布了2012年自己成为出货量全球第一的光伏企业,全年出货量超2.2GW。英利在2012年的 “高光”表现或与国内市场的开拓密切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英利国内组件发货量超500MW,同比上涨27%。此外,在美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收获到部分订单。

彼时,苗连生曾预计:2013年,英利国内市场份额有望达到40%。

其实,在2011年下半年,英利的欧洲市场比重已下降至45.17%,美国市场比重下降至10.31%,而中国市场比重则上升到36.71%。

经过2012之后,次年的英利依旧保持着榜首位置,组件出货量达到了3.2GW,相较于2011年1.6GW的出货量,实现了翻番。

但英利在2011年-2013年的业绩并不好看。2011年、2012年、2013年三年合计亏损近80亿。

英利并未如同赛维和尚德一样迅速“陨落”。

2014年,英利退居榜单次席。此年英利亏损2.09亿美元,组件出货量3.3GW。

2014年似乎拉开了英利“退”的序幕。2015年-2017年,英利连续三年居于榜单第八位。从2018年至今,再未进入榜单。但关于英利的消息从未中断。2020年,英利在市场上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并有着相较不错的收获,也许未来仍会获得一席之地,无法妄言。

2014年,苗连生面对天合的追赶,“让”出了榜首位置,,坊间认为老苗更“靠谱”了。此年天合出货量为3.7GW,两者差距400MW。

英利让大家铭记的除苗连生之外,还有其赞助了2010、2014两届世界杯。在中国光伏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对英利的荣光,尚德在此时则显得有些落魄,虽然在此种大环境下,谁都过得不好。

2012年或者算是尚德高光表现的“最后一舞”,此年尚德位居榜单第三位。

2012年9月初,面对困境,尚德开始了减产裁员,太阳能面板产能从2.4GW降到1.8GW,削减幅度达25%。不完全统计,或将裁掉1500名员工。

但,尚德终究仍未能挺住。

2013年3月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称,无锡尚德由于无法归还到期债务,依法裁定破产重整。尚德轰然倒下。虽然对尚德的败走有多重原因的解读,但是“双反”对尚德造成的冲击力和杀伤力巨大。

2013年,榜单上已不见尚德的名字。经过系列“折腾”,2015年至今,尚德间隔性出现在榜单中,只不过不复当年的荣光。

赛维的名字则在2012年的榜单中消失。姗姗来迟的2011年年报显示,赛维2011年共计亏损54.5亿元,其中资产减值损失28.2亿元,投资损失12.5亿元,扣除上述损失后实际经营亏损为13.8亿元。

2012年,赛维净亏损10.5亿美元。此年,赛维为诸多负面信息所围困,彭小峰也在该年卸任赛维LDK首席执行官。

2014年8月30日,赛维发布公告称公司已接受彭小峰辞任公司董事长及董事职位,即时生效。

2015年11月17日,赛维LDK宣布,新余市中级人民法院接受新余市城东建设投资公司及国家电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赣西供电分公司的重整申请,要求赛维LDK四家子公司——江西赛维LDK高 科技 有限公司、赛维LDK高 科技 (新余)有限公司、江西赛维LDK光伏硅 科技 有限公司及江西赛维LDK太阳能多晶硅有限公司,开始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但不管如何,赛维的精彩为诸多光伏人所牢记。

2012年,媒体转载Maxim Group发布的研报:中国最大10家太阳能公司累计负债达到了175亿美元。亦有媒体统计,此10家企业包含英利、尚德、天合、晶澳、阿特斯、大全、昱辉阳光、赛维和中电光伏等。

另有相关数据显示: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面对机遇,更多人参与到光伏行业中来。仅2011年,我国光伏行业的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拥有的生产商便由807家增至901家。而到2012年,我国破产和停产的企业超过350家。

在此期间,苗连生、施正荣、高纪凡、瞿晓铧四人齐聚的镜头定格,留下圈内的谈资。

掀起“血雨腥风”的SolarWorld在2011年位居第十位之后,前十榜单再无其踪影。作为德国的公司为何会频频发难,同样存有多种解读。

昱辉、天合、阿特斯的起落

欧美“双反”倒逼出了更强的中国光伏企业,随之国内光伏市场在系列积极政策的推动下开始发展。

2013年,被誉为光伏行业的“政策年”,据不完全统计,光伏相关的“大”政策就达到十余项。最具代表性的则是2013年7月4日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 健康 发展的若干意见》。

《意见》进一步细化了“国六条”。并且指出2013年至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2012年发布的《太阳能发电十二五规划》中,2015年光伏装机目标为2100万千瓦以上。

此外,《意见》首次明确电价和补贴机制以及光伏准入门槛。

随后,各部门的匹配政策及相关细则陆续出台,国内光伏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形成。与之伴随的还有“双反”阶段性的收场。

经过2013年的酝酿,2014年,中国的光伏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014年,我国光伏累计并网装机容量28.05GW,同比增长60%,其中,光伏电站23.38GW,分布式4.67GW。全国新增并网10.6GW(新增光伏电站855万千瓦、分布式205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容量的四分之一,所用组件占我国组件产量的三分之一,实现了《意见》中提出的年均增长1000万千瓦目标;

天合的崛起并不突然,在2013年已经位居榜单次席。高纪凡能够出现在四巨头齐聚的局中,已经证明了天合的实力。天合也在此年将英利“推”下了王座。

据天合光能自身披露的数据显示,2014年,天合光能出货量为3.66GW,较2013年同期提高41.9%。全年净收入总计22.9亿美元,较2013年提高28.8%;毛利润3.856亿美元,较2013年提高76.7%;毛利润率为16.9%,较2013年提升4.6%。

其中,天合光能2014年Q4组件出货量近1.1GW,包括1.07GW对外发货量以及用于自身下游发电项目28.3MW的发货量,创造了新的记录。第四季度净收入为7.05亿美元,环比提高14.3%。

彼时天合预计:2015年Q1组件发货量为840MW-870MW,其中用于自身下游电站项目的组件量为60MW-70MW。2015年全年组件发货量目标为4.4GW-4.6GW,比提高20%-26%。此外,将在全球并网700MW-750MW项目,其中包括中国30%-40%分布式项目。

天合光能2015年年报成绩着实亮眼的。天合光能全年总出货量为5.74GW,同比增长56.8%。净营收30亿美元,同比增长32.8%。

同时,天合提预计2016年光伏组件出货量在6.3GW至6.55GW,其中下游项目供货量预计为450MW至550MW。

天合的登顶几乎是伴随着英利势弱而来的。阿特斯紧随其后,在2015年登上了榜单的第二位。当年出货量4.71GW,与天合有着1GW的差距。但在此年也是阿特斯最接近榜首的位置的一年。

对于阿特斯的“不思进取”,坊间很多声音认为瞿晓铧的性格决定了阿特斯的定位。瞿晓铧是一个性格稳健的人,做光伏可算作科班出身。业内人士评价:阿特斯是业内财务状况较为稳健的几家之一。也有着“如果最后仅剩几家光伏企业,其中一定会有阿特斯”的说法。

在2014年,有媒体报道阿特斯或将取代天合的榜首位置,但是最终并未成型。后伴随着晶科、晶澳,乃至隆基在组件方面的崛起,阿特斯排名进一步下滑。至今,阿特斯组件出货量连续三年位居榜单第五位。

2015年,榜单变化明显的还有昱辉阳光下滑到第十位,而协鑫集成则闯入榜单,且高居第七位。

2015年也是昱辉阳光截至现在最后一年在此榜单之上。

昱辉阳光的创始人为李仙寿。李仙寿为光伏业内较为知名“李氏三兄弟”中的大哥,二哥、三弟分别为李仙华、李仙德,李仙德则是在2016年居于榜首晶科的创始人。

2005年,李仙寿和创业伙伴创立昱辉阳光;2008年,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2009年宣布正式进入电池片、组件生产领域,拥有了由原生多晶硅到光伏应用系统的完整光伏产业链;2011年11月,昱辉阳光一个月整合20家光伏企业成立合资新公司。

2014年,昱辉发布公告称已成为美国商务部对中国出口光伏产品双反调查的制定调查企业,股价应声而落,昱辉还是卷入了“双反”。这或者也为2016年退市警告、2017年太阳能制造业务的剥离埋下了伏笔。

“双反”之伤对昱辉来说虽然并不致命,但对昱辉阳光的业绩影响颇深,在此期间,昱辉的业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2015年,相关数据显示昱辉对外光伏组件出货量为1.6GW,实际收入为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8.9%。预计2016年营收将低于2015,约为10亿美元至12亿美元之间,第三方组件出货量也将出现降低。

李仙寿曾表示“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将业务重心由制造业务转移至下游业务开发上来” ,这与后续的昱辉退出太阳能制造业的行动相呼应。退出举动被看做昱辉的“断腕自救”。

2016年,昱辉由于股价每股低于1美元而收到纽交所退市警告。此种状况也仅是昱辉当时境况的一点。此年,昱辉跌出了榜单。

2017年6月14日,昱辉发出公告称,李仙寿宣布收购该公司的制造业(包括多晶硅、太阳能晶片和太阳能组件制造)和LED分销业务,并承担该公司相关的债务。至此,以太阳能制造业兴起的昱辉“英雄谢幕”。

京瓷、夏普也是双双跌于2015年的榜单之外。2015年,2015财年全年,日本组件总发货为7.96GW,为2014年的81%,更是远远低于2013的水平。

晶科、隆基、东方日升的崛起

2016年,昱辉跌出榜单,晶科却登上榜首,兄弟二人的公司状况迥异。而在晶科建立之初,其目的主要是以期帮助李仙寿昱辉更好地发展。世事变化。

从2016年起,晶科开始了自己的“王者”征途。2016-2019,晶科连续四年蝉联首位。

2016年,据相关机构统计,晶科出货量在6.6-6.7GW,天合出货量在6.3-6.55GW。与晶科相差不大。

天合在2014、2015占据榜首之后,2016年以微弱劣势“输给”晶科,坊间认为此时的天合并非没有与晶科一战的实力,而是高纪凡的主动“退位”。

高纪凡在相关场合曾经说过,天合目标是全球最领先的组件供应商,一流的系统集成商,智慧能源领域的开拓者。由此来看,天合还是志在综合。

“有时候人为了保持第一,会做很多愚蠢的事情。”“做老大的不易来自于两个方面:引领者走在前面,有风雨来的时候你总是第一个被刮到;第二个,领先者有很多的酸甜苦辣。比如技术领先了,后面的人盯着你。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不行,你可能花了一个亿去开发一个新的产品,人家花几百万挖一个人就把你这个东西拿走了。”

高纪凡此几次表达,成为支持“让贤”这一说法的支撑。各种原因到底如何,除了当事人恐怕没有人能够给予确切答案,所以答案现在依旧算是一个“谜”了。

晶科登上榜首,同样并不奇怪。

在此十年中,晶科一直居于榜单之中,而且呈现上升的趋势。在登顶的前五年,晶科排名分别为第八位、第七位、第五位、第五位、第三位。

在2017、2018、2019三年,晶科组件出货量分别为9.7GW、11.6GW、14.3GW。此三年的第二位分别为天合、晶澳、晶澳。两者三年的出货量分别为9.1GW、8.1GW、10GW, 7.5GW、8.8GW、10.26GW。

在2018、2019两年,晶澳占据次席,天合位居第三位。

在此四年中,晶科都以较大的优势领先着第二位,后者并未对晶科形成足够的威胁。从2018年开始,中国的组件行业也正式进入了“晶晶”局面。两者的地位彼时看来并没有企业可以动摇。

恰在晶科登顶的第一年,隆基乐叶闯进了榜单,位列第九位。恐怕此时,没有更多的人可以想到,这个企业在几年后在中国光伏行业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且从晶科手中抢走了王冠。晶科五连冠未能实现。对于晶科与隆基的关系,同样坊间说法颇多。一相关工作人员曾玩笑表示到——恨死你,却干不掉你。

2014年10月,隆基以近4610万的价格收购了浙江乐叶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85%的股份。浙江乐叶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在被隆基收购之时组件产能超过200MW。随后,隆基对乐叶进行了整合注册。2015年1月28日,隆基投资5亿元在西安成立乐叶光伏 科技 有限公司。至此,隆基正式切入组件环节。

也就是说,仅仅正式切入组件环节两年,隆基便进入了前十榜单,发展速度之快可见一斑。2016年,隆基组件销售额达57亿。

隆基2016年财报显示:隆基营收115.31亿,同比提升93.89%;全年净利15.47亿,同比提升197.36%;基本每股收益0.86元,同比提升177.42%;扣非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1.15%,同比增加9.18%;综合毛利率27.48%,同比提高7.11%。

2016-2019年,隆基的组件出货量分别为2.34GW、4.4GW、7.2GW、8.4GW。2020组件出货量,据相关媒体统计为22.7GW,晶科出货量则为19GW。至此,隆基将晶科挤下了王座。

纵观隆基近两年,发展速度迅猛。2019年8月28日,市值超1000亿;2020年7月24日,市值超2000亿;2020年10月9日,市值超3000亿;2021年1月5日,市值超4000亿。高瓴资本的进入,显示资本市场对隆基的看好。5000亿市值并非不可及。

2019年4月,隆基发布(2019-2021)产品产能规划,计划单晶硅棒/硅片产能2019年底36GW,2020年底50GW,2021年底65GW;单晶电池片产能2019年底10GW,2020年底15GW,2021年底20GW;单晶组件产能2019年底16GW,2020年底25GW,2021年底30GW。

从2019年开始,隆基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尤其2020年,隆基更是屡屡与国企、央企达成合作,其他企业之间也是合作不断。据世纪新能源网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隆基涉及的扩产项目总容量超77GW,总投超269亿元。

晶澳2018、2019两年位居次席,2020年随着隆基的登顶,其下降一位,名列第三。

纵观晶澳,其在业内垂直一体化的发展程度上较为领先,产业链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等多个领域。所以即使在行业较为“凄惨”的2018年,晶澳也表现较为稳健。

2019年晶澳借壳成功归A后,受益于资本市场,晶澳更是发展迅速。在2020年动作屡屡,世纪新能源网粗略统计,晶澳扩产的项目达16个,总容量超151.6GW,总投超415.5亿元。

晶澳2020年三季度报显示:前三季度营收166.9亿元,同比增长23.51%;净利润12.91亿元,同比增长85.29%。第三季度净利润为5.9亿元,同比增长95.12%。业内较为看好晶澳2020年的业绩。

随着平价时代的迫近,降本增效成为摆在各家企业面前的重要的课题。

2019年,中环推出了“夸父”210mm硅片,从而带动着大尺寸组件的发展。2020年M10联盟成立。

东方日升跨入榜单是在2017年,截至2019年,组件出货量分别为2.8GW、5.07GW、7.3GW。名列榜单的第十位、第七位、第七位。同时据相关统计显示, 2020年东方日升依旧位居第七位。

随着2020年业绩预告的披露,东方日升的业绩“变脸”对其影响颇深,但其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并未遭到更大冲击,再匹以相对稳健的发展思路,业内依旧看好其2021年。

虽然多企陆续布局210组件市场,但是凭借多方面的东方日升理论上也拥有着较好的发展空间。

正泰在2020年闯入排行榜第八位。其在2019年已经有出色的表现,并以3.73GW的出货量位居我国组件出货量的第七位,前六位分别为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隆基。

随着国内光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外组件企业的式微,正泰进入榜单也就不奇怪了。从2018年开始,尚德重新登上榜单,虽然排名不高,但依旧展现出较强的实力。

根据当前数据,2020年前十榜单中,中国企业占据八席,实力雄厚。

十年,组件市场虽有变化,但是强者恒强依旧是主基调。随着2021年的起始,光伏利好信息频出,未来,中国组件企业十席能够占据几席,隆基是否王冠依旧,日升能否业绩翻脸,天合又将演绎出怎样的精彩……这些都将是精彩的看点。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2021年的王座将会属于谁?

典雅的口红
阳光的未来
2025-07-06 06:01:56

光伏组件排名前十的品牌如下:

1、隆基股份

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聚焦科技创新,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形成支撑全球零碳发展的“绿电”+“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是当前全球光伏行业龙头。

2、天合能源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合能源”,成立于1997年,天合光能在全球布局下游生态链,为客户提供开发、设计、施工、运维等一站式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是全球领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3、晶澳太阳能

晶澳太阳能有限公司简称“晶澳太阳能”,成立于2005年,是光伏发电解决方案平台企业,产业链覆盖硅片、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晶澳在全球拥有12个生产基地,在海外拥有13个销售公司,广泛应用于地面光伏电站以及工商业、住宅分布式光伏系统,是全球领先的光伏发电解决方案平台企业。

4、晶科能源

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晶科能源”,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全球知名、极具创新力的太阳能科技企业。公司战略性布局光伏产业链核心环节,聚焦光伏产品一体化研发制造和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提供,销量多年领跑全球主流光伏市场。

5、阿特斯

阿特斯阳光电力有限公司简称“阿特斯”,2001年成立,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和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以及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站开发商之一。

6、东方日升

日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东方日升”,成立于1986年,2010年在中国上市(股票代码:300118)。东方日升是太阳能行业的先行者之一,综合从晶圆到组件的制造商,离网系统的制造商,也是光伏项目的投资者、开发商和EPC。

7、韩华

韩华集团简称“韩华”,成立于1952年,总部位于韩国首尔,旗下韩华能源努力推动全球太阳能行业的新一轮创新发展。韩华太阳能已迅速成长为全球太阳能行业中最值得信赖的企业之一。

8、First Solar

德国first solar是世界领先的太阳能光伏模块制造商之一,1999年在亚利桑那州的坦佩市成立,前身为Solar Cell公司(SCI)。

9、尚德

尚德电力简称“尚德”,是拥有领先光伏技术的国际化高科技企业,成立于2001年9月,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光伏发电系统工程以及光伏应用产品的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组件供应商之一。

10、正泰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正泰”,成立于1984年,正泰集团以新能源、能源配售、大数据、能源增值服务为核心业务,以光伏设备、储能、输配电、低压电器、智能终端、软件开发、控制自动化为支柱业务,是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

怕黑的机器猫
快乐的面包
2025-07-06 06:01:56

能源新闻网讯 前不久,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光伏新增装机容量48.2GW。此前,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光伏新增装机数据为18.7GW,这也意味着第四季度光伏抢装了29.5GW。这也是自2017年53GW的装机高峰后,光伏新增装机再创近三年新高。

与此同时,随着2021年1月份行将结束,光伏、风电企业也迎来了年报预告高峰期。据“能源100”粗略统计,截至发稿时,已有24家光伏、风电企业发布了2020年业绩预告。总体上看,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驱动,在新能源装机猛增的情况下,相关光伏、风电企业2020年业绩非常“牛气”。

隆基、阳光电源、天合光能盈利突出

数据显示,隆基股份预计实现的净利润在25家公司中最高,为8.5亿元-9.7亿元,同比增幅55.30%-62.88%。阳光电源排在其后,预计2020年实现净利润16.1-18.1亿元,同比增幅78-100%。天合光能预计2020年实净利润12亿-13.28亿元,同比增幅87.55%-107.29%,其盈利数字也相当可观。其他预期盈利数字比较高的还有明阳智能(风电领域)、晶盛机电和福斯特,其预期净利润分别为11.8亿-13.8亿元、7.97亿元-9.56亿元和5.83亿元。

在盈利增幅方面,光伏玻璃板块一骑绝尘。洛阳玻璃发、安彩高科和金晶 科技 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均在200%以上,其预期同比增幅分别为 456%-530%、503%和296.66%。

10企预计净利润同比增幅在100%以上

在光伏组件、逆变器等领域,相关上市公司的净利增长同样强劲,交出的业绩单令人眼前一亮。天合光能、阳光电源、锦浪 科技 、上机数控、奥特维、天通股份、固德威、露笑 科技 、亚玛顿、东材 科技 等10家相关企业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在3位数以上(含预测区间上限),其预期增幅分别为87.55%-107.29%、78-100%、137%-184.40%、186%-213%、82.24%-106.76%、132%-150%、123.65%-168.38%、552.67%-610.69%、233.95%-244.25%和140.66%-168.10%。

剔除亚玛顿的扭亏为盈,单看以光伏产品为主营业务的企业,锦浪 科技 、上机数控、固德威3家企业盈利增速相对较快,其预计2020年净利润增幅分别为137%-184.40%、186%-213%和123.65%-168.38%,均达到了100%以上。

森源电气预亏爆雷

虽然在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光伏业景气度空前提高,相关上市公司业绩普遍走高,但也不乏有企业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森源电气公告称,预计2020年亏损8.5亿元-9.7亿元,还要做7.93亿元的资产减值,真是天雷滚滚。

隆基股份: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55.30%-62.88%

隆基股份: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为82亿-86亿元,同比增长55.30%-62.88%。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持续增加,其中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明显。报告期内,受益于单晶产品在度电成本方面体现出更高的性价比,单晶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公司主要产品单晶硅片和组件产销量同比大幅增长,带来了营业收入和利润的稳步增长。

天合光能: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87.55%-107.29%

天合光能公告,预计2020年净利润为12亿-13.28亿元,同比增长87.55%-107.29%。报告期内,光伏行业整体景气度较好,领先企业综合优势进一步凸显,行业市场份额持续向领先企业集聚。公司凭借领先的创新能力和产品优势,借助全球化布局及先进产能规模化优势,使得公司光伏产品业务快速发展,实现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较大幅度增长。

阳光电源: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78-100%

1月25日晚,阳光电源发布2020年度业绩预告。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预计阳光电源实现营收190-200亿元,同比增长46%-5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6.1-18.1亿元,同比增长78-100%。

锦浪 科技 :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137%-184.40%

1月22日晚间,锦浪 科技 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亿元-3.60亿元,同比增长137%-184.40%;业绩变动主要原因是,公司报告期内克服国内外疫情的不利影响,坚持全球化战略布局,国内外销售均同步快速增长,营业总收入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实现大幅度增长。

上机数控: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同比增186%至213%

上机数控公告,预计公司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3,000万元至58,000万元,同比增加186%至213%。2020年,即使一定程度上受到海内外新冠疫情的影响,光伏行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在2019年开始将业务向光伏单晶硅领域拓展,致力于打造“高端装备+核心材料”双轮驱动的业务发展模式。随着单晶硅产能逐步扩大,公司单晶硅业务销售收入有大提升,公司的销售规模持续增长。

京运通:预计2020年度净利润同比增50%-75%

京运通公告,公司预计2020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增加1.32亿元到1.98亿元,同比增加50%到75%。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事项后,公司2020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增加4.2亿元到4.9亿元。得益于公司新材料业务的营业收入大幅增加,公司2020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奥特维: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82.24%-106.76%

奥特维公告,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为1.34亿-1.52亿元,同比增长82.24%-106.76%。受益于光伏行业的良好发展态势,公司加快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公司主要产品多主栅串焊机产销量大幅增加,营收入增加引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

福斯特: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61%

福斯特公告,预计2020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5.83亿元,同比增长61%左右。2020年度光伏行业发展迅猛,公司加速扩大光伏胶膜产能,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实现光伏胶膜销量增长及平均销售单价上涨,产品的盈利增加。

天通股份:预计2020年度净利同比增132%-150%

天通股份公告,预计2020年度实现净利润约3.76亿元-4.06亿元,与上年同期(16242万元)相比将增加21358万元-24358万元,同比增长132%-150%。2020年度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受益于光伏和显示行业的持续投资需求获得了较快增长,特别是晶体生长设备和OLED显示模组设备的销售增长明显;2020年度公司减持博创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实现投资收益20929万元。

固德威: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123.65%-168.38%

固德威公告,受益于光伏行业良好的发展态势,预计2020年净利润约为2.3亿元-2.76亿元,同比增加 123.65%-168.38%。

露笑 科技 :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552.67%-610.69%

露笑 科技 公告,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为1.8亿-1.96亿元,同比增长552.67%-610.69%。公司光伏发电业务保持稳定;传统漆包线制造业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下半年恢复较快,全年销售同比实现正增长;公司2020年加大技术改造和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年增长100%以上,预计在6000万以上。目前公司已突破多项碳化硅长晶炉及长晶环节关键技术,已实现6英寸碳化硅衬底片试生产。另公司自主研发的碳化硅长晶炉已实现销售,下游客户已陆续投产。

迈为股份: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47.45%-63.61%

迈为股份公告,公司预计2020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5亿元—4.05亿元,同比增长47.45%-63.61%。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产品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设备销量稳步上升,使得公司2020年度销售收入及营业利润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亚玛顿: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233.95%-244.25%

亚玛顿公告,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为1.3亿-1.4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705万元,同比变动233.95%至244.25%。2020年,光伏市场需求强劲,超薄双玻组件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在此背景下,公司超薄光伏玻璃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

晶盛机电: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25%-50%

晶盛机电公告,预计2020年盈利7.97亿元-9.56亿元,同比增长25%-50%;报告期内,光伏行业发展持续向好,单晶硅片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国内硅片厂商加大投资扩产,受益于光伏设备订单量持续增长,公司业绩保持快速增长。

中信博: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66.41%-75.65%

中信博公告,预计2020年净利润将增加1.08亿元到1.23亿元,同比增加66.41%到75.65%;公司光伏支架产品业务快速发展,实现公司利润增长。

森源电气:预计2020年亏损8.5亿元-9.7亿元

森源电气公告,预计2020年亏损8.5亿元-9.7亿元,上年同期盈利932.76万元;公司合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7.93亿元。

东材 科技 :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140.66%-168.10%

东材 科技 公告,公司2020年度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将增加约10,250万元到12,250万元,同比增加约140.66%到168.10%。报告期内,受益于国内下游光电显示、覆铜板等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高性能光伏组件的需求日益增长,相关配套材料的国产化进程明显加快。公司紧密围绕战略规划目标,积极拓展新兴应用领域的产品销售规模,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推动提质降本增效,严控各项期间费用支出,综合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光伏玻璃板块:

洛阳玻璃: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456%-530%

洛阳玻璃公告,公司2020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人民币24,600万元到28,600万元,同比增加456%到530%。受益于光伏市场需求的强劲增长,公司光伏玻璃产品销量和售价呈现双增长。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比重。

安彩高科:2020年度净利润同比增长503%

安彩高科公告,预计2020年净利润约为1.2亿元,同比增长503%左右。一是光伏玻璃业务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二是公司天然气业务盈利能力保持稳定。

金晶 科技 :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296.66%

金晶 科技 :2020年全年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2.92亿元左右,同比增加296.66%左右。报告期内受到光伏玻璃价格持续上升影响,公司玻璃类产品毛利率上升。

风电板块:

明阳智能:预计2020年度净利润同比增65.60%-93.67%

明阳智能公告,公司预计2020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8亿元到13.8亿元,同比增加65.60%到93.67%。2020年1-12月风电行业整体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公司在手订单增加及公司风机交付规模上升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增加;公司2020年1-12月持有电站并网容量较上年同期增加,发电收入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增长。

禾望电气: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276%-326%

禾望电气公告,预计2020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944万元到28,261万元,与上年同期(法定披露数据)相比预计增加18,309.95万元到21,626.95万元,同比增加276%到326%。公司风电业务受国家行业政策影响,风电业务板块收入较上年度有较大增幅,使得风电业务板块利润增幅较大。公司传动业务板块也保持了较大增幅,使得该业务板块实现盈亏平衡。

泰胜风能:预计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110%-140%

泰胜风能公告,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为3.23亿-3.69亿元,同比增长110%-140%。公司预计报告期内海上风电业务板块收入较上年度有超过85%的增长,同时预计毛利率较上年度有较大改善。该业务板块盈利能力提升是公司本期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之一。

风范股份:预计2020年净利润为1.9亿-2.2亿元

风范股份公告,预计2020年全年净利润为1.9亿-2.2亿元,本年度公司业绩预盈主要是由于本年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能源新闻网)

敏感的秋天
殷勤的春天
2025-07-06 06:01:56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末,成立初期公司名称叫作“常州天合铝板幕墙制造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也不是现在的光伏组件,而是生产金属幕墙、铝制装饰材料及氟碳喷涂原料。

2002年4月8日,天合幕墙才更名为天合有限;2006年,公司实控人高纪凡等人通过天合开曼完成了天合有限在美国的上市;2017年3月退市;2020年6月10日又在科创板上市,上市时的市值为355.91亿元。与预期相反的是,这家公司上市之后就开始“跌跌不休”,截止到9月10日,公司的市值为306.9亿元。

公司总股本20.68亿股,前十大股东占比72.13%(合计14.92亿股),股权相对比较集中,高纪凡等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可达到32%以上, 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对公司具有相对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兴银成长,此公司与第10大股东兴璟投资的实控人均为兴业银行。兴业银行与公司的关系非常密切,不只是体现在股权上,在公司的经营运作中也都有兴业银行的影子。另外,当初高纪凡筹资增持公司股份的时候也是向兴业银行借了45.69亿元的贷款,期限60个月(2022年2月到期),年利率为6%。

截止到19年末,天合光能境内外子公司共311家,其中境外公司181家。虽然子公司众多,但公司的主营收来源还是母公司,母公司的营收占总营收的86%以上。公司的主要子公司中,除了一些投资公司外,其他子公司的主营业务都集中在组件、电池片和电站项目开发上。

公司的主营收业务是光伏组件的生产和销售,占总营收的70%左右,其中包括单晶和多晶组件。公司的组件出货量常年稳居世界前三,以对外出口为主,境外业务占比70%以上,其中销售占比最高的地区为美国和欧洲等传统光伏市场。

公司组件不算是纯粹意义上的一体化生产模式,硅片生产线是采用的铸锭工艺的多晶硅片生产,且产能很小,所以公司所需要使用的单晶硅片和一些大尺寸硅片都需要外购(这部分大概有3/4),并且未来没有扩产的计划,这也是公司产品毛利率较低的原因之一。但其中根本原因并非是硅片外购,而是组件制造过程中的制造费用和人工成本,这两部分的平均成本都要比同行业公司高很多。

19年公司组件毛利率为17.22%,其中多晶硅组件毛利率为14.44%、单晶组件毛利率为19.72%,同期同行业其他公司组件毛利率可达到20%以上;公司太阳能电池片现有产能12GW,目标产能20年底达到13GW、21年底达到26GW、22年底达到30GW,未来目标自产率在60%以上。具体电池片扩产规划如下:

19年底公司的组件产能为8.467MW,但产能利用率在86%左右。在本次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规划中,公司计划投入7亿元新建年产3GW的高效单晶切半组件项目。具体组件扩产规划如下:

但根据目前公司项目投资进度和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来看,上述产能规划能否实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以目前的形势来看,公司的产能落后于隆基、晶澳这两个同梯队的组件公司且上产能的动力明显不足,公司的在建工程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技改而不是新增产能。

近几年公司组件业务的变动幅度也比较大,但总出货量还是具备一定的优势地位。值得一提的是,组件客户中,阳光电源与中国电建一直是其大客户,不仅是组件业务,在EPC业务和光伏系统业务中,阳光电源与天合的交往也十分密切,不过,天合光能确实是一家很会与上下游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公司。

公司的光伏系统业务包括电站业务和系统集成业务,这部分营收占总营收的25%左右,其中以电站业务为主,系统集成业务目前仍在拓展之中,还没有达到大规模盈利的预期。

电站业务分为两种经营模式:一种是自建电站销售出去;另一种是帮别人建电站。

公司这部分的毛利率较低,但业务规模还算可以,业务方向偏向于海外,主要是日本、拉美的墨西哥和智利等地区。系统集成业务就是针对客户实际应用场景,为其打造最具效率的整套光伏发电系统,主要分为电站系统、商业系统和户用系统。目前还是电站系统应用比较广泛,但公司提前布局的分布式系统也许未来真的可以为其创造一些机会,而且这部分业务也可以增加公司一部分的组件销量。

发电运维和智慧微网业务是公司的新兴业务,是公司为抓住未来的智能化能源趋势而新增的业务方向。这部分目前来看体量比较小,近几年看不到爆发的希望。

比较奇怪的是,明明也算是光伏出货量前三强的选手,人们对天合的关注度远不如隆基和晶澳。在17年之前天合光能还算是一家很有竞争力的公司,18年美国201关税和国内531政策给了天合一记沉重的打击,之后就开始一蹶不振。

我们眼中的天合是这样的,一家从事装饰材料的公司,因为看到了光伏未来的发展潜力而转行建光伏电站,之后开始自己建工厂、做组件、做硅棒、做硅片。这样一个老牌的光伏企业,挺过了11年的行业危机,之后继续努力发展,同时开始拓展新业务,寻求新的盈利机会,但这一举措也使得公司一部分精力被分散出去。与此同时,其他组件公司加紧上产能,并专注于组件产业的发展,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另外,由于公司上市时间较晚,科创板的流动性也不强,使得公司的融资能力与其他公司也有一定的差距。目前普遍的共识是晶科、隆基、晶澳这三家企业未来会稳居组件出货量前三,天合也想要通过210尺寸的组件进行弯道超车,只不过210组件的壁垒不高,若下游需求真的上量的话,天合不一定能有竞争优势。

与其他组件企业一样,截止到6月30号,公司资产中占比最大的部分是固定资产,达103.78亿元,占比24.48%。

其中一半是机器设备,1/3是光伏电站。这些光伏电站是公司用作发电收入的储备,不对外销售。隆基、晶澳、天合这三家公司持有的电站量大致相同,每年的发电收入也相差不大。其次是货币资金,公司的货币资金有81.25亿元,其中可用货币资金为51亿元。第三大部分是公司的应收款项,其中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额度为49.7亿元,占总资产比值15.18%。

应收账款主要为一年内应收款项,且计提坏账比例相对比较合理,其中包含2-3亿的政府补贴款。与隆基、晶澳相比,虽然天合应收款项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但应收款周转率并不低。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其他应收款中将近70%为应收双反保证金,总额达到11.21亿元。这部分保证金是公司为向美国出口组件而每年缴纳的双反保证金,美国海关根据实际货物进口额以“多退少补”的原则向公司结算,这部分保证金的账龄最多有4年之久,公司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共计13.65%,我们认为这部分应收款收回的可能性很小。

公司的存货价值55.32亿元,占总资产的13.05%,且近两年变化幅度不大,其中库存商品价值19.46亿元,光伏电站(用于出售)价值13.87亿元,合同履约成本12.81亿元。库存商品中大多都是光伏组件,这部分额度与晶澳差不多,而隆基价值52.6亿元的库存商品就显得有些突兀,但与其上半年100多亿的营收相比,这部分的风险性不是很大。电站开发销售算是公司的一个特色业务,隆基、晶澳的电站业务规模都远没有天合大,电站存货一般来说是没有跌价准备的。

相反,公司在持有期间还可以通过电站的发电量来获得额外收入,但此业务前期投入较大,且建设周期较长,很容易遇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但因其市场庞大,所以很多家企业都在做,竞争较为激烈,这应该也是为什么隆基转向BIPV业务的原因,只是现在分布式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规模有限。

在公司负债表中,占比最多的首先就是公司的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截止到6月30日,公司的应付票据额度将近62亿元,应付账款将近45亿元,且近两年有不断增长的趋势。

除此之外,公司的短期借款为81.21亿元,截止到2020年6月30日,公司1年内到期的金融负债可达到205亿元!而公司的流动资产总计才265.58亿元。此外,公司的有息负债为116.13亿元,有息负债率达到27.39%,每年支付的利息可以达到3-4亿元。

由上图可知,16年公司还在纽交所上市的时候有息负债就很高,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应该与当时的融资能力(晶澳的有息负债也很高)和公司长期被占用的资金有关。

出乎意料的是,公司占用资金的大头并非是应收项目,而是巨额的存货。16、17年公司的存货分别为116和119亿元,其中占比最多是电站项目,也正是因为这些电站项目影响了公司的资金周转。但在18年,公司将电站以不到5%的溢价卖给了远晟投资(控股股东是兴业银行),这才给了公司资金周转的余地。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16、17年,公司的关联方都会占用44亿元左右的资金,总而言之,在上市之前,公司的账务非常复杂。

在18年之后,公司开始在固定资产上进行大额投资,19年投入固定资产38.56亿元,并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约17亿元,但从20年半年度的非经常性损益上看,此金融工具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合理的回报。20年上半年,公司继续加码交易金融资产,截止到6月末,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为31亿元,这就有点借钱炒股的意思了。

也许是存在与兴业银行的这层关系,公司每年都可以获得100亿以上的借款。

在一年内到期的200亿金融负债中,其中80亿为短期借款,100亿为应付票据和账款,下半年公司的日子应该不会好过,但除去这些有息负债,公司通过一些资本运作也许能度过难关,只不过再让其大幅度扩产能应该是没希望了。

将隆基、天合、晶澳这三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做对比。

(1)营业收入:隆基远超于天合和晶澳,天合稍强于晶澳;

(2)毛利率:天合的毛利率最低,隆基的毛利率稍强于晶澳;

(3)三费:隆基的费用率控制的最低,晶澳的费用率最高,可达到13%以上;

(4)净利率:隆基的净利率可达到20%左右,同样远远领先于其他两家公司,晶澳的净利率稍高于天合。晶澳的净利润亦稍高于天合,而隆基的净利润是后两者的4倍以上。

与其他公司不同,天合自今年6月份上市之后股价一直在震荡中下滑,市盈率也从起初的55.56降到了现在的32.30,当前分位点3.08%。虽然现在的分位点很低,但我们认为这个市盈率并不低,32倍的市盈率是光伏行业平均线偏上的水平,同期隆基的市盈率才35.66倍,而晶澳的市盈率还不到20。

从市值上看,截止到2020年9月11日,天合的市值为320亿元,稍低于晶澳的市值,而隆基的市值是2600亿元,市场对这三家公司的估值相差还是非常大的。

当前公司的PB为2.22,理性的来讲,这个市净率也不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