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乙酰氨基酚的ph为什么是5.5到6.5
名称:对乙酰氨基酚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
又称:对羟基苯基乙酰胺;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对羟基乙酰苯胺;醋氨酚
英文名称:4-Acetamino phenolN-(4-hydroxyphenyl)-Acetamide4'-hydroxyacetanilide
EINECS号: 203-157-5
分子式:C8H9NO2
分子量:151.170
上游原料:4-氨基苯酚冰醋酸醋酸醋酸酐活性炭焦亚硫酸钠铁粉盐酸氧化镁性状:棱柱体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熔点:168-172℃
相对密度:1.293(21/4℃)
溶解情况:能溶于乙醇、丙酮和热水,微溶于水,不溶于石油醚及苯。
其它性质:饱和水溶液pH值5.5-6.5。
性状: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微苦。
1 药理毒理
1.1 对乙酰氨基酚是非那西丁(phenacetin)的体内代谢产物,属于苯胺类。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前列腺素合成酶,减少前列腺素PGE1缓激肽和组胺等的合成和释放,PGE1是主要是作用神经中枢,它的减少将导致中枢体温调定点下降,体表温度感受器感觉相对较热,进而通过神经调节引起血管扩张的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出汗而达到解热的作用,其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弱,故解热镇痛作用强,抗风湿作用弱,对血小板凝血机制无影响。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体液内分布均匀,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或从肾脏排泄,半衰期一般为1-4小时。仅对轻、中度疼痛有效。本品无明显抗炎作用。
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经口LD50为338mg/kg,腹腔注射LD50为500mg/kg。
2 药代动力学
2.1 口服易吸收,血药浓度0.5~1h达峰值,在体内95%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而失活,5%经羟化转化为对肝脏有毒性的代谢物,均从尿中排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萄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T1/2一般为1~4小时(平均为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对乙酰氨基酚主要以葡萄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3 药物相互作用
3.1 在长期饮酒或应用其他肝酶诱导剂,尤其是应用巴比妥类或抗惊厥药的患者,长期使用时,更有发生肝脏毒性的危险。
3.2 与氯霉素合用时,可延长后者的半衰期,增强其毒性。
3.3 与抗凝血药合用,可增强抗凝血作用,故要调整抗凝血药的用量。
3.4 长期大量与阿司匹林及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有明显增加肾毒性的危险。
3.5 与抗病毒药齐多夫定(Zidovudine)合用时,可增加其毒性,应避免同时应用。
4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有机合成中间体,过氧化氢的稳定剂,照相化学药品。
5 对乙酰氨基酚也是药理实验中常用于小鼠肝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因此本药不宜长期服用。
酚羟基乙酰化后得到酯
芳胺乙酰化后得到酰胺
二者都属于羧酸衍生物
酯的性质主要有水解和缩合
酰胺的性质主要有水解、脱水成腈以及霍夫曼降解等
1.对乙酰氨基酚可以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起到解热、镇痛作用,对发烧、头疼、关节疼等都有较好的疗效。是一种理想的解热镇痛药。
2.对乙酰氨基酚的英文是“paracetamol”,国人翻译这个单词很多是音译的,因为对乙酰氨基酚本身就是解热镇痛药,所以就被形象地翻译为“扑热息痛”
1合成方法
方法1[1]: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用铁粉还原,滤除铁泥,滤液冷却结晶,再经重结晶、干燥等步骤制得成品PAP,再在含对氨基酚硫酸盐和苯胺硫酸盐的水溶液中,用氨水调节pH到5,用蒸馏法除去苯胺后在20℃用醋酐酰化,同时用氨水维持pH在5,可得含量为95%的APAP。文献报道,用醋酸乙酯或醋酸代替水介质,可提高酰化率到92.2%,且溶剂易回收,废水污染降低。
优缺点:此法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但收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生大量废铁泥和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国外许多国家已淘汰此法。
方法2[3]:以苯酚为原料
OH的衍生以苯酚为原料,以聚磷酸为催化剂,与冰醋酸和NH
2
物或盐,在80℃反应后用冰水处理,再用10%NaOH调节pH值到4,经回流、冷却、萃取等步骤得APAP,纯度可达98%。反应式为:
方法3[3]:以PNP为原料
以PNP为原料,在醋酸和醋酐混合液中,用5%Pd/C作催化剂,催化氢化继而乙酰化,一步合成APAP,总收率为80%。美国专利采用5%Pd/C催化剂将PNP还原一半后加入乙酐,使加氢与酰化同时进行,总收率为81.2%。反应式为:
采用Pd-La/C催化加氢一步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40℃,
压力0.7Mpa,时间2h,收率97%。
方法4[4]: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在KI、醋酸酯存在下,经Beckmann重排可得APAP。进行Beckmann重排反应时,常用氯化亚砜、三氯氧磷、甲磺酸、硫酸、五氯化磷作催化剂,文献报道对羟基苯乙酮于液体二氧化硫中用氯化亚砜作催化剂,收率88.7%,但需-50℃低温。用氯化亚砜在回流下通氮气进行重排,并加入少量碘化钾以防止3-氯-4-羟乙酰苯胺副产物的生成,收率99%。
优缺点:反应条件非常苛刻需,-50℃低温,但收率较高。
若对氨基酚乙酸酯在仲丁醇、磷酸、醋酸存在下加热到100℃,反应一定时间后,真空蒸除溶剂可得到含量95%的粗APAP。
方法5[5]:生化合成法
生化合成法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APAP的生产研究。通过在酿酒酵母中表达一个融合基因,可产生一个由鼠肝细胞色素P450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构成的融合酶。该酶同时具有氧化和还原能力,可提供比单一细胞色素P450更为有效的电子转移系统。借助转基因酵母可使乙酰苯胺对位羟化,其产率为33nmol·mL-1。
优缺点:生化合成法对环境污染小,选择性高,但产率低,尚处于研究阶段。
方法6[3]:以硝基苯为原料
以硝基苯为原料,在稀硫酸中,以铝粉或镁粉为催化剂将硝基苯一步还原为PAP。还可用锌粉为催化剂。该法主要反应机理为硝基苯被氢化生成苯基羟胺,然后进行Bamberg er重排制得PAP。将PAP 溶解在10%醋酸中,在85~90℃下,加Na2S2O4,在一定时间内加入醋酐,在85℃进行酰化可得纯度>99%的APAP。
优缺点:该法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工艺途径多,降低成本的潜力较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金属消耗量大,且存在回收利用等后处理问题,因此难于大规模生产。
方法7[6]: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经催化加氢和酸化合成了对乙酞氨基苯酚.该法一般以Pt/C、Pd/C作催化剂,在大约0.2~0.5MPa,70~90℃加氢还原PNP制备PAP粗品。国外有报道用Ni-Al-Pd-Zn复合催化剂加氢还原PNP,收率达到90%~95%。催化剂活性稳定,运转500h,不用再生。
优缺点:催化剂昂贵,且该法催化剂制备复杂且损失率高达0. 81~1g/kg氢化产物。但收率较高。
方法8[7]:以磺酸基偶氮苯酚为原料
以磺酸基偶氮苯酚为原料,在60~80℃时,同时将硫酸亚铁稀溶液和氨水加入到Ⅰ(磺酸基也可在间位)的悬胶液中,然后用乙酸酐处理,得本品。与此同时,交替地将邻磺酸苯偶氮基对苯酚Ⅰ边搅拌边分批加入到50~60℃的含有粉末状的铁和盐酸的悬浮液中,然后将以上混合物用乙酸酐处理,如上进行反应,即得N-(4-羟基苯基)乙酰胺溶液,可用氯化钠盐析或从浓溶液中结晶出本品Ⅱ。
优缺点:反应条件友好,收率尚可。
方法9[8]:以对硝基苯酚、异丙醇为原料
将220g对硝基苯酚、80g异丙醇、140g水和0.22g3%的Pb/C
催化剂的混合物在压力585kPa,温度为110℃时热压处理8min并在59min内加入180g乙酸酐,然后再保持压力585kPa,温度110℃53 min,即可得本品,收率90%。
方法10[8]:以对亚硝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亚硝基苯酚为原料,将对亚硝基苯酚用硫化钠还原,所得对氨基苯酚进行乙酰基化,所得粗品用氧化剂(如:浓HNO3)的水溶液处理,并且加活性炭搅拌,用氧化铁除去活性炭。从脱色后的滤液中得85~95%的N-(4-羟基苯基)乙酰胺,即本品。
优缺点: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较高。
方法11[2]: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于反应瓶中,加入对羟基苯乙酮(2.72g,0.02mol)、盐酸羟胺(1.53g,0.022mol)、三乙胺(2. 26g,0.022mol)和乙醇(20ml),回流2h后,蒸干,加乙酸乙酯(40ml)溶解,以水(20ml)洗涤,蒸干得白色固体2(2.85g,87.4%)。乙酸乙酯重结晶得白色粒状结晶,mp143~145℃。于反应瓶中加入粗品2(1.0g,0.0067mol)、乙酸乙酯(10ml),于
50~60℃,滴加三氯氧磷(1.2g,0.0082mol)的乙酸乙酯溶液,2. 5h后,冷却至室温,加乙酸乙酯(50ml),以水(50ml)洗涤,蒸干得粗品1(0.93,93%),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结晶1(0.75g, 80.6%),mp166~168℃。
优缺点:产品收率比较高,但操作比较繁琐。
方法12[7]:以硝基苯为原料
以硝基苯为原料,在三口瓶中加入250ml蒸馏水,依次加浓硫酸36g,硝基苯60g,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氨0.6g,催化剂(自制3%Pt/C催化剂)。通氮气置换空气3次,再通氢气置换氮气3次,再连续通氢气,升温至90℃,搅拌加快到300r/min,分别记录通入氢气的流量与尾气的流量,计算吸氢量。约反应3h结束,再加入56 g硝基苯,冷却至室温,静置分层。水层调节pH至4~4.5,用甲苯-苯胺(1:1)溶液30ml分3次萃取,合并有机层。调节母液pH=7. 5,加入Na2SO3s析出沉淀,用水蒸汽蒸馏蒸出剩余硝基苯、苯胺等杂质,趁热加入乙酐-乙酸(2B1)溶液25g,于100℃下反应3h。冷却结晶,过滤得粗品,经精制干燥得产品48.6g,熔点168~ 170℃,回收率64.3%。
优缺点:方应操作繁琐,且产率比较低。
方法13[3]:对苯二酚和乙酰胺为原料
对苯二酚和乙酰胺为原料,在ZSM5分子筛的催化下,在真空Carius管中,300℃反应1h可缩合得到APAP,转化率为93.6%,摩尔选择性为45.9%。若以硅酸钛为催化剂,则摩尔选择性为67.5%,转化率为90.8%。
优缺点:反应条件比较友好,产率较高。
反应式为:
方法14[7]:以苯酚为原料制得对氨基苯酚
以苯酚为原料制得对氨基苯酚,再在三口烧瓶中按配比加入物料(对氨基苯酚B乙酸酐=1:1.3),回流搅拌反应,温度升至120~ 140℃,保温15min,冷却结晶,抽滤,用少许冰水冲洗,得类白色晶体,为扑热息痛.产率为87%.方应方程式:
本实验最佳工艺条件是:
(1):NaNO2=1.0:1.36,t=-3℃.pH=1.5~0.3.
(2)亚硝基苯酚:Na2S=1.0:1.22,t=45℃,中和后pH为9.
(3)对氨基苯酚:乙酸酐=1:1.3,t=130~140℃.
优缺点:按本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作试验,得到的产品产率高,纯度也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的方法
用铁粉还原法生产,该法是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经水解、酸化、还原制得对氨基酚,再经酰化得到乙酰氨基酚。铁粉还原法虽技术成熟,工艺简单,但产品收率低、质量较差、毒性大、成本高,更严重的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酚、含胺的铁泥和污水,污染严重。因此,急需进行技术改进。
3将来在国内可能会采用的方法
采用加氢工艺代替铁屑还原。特别是用Pd/C催化剂,以对硝基酚为原料,一步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的方法,具有生产工序少,产品收率高,节省能源,废液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而且针对我国生产厂家现有设备,设备投资小,可大大降低技改
费用。如能实现此法的工业化生产,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效地减少化工厂的三废污染都有积极意义,而且必将进一步促进精细化工生产的发展。
4参考文献
[1]刘竹青,胡爱琳,王公应.对氨基苯酚的合成研究进[J].工业催化,1999,(2):11-16.
[2]谢剑华,李光华,鲁晟.扑热息痛的又一合成路线[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7).
[3]严焕新,许丹倩,怀哲明,等.扑热息痛合成工艺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医学杂志,2000,17(1):32-33.
[4]魏昭云,樊明月,陈自诚.合成扑热息痛新路线的研究Ⅰ.对羟基苯乙酮肟的合成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3(3):42-43.
[5]赵海,王纪康.对乙酰胺基苯酚的合成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4(1)
[6]方岩雄,张维刚,刘春英等.Pd-La/C催化加氢酰化一步合成扑热息痛[J].现代化工,2000,20(8):37-39.
[7]关燕琼,杨辉荣,陈文庆等.扑热息痛合成工艺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2).
[8]陈光勇,陈旭冰,刘光明.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1):114-117.
¥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
1合成方法
方法1[1]: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用铁粉还原,滤除铁泥,滤液冷却结晶,再经重结晶、干燥等步骤制得成品PAP,再在含对氨基酚硫酸盐和苯胺硫酸盐的水溶液中,用氨水调节pH到5,用蒸馏法除去苯胺后在20℃用醋酐酰化,同时用氨水维持pH在5,可得含量为95%的APAP。文献报道,用醋酸乙酯或醋酸代替水介质,可提高酰化率到92.2%,且溶剂易回收,废水污染降低。
优缺点:此法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但收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生大量废铁泥和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国外许多国家已淘汰此法。
第 1 页
方法2[3]:以苯酚为原料
OH的衍生以苯酚为原料,以聚磷酸为催化剂,与冰醋酸和NH
2
物或盐,在80℃反应后用冰水处理,再用10%NaOH调节pH值到4,经回流、冷却、萃取等步骤得APAP,纯度可达98%。反应式为:
苯酚,酸性水中溶解度小;
乙酰胺,常温固体,溶于水;
苄胺,液体,溶于水;
苯胺,稍溶于水。
所以建议,加水跟乙酸乙酯(EA)溶解这四种物质:
1)取EA层,然后2次用EA萃取,合并EA层,用水反萃2次。把EA相浓缩,得到的是苯胺。
2)取水层,用2N盐酸调节PH使其为5左右,用EA萃取3次,合并EA相,用水反萃1次,EA相浓缩后,得到的是苯酚。
3)取第二步操作后的水相,调节PH为7左右,用物理方式把水相冻成固体,然后把固体置于高压中,使冰升华,得到的是混合物在常温下过滤,液体的是苄胺,滤渣是乙酰胺。
苯酚是一个弱酸性物质,酸和酸很难发生酯化反应。
但在AlCl3催化下,苯酚的芳环上可以发生乙酰化反应(在工业上一般用乙酸酐)。
通用名:对乙酰氨基酚,俗称扑热息痛,Paracetamol;或醋氨酚,Acetaminophen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N-acetyl-para-aminophenol;N-乙酰-对-氨基苯酚;para-acetyl-amino-phenol;简称apap;还有4-Acetamino phenol、4'-hydroxyacetanilide的说法;
分子式:C8H9NO2
没有紫色溶液出现的,是乙酰水杨酸.
水杨酸比苯酚多了羧基,可以加碳酸氢钠溶液,有气泡产生的,为水杨酸,剩下的就是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