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排列 乙酸、甲酸、苯甲酸、丙酸、戊酸
甲酸>苯甲酸>乙酸>丙酸>戊酸(说明一下,甲酸、苯甲酸跟乙酸的比较:它们都有相同的基团羧酸根,跟羧酸根相连的部分~氢、苯环基、甲基,由于氢带有正电会吸引羧酸根中的负电荷使氢更易解离,而苯和甲基带负电,会吸引氢使其不易解离,但甲基的吸引作用更强所以乙酸酸性会弱于本甲酸)
甲酸化学式为HCOOH,乙酸为CH3COOH,丙酸CH3CH2COOH等等。甲乙丙丁为分子中碳元素的数量。1个对应甲,两个对应乙,以此类推。要想牢记,首先要理解有机酸的分子结构式。-COOH为酸根,多出来的化学键连接一个H,为甲酸,连接甲基,为乙酸。为什么连接甲基就是乙酸呢?这要看整个分子中C原子的数量。每多一个碳原子,随之增加两个氢原子。所以通式为C(n)H(2n)O2。你说的酯是某酸某酯这样说的,例如甲酸和乙醇结合,生成的就是甲酸乙酯。
乙酸、戊酸溶于水,苯乙酸、邻苯二乙酸微溶于水,二十六酸、三十二酸、四十七酸、五十酸和七十一酸都是不溶于水的。
分子中具有羧基(—COOH)的化合物称为羧酸。 羧基是羧酸的官能团。
羧酸 (RCOOH)(Carboxylic Acid) 是最重要的一类有机酸。一类通式为RCOOH或R(COOH)n 的化合物,官能团:-COOH。X射线衍射证明,甲酸中羰基的键长123pm长于正常的羰基122pmC-O的键长131pm小于醇中的 C-O的键长143pm;在甲酸晶体中,两个碳氧键键长均为127pm。
通式RCOOH中R为脂烃基或芳烃基,分别称为脂肪(族)酸或芳香(族)酸。又可根据羧基的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与多元酸。还可以分为饱和酸和不饱和酸。
呈酸性,与碱反应生成盐。一般与三氯化磷反应成酰氯;用五氧化二磷脱水,生成酸酐;在酸催化下与醇反应生成酯;与氨反应生成酰胺;用四氢化锂铝(LiAlH4)还原生成醇。可由醇、醛、不饱和烃、芳烃的侧链等的氧化,或腈水解,或格利雅试剂与干冰反应等方法制取。用来源于动植物的油脂或蜡进行皂化,可获得6至18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族)酸。
饱和脂肪酸命名是以包括羧基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根据主链碳原子数称为某酸,从羧基碳原子开始编号。不饱和脂肪酸命名时,主链应是包括羧基碳原子和各碳碳重键的碳原子都在内的最长碳链,从羧基碳原子开始编号,并注明重键的位置。
例2
二元酸的命名是以包括两个羧基碳原子在内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某二酸”。
羧基直接连在脂环上的羧酸命名时,可在脂环烃的名称后加上“羧酸或二羧酸”等词尾;羧基在脂环上的羧酸命名是将脂环烃的名称与脂肪酸的名称连接起来。另外,不论羧基直接连在脂环上还是连在脂环侧链上,均可把脂环作为取代基来命名。
芳香酸可将其作为脂肪酸的芳香基取代物来命名。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例如:醋酸钠CH3COONa
离子写前面.
醋酸是弱酸.
醋酸又称乙酸,其酸根还有一个简单的写法,Ac-,这里醋酸盐可以写成NaAc,不是锕化钠的意思,Ac-是一个不官方的写法,在参考书上常见,不推荐使用.
有机酸有很多啊,乙酸,这个就不好列举了,学了有机化学自然就知道了,比如甲酸,丙酸,丁酸,戊酸,己酸等等,有机酸都是弱酸,又称羧酸.与无机酸相比,其氢离子是由羧基-COOH电离出来的.具体的你可以参见羧酸.
综上所述,醋酸既属于酸又是有机物,是一种有机酸。
乙酸,也叫醋酸(36%--38%)、冰醋酸(98%),化学式CH3COOH,是一种有机一元酸,为食醋主要成分。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固体,凝固点为16.6℃(62℉),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其水溶液中呈弱酸性且蚀性强,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多元醇(乙二醇,甘油等溶解度很大)
低级醛(甲醛,乙醛,丙醛)
低级羧酸(甲酸,乙酸,丙酸,正丁酸,正戊酸)
多元羧酸(乙二酸(草酸),丙二酸等)
磺酸一般都易溶于水(如苯磺酸,对甲苯磺酸)
苯酚(70度热水混溶,常温下溶解度小)
不溶于水:这个在有机物占大多数,所有烷烃,烯烃,炔烃,苯和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等),卤代烃(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2,4,6-三溴苯酚(属于苯环上卤代物),氯苯等都不溶),硝基化合物(硝基苯,TNT等都不溶),苯环氨基取代物(苯胺,邻甲苯胺等),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甲酸丁酯等,三硬脂酸甘油酯),中级或高级羧酸(正己酸,癸酸,油酸,硬脂酸,软脂酸,月桂酸等),中级或高级醇(正丁醇,十六醇,十八醇等).
易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有机物:1.中级或高级羧酸(正己酸,癸酸,油酸,硬脂酸,软脂酸,月桂酸等)2.苯酚等酚类物质.这些虽不溶于水,但和碳酸钠作用生成CO2和相应的羧酸钠盐可溶于水
易溶于氢氧化钾(钠)的物质:
1.中级或高级羧酸(正己酸,癸酸,油酸,硬脂酸,软脂酸,月桂酸等)2.苯酚等酚类物质.3.酯类(乙酸乙酯,丙酸甲酯,甲酸丁酯等,三硬脂酸甘油酯,丙烯酸乙酯等等).这些虽不溶于水,但和强碱作用生成CO2和相应的羧酸盐(酚盐)可溶于水
密度:
大于1的:主要是一些多代烃(四氯化碳,三氯甲烷,四溴化碳等),多元羧酸(乙二酸,丙二酸,丁二酸.,邻苯二甲酸等),甲酸,乙酸,丙烯酸,丁烯酸,磺酸.
小于1的:基本上占多数:
烃类(烷烃,烯烃,炔烃,芳烃(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等),丙酸以后的饱和一元羧酸,甲醛,乙醛等,大多数饱和一元醇(乙醇,甲醇,丙醇等),酯类乙醚等醚类,等等
然后,用箔丝蘸取这种水溶液,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我们可以看到火焰呈现黄色,说明溶液中存在钠离子。说明二十六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钠盐。
如果把它滴入酚酞试液的碱溶液,则看不到明显现象,因为二十六酸钠的水溶液呈现出碱性,所以酚酞试液仍然显红色。如果用溴麝香草酚蓝试液,试液仍然呈蓝色,看不到明显现象。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1.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官能团的结构
⑴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中含有C=C或C≡C (-CHO及-C6H5一般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⑵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共热产生红色沉淀的物质必含有-CHO。既能氧化成羧酸又能还原成醇的是醛;常温下能溶解Cu(OH)2的是羧酸;遇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羧酸。
⑶能与Na、Mg等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的物质中含有-OH或-COOH。
⑷能与Na2CO3、NaHCO3溶液作用生成CO2的物质中含有-COOH。
⑸与少量Na2CO3溶液反应但无CO2气体放出的是酚;
⑹与NaOH溶液反应的有酚、羧酸、酯或卤代烃;
⑺能氧化成羧酸的醇必含"─CH2OH"的结构(能氧化的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的醇,羟基相"邻"的碳原子上含有氢原子);
⑻能水解的有机物有酯、卤代烃、二糖和多糖、肽键和蛋白质;
⑼能水解生成醇和羧酸的物质中含有酯基-COO-;
⑽与FeCl3溶液反应显紫色的物质是酚;
⑾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物质中含有或(X表示如卤原子)。
2.根据性质和有关数据推知官能团个数
⑴与X2、HX、H2的反应:取代(H~X2);加成(C═C~X2或HX或H2;C≡C~2X2或2HX或2H2;-C6H5 ~3H2)
⑵银镜反应:R─CHO~2Ag;
⑶与新制的Cu(OH)2反应:R─CHO~2Cu(OH)2;R─COOH~1/2Cu(OH)2
⑷与钠反应:R─OH~1/2H2
⑸与NaOH反应:一个酚羟基~NaOH;一个羧基~NaOH;一个醇酯~NaOH;一个酚酯~2NaOH;R─X~NaOH; C6H5-X~2NaOH。
⑹与CO32―反应:2-COOH~CO32―~CO2↑。
⑺与HCO3―反应:-COOH~HCO3― ~CO2↑。
⑻酯化反应:-COOH~-OH~-COO-。
3.根据某些产物推知官能团位置
⑴,可确定-OH一定接在连有两个H原子的C原子上,即有如下结构:;同理,若,则该醇有如下结构: ;若醇不能氧化,则该醇有如下结构:。
⑵由消去反应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如某醇或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生成如下产物:,则可知-OH或-X一定在1号或2号C原子上。
⑶由取代产物的数目可确定碳链结构。如已知苯的同系物C8H10的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结构,则该同系物的结构简式为 ,若有两种时为,若为三种时为或 。
4.烃及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
二、有机反应类型大归纳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⑴卤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
⑵硝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硝基取代的反应。
⑶其他:卤代烃的水解、酯化反应、酯的水解、醇分子间脱水等也属于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
⑴与氢气的加成反应(还原):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含有不饱和碳原子的有机物跟氢气发生加成反应:①烯、二烯、炔的催化加氢;②苯、苯的同系物、苯乙烯催化加氢;③醛、酮催化加氢;④油脂的加氢硬化。
⑵与卤素单质的加成反应:含有C=C、C≡C键的有机物很容易跟卤素单质发生加成反应。
⑶与卤化氢的加成反应:含有C=C、C≡C键的有机物能跟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乙炔→氯乙烯。
⑷与水的加成反应:含有C=C、C≡C键的有机物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跟水发生加成反应。例如:烯烃水化生成醇。
3.脱水反应: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脱去相当于水的组成的氢氧元素的反应。如醇的脱水反应。
⑴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C-OH键及羟基所连碳原子相邻碳上的C-H键断裂,消去水分子形成不饱和键。
⑵分子间脱水:一个醇分子内C-O键断裂,另一醇分子内O-H断裂,脱水成醚。参加反应的醇可相同也可不同,可以是一元醇或多元醇。甲、乙两种醇混合脱水,可形成三种醚。
4.消去反应: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HX等),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⑴醇的消去:如实验室制乙烯。
⑵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如氯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消去得乙烯。
5.水解反应
常见类型有: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油脂的水解(含皂化)、糖类的水解、肽及蛋白质的水解等。
6.氧化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加氧或去氢的反应。(醇、羧酸、酚等与活泼金属的反应,虽发生去氢反应,仍是被还原)
⑴醇被氧化:羟基的O-H键断裂,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C-H键断裂,去掉氢原子形成C=O键。叔醇(羟基所在碳原子上无H)不能被氧化:。
⑵醛被氧化:醛基的C-H键断裂,醛基被氧化成羧基:。
⑶乙烯氧化:2CH2=CH2+O22CH3CHO
⑷有机物的燃烧、不饱和烃和苯的同系物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等。
⑸醛类及含醛基的化合物与新制碱性Cu(OH)2或银氨溶液的反应。
⑹苯酚在空气中放置转化成粉红色物质(醌)。
7.还原反应:指的是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⑴醛、酮、烯、炔、苯及其同系物、酚、不饱和油脂等的催化加氢。
⑵
8.酯化反应: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如:制乙酸乙酯、硝酸乙酯、纤维素硝酸酯、醋酸纤维、硝化甘油等。
规律:有机酸去羟基,即羟基中的C-O键断裂;醇去氢,即羟基中的O-H键断裂形成酯和水。
9.聚合反应:是指小分子互相发生反应生成高分子的反应。
⑴加聚反应:由不饱和的单体加成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反应是通过单体的自聚或共聚完成的。
⑵缩聚反应:指单体间互相反应,在生成高分子的同时还生成小分子的反应。该类反应的单体一般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官能团或活性氢。如制酚醛树脂,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等。
10.裂化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长链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短链烃的反应。裂化属于化学过程。如C16H34C8H18+C8H16,深度裂化叫裂解。
11.颜色反应(显色反应)
⑴苯酚溶液滴加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⑵淀粉溶液加碘水--显蓝色
⑶蛋白质(分子中含苯环的)加浓硝酸--显黄色
【思想方法】
【例1】在学校的校本课程中,摄影是常开的课目之一。米吐尔为常用的急性显影剂,其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米吐尔属于氨基酸
B.一定条件下,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2 mol NaOH反应
C.米吐尔通过一步反应可以转化为醇类
D.米吐尔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分析】米吐尔分子中无羧基,不属于氨基酸,根据其结构该分子属于硫酸盐,由于分子中酚羟基能与碱反应,氨基形成的盐也能与碱反应,因此1 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与4mol NaOH反应,A和B均错。当米吐尔分子中的苯基加氢转化为环己基后,产物可看作是醇类,C正确。酚羟基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D错。本题应选C。
【例2】硅橡胶是一种耐高温的橡胶,它是由二甲基二氯硅烷经过两种类型的反应而形
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HOH
其中反应a得到的产物可看作不稳定的原硅酸(H4SiO4)的二甲基取代物,原硅酸可失水形成较稳定的硅酸。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上可知原碳酸的化学式为H4CO4 B.HC(OC2H5)3可命名为原甲酸三乙酯
C.反应a和b的类型均属于取代反应 D.反应a和b的类型均不属于取代反应
【分析】原硅酸分子内失水(失去二个羟基,形成一个羰基)形成硅酸,由碳酸的化学式可推知原碳酸的化学式为H4CO4,选项A正确。甲酸的结构简式为HCOOH,很显然甲酸分子中的羰基是由原甲酸分子中二个羟基失水形成的,因此原甲酸的结构简式为HC(OH)3,酸分子中含有三个羟基,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时可生成HC(OC2H5)3,根据酯的命名规则可知该酯应命名为原甲酸三乙酯,选项B正确。对于选项C和D,根据反应可知,反应a属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也可称作为取代反应,反应b可看作是羟基形成醚链的过程,在反应中有小分子水生成,是缩聚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本题应选D。
【例3】只用一种试剂不可能把下列试剂组鉴别出来的是
A.甲醇、甲醛和甲酸溶液 B.苯、苯酚和苯乙烯三种溶液
C.苯、溴苯、乙醇三种液体 D.苯、己烯、己烷三种液体
【分析】选项A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加以鉴别,新制的氢氧化铜不加热时在甲酸溶液中溶解,加热时会生成砖红色沉淀;选项B中可用溴水加以鉴别,苯酚与溴水会生成白色沉淀,苯乙烯会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选项C可用水加以鉴别:有机物在上层的是苯,有机物在下层的是溴苯,和水互溶的是乙醇;选项D中只能加溴水或KMnO4溶液鉴别出己烯,苯和己烷不能鉴别开来。本题应选D。
【例4】有机物A、B、C、D、E、E、G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5.2g F能与100mL 1mol•L-1 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0.1mol F还能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放出2.24L H2。D的分子式为C3H3O2Na,E的分子中含有羧基。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G ;F 。
⑵化学反应类型:① ;④ 。
⑶化学方程式:① ;③ 。
【分析】据"5.2g F能与100mL 1mol•L-1 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0.1mol F还能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在标准状况下放出2.24L H2"知F为二元羧酸,设其摩尔质量为M g•mol-1,有,解得M=104 g•mol-1。因A的分子中含有6个C原子,而D的分子式为C3H3O2Na,知B、C、E、F、G中均只含有3个碳原子。根据F为摩尔质量为104 g•mol-1的二元羧酸,可推得F的结构简式为HOOC-CH2-COOH,则G为HO-CH2CH2CH2-OH,结合D和G 可得A为CH2=CH-COOCH2CH2CH2Br,则B为CH2=CH-COONa,C为BrCH2CH2CH2OH,E为BrCH2CH2COOH。答案为:⑴G:HO-CH2CH2CH2-OH F:HOOC-CH2-COOH
⑵①消去反应 ④取代(水解)反应
⑶①Br-CH2CH2-COOH + 2NaOHCH2=CH-COONa + NaBr + 2H2O
③CH2=CH-COOCH2CH2CH2Br + H2OCH2=CH-COOH + BrCH2CH2CH2OH
【例5】下图中A、B、C、D、E、F、G、H均为有机化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⑴有机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0,A能发生银镜反应,1 mol A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3 mol H2反应生成B,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A生成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
⑵B在浓硫酸中加热可生成C,C在催化剂作用下可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由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①芳香化合物E的分子式是C8H8Cl2。E的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则E的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E在NaOH溶液中可转变为F,F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生成G(C8H6O4)。1 mol G与足量的NaHCO3溶液反应可放出44.8 L CO2(标准状况),由此确定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G和足量的B在浓硫酸催化下加热反应可生成H,则由G和B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⑴A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A中含有-CHO;且1 mol醛基可以和1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但1 mol A在催化剂作用下能与3 mol H2反应,说明分子中还有2个不饱和度,现Mr(-CHO) = 29,Mr(A)<60,因此A中应含有一个炔基,A为HC≡C-CHO,A和3 mol H2反应后得B,B为CH3CH2CH2OH,发生的反应为加成反应,也是还原反应。
⑵B(CH3CH2CH2OH)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C,C为CH3CH═CH2,丙烯可以发生加聚反应生成D(聚丙烯)。
⑶①E的分子式是C8H8Cl2。E的苯环上的一溴取代物只有一种,说明E分子结构很对称,进而推出E的所有可能结构简式。②E在NaOH溶液中可转变为F,说明氯原子已经水解成-OH。F被KMnO4氧化后的产物G(C8H6O4) 1 mol与足量的NaHCO3可放出2 mol CO2,说明G含有2个-COOH,苯环上不会含有氧原子,所以E中的氯原子不应连在苯环上,即E应为,F为对苯二甲醇,G的性质可确定G为。(说明:若考虑苯环上的卤原子水解,一是水解条件很苛刻,二是水解后生成的酚再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苯环结构被破坏,不可能生成二元羧酸)。答案为:
⑴HC≡C-CHO; 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 ⑵nCH3CH═CH2
⑶①、、、、、、。②。
⑷+2CH3CH2CH2OH+2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木材热解过程中,从蒸汽气体混合物冷凝得到的红褐色水溶液,称粗木醋液。经澄清分为两层,上层称澄清木醋液,下层称沉淀木焦油。澄清木醋液有特殊的烟焦气味。比重为1.025~1.050。含有10~20%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是:醋酸、蚁酸、丙酸、丁酸和其他高级同系物;甲醇、丙烯醇;丙酮、甲乙酮;甲醛、乙醛、糠醛;乙酸甲酯、甲酸甲酯;甲苯酚、愈创木酚、连苯三酚1,3-二甲醚;醚类、丙酯、胺类和碳水化合物等。木醋液可直接用作土壤杀菌剂,能有效地防止针叶树幼苗立枯病,或作防臭剂和食品香料。也可进一步制各种产品。
木醋液中含量较多的是酸类和醇类。可用来制取醋酸盐、醋酸及其同系物、甲醇和溶剂等。
醋酸盐
澄清木醋液中含酸类物质以外,还含有低沸点有机物和高沸点焦油物质,首先进行脱醇,在精馏设备中精馏分离醇类、酯类和酮类等低沸点物质(称为粗甲醇)。然后再用单效或三效蒸发设备进行脱焦。经脱醇(或脱焦)的木醋液用碱液中和可加工制取醋酸钙或醋酸钠。前者是用石灰乳中和木醋液,在分离沉淀的杂质以后,中和液进行浓缩和干燥即可得醋石(粗醋酸钙)。用脱焦(除去溶解焦油)后的木醋液制得的醋石呈灰色,称灰醋石,含醋酸钙70%以上;用未脱焦木醋液制得的醋石由于含较多的焦油,呈黑褐色,称褐醋石,含醋酸钙60%左右。制造醋酸钠可在木醋液蒸馏过程中设置两个吸收器,内装碳酸钠溶液,用以吸收通过的醋酸蒸汽,中和后的醋酸钠溶液,浓缩到比重为1.23~1.25,冷却后,一部分醋酸钠形成结晶,可在离心机中分离,并用冷水洗涤晶体,母液可再浓缩、再结晶。制得的粗醋酸钠用活性炭脱色可制得含三分子结晶水的工业醋酸钠。
醋酸
可通过醋石法或直接萃取法制得。
醋石法
可采用硫酸法或盐酸法。①硫酸法:有间歇法和连续法两种。间歇法的主要设备是附有蒸汽套和装有搅拌器的间歇分解锅。将醋石加入分解锅内,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硫酸,反应生成的醋酸被蒸出,经冷凝器冷凝得到粗醋酸。连续法的主要设备是卧式连续分解设备,设有蒸汽套加热,中间有空心轴,轴上装有刮刀,用以搅拌物料并使其由前向后推移。设备的前端有醋石和浓硫酸的进口孔以及醋酸蒸汽的出口孔,后端有粗石膏出口孔。蒸汽送入分解器中,蒸出的醋酸蒸汽经除尘净化器在冷凝器中冷凝,得到粗醋酸。②盐酸法:先将盐酸装入分解桶中,在不断搅拌下逐渐加入醋石,俟其充分作用后澄清除去焦油等杂质,装入初馏锅中进行蒸汽蒸馏。得到的蒸馏液加二氧化锰使其中蚁酸、醛类、酮类等杂质氧化分解。过滤后再用高锰酸钾进行二次氧化。然后再进行蒸馏,得到浓度约40%的工业用淡醋酸,再用高锰酸钾氧化和蒸馏一次可制得食用醋酸。与硫酸法相比,盐酸法的酸用量少,电能和蒸汽的消耗小,废渣氯化钙容易处理。但盐酸价格较高,制得的醋酸浓度低,稀盐酸对设备腐蚀性大。
直接萃取法
从木醋液中用有机溶剂直接萃取醋酸。选择有机溶剂时要求与水互溶性小,比重差较大,具有化学稳定性,与醋酸的沸点差尽可能大,使容易用蒸馏法分离,着火性、爆炸性和毒性尽可能小。常用乙酸乙酯,也有用乙醚。萃取法制取醋酸的工艺流程见下页图。
萃取系统包括萃取设备、酯酸设备和酯水设备。前者有萃取器,为圆柱形,为使两相能充分接触和相互扩散,其中交替装设环形和盘形塔板。萃取常用脱醇和脱焦后的木醋液(酸水)作原料,萃取按逆流原理操作,比重较大的酸水送入上部,乙酸乙酯送入下部,两者的体积比为1∶1.8~2.1。萃取后的酯酸溶液从顶部引出,其中含85.6%乙酸乙酯,5.5%醋酸,以及水分和焦油杂质等,送往酯酸设备。酯水从底部引出,其中含乙酸乙酯8.4%,送往酯水设备回收乙酸乙酯。酯酸送入酯酸设备的精馏塔下部,从塔顶蒸出乙酸乙酯再用于萃取。酸液从精馏塔流入提馏塔蒸出残存的乙酸乙酯后,从塔底放出粗醋酸。
以上加工制得的粗醋酸中含有蚁酸、丙酸、丁酸、戊酸、醛类、酮类、醚类、醇类和焦油杂质等,需要进一步精制。精制的方法一般用精馏法分离低沸点的醛类和醇类等以及高沸点的焦油杂质,制取冰醋酸、工业醋酸和食用醋酸等成品。
醋酸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在16.3~16.7℃时结晶。用来制造醋酸酯、醋酸盐、醋酸纤维、醋酐、食用醋和药品等,也用于纺织、化工等工业部门。
甲醇
脱醇过程中得到的粗甲醇含醇类、酯类、酮类、醛类、酸类、甲胺、吡啶和呋喃类化合物。这些物质常能形成恒沸混合物,除甲醇外,难于用普通精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加工的方法是先将粗甲醇用水稀释到浓度为20~30%,澄清后,约占原体积15~20%的木醇油浮出水面,分离后,可加工制取溶剂、恒沸点剂、浮选起泡剂或木焦油呋喃。稀释时如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以中和其中的酸类,可防止设备的腐蚀。
稀释过的粗甲醇水溶液,在间歇式设备中精馏时可以得到丙酮酯溶剂(46~60℃)、浓甲醇(64~69℃)、丙烯油(90~95℃)、糠醛油(95~100℃)和其他半成品馏分。浓甲醇中仍含杂质,通过再稀释和精馏可制得甲醇成品。甲醇为无色、透明的可燃性液体,带葡萄酒气味,有毒。用于制造福尔马林、乙酸甲酯、缩醛、胺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