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酚为什么能溶于氢氧化钠,而不溶于碳酸氢钠
苯酚俗名石碳酸,显酸性,酸性较弱,与强碱氢氧化钠酸碱中和生成苯酚钠和水。
而碳酸氢钠的碱性较弱,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所以反应不能进行,即苯酚不溶于碳酸氢钠。
1、苯酚的化学性质
苯酚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
2、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具有强碱性和有很强的吸湿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水溶液呈碱性,有滑腻感;腐蚀性极强,对纤维、皮肤、玻璃、陶瓷等有腐蚀作用。与金属铝和锌、非金属硼和硅等反应放出氢;与氯、溴、碘等卤素发生歧化反应;与酸类起中和作用而生成盐和水。
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性质稳定,受热易分解,在50℃以上迅速分解,在270℃时完全失去二氧化碳,在干燥空气中无变化,在潮湿空气中缓慢分解。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水和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碳酸盐和水。除此之外,还能与某些盐反应,与氯化铝和氯酸铝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钠盐和二氧化碳。
扩展资料:
酸碱中和反应原理:
酸、碱溶于水后在水中被电离成自由移动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例如HCl(盐酸)被电离成氢离子(H+)和氯离子(Cl-),而NaOH(烧碱)被电离成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极难被电离的水,所以溶液中剩下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
钠离子和氯离子在溶液中依然处于被电离的状态并不结合。但是生成物是NaCl(盐)。所以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在中和反应中,完全中和反应是指酸碱恰好完全反应。
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人们常用中和反应改良土壤酸碱性、治疗胃酸过多、处理废水。
动力学因素:因为苯酚分子间有氢键,要将分子分离再与水结合需要较高的活化能,故不易溶于冷水.而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能量较高,溶解速度加快.
热力学因素:溶解反应是一个熵增大的过程.温度越高,反应的自由能变越负,平衡常数越大.
综合以上两个因素,苯酚难溶于冷水,与热水互溶.
所以苯酚易溶于酒精 不是反映了.
理论上是可以的 只是因为实验室里面乙醇比较容易找到
所以出了小事故用乙醇会比较快 毕竟苯酚是有毒的..
大部分有机物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比如苯,四氯化碳等等,卤素单质分子也是非极性分子,所以互溶。
个别有机物比如乙醇乙醛,和很多无机物比如水都可以互溶
物理性质:苯酚为白色固体,不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也不溶于稀盐酸和碳酸钠溶液, 因为其酸性不强, 与碳酸钠不反应。
溶于稀氢氧化钠溶液因为酚的酸性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对应的酚钠盐, 而溶于水。
是能溶的。1克苯酚约溶于15毫升水,12毫升苯。原因:相似相容,都是有机物。
拓展:关于苯酚
分子式 C6H6O;C6H5OH。分子量 94.11。白色结晶,有特殊气味;蒸汽压 0.13kPa/40.1℃;闪点79℃;熔点40.6℃;沸点181.9℃;溶解性:可混溶于乙醇、醚、氯仿、甘油;密度:相对密度 (水=1)1.07;相对密度(空气=1)3.24;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 14(有毒品);主要用途:用作生产酚醛树脂、卡普隆和己二酸的原料,也用于塑料和医药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