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高温条件和磷酸铁、草酸反应的原理
高温产生的还原反应。根据查询知乎得知,碳酸锂高温条件和磷酸铁、草酸反应的原理是高温产生的还原反应。碳酸锂,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Li?CO?,分子量73.89,无色单斜系晶体,微溶于水、稀酸,不溶于乙醇、丙酮。
三氟乙酸是一个强有机酸, 与碱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羧酸盐。
因此, 将反应体系用稀的碳酸钠溶液洗涤, 一直洗到接近中性, 就可以除去三氟乙酸。
(注意,反应体系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醚中, 在分液漏斗中反复摇晃,静止, 分层,分出水相。)
氯水中溶质有氯气分子、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完全电离成氢离子和氯离子,次氯酸部分电离成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而碳酸锂在氯水中电离成锂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氢离子遇到较多碳酸根离子是就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l2+li2CO3=liCl+liClO+CO2
Li2CO3 + 2 HCl = 2 LiCl + CO2 + H2O
现象:氯水的颜色变淡,液体中有气泡生成。生成的次氯酸锂是一种消毒剂,因为性质稳定,消毒能力比次氯酸钠弱。但持久。
第一章 元素周期律
1、 碱金属元素
①与氧气反应:
4Li+2O2=(加热)=2Li2O2 氧化锂
2Na+O2=(加热)=Na2O2 过氧化钠
K+O2=(加热)=KO2 超氧化钾
Rb、Cs不要求掌握
②与水反应
通式 2R+2H2O==2ROH+H2↑ R是碱金属元素,ROH是对应的碱,条件都一样(没有)。
③与酸反应
通式 2R + 2H+ ==2R+ + H2↑ 这是离子方程式
2、卤族元素
①与氢气反应
H2+F2==2HF 条件:冷暗处即可发生
H2+Cl2=(点燃/光照)=2HCl
H2+Br2=(加热至500℃)=2HBr
重点 H2+I2(可逆反应)=(持续加热)=2HI
②与水反应
重点 2F2+2H2O==4HF+O2 F没有正价
Cl2+H2O==HCl+HClO
Br2+H2O==HBr+HBrO
I2+H2O==HI+HIO
③与碱反应
氟不太清楚
其他三个满足通式:X2+2NaOH==NaX+NaXO+H2O
如果碱不同要依据情况变换
④卤素单质间置换反应
氟不考虑
Cl2 + 2Br- ==2Cl- + Br2
Cl2 + 2I- ==2Cl- + I2
Br2 + 2I- ==2Br- + I2
均为离子方程式
3、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
方程式太多,又都大同小异,就不再说了
4、化学键
2Na+Cl2=(点燃)=2NaCl
其他全是电子式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这里主要记理论
1、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书上的
其他的都是以前的,不再多说还有打不下了,待会给你补充
磺酸(强酸)>全卤代羧酸(强酸)>草酸(中强酸)>二卤乙酸(中强酸)>丙二酸>一卤乙酸(中强酸)>甲酸>醇酸(弱酸)>芳香酸(弱酸)>烯酸(不饱和脂肪酸)(弱酸)>饱和脂肪酸(弱酸)>酚(很弱的酸)
1.磺酸。一般所有的磺酸都是强酸,三氟甲磺酸是最强的有机酸,F3C-SO3H,比硫酸还强的多呢!另外苯磺酸,甲基磺酸,十二烷基苯磺酸等都是强酸。
2.全卤代羧酸。这类酸一般都是强酸,但稍弱于磺酸。
如: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这两个酸,由于F的电负性强于Cl,所以对羧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更强,因此三氟乙酸酸性稍强些)。除此以外,还有全氟丁酸,全氟辛酸等等
3.二卤乙酸。一般为中强酸,如二氯乙酸酸性比磷酸强些,接近于亚硫酸和草酸。
4.卤乙酸。一般为中强酸,一氯乙酸酸性稍弱于磷酸但比亚硝酸稍强。
5.醇酸。如乙醇酸,乳酸(丙醇酸)都是稍弱的酸,比一般饱和脂肪酸强,接近于甲酸。
6.芳香酸。如苯甲酸,苯乙酸都是弱酸,弱于醇酸和甲酸,强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7.烯酸。强于饱和脂肪酸,如丙烯酸,丁烯酸等强于乙酸,丙酸和丁酸等,油酸强于硬脂酸。
8.饱和脂肪酸。这一大类脂肪酸是有机酸中弱酸的一大类,仅仅强于碳酸和酚类。除了甲酸以外的饱和一元脂肪酸,酸性大小都差别不大。大体上随着溶解度降低,酸性略减。
9.酚类。有机酸中很弱的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