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是否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是的
乙醇的物理性质主要与其低碳直链醇的性质有关。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形成氢键,因此乙醇黏度很大,也不及相近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化合物极性大。室温下,乙醇是无色易燃,且有特殊香味的挥发性液体。
λ=589.3nm和18.35°C下,乙醇的折射率为1.36242,比水稍高。
作为溶剂,乙醇易挥发,且可以与水、乙酸、丙酮、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醚、乙二醇、甘油、硝基甲烷、吡啶和甲苯等溶剂混溶。此外,低碳的脂肪族烃类如戊烷和己烷,氯代脂肪烃如1,1,1-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也可与乙醇混溶。随着碳数的增长,高碳醇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下降。
由于存在氢键,乙醇具有潮解性,可以很快从空气中吸收水分。羟基的极性也使得很多离子化合物可溶于乙醇中,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铵、溴化铵和溴化钠等。氯化钠和氯化钾则微溶于乙醇。此外,其非极性的烃基使得乙醇也可溶解一些非极性的物质,例如大多数香精油和很多增味剂、增色剂和医药试剂。
“凡是分手结构相似的物质,都是易于互相溶解的.”这是从大量事实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叫做
相似相溶原理.由于分子的极性是否相似对溶解性影响很大,所以,相似相溶原理又可以理解为“极性分
子易溶于极性溶剂中,非极性分子易溶于非极性溶剂中.”例如:CCl4是非极性分子,作为溶剂它就是非
极性溶剂;而H20是极性分子,所以它是极性溶剂.Br2、I2等都是非极性分子,所以易溶于CCl4、苯等非
极性溶剂,而在水这一极性溶剂中溶解度就很小.相反,盐类(NaCl等)这些离子化合物可看做是极性最强
的,它们就易溶于水而不溶于CCl4、苯等非极性溶剂.HCl、H2S04是强极性分手,易溶于水而难溶于
CCl4.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有助于我们判断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抗氧剂BHT(2,6-二叔丁基对甲酚)分子式C15H24O分子量220.36 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溶于苯、甲苯、甲醇、乙醇、丙酮、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和10%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溶于75%乙醇
溶剂按化学组成分为有机溶剂和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是一类由有机物为介质的溶剂;有机溶剂是能溶解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如油脂、蜡、树脂、橡胶、染料等)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特点是在常温常压下呈液态,具有较大的挥发性,在溶解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性质均无改变。
有机溶剂的种类较多,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0大类:①芳香烃类:苯、甲苯、二甲苯等;②脂肪烃类:戊烷、己烷、辛烷等;③脂环烃类:环己烷、环己酮、甲苯环己酮等;④卤化烃类:氯苯、二氯苯、二氯甲烷等;⑤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等;⑥醚类:乙醚、环氧丙烷等;⑦酯类:醋酸甲酯、醋酸乙酯、醋酸丙酯等;⑧酮类:丙酮、甲基丁酮、甲基异丁酮等⑨二醇衍生物: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等;⑩其他:乙腈、吡啶、苯酚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相似相溶原理是指由于极性分子间的电性作用,使得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相似相溶,基本上来说就是极性分子液体与极性分子液体互溶,非极性分子液体与非极性分子液体互溶,非极性分子液体与极性分子液体互溶度都很小。
由于有机溶剂大多数都是非极性的,所以它们能够互溶。
乙醇和水可以任意比互溶
乙醇和有机溶剂的互溶性,就要看是哪种有机溶剂了. 要是二氯甲烷:乙醇,3:1时可能就互溶的不好了. 要是石油醚,和乙醇不互溶的.其他的有机溶剂,由于性质不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的说来,乙醇是极性较大的溶剂,还是较亲水的!
2、原因:蛋白质由氨基酸构成的高分子,具有四级结构。蛋白质是生命高分子,处的环境是水溶液体系,由于蛋白质分子的旋转扭曲使得亲水基团都伸展在外面,而疏水的基团包裹在里面,据相似相容原理,故其难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其次氨基酸里有-NH2,有-COOH,进行酸碱反应,产生的-NH3+,COO- ,具有较大的极性,也难溶于乙醇乙醚这样的非极性溶剂。
只是相似相容原理可以解释,但是也有特例
就好像无机物易溶于水中一样,有好多不溶如氯化银 硫酸钡
乙醇溶于碘是的,非极性溶质(I2)可以溶于非极性溶剂(C2H5OH)中
虽然使溶解,但是可以说他们的分子还是相互独立的,不能溶就是不能.
如果这三者混合
会看到水和这种溶剂分层,酒精在这两层中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