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苯酚 > 正文

新闻中怎么检验苯酚

英俊的紫菜
纯情的牛排
2023-01-27 21:56:10

新闻中怎么检验苯酚

最佳答案
爱撒娇的金鱼
失眠的裙子
2025-07-08 08:02:30

实验室常用的检验苯酚的方法你有两种。1.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的溴水加入到溶液中去,观察,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物质是苯酚。原理为:溴与苯酚生成白色三溴苯酚沉淀。 2.取少量的FeCl3溶液,滴入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紫色,说明该物质就是苯酚。原理为:生成络合物。

最新回答
酷炫的书本
文艺的冬日
2025-07-08 08:02:30

酸碱反应

苯酚属于酚类物质,有弱酸性,能与碱反应:

PhOH+NaOH→PhONa+H2O。

苯酚pKa=1.28×10-10,酸性介于碳酸两级电离之间,因此苯酚不能与NaHCO3等弱碱反应:

PhOˉ+CO2+H2O→PhOH+HCO3ˉ。

此反应现象:二氧化碳通入后,溶液中出现白色混浊。

显色反应

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原因是苯酚根离子与Fe形成了有颜色的配合物。

6PhOH+FeCl3→H3[Fe(OPh)6](紫色)+3HCl。

超级的乌冬面
土豪的春天
2025-07-08 08:02:30
检验的话可用溴水或FeCl3溶液

①用溴水

现象:苯酚中加入溴水会生成白色沉淀

原理:溴与苯酚生成白色三溴苯酚

C6H6OH

+

3

Br2

=C6H3OHBr3

+

3HBr

注意:苯酚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会溶解生成的C6H3OHBr3,看不到沉淀产生。

②用FeCl3溶液

现象:苯酚中加入FeCl3溶液会使溶液变成紫色

原理:苯酚与FeCl3生成紫色的[Fe(C6H5O)6]3-络离子FeCl3

+

6

C6H5OH

===

H3[Fe(C6H5O)6]

+

3

HCl

注意:这个现象很明显,注意是溶液变成紫色,不是产生紫色沉淀。

无辜的香烟
执着的时光
2025-07-08 08:02:30
苯酚(Phenol,C6H5OH)是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针状晶体,有毒,是生产某些树脂、杀菌剂、防腐剂以及药物(如阿司匹林)的重要原料。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

酸碱反应

苯酚属于酚类物质,有弱酸性,能与碱反应:

PhOH+NaOH→PhONa+H2O

苯酚pKa=1.28×10-10,酸性介于碳酸两级电离之间,因此苯酚不能与NaHCO3等弱碱反应:

PhOˉ+CO2+H2O→PhOH+HCO3ˉ

此反应现象:二氧化碳通入后,溶液中出现白色混浊。

显色反应

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原因是苯酚根离子与Fe形成了有颜色的配合物。

6PhOH+FeCl3→H3[Fe(OPh)6](紫色)+3HCl。

昏睡的灰狼
机灵的学姐
2025-07-08 08:02:30
要鉴定苯酚,我们可以通过苯酚的基本性质来入手。

苯酚可以电离出少部分氢离子而使溶液呈微弱酸性,但是要弱于碳酸。另外,苯酚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晶体,露置在空气中会因小部分发生氧化而成粉红色,也可以作为简单鉴定法之一。还有,苯酚微溶冷水,可溶高于65℃的热水或有机溶剂。苯酚中间还有苯环,且有羟基这一活化基团,因此可以发生氢取代反应。好了,知识准备就到此为止,我们正式开始实验过程。

第一步:用药匙取未知粉末(因为是鉴定,并不能确定地说是苯酚,在答题时尤其注意),观察其性状,是否为无色晶体,另外是否有少许粉红色粉末存在(此处利用苯酚的自身性状)。观察完毕将适量粉末置于试管中,加入冷水振荡,发现得到的是白色的浊液(此处利用苯酚微溶冷水的物理性质)。然后逐滴加入浓度为5%的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发现浑浊消失,试管中的溶液此时已变澄清(此处利用苯酚的弱酸性)。由此,我们得到第一步结论,符合苯酚的溶解特性和弱酸性。

第二步:将上一步得到的溶液分为三个试管盛放,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盐酸,发现溶液变浑浊;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醋酸,发现溶液变浑浊;向第三支试管中通入CO2气体,发现溶液仍然变浑浊。由此,我们得到第二步结论,符合苯酚的酸性弱于碳酸的性质。

第三步:此次分两个实验进行观察,1)取一锥形瓶,向其中加入苯酚溶液,然后向其中缓慢滴加浓溴水,发现生成了白色沉淀。2)取一锥形瓶,向其中加入溴水,发现生成了不大明显的白色沉淀,并且随着浓溴水的滴加量逐渐增加,对锥形瓶加以振荡,白色沉淀也逐渐变少最终消失。我们知道,在后一次的实验中,实际上是苯酚过量了,那么在这里说明一点苯酚溶液自身就是很好的有机溶剂,生成的物质是三溴苯酚,它易溶于苯酚,因此沉淀消失的原因也就在这里。由此,我们得到第三步结论,由于在较简单的条件下就可发生取代反应,符合苯酚中羟基作为活化基团的性质。

通过这三步,我们就可以确定未知药品为苯酚了。

爱笑的小蜜蜂
慈祥的棉花糖
2025-07-08 08:02:30

鉴别有两种方法

1、可以加钠,产生气体的是苯酚和苯甲酸,没有明显现象的是苯甲醚和苯甲醛.在加钠产生气体的两种物质中分别加饱和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无明显现象的是苯甲酸;在加钠没有气体的两种物质中分别进行银镜反应,产生银镜的是苯甲醛,不产生银镜反应的是苯甲醚.。

2、先加碳酸氢钠,反应后分出水层加盐酸沉淀出苯甲酸,然后加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出水层,加酸沉淀出苯酚,剩余加亚硫酸氢钠溶液,分出沉淀,加酸,分出油层得苯甲醛,前面加亚硫酸氢钠后的溶液中油层为苯甲醇。

扩展资料:

四种化学原料的相关资料:

苯酚:

苯酚是德国化学家龙格(Runge F)于1834年在煤焦油中发现的,故又称石炭酸(Carbolic acid)。使苯酚首次声名远扬的应归功于英国著名的医生里斯特。

里斯特发现病人手术后死因多数是伤口化脓感染。偶然之下用苯酚稀溶液来喷洒手术的器械以及医生的双手,结果病人的感染情况显著减少。这一发现使苯酚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外科消毒剂。里斯特也因此被誉为“外科消毒之父”。

也可用于消毒外科器械和排泄物的处理,皮肤杀菌、止痒及中耳炎。熔点43℃,常温下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跟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苯酚有腐蚀性,接触后会使局部蛋白质变性,其溶液沾到皮肤上可用酒精洗涤。小部分苯酚暴露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醌而呈粉红色。遇三价铁离子变紫,通常用此方法来检验苯酚。

2、苯甲酸:

苯甲酸于16世纪被发现。

1556年,Nostradamus最早描述安息香胶的干馏作用;后由Alexius Pedemontanus和布莱斯德破译分别于1560年和1596年发现。

1875年,Salkowski发现苯甲酸的抗真菌药力,于是苯甲酸用于长期保存云莓。

3、苯甲醚,分子式C7H8O,相对分子量为108.13,无色液体,熔点-37~-38℃,沸点155℃,相对密度0.9980~1.0010,折光率1.5165~1.5175。

天然发现存在于龙蒿的油中,具有令人愉快的茴香样香气。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溶剂、香料和驱虫剂。由硫酸二甲酯与苯酚在碱性溶液中反应制得。在合成茴香醚时,一般需使用剧毒的硫酸二甲酯。

4、苯甲醇是最简单的芳香醇之一,可看作是苯基取代的甲醇。在自然界中多数以酯的形式存在于香精油中,例如茉莉花油、风信子油和秘鲁香脂中都含有此成分。

物理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芳香味。熔点(℃):-15.3

相对密度(水=1):1.04(25℃)

沸点(℃):205.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72

相对密度(水=1):1.0419

分子式:C7H8O

分子量:108.13

饱和蒸气压(kPa):0.13(58℃)

闪点(℃):100

引燃温度(℃):436

溶解性:微溶于水,易溶于醇、醚、芳烃。

折光率:1.5396

CAS号:100-51-6

化学性质

经氧化或脱氢反应生成苯甲醛。加氢可生成甲苯、联苄或甲基环己烷、环己基甲醇。与羧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在氯化锌、三氟化硼、无水硼酸或磷酸及硫酸存在下,缩合成树脂状物。

甜甜的蜻蜓
兴奋的奇异果
2025-07-08 08:02:30

浓溴水鉴别和FeCl3鉴别。

1、分别加入浓溴水,出现白色沉淀的是苯酚,褪色的是苯甲醇。

2、加入FeCl3,溶液变紫的是苯酚,没有变化的是苯甲醇。

苯酚:

苯甲醇:

扩展资料:

苯酚化学性质:

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极稀的溶液有甜味,腐蚀性极强。化学反应能力强。与醛、酮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双酚A,与醋酐,水杨酸反应生成醋酸苯酯、水杨酸酯。还可进行卤代、加氢、氧化、烷基化、羧基化、酯化、醚化等反应。

苯甲醇化学性质:

经氧化或脱氢反应生成苯甲醛,加氢可生成甲苯、联苄或甲基环己烷、环己基甲醇,与羧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在氯化锌、三氟化硼、无水硼酸或磷酸及硫酸存在下,缩合成树脂状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甲醇

受伤的冬日
鳗鱼大侠
2025-07-08 08:02:30

滴加三氯化铁溶液,变紫色的是苯酚,或者滴加浓溴水,苯酚会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为白色沉淀。而且苯酚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粉红色的对苯醌。

滴加KMnO₄(紫色) ,使紫色褪去的是甲苯,紫色没有褪去的是苯。

加入溴水的CCl₄,使溴水的CCl₄褪去的,产生白色沉淀的则为苯酚,剩下的则为苯。

加入溴水,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酚,没有产生白色沉淀的是苯。

扩展资料:

操作处置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采取隔离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透气型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制备苯:

从煤焦油中提取:

在煤炼焦过程中生成的轻焦油含有大量的苯。这是最初生产苯的方法。将生成的煤焦油和煤气一起通过洗涤和吸收设备,用高沸点的煤焦油作为洗涤和吸收剂回收煤气中的煤焦。

蒸馏后得到粗苯和其他高沸点馏分。粗苯经过精制可得到工业级苯。这种方法得到的苯纯度比较低,而且环境污染严重,工艺比较落后。

烷烃芳构化:

在500-525℃、8-50个大气压下,各种沸点在60-200℃之间的脂肪烃,经铂-铼催化剂,通过脱氢、环化转化为苯和其他芳香烃。从混合物中萃取出芳香烃产物后,再经蒸馏即分出苯。也可以将这些馏分用作高辛烷值汽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

甜甜的未来
柔弱的路灯
2025-07-08 08:02:30

用化学方法区分苯酚溶液和乙醇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一、苯酚可用溴(生成白色沉淀2,4,6-三溴苯酚,十分灵敏)及FeCL3 (生成〔Fe(C6H5O)6]3-络离子呈紫色)检验,剩下的就是乙醇。

二、还可以加NaOH,苯酚和NaOH溶液作用生成苯酚钠,而乙醇不反应(苯酚钠溶于水,则苯酚和NaOH混合液由浑浊变澄清)。

扩展资料

苯酚的危害:

苯酚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急性中毒:吸入高浓度蒸气可致头痛、头晕、乏力、视物模糊、肺水肿等。

误服引起消化道灼伤,出现烧灼痛,呼出气带酚味,呕吐物或大便可带血液,有胃肠穿孔的可能,可出现休克、肺水肿、肝或肾损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可死于呼吸衰竭。

眼接触可致灼伤。

可经灼伤皮肤吸收经一定潜伏期后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中毒:可引起头痛、头晕、咳嗽、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者引起蛋白尿。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可燃,高毒,具强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