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你知道乙二醇和二乙二醇,丙二醇的生产工艺吗
http://wenku.baidu.com/view/ebcc347202768e9951e738c7.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1613d4dba58da0116c174938.html
1.乙二醇的业化生产方法
目前,国内外乙二醇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是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虽然它工艺成熟,但水比大,能耗高,生产成本较高,为此人们又相继开发出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以及由合成气合成乙二醇等各种新的生产方法,其中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和碳酸乙烯酯法被认为是今后乙二醇最有发展前景的工业化生产方法,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热点。
2.乙二醇工业化生产方法的研究进展
⑴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
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是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乙二醇的主要方法,该工艺是将环氧乙烷(E0)和水按1∶20-22(摩尔比)配成混合水溶液,在管式反应器中于190-220℃、1.0-2.5MPa下反应,环氧乙烷全部转化为混合醇,生成的乙二醇水溶液含量大约在10%(质量分数)左右,然后经过多效蒸发器脱水提浓和减压精馏分离得到乙二醇及副产物二乙二醇(DEG)和三乙二醇(TEG)等。混合醇中乙二醇、二乙二醇和三乙二醇的摩尔比约为100∶10∶1,产品总收率为88%。不足之处是生产工艺流程长、设备多、能耗高,直接影响乙二醇的生产成本。
目前,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的生产技术基本上由英荷壳牌、美国 Halcon-SD以及美国联碳三家公司所垄断。它们的工艺技术和工艺流程基本上相似,即采用乙烯、氧气为原料,在银催化剂、甲烷或氮气致稳剂、氯化物抑制剂存在下,乙烯直接氧化生成环氧乙烷,环氧乙烷进一步与水以一定物质的量比在管式反应器内进行水合反应生成乙二醇,乙二醇溶液经蒸发提浓、脱水、分馏得到乙二醇及其它副产品。此外,整个工艺还设置了与其生产能力配套的空分装置、碳酸盐的处理以及废气废液处理等系统。三家公司的专利技术主要区别体现在催化剂、反应和吸收工艺以及一些技术细节上。
⑵环氧乙烷催化水合法
针对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生产乙二醇工艺中存在的不足,为了提高选择性,降低用水量,降低反应温度和能耗,世界上许多公司进行了环氧乙烷催化水合生产乙二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其中主要有壳牌公司、联碳公司、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等,其技术的关键是催化剂的生产,生产方法可分为均相催化水合法和非均相催化水合法两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生产方法是壳牌公司的非均相催化水合法和UCC公司的均相催化水合法。
⑶碳酸乙烯酯法
碳酸乙烯酯法合成乙二醇是由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EC),碳酸乙烯酯再经水解制得乙二醇。该方法又可分为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DMC)联产法和碳酸乙烯酯水解法两种生产方法。
①乙二醇和碳酸二甲酯联产法
该方法的主要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是二氧化碳和环氧乙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合成碳酸乙烯酯,第二步是碳酸乙烯酯和甲醇(MA)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和乙二醇,两步反应都属于原子利用率100%的反应。
②碳酸乙烯酯水解合成法
美国Halcon-SD、联碳、日本触媒等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后相继开发出碳酸乙烯酯水解合成乙二醇的工艺技术。Halcon-SD公司工艺首先由乙烯、氧反应生成环氧乙烷,经第一吸收塔和汽提塔后,在第二吸收塔内用含碳酸乙烯酯、乙二醇和碳酸化催化剂的溶液洗涤环氧乙烷蒸气,形成碳酸乙烯酯反应富液,然后进入碳酸化反应器中,通入二氧化碳,使环氧乙烷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于90℃和6.18MPa 压力下反应生成碳酸乙烯酯。碳酸乙烯酯从反应液中汽提后分层,上层回到第二吸收塔作为洗涤液,在下层的碳酸乙烯酯中加入水,在同一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生成乙二醇。Halcon-SD工艺的特点是开发了既适用于碳酸化又适用于水解反应的新型催化剂,乙二醇收率高达99%。另外,Halcon-SD公司在研究中发现,即使环氧乙烷中含有少量水分,仍能保证碳酸乙烯酯的高效中心,这就使环氧乙烷的纯化操作条件不至于过分苛刻,而且加成反应和水解反应可用同一种催化剂,避免了均相反应中催化剂回收难的难题。但由于碳酸乙烯酯水解制乙二醇需要大型的高压反应槽,且生产成本仍然较高,所以至今还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
二乙二醇
二乙二醇即二甘醇,是由环氧乙烷与乙二醇作用而制造。 二甘醇主要来自于环氧乙烷(EO)水合生产乙二醇(EG)的副产物,在副产物中二乙二醇(二甘醇)含量约占8~9%、三乙二醇(三甘醇)占~1%、其余为更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而副产物生成量随着环氧乙烷和水的配比的变化而变化。近年来,随着国内大型乙二醇生产装置的相继建成投产,目前我国乙二醇生产能力已高达104~105万吨/年,那么二甘醇的产量增长就很快,估计约可达10万吨/年左右。随着即将建成投产的南海石化的32万吨/年乙二醇装置和不久上海石化的38万吨/年乙二醇装置也将建成,届时全国和上海地区的二甘醇产量将会进一步增长。因此,开发二甘醇的下游产品,做好二甘醇的综合利用,是极具有经济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项目。
OHC-CHO+4Ag(NH3)2OH→NH4OOC-COONH4+4Ag↓+6NH3+2H2O
不是乙二醇,是乙二醛才和银氨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即:OHC-CHO+4Ag(NH3)2OH→NH4OOC-COONH4+4Ag↓+6NH3+2H2O。
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又名甘醇、1,2-亚乙基二醇,简称EG。化学式为(CH2OH)2,是最简单的二元醇。乙二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液体,对动物有低毒性,乙二醇能与水、丙酮互溶,但在醚类中溶解度较小。用作溶剂、防冻剂以及合成涤纶的原料。
银氨溶液一般指氢氧化二氨合银。
氢氧化二氨合银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Ag(NH3)2OH,化学反应实质其实是氢氧化银,实际上就是AgOH·2NH3,氢氧化二氨合银溶液中存在以下组分:[Ag(NH3)2]+离子、NH3分子、NH3·H2O分子、NH4+离子、OH-离子和极少量的Ag+离子。氢氧化二氨合银是一种络合物,有弱氧化性,为强碱,具有腐蚀性,具有碱的通性,溶解于水及乙醇,可完全电离。
CH2-CHOHCHOH-CH2+HIO4=CH3CHO+CH3CHO+HIO3+H2O,乙二醇+高碘酸=2乙醛+碘酸+水乙醛在硝酸银的氨溶液会发生银镜反应,有白色银沉淀,但没有氨溶液应该不会发生银镜反应。
CH3CHO+2{Ag(NH3)2}(离子)+2OH(离子)=CH3COO-+NH4(离子)+2Ag(白色沉淀)+3NH3+H2O银镜反应。
扩展资料:
与乙醇相似,主要能与无机或有机酸反应生成酯,一般先只有一个羟基发生反应,经升高温度、增加酸用量等,可使两个羟基都形成酯。如与混有硫酸的硝酸反应,则形成二硝酸酯。酰氯或酸酐容易使两个羟基形成酯。
乙二醇在催化剂(二氧化锰、氧化铝、氧化锌或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失水。乙二醇能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作用形成醇盐。
通常将金属溶于二醇中,只得一元醇盐;如将此醇盐(例如乙二醇一钠)在氢气流中加热到180~200°C,可形成乙二醇二钠和乙二醇。此外用乙二醇与2mol甲醇钠一起加热,可得乙二醇二钠。
液体沸点
液态氯化钠(食盐):1465
亚麻仁油:287
食用油:约250
液态萘:218
煤油:150
甲苯:110.6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沸点是液体沸腾时候的温度,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压强相等时的温度。液体浓度越高,沸点越高。不同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沸点随外界压力变化而改变,压力低,沸点也低。
关于水沸腾
水的沸点:
摄氏温标的定义“在标准大气压下,以水的冰点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中间分为100等分的温标。”
所以通常人们都认为水的沸点是1标准大气压下100℃,但是1990年后不再如此(2013年使用的水沸点是1标准大气压下99.974℃)。
国际(摄氏)温标新定义:0℃=273.15K
计算公式:
已知大气压强求水的沸点,即是求已知水体气压达到饱和时所处的温度。
所用公式为求饱和水汽压的公式,即马格努斯经验公式:
其中,E0为0℃时的饱和水汽压,E0=6.11百帕(hpa);a,b为经验常数。对于水来说,a=7.45,b=235℃;E的单位也为百帕;t的单位为℃。
1、氯乙醇法,以氯乙醇为原料在碱性介质中水解而得,该反应在100℃下进行。
2、环氧乙烷水合法,环氧乙烷水合法有直接水合法和催化水合法,水合过程在常压下进行也可在加压下进行。
3、目前有气相催化水合法 以氧化银为催化剂,氧化铝为载体,在150~240℃反应,生成乙二醇。
4、乙烯直接水合法 乙烯在催化剂存在下在乙酸溶液中氧化生成单乙酸酯或二乙酸酯,进一步水解均得乙二醇。
5、环氧乙烷与水在硫酸催化剂作用下进行水合反应,反应液经碱中和、蒸发、精馏即得成品。
6、甲醛法。
7、以工业品乙二醇为原料,经减压蒸馏,于1333Pa下,收集中间馏分即可。
8、将乙二醇真空蒸馏,所得主要馏分用无水硫酸钠进行较长时间干燥,然后用一支好的分馏柱重新真空蒸馏。
扩展资料:
乙二醇的毒理环境: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8.0~15.3g/kg(小鼠经口);5.9~13.4g/kg(大鼠经口);1.4ml/kg(人经口,致死)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鼠吸入12mg/m3(连续多次)八天后2/15只动物眼角膜混浊、失明;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9/28人出现短暂昏厥;人吸入40%乙二醇混合物加热至105℃反复吸入14/38人眼球震颤,5/38人淋巴细胞增多。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乙二醇
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醇:
CH2OH-CH2OH------>CHOH=CH2+H2O(1个C脱H,另1个C脱-OH,生成乙烯醇)
乙烯醇极不稳定,立即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乙醛:
CHOH=CH2------>CH3-CHO(分子内重排生成乙醛)
上述2方程相加,可简单表示为:
CH2OH-CH2OH------>CH3CHO+H2O
乙醛易发生银镜反应。
附:乙二醇简介
乙二醇是最简单的二醇,分子式 HOCH2CH2OH。它是邻二醇的典型代表。乙二醇为无色粘稠液体;熔点-11.5°C,沸点198°C,相对密度1.1088(20/4°C)。 化学性质 与乙醇相似,主要能与无机或有机酸反应生成酯,一般先只有一个羟基发生反应,经升高温度、增加酸用量等,可使两个羟基都形成酯。如与混有硫酸的硝酸反应,则形成二硝酸酯。酰氯或酸酐容易使两个羟基形成酯。 乙二醇在催化剂(二氧化锰、氧化铝、氧化锌或硫酸)作用下加热,可发生分子内或分子间失水。 乙二醇能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作用形成醇盐。通常将金属溶于二醇中,只得一元醇盐;如将此醇盐(例如乙二醇一钠)在氢气流中加热到180~200°C,可形成乙二醇二钠和乙二醇。此外用乙二醇与 2摩尔甲醇钠一起加热,可得乙二醇二钠。乙二醇二钠与卤代烷反应,生成乙二醇单醚或双醚。乙二醇二钠与1,2-二溴乙烷反应,生成二氧六环。 此外,乙二醇也容易被氧化,随所用氧化剂或反应条件的不同,可生成各种产物,如乙醇醛 HOCH2CHO、乙二醛OHCCHO、乙醇酸HOCH2COOH、草酸HOOCCOOH 及二氧化碳和水。a二醇与其他二醇不同,经高碘酸氧化可发生碳链断裂。 制法 工业上由环氧乙烷用稀盐酸水解制得。实验室中可用水解二卤代烷或卤代乙醇的方法制备。 应用 乙二醇常可代替甘油使用。在制革和制药工业中,分别用作水合剂和溶剂。乙二醇的衍生物二硝酸酯是炸药。乙二醇的单甲醚或单乙醚是很好的溶剂,如甲溶纤剂 HOCH2CH2OCH3 可溶解纤维、树脂、油漆和其他许多有机物。乙二醇的溶解能力很强,但它容易代谢氧 化,生成有毒的草酸,因而不能广泛用作溶剂。乙二醇是一个抗冻剂,60%的乙二醇水溶液在-40°C时结冰。
乙二醇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醇:CH2OH-CH2OH------>CHOH=CH2+H2O(1个C脱H,另1个C脱-OH,生成乙烯醇)。
乙烯醇极不稳定,立即发生分子内重排,生成乙醛:CHOH=CH2------>CH3-CHO(分子内重排生成乙醛)。上述2方程相加,可简单表示为:CH2OH-CH2OH------>CH3CHO+H2O。
无机银抗菌剂-日本玻璃载银系
硝酸银络合抗菌剂
钼酸银抗菌剂
载银沸石抗菌剂
一种复合抗菌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抗菌剂由下列步骤制备: a.银络合物制备:将氯化银或乙酸银溶解在硫代硫酸钠和亚硫酸钠混合溶液中,同时用醋酸调节溶液的PH在4-5,在20-40℃温度下搅拌12-18小时,其中S2O32-与Ag+和SO32-的摩尔比为3∶1∶1-5∶1∶1; b.将硅溶胶加热至25~35℃并对硅溶胶液边搅拌、边将按a步骤制得的混合溶液滴加在硅溶胶中,滴加完后继续搅拌5-10小时,得到无机复合溶液,硅溶胶与按a步骤制得的银络合物溶液的体积比为100∶25~300; c.使b步骤制得的混合溶液继续保温在25~35℃,边搅拌边将氯代十六烷基呲啶或溴代十六烷基呲啶或2n酰基异噻唑酮有机抗菌剂滴加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的氯代十六烷基呲啶或溴代十六烷基呲啶或2n酰基异噻唑酮的重量为硅溶胶重量的0.625%~6%,滴加完后继续搅拌1-5小时,得到硅溶胶与银络合物的无机复合溶液和有机抗菌剂复合的有机-无机复合溶液; d.将c步骤制得的有机-无机复合溶液,在50-80℃的温度下烘干或经喷雾干燥得到白色粉末状复合抗菌剂。
无色透明纳米银溶液
产品介绍
“无色透明纳米银溶液”,该产品是非常稳定的络合态银溶液,生产技术属国际领先。目前我司可生产,酸性、中性、碱性三种类型的无色透明纳米银溶液,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该溶液,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可靠性、超凡的杀菌功能。无论使用多长时间都不会变色,不氧化,比普通的有色单体纳米银溶液或离子态纳米银溶液,抗菌性强几十倍以上,有迅速的杀菌功能。在上海SGS,用GB15979-2002 附录C4溶出性抗(抑)菌产品抑菌性能实验方法,取10ppm无色透明纳米银溶液,对大肠杆菌作抑菌测试,结果,在2min内细菌减少率99.99%。测试报告 NO:SHFDO060300051AN。
产品特性
Ag颗粒粒径≤0.5nm。
Ag含量浓度,常规产品为10000ppm以下。
状态:无色透明液体。
PH值=7(中性)
安全环保。
抑菌性:比单体或离子态纳米银强几十倍。
抑菌、杀菌特性:广谱杀菌,无耐药性。
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喷涂到白色或各种布料或纸张,不论多长时间都不会变色。
可以分散到水中或各种有机溶剂中。
应用领域
制作各种外用杀菌剂,包括各种抗菌凝胶、洗液、粉体、片剂。
可添加到各种水性、油性涂料中。
添加到各种纺织品纸制品中,特别是对颜色变化有特别要求的制品中使用。
资料拓展:硝酸银,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AgNO3,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氨水、甘油,微溶于乙醇。纯硝酸银对光稳定,但由于一般的产品纯度不够,其水溶液和固体常被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用于照相乳剂、镀银、制镜、印刷、医药、染毛发、检验氯离子,溴离子和碘离子等,也用于电子工业。
化学性质:
硝酸银遇有机物变灰黑色,分解出银。纯硝酸银对光稳定,但由于一般的产品纯度不够,其水溶液和固体常被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硝酸银加热至440℃时分解成银、氮气、氧气和二氧化氮。水溶液和乙醇溶液对石蕊呈中性反应,pH约为6。沸点 444℃(分解)。有氧化性。在有机物存在下,见光变灰色或灰黑色。硝酸银能与一系列试剂发生沉淀反应或配位反应。例如,与硫化氢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银Ag2S沉淀;与铬酸钾反应,形成红棕色的铬酸银Ag2CrO4沉淀;与磷酸氢二钠反应,形成黄色磷酸银Ag3PO4沉淀;与卤素离子反应,形成卤化银AgX沉淀。还能与碱作用,形成棕黑色氧化银Ag2O沉淀;与草酸根离子作用形成白色草酸银Ag2C2O4沉淀等。硝酸银能与NH3、CN-、SCN-等反应,形成各种配位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