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苯酚 > 正文

请问一下,过氧化甲乙酮的价格

冷静的黄蜂
标致的大米
2023-01-27 21:43:10

请问一下,过氧化甲乙酮的价格?

最佳答案
孤独的钢笔
妩媚的眼睛
2025-07-08 16:18:14

我查了一些,网站上的报价,基本上在16-20/KG

单 价: 20.00元

名称及型号规格单价

固化剂ASK-V38820KG/桶 19元/KG

备注:打零另算

产品说明:过氧化甲乙酮溶于混合溶剂中规格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总活性氧含量(9.8-10.0%)

保存:ASK-V388固化剂由于有机过氧化物的相对不稳定性,经过一段时间会有一定的质量损失。为将质量损失减到最少,阿克苏诺贝尔对于每种有机过氧化物均推荐有最高储存温度。最高贮存温度为25摄氏度,最低贮存温度为负10摄氏度,当按照所推荐的条件贮存时,本产品在交付后至少可在3个月内保持在本产品的范围内。

热稳定性: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可发生自加速分解。自加速分解温度是一种物质在其用于运输的包装中可能产生自加速分解的最温度。

溶解性:V388固化剂易溶于邻苯二甲酸酯树脂混合物,微溶于水。

包装和运输:标准包装为30公升桶装20公斤过氧化物溶液。

安全和操作:保持容器密闭。阿克苏V388固化剂在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贮存和操作,远离热源或点火源,避免阳光直晒。禁止在贮藏室称量分装。

应用:阿克苏V388为通用型过氧化甲乙酮,V388在钴促进剂存在时,于室温或升温条件下用于不饱各聚酯树脂的固化,多年的实浅经验证明,如用于船舶制造方面,应采用低含水量及不包含极性化合物的MEKP,目的是防止渗透腐蚀和其化问题,建议使用Butanox M-50 在室温下,本产品和钴促进剂一起使用以获得理想的固化

本品是专为适应环氧地坪面涂而开发的耐黄变脂肪族无色透明固化剂,具有粘度低、无色透明的优点,固化物韧性好,抗黄变,浅绿浅灰持久不变色,抗老化,低温潮湿冬季无白桦、无油面、低湿固化完全。抗冲击性佳,特别适用于高中档环氧树脂地坪涂料面涂或无色面漆的固化,也可以用于环氧胶粘剂,玻璃喷绘,水晶滴胶,水晶工艺品,电子灌封材料的固化。

质量指标

外观:无色透明液体

粘度:25℃=200±50cps 40℃=78cps

胺值:240-260mp KH/g

比重25℃:1.02—1.1

最新回答
醉熏的老虎
霸气的金针菇
2025-07-08 16:18:14

甲苯酚、乙酸酸性强。

苯环是吸电子基团,使O——H键削弱,易电离出H+。乙苯的苯环离羟基远,影响较小。

饱合烃基是斥电子基,使O——H键加强,碳链越长斥力越大,越不易电离出H+.

忧虑的电灯胆
淡淡的蚂蚁
2025-07-08 16:18:14

由于乙基是给电子基团,使羟基氧电子云密度增高,氢离子易离去,酸性增强;氯是吸电子基团,使羟基氧电子云密度降低,氢离子不易离去,酸性减弱,因此它们的酸性大小如下:对乙基苯酚>苯酚>对氯苯酚>2,4-二氯苯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乐观的月饼
坚强的路人
2025-07-08 16:18:14
对甲基苯酚

有腐蚀性和毒性,难溶于水,易溶于碱溶液或甲苯、乙醇等有机溶剂,能发生缓慢氧化反应.无色结晶块状物,有苯酚气味。溶于苛性碱液和常用有机溶剂。

氯化苄

与氯仿、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混溶。不溶于水,但可以与水蒸气一起挥发。水解生成苯甲醇。在铁存在下加热迅速分解。氯化苄与乙醇及水三相混合后,颜色呈白色浑浊液。

苯甲醇

以氯化苄为原料,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加热水解而得。经氧化或脱氢反应生成苯甲醛。加氢可生成甲苯、联苄或甲基环己烷、环己基甲醇。与羧酸进行酯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酯。在氯化锌、三氟化硼、无水硼酸或磷酸及硫酸存在下,缩合成树脂状物。

落寞的煎饼
寂寞的蓝天
2025-07-08 16:18:14
苯酚开环反应发生烷基化反应friedel-craft反应。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苯酚开环反应,生成对乙基苯酚和邻乙基苯酚,烯烃氧化是利用高锰酸钾等氧化性物质断开双键,得到两个羰基,炔烃水化是在一个碳上加入两个羟基,先形成偕二醇。

虚幻的蚂蚁
追寻的糖豆
2025-07-08 16:18:14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

1合成方法

方法1[1]: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用铁粉还原,滤除铁泥,滤液冷却结晶,再经重结晶、干燥等步骤制得成品PAP,再在含对氨基酚硫酸盐和苯胺硫酸盐的水溶液中,用氨水调节pH到5,用蒸馏法除去苯胺后在20℃用醋酐酰化,同时用氨水维持pH在5,可得含量为95%的APAP。文献报道,用醋酸乙酯或醋酸代替水介质,可提高酰化率到92.2%,且溶剂易回收,废水污染降低。

优缺点:此法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但收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生大量废铁泥和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国外许多国家已淘汰此法。

方法2[3]:以苯酚为原料

OH的衍生以苯酚为原料,以聚磷酸为催化剂,与冰醋酸和NH

2

物或盐,在80℃反应后用冰水处理,再用10%NaOH调节pH值到4,经回流、冷却、萃取等步骤得APAP,纯度可达98%。反应式为:

方法3[3]:以PNP为原料

以PNP为原料,在醋酸和醋酐混合液中,用5%Pd/C作催化剂,催化氢化继而乙酰化,一步合成APAP,总收率为80%。美国专利采用5%Pd/C催化剂将PNP还原一半后加入乙酐,使加氢与酰化同时进行,总收率为81.2%。反应式为:

采用Pd-La/C催化加氢一步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140℃,

压力0.7Mpa,时间2h,收率97%。

方法4[4]: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在KI、醋酸酯存在下,经Beckmann重排可得APAP。进行Beckmann重排反应时,常用氯化亚砜、三氯氧磷、甲磺酸、硫酸、五氯化磷作催化剂,文献报道对羟基苯乙酮于液体二氧化硫中用氯化亚砜作催化剂,收率88.7%,但需-50℃低温。用氯化亚砜在回流下通氮气进行重排,并加入少量碘化钾以防止3-氯-4-羟乙酰苯胺副产物的生成,收率99%。

优缺点:反应条件非常苛刻需,-50℃低温,但收率较高。

若对氨基酚乙酸酯在仲丁醇、磷酸、醋酸存在下加热到100℃,反应一定时间后,真空蒸除溶剂可得到含量95%的粗APAP。

方法5[5]:生化合成法

生化合成法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进行APAP的生产研究。通过在酿酒酵母中表达一个融合基因,可产生一个由鼠肝细胞色素P450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构成的融合酶。该酶同时具有氧化和还原能力,可提供比单一细胞色素P450更为有效的电子转移系统。借助转基因酵母可使乙酰苯胺对位羟化,其产率为33nmol·mL-1。

优缺点:生化合成法对环境污染小,选择性高,但产率低,尚处于研究阶段。

方法6[3]:以硝基苯为原料

以硝基苯为原料,在稀硫酸中,以铝粉或镁粉为催化剂将硝基苯一步还原为PAP。还可用锌粉为催化剂。该法主要反应机理为硝基苯被氢化生成苯基羟胺,然后进行Bamberg er重排制得PAP。将PAP 溶解在10%醋酸中,在85~90℃下,加Na2S2O4,在一定时间内加入醋酐,在85℃进行酰化可得纯度>99%的APAP。

优缺点:该法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工艺途径多,降低成本的潜力较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金属消耗量大,且存在回收利用等后处理问题,因此难于大规模生产。

方法7[6]: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经催化加氢和酸化合成了对乙酞氨基苯酚.该法一般以Pt/C、Pd/C作催化剂,在大约0.2~0.5MPa,70~90℃加氢还原PNP制备PAP粗品。国外有报道用Ni-Al-Pd-Zn复合催化剂加氢还原PNP,收率达到90%~95%。催化剂活性稳定,运转500h,不用再生。

优缺点:催化剂昂贵,且该法催化剂制备复杂且损失率高达0. 81~1g/kg氢化产物。但收率较高。

方法8[7]:以磺酸基偶氮苯酚为原料

以磺酸基偶氮苯酚为原料,在60~80℃时,同时将硫酸亚铁稀溶液和氨水加入到Ⅰ(磺酸基也可在间位)的悬胶液中,然后用乙酸酐处理,得本品。与此同时,交替地将邻磺酸苯偶氮基对苯酚Ⅰ边搅拌边分批加入到50~60℃的含有粉末状的铁和盐酸的悬浮液中,然后将以上混合物用乙酸酐处理,如上进行反应,即得N-(4-羟基苯基)乙酰胺溶液,可用氯化钠盐析或从浓溶液中结晶出本品Ⅱ。

优缺点:反应条件友好,收率尚可。

方法9[8]:以对硝基苯酚、异丙醇为原料

将220g对硝基苯酚、80g异丙醇、140g水和0.22g3%的Pb/C

催化剂的混合物在压力585kPa,温度为110℃时热压处理8min并在59min内加入180g乙酸酐,然后再保持压力585kPa,温度110℃53 min,即可得本品,收率90%。

方法10[8]:以对亚硝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亚硝基苯酚为原料,将对亚硝基苯酚用硫化钠还原,所得对氨基苯酚进行乙酰基化,所得粗品用氧化剂(如:浓HNO3)的水溶液处理,并且加活性炭搅拌,用氧化铁除去活性炭。从脱色后的滤液中得85~95%的N-(4-羟基苯基)乙酰胺,即本品。

优缺点:反应条件温和,产品收率较高。

方法11[2]: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

以对羟基苯乙酮为原料,于反应瓶中,加入对羟基苯乙酮(2.72g,0.02mol)、盐酸羟胺(1.53g,0.022mol)、三乙胺(2. 26g,0.022mol)和乙醇(20ml),回流2h后,蒸干,加乙酸乙酯(40ml)溶解,以水(20ml)洗涤,蒸干得白色固体2(2.85g,87.4%)。乙酸乙酯重结晶得白色粒状结晶,mp143~145℃。于反应瓶中加入粗品2(1.0g,0.0067mol)、乙酸乙酯(10ml),于

50~60℃,滴加三氯氧磷(1.2g,0.0082mol)的乙酸乙酯溶液,2. 5h后,冷却至室温,加乙酸乙酯(50ml),以水(50ml)洗涤,蒸干得粗品1(0.93,93%),用无水乙醇重结晶得白色结晶1(0.75g, 80.6%),mp166~168℃。

优缺点:产品收率比较高,但操作比较繁琐。

方法12[7]:以硝基苯为原料

以硝基苯为原料,在三口瓶中加入250ml蒸馏水,依次加浓硫酸36g,硝基苯60g,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氨0.6g,催化剂(自制3%Pt/C催化剂)。通氮气置换空气3次,再通氢气置换氮气3次,再连续通氢气,升温至90℃,搅拌加快到300r/min,分别记录通入氢气的流量与尾气的流量,计算吸氢量。约反应3h结束,再加入56 g硝基苯,冷却至室温,静置分层。水层调节pH至4~4.5,用甲苯-苯胺(1:1)溶液30ml分3次萃取,合并有机层。调节母液pH=7. 5,加入Na2SO3s析出沉淀,用水蒸汽蒸馏蒸出剩余硝基苯、苯胺等杂质,趁热加入乙酐-乙酸(2B1)溶液25g,于100℃下反应3h。冷却结晶,过滤得粗品,经精制干燥得产品48.6g,熔点168~ 170℃,回收率64.3%。

优缺点:方应操作繁琐,且产率比较低。

方法13[3]:对苯二酚和乙酰胺为原料

对苯二酚和乙酰胺为原料,在ZSM5分子筛的催化下,在真空Carius管中,300℃反应1h可缩合得到APAP,转化率为93.6%,摩尔选择性为45.9%。若以硅酸钛为催化剂,则摩尔选择性为67.5%,转化率为90.8%。

优缺点:反应条件比较友好,产率较高。

反应式为:

方法14[7]:以苯酚为原料制得对氨基苯酚

以苯酚为原料制得对氨基苯酚,再在三口烧瓶中按配比加入物料(对氨基苯酚B乙酸酐=1:1.3),回流搅拌反应,温度升至120~ 140℃,保温15min,冷却结晶,抽滤,用少许冰水冲洗,得类白色晶体,为扑热息痛.产率为87%.方应方程式:

本实验最佳工艺条件是:

(1):NaNO2=1.0:1.36,t=-3℃.pH=1.5~0.3.

(2)亚硝基苯酚:Na2S=1.0:1.22,t=45℃,中和后pH为9.

(3)对氨基苯酚:乙酸酐=1:1.3,t=130~140℃.

优缺点:按本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作试验,得到的产品产率高,纯度也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的方法

用铁粉还原法生产,该法是以对硝基氯苯为原料,经水解、酸化、还原制得对氨基酚,再经酰化得到乙酰氨基酚。铁粉还原法虽技术成熟,工艺简单,但产品收率低、质量较差、毒性大、成本高,更严重的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酚、含胺的铁泥和污水,污染严重。因此,急需进行技术改进。

3将来在国内可能会采用的方法

采用加氢工艺代替铁屑还原。特别是用Pd/C催化剂,以对硝基酚为原料,一步合成对乙酰氨基酚的方法,具有生产工序少,产品收率高,节省能源,废液大大减少,环境污染小,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而且针对我国生产厂家现有设备,设备投资小,可大大降低技改

费用。如能实现此法的工业化生产,对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有效地减少化工厂的三废污染都有积极意义,而且必将进一步促进精细化工生产的发展。

4参考文献

[1]刘竹青,胡爱琳,王公应.对氨基苯酚的合成研究进[J].工业催化,1999,(2):11-16.

[2]谢剑华,李光华,鲁晟.扑热息痛的又一合成路线[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7).

[3]严焕新,许丹倩,怀哲明,等.扑热息痛合成工艺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医学杂志,2000,17(1):32-33.

[4]魏昭云,樊明月,陈自诚.合成扑热息痛新路线的研究Ⅰ.对羟基苯乙酮肟的合成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3(3):42-43.

[5]赵海,王纪康.对乙酰胺基苯酚的合成进展[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4(1)

[6]方岩雄,张维刚,刘春英等.Pd-La/C催化加氢酰化一步合成扑热息痛[J].现代化工,2000,20(8):37-39.

[7]关燕琼,杨辉荣,陈文庆等.扑热息痛合成工艺的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1997(2).

[8]陈光勇,陈旭冰,刘光明.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07,17(1):114-117.

5.9

百度文库VIP限时优惠现在开通,立享6亿+VIP内容

立即获取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

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方法

1合成方法

方法1[1]: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

以对硝基苯酚为原料,用铁粉还原,滤除铁泥,滤液冷却结晶,再经重结晶、干燥等步骤制得成品PAP,再在含对氨基酚硫酸盐和苯胺硫酸盐的水溶液中,用氨水调节pH到5,用蒸馏法除去苯胺后在20℃用醋酐酰化,同时用氨水维持pH在5,可得含量为95%的APAP。文献报道,用醋酸乙酯或醋酸代替水介质,可提高酰化率到92.2%,且溶剂易回收,废水污染降低。

优缺点:此法工艺简单,技术成熟,但收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产生大量废铁泥和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国外许多国家已淘汰此法。

第 1 页

方法2[3]:以苯酚为原料

OH的衍生以苯酚为原料,以聚磷酸为催化剂,与冰醋酸和NH

2

物或盐,在80℃反应后用冰水处理,再用10%NaOH调节pH值到4,经回流、冷却、萃取等步骤得APAP,纯度可达98%。反应式为:

暴躁的糖豆
傻傻的指甲油
2025-07-08 16:18:14
两种化合物形成酯(典型反应为酸与醇反应形成酯),这种反应叫酯化反应。羧酸和普通的醇可以发生,而羧酸和苯酚就很难直接发生酯化反应, 羧酸和醇成酯的机理是醇羟基的氧的孤对电子进攻羧酸的碳原子,而苯酚的氧原子与苯环形成p-π共轭,就难以进攻别的原子,因此羧酸和苯酚就很难直接发生反应。要制备酚酯可以使用苯酚和要发生酯化反应的羧酸的酸酐或酰氯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反应。

酸酐与醇或酚的反应:

R’OH+(R”CO)2O→R”COOR’+R”COOH。

酸酐为较强的酰化剂,适用于直接酯化法难以反应的酚羟基或空间位阻较大的羟基化合物,反应生成的羧酸不会使酯发生水解,所以这种酯化反应可以进行完全。常用的酸酐是乙酸酐,反应常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来加速,如硫酸、高氯酸、氯化锌、三氯化铁、吡啶、无水乙醇钠、对甲基苯磺酸或叔胺等。

醇和酸酐酯化反应的难易程度和醇的结构有关,一般来说,醇的反应速率常数递增顺序是:伯醇>仲醇>叔醇。

无奈的冰淇淋
自由的西装
2025-07-08 16:18:14
猫不能吃对乙氨基酚。根据相关查询公开信息显示,猫对乙酰氨基酚的毒性作用极为敏感,剂量在50到100毫克,每千克的范围,就可以具有毒性的临床体征,偶尔观察到已低至100毫克,每千克的剂量还会中毒,当猫已经暴露于亚致死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随后的剂量可以迅速死亡。

冷静的鼠标
高大的水杯
2025-07-08 16:18:14
用酚抽提细胞DNA时,有什么作用?

使蛋白质变性,同时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用苯酚处理匀浆液时,由于蛋白与DNA 联结键已断,蛋白分子表面又含有很多极性基团与苯酚相似相溶。蛋白分子溶于酚相,而DNA溶于水相。

使用酚的优点:1. 有效变性蛋白质;2. 抑制了DNase的降解作用。

缺点:1. 能溶解10-15%的水,从而溶解一部分poly(A)RNA。2. 不能完全抑制RNase的活性。

氯仿的作用?

氯仿:克服酚的缺点;加速有机相与液相分层。

最后用氯仿抽提:去除核酸溶液中的迹量酚。(酚易溶于氯仿中)

用酚-氯仿抽提细胞基因组DNA时,通常要在酚-氯仿中加少许异戊醇,为什么?

异戊醇:减少蛋白质变性操作过程中产生的气泡。异戊醇可以降低表面张力,从而减少气泡产生。另外,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含DNA的水相、中间的变性蛋白相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用乙醇沉淀DNA时,为什么加入单价的阳离子?

用乙醇沉淀DNA时,通常要在溶液中加入单价的阳离子,如NaCl 或 NaAc,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而易于聚集沉淀。

原理:动物和植物组织的脱氧核糖核蛋白(DNP)可溶于水或浓盐溶液(如1mol/L氯化钠),但在0.14mol/L氯化钠盐溶液中溶解度最低,而核酸核蛋白(RNP)则在0.14mol/L氯化钠中溶解度最大,利用这一性质可将其分开。

将沉淀物溶解于生理盐水,加入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使DNA与蛋白质分离开。加入固体氯化钠使其浓度达到1mol/L,使DNA溶解。加氯仿-异戊醇去除蛋白质,也可重复该步操作得较纯DNA。最后用95%乙醇沉淀DNA。

溶解:将离心后除去RNA的沉淀,用30ml生理盐水溶解,充分搅拌后,匀浆一次。加4毫升10%SDS溶液,使溶液的SDS浓度达到1%左右,边加边搅拌,放置60 ℃水浴保温10分钟(不停搅拌),冷却。加固体氯化钠,使溶液氯化钠浓度达到1mol/L,充分搅拌10分钟;

除杂质:加等体积氯仿-异戊醇混合液,充分震荡10分钟, 8000 r/min离心7分钟,取上层液量好体积,倒入烧杯中(离心管),加同体积的氯仿-异戊醇混合液,重复上次操作。直至界面不出现蛋白凝胶为止;

沉淀:准确量取上清液体积,加2倍体积95%冷乙醇,搅拌后,置冰箱静止冷却,待有白色丝状物出现,约10-15分钟,离心8000 r/min离心7分钟,得白色沉淀;

溶解:将沉淀物用0.1mol/L NaOH约10毫升溶解,得DNA溶液。

溶液I—溶菌液: 溶菌酶:它是糖苷水解酶,能水解菌体细胞壁的主要化学成分肽聚糖中的β-1,4糖苷键,因而具有溶菌的作用。当溶液中pH小于8时,溶菌酶作用受到抑制。 葡萄糖:增加溶液的粘度,维持渗透压,防止DNA受机械剪切力作用而降解。 EDTA:(1)螯合Mg2+、Ca2+等金属离子,抑制脱氧核糖核酸酶对DNA的降解作用(DNase作用时需要一定的金属离子作辅基)(2)EDTA的存在,有利于溶菌酶的作用,因为溶菌酶的反应要求有较低的离子强度的环境。

溶液II-NaOH-SDS液:NaOH:核酸在pH大于5,小于9的溶液中,是稳定的。但当pH>12或pH<3时,就会引起双链之间氢键的解离而变性。在溶液II中的NaOH浓度为0.2mo1/L,加抽提液时,该系统的pH就高达12.6,因而促使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 SDS:SDS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它主要功能有:(1)溶解细胞膜上的脂质与蛋白,因而溶解膜蛋白而破坏细胞膜。(2)解聚细胞中的核蛋白。(3)SDS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R-O-SO3-…R+-蛋白质的复合物,使蛋白质变性而沉淀下来。但是SDS能抑制核糖核酸酶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提取过程中,必须把它去除干净,防止在下一步操作中(用RNase去除RNA时)受到干扰。

溶液III--3mol/L NaAc(pH4.8)溶液:NaAc的水溶液呈碱性,为了调节pH至4.8,必须加入大量的冰醋酸。所以该溶液实际上是NaAc-HAc的缓冲液。用pH4.8的NaAc溶液是为了把pH12.6的抽提液,调回pH至中性,使变性的质粒DNA能够复性,并能稳定存在。而高盐的3mol/L NaAc有利于变性的大分子染色体DNA、RNA以及SDS-蛋白复合物凝聚而沉淀之。前者是因为中和核酸上的电荷,减少相斥力而互相聚合,后者是因为钠盐与SDS-蛋白复合物作用后,能形成较小的钠盐形式复合物,使沉淀更完全。

为什么用无水乙醇沉淀DNA? 用无水乙醇沉淀DNA,这是实验中最常用的沉淀DNA的方法。乙醇的优点是可以任意比和水相混溶,乙醇与核酸不会起任何化学反应,对DNA很安全,因此是理想的沉淀剂。 DNA溶液是DNA以水合状态稳定存在,当加入乙醇时,乙醇会夺去DNA周围的水分子,使DNA失水而易于聚合。一般实验中,是加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与DNA相混合,其乙醇的最终含量占67%左右。因而也可改用95%乙醇来替代无水乙醇(因为无水乙醇的价格远远比95%乙醇昂贵)。但是加95%的乙醇使总体积增大,而DNA在溶液中有一定程度的溶解,因而DNA损失也增大,尤其用多次乙醇沉淀时,就会影响收得率。折中的做法是初次沉淀DNA时可用95%乙醇代替无水乙酵,最后的沉淀步骤要使用无水乙醇。也可以用0.6倍体积的异丙醇选择性沉淀DNA。一般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即可。

在用乙醇沉淀DNA时,为什么一定要加NaAc或NaCl至最终浓度达0.1~0.25mol/L? 在pH为8左右的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一定浓度的NaAc或NaCl,使Na+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钠盐沉淀,当加入的盐溶液浓度太低时,只有部分DNA形成DNA钠盐而聚合,这样就造成DNA沉淀不完全,当加入的盐溶液浓度太高时,其效果也不好。在沉淀的DNA中,由于过多的盐杂质存在,影响DNA的酶切等反应,必须要进行洗涤或重沉淀。

加核糖核酸酶降解核糖核酸后,为什么再要用SDS与KAc来处理? 加进去的RNase本身是一种蛋白质,为了纯化DNA,又必须去除之,加SDS可使它们成为SDS-蛋白复合物沉淀,再加KAc使这些复合物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钾盐形式的SDS-蛋白质复合物,使沉淀更加完全。也可用饱和酚、氯仿抽提再沉淀,去除RNase。在溶液中,有人以KAc代替NaAc,也可以收到较好效果。

7.为什么在保存或抽提DNA过程中,一般采用TE缓冲液? 在基因操作实验中,选择缓冲液的主要原则是考虑DNA的稳定性及缓冲液成分不产生干扰作用。磷酸盐缓冲系统(pKa=7.2)和硼酸系统(pKa=9.24)等虽然也都符合细胞内环境的生理范围(pH),可作DNA的保存液,但在转化实验时,磷酸根离子的种类及数量将与Ca2+产生Ca3(PO4)2沉淀;在DNA反应时,不同的酶对辅助因子的种类及数量要求不同,有的要求高离子浓度,有的则要求低盐浓度,采用Tris-HCl(pKa=8.0)的缓冲系统,由于缓冲液是TrisH+/Tris,不存在金属离子的干扰作用,故在提取或保存DNA时,大都采用Tris-HCl系统,而TE缓冲液中的EDTA更能稳

苯酚、氯仿、异戊醇在DNA提取时的作用

抽提DNA去除蛋白质时,怎样使用酚与氯仿较好?

酚与氯仿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当蛋白水溶液与酚或氯仿混合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水分子就被酚或氯仿挤去,使蛋白失去水合状态而变性。经过离心,变性蛋白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为大,因而与水相分离,沉淀在水相下面,从而与溶解在水相中的DNA分开。而酚与氯仿有机溶剂比重更大,保留在最下层。作为表面变性的酚与氯仿,在去除蛋白质的作用中,各有利弊,酚的变性作用大,但酚与水相有一定程度的互溶,大约10%~15%的水溶解在酚相中,因而损失了这部分水相中的DNA,而氯仿的变性作用不如酚效果好,但氯仿与水不相混溶,不会带走DNA。所以在抽提过程中,混合使用酚与氯仿效果最好。经酚第一次抽提后的水相中有残留的酚,由于酚与氯仿是互溶的,可用氯仿第二次变性蛋白质,此时一起将酚带走。也可以在第二次抽提时,将酚与氯仿混合(1:1)使用。

为什么用酚与氯仿抽提DNA时,还要加少量的异戊酵?

在抽提DNA时,为了混合均匀,必须剧烈振荡容器数次,这时在混合液内易产生气泡,气泡会阻止相互间的充分作用。加入异戊醇能降低分子表面张力,所以能减少抽提过程中的泡沫产生。一般采用氯仿与异戊酵为24:1之比。也可采用酚、氯仿与异戊醇之比为25:24:1(不必先配制,可在临用前把一份酚加一份24:1的氯仿与异戊醇即成),同时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水相,中层变性蛋白相以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苯酚:氯仿:异戊醇为什么要25:24:1?

抽提DNA去除蛋白质时,怎样使用酚与氯仿较好?酚与氯仿是非极性分子,水是极性分子,当蛋白水溶液与酚或氯仿混合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水分子就被酚或氯仿挤去,使蛋白失去水合状态而变性。经过离心,变性蛋白质的密度比水的密度为大,因而与水相分离,沉淀在水相下面,从而与溶解在水相中的DNA分开。而酚与氯仿有机溶剂比重更大,保留在最下层。作为表面变性的酚与氯仿,在去除蛋白质的作用中,各有利弊,酚的变性作用大,但酚与水相有一定程度的互溶,大约10%~15%的水溶解在酚相中,因而损失了这部分水相中的DNA,而氯仿的变性作用不如酚效果好,但氯仿与水不相混溶,不会带走DNA。所以在抽提过程中,混合使用酚与氯仿效果最好。经酚第一次抽提后的水相中有残留的酚,由于酚与氯仿是互溶的,可用氯仿第二次变性蛋白质,此时一起将酚带走。也可以在第二次抽提时,将酚与氯仿混合(1:1)使用。

为什么用酚与氯仿抽提DNA时,还要加少量的异戊酵?在抽提DNA时,为了混合均匀,必须剧烈振荡容器数次,这时在混合液内易产生气泡,气泡会阻止相互间的充分作用。加入异戊醇能降低分子表面张力,所以能减少抽提过程中的泡沫产生。一般采用氯仿与异戊酵为24:1之比。也可采用酚、氯仿与异戊醇之比为25:24:1(不必先配制,可在临用前把一份酚加一份24:1的氯仿与异戊醇即成),同时异戊醇有助于分相,使离心后的上层水相,中层变性蛋白相以及下层有机溶剂相维持稳定。

怕孤独的巨人
背后的皮带
2025-07-08 16:18:14
水杨醛腙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可由水杨醛一步制备得到。

制备[1]

在三颈烧瓶中依次加入 30 mL 乙醇、 10 mL水合肼和 10 滴三乙胺。将 0. 23 g(1. 9 mmol) 水杨醛溶于 30 mL 乙醇中,置于恒压漏斗中缓慢滴加至三颈烧瓶,滴加结束后,反应回流 4 h。冷却后,将生成的白色固体沉淀过滤,乙醇洗涤,真空干燥,得 0. 23 g 产物,收率 90%,m. p.96~97℃。元素分析,C7H8N2O,实测值(计算值),% : C 61. 8( 61. 7) H 5. 8( 5. 9) N 20. 5( 20. 6) 。IR( KBr),ν, cm-1: 3 380( N—H) 1 463( C N ) 1 275( N—N)。1HNMR ( DMSO-d6,500 MHz),δ: 8. 36 ( s,1H) 7. 42( m,4H) 5. 38( s,1H) 2. 11( s,2H) 。

应用[2-4]

一、锌离子是生物体内一种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广泛的存在于细胞和体液中,在生长发育、生殖、神经信号传递、基因录入、核酸识别、细胞生长调节、凋亡等生理过程中锌离子具有重要作用。锌离子的摄入量过多或不足都会使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紊乱,引起多种疾病,如食欲下降、免疫力低下、糖尿病、前列腺癌等疾病都与锌离子失衡有关。因此,开发和研究新型的锌离子检测方法对于生物科学和环境科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CN201810908578.5提供一种锌离子探针,该探针的结构式如下:一种上述的锌离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反应路线如下: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该方法以化合物Ⅰ为原料,在弱碱性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氯乙酰氯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Ⅱ;

在一些实施例方案中:第一步反应所用的溶剂为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甲苯。第一步反应所用的弱碱性催化剂为二甲氨基吡啶、吡啶和三乙胺中的任意一种。第一步反应温度为-10~0℃。

在一些更为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化合物Ⅰ与弱碱性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1-1:5。

第二步:在碘化钾为催化剂,在缚酸剂存在的条件下,化合物Ⅱ与水杨醛腙进行反应,得到化合物Ⅲ。

二、CN201710375489.4提供一种传感器分子在DMSO-H2O体系中识别CN−的方法。CN−传感器分子的合成:本发明基于吖嗪的CN−传感器分子的合成:以DMF为溶剂,冰醋酸作为催化剂,使喹啉-2-甲醛与水杨醛腙以1:1~1:2的摩尔比,在80 ~85℃下回流5~5.5h,冷却至室温,用蒸馏水析出黄色沉淀,过滤,干燥,然后用DMF 重结晶,干燥,即得,标记为PX。冰醋酸作为催化剂的用量为喹啉-2-甲醛与水杨醛腙总摩尔量的5~10%。CN−传感器分子的合成路线如下:

三、CN201810133364.5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杨酰腙衍生物的AIE荧光探针,还公开了该AIE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即:将2-羟基-3-甲氧基-5-硝基-苯甲醛溶于无水乙醇中,再加入水杨醛腙,混合均匀;于常压下回流2~4小时,冷却至室温后,固液分离,取固体洗涤,即得。所述基于水杨酰腙衍生物的AIE荧光探针在甲醇溶剂中能选择性地与铝离子作用,由无荧光变为橙色荧光,具有比色荧光增强效应,可实现裸眼辨别检测铝离子;在水溶液中能选择性的与铜离子作用,由橙色荧光变为无荧光,具有比色荧光淬灭效应,可实现裸眼辨别检测铜离子;特别是可应用于细胞内铜离子的方便检测。

主要参考资料

[1] 陆春燕,孙幼红,徐鉴.新型Cu~(2+)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表征[J].化学试剂,2014,36(12):1117-1119.

[2] CN201810908578.5一种用于检测锌离子的探针

[3] CN201710375489.4基于吖嗪的CN-传感器分子及其合成和应用

[4] CN201810133364.5一种基于水杨酰腙衍生物的AIE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免责申明

ChemicalBook平台所发布的新闻资讯只作为知识提供,仅供各位业内人士参考和交流,不对其精确性及完整性做出保证。您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因此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与ChemicalBook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推荐新闻

4,4'-二(4-氨基苯氧基)联苯的合成及其应用

2022/11/30

2,3-二羟基苯甲醛的合成及其应用

2022/11/30

3,5-二氯苯酚的合成及其应用

2022/11/29

4-溴-2-甲基苯酚的合成与应用

2022/11/29

化学发光底物-鲁米诺(诊断级)

2022/11/29

4-氟-2-羟基苯乙酮的合成与应用

2022/11/28

欢迎您浏览更多关于水杨醛腙的相关新闻资讯信息

水杨醛腙的多种应用

[2020/10/18]

主页 | 企业会员服务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 旧版入口 | 中文MSDS | CAS Index | 常用化学品CAS列表 | 化工产品目录 | 新产品列表

Copyright © 2016 ChemicalBook 京ICP备07040585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编号(京)-非经营性-2015-0073  京公海网安备